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野外踏勘及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室内鉴定分析,首次对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早石炭世生物礁的发育特征、沉积环境及成礁模式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早石炭世生物礁类型有珊瑚礁和海百合礁2种,主要造礁生物为四射珊瑚,发育有柱状、牛角状、锥状的单体珊瑚和短簇状、丛状、团块状的群体珊瑚两大类型;附礁生物主要包含腕足类、腹足类、苔藓虫、有孔虫、海百合等。通过对典型礁体的解剖分析,结合研究区当时的沉积环境及沉积相展布特征,初步反演出该区早石炭世生物礁的形成过程及其相应的生长条件,总结出柴东北缘地区生物礁的成礁模式主要是陆表海背景下的台地边缘斜坡点礁模式,该模式下礁体主要以坍塌的角砾灰岩为基础,礁体的生长和消亡对应着由浅变深的沉积序列。该研究对中国石炭纪生物礁的发育演化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对恢复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早炭世的古地理、古环境、油气勘探等方面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生物礁及其天然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上奥陶统不仅存在着珊瑚礁、层孔虫礁和藻礁,而且发育规模较大的藻粘结岩、障积岩体,礁体的底部和礁前普遍发育颗粒滩相沉积。滩相沉积物将相对独立的各个生物礁互相连通,形成规模较大的生物礁复合体。该盆地内部的早奥陶世生物礁以层状藻礁为主,发育于吕梁隆起西侧和伊盟隆起南坡以及中央古隆起北端,表现为2种生态特征,一种为藻类垂直生长形成藻叠层石礁,另一种为藻类粘结灰泥形成球壳状藻灰泥球。生物礁的原生生物孔隙和粒间孔隙受成岩作用影响,已基本消失殆尽,但成礁岩石白云岩化比较普遍,且晶间孔和晶间溶孔发育,储集物性较好,已钻井产能较高,属于优质储层,也是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新领域。  相似文献   

3.
通过岩心、薄片观察和地震资料,重点对四川盆地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碳酸盐岩层序、沉积相、储层类型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生物礁储层结构和发育控制因素,总结了储层发育模式。研究结果显示,长兴组生物礁主要发育在SQ2中的台地边缘相带,纵向上由两个明显的成礁旋回构成,横向上呈“东早西晚”不对称分布,是储层发育的有利相带。生物礁(滩)型优质储层以低孔、中低渗溶孔云岩为主,主要发育于四级层序上部生物礁礁盖部位,具典型“双层储层结构”。成岩早期大气水溶蚀和白云岩化是储层发育最重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综合分析认为,受高频层序控制生物礁沉积相是储层发育的基础,也是控制长兴组生物礁准同生期的大气水溶蚀和白云岩化作用的关键因素。埋藏溶蚀、埋藏白云岩化以及破裂作用进一步改善储集岩物性。元坝气藏长兴组生物礁储层具有“岩相控储、早期形成、后期改造”的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长兴组储层明显受控于礁、滩发育程度,并非所有礁、滩均能成为有效储层。储层质量及分布是沉积、成岩作用共同控制的结果。勘探表明,白云石化及溶蚀作用是长兴组礁、滩储层发育最主要的控制因素。以往研究认为埋藏溶蚀作用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关键,主要围绕与埋藏溶蚀有关的有机酸水和热液的分布及溶解能力开展研究。本次通过对开江—梁平海槽两侧21口井的岩心精细描述及岩矿分析,分析不同时期溶蚀作用的识别标志和发育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长兴组礁、滩体普遍经历了准同生期、早成岩期与埋藏期三个阶段的溶蚀作用。三期溶蚀作用对储层的改造作用明显,并建立溶蚀作用发育模式图。②准同生期和早成岩期溶蚀明显受控于礁、滩体沉积微相,呈现"相控"特征。其中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多发生在礁顶滩,台缘带早、晚期礁都存在,横向上呈透镜状分布。③早成岩期近地表岩溶发生在成岩早期,晚期礁比早期礁发育,说明在礁、滩体形成后曾经有较长时间的暴露地表的岩溶过程。④埋藏期岩溶作用主要对断层附近溶蚀带有利,该期岩溶相控特征不明显,与断裂带有关,具层控叠加效应,叠加前两期溶蚀作用,使优质储层更加发育。  相似文献   

5.
1987年3月25日,江汉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海相室沉积相组,许植南等人在江南隆起上的湖南辰溪,进行野外地质调查时,发现辰溪熊首山上二叠统长兴组为生物礁相沉积。其造礁生物主要为串管海绵、纤维海绵、藻类及苔藓虫等,礁灰岩呈灰白。表色面粗糙,地貌呈小石林。礁灰岩普遍白云化并夹白云岩层。该礁体礁基为长兴组长一段顶部棘屑滩,礁体发育良好。成礁期沉积总厚良大于100米,出露范围约三千米。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长兴组层序-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二叠系长兴组(P2ch)沉积期继承了吴家坪组末期古地理格局,经历了早期浅滩到中晚期生物礁镶边台地的沉积演化。通过野外露头、钻井、三维地震资料综合研究,将P2ch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4个四级层序,以四级层序界面与高位体系域压缩法相补充作为绘图单元,通过单井层序精细标定,运用等分地层切片、沿层属性提取以及生物礁手工追踪等技术方法,编制了层序-沉积相图。研究表明:SQ1沉积时期,台地-陆棚沉积分异,生屑滩的分布由零星发育逐渐演化为连片分布;SQ2沉积时期,对应2期生物礁生长,前期在礁后发育礁后澙湖、生屑滩、滩间沉积,后期在主体部位发育暴露浅滩储层,滩后形成滩后澙湖沉积。P2ch生物礁滩发育在时间上具有早滩、晚礁的特征,平面展布上具有前礁、后滩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上二叠统长兴组台地边缘生物礁之所以是普光气田的重要储集层,主要受到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控制,而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格局、造礁生物的广泛发育和有利的古气候条件是生物礁发育的前提条件。生物礁在海洋环境、地表暴露环境和埋藏环境中主要经历了胶结、压实、溶蚀、白云石化、重结晶等成岩作用的改造,导致了生物礁岩性和物性的巨大改变。生物礁石灰岩上部由于白云石化作用的改造,岩性由石灰岩转变成白云岩,从上往下呈现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和石灰岩的岩性序列。胶结和压实作用极大地破坏了生物礁石灰岩的原生孔隙,而白云石化、溶蚀、重结晶作用的改造产生了大量的次生孔隙,成为重要的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塔中南缘中2井良里塔格组沉积亚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卡塔克隆起南坡是否发育类似于北坡I号带坡折带的良里塔格组礁滩相是值得关注的基础地质问题。该文对中2井良里塔格组取心段进行了沉积亚(微)相详细分析。总结了含生屑藻团粒的粒泥灰岩、苔藓虫及四分珊瑚格架岩或障积岩等6个亚相和礁—滩、(礁)—滩—丘、粒屑滩、滩—(藻)席、灰泥丘—(藻)席、藻席—低能带6种沉积亚相组合;自下而上,4个取心段由一个向上变深、一个震荡和2个总体向上变浅的沉积过程组成,前三回次表现为粒屑滩、灰泥丘(藻席)、骨架礁亚相的多旋回垂向组合,以高位进积滩(礁)相为主和海侵期退积的台地滩(礁)—台地沉积为主。  相似文献   

9.
海南岛小东海全新世——现代礁岩的成岩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礁岩,或称生物礁岩,是生物礁在岩石学研究范畴里的统称,它是碳酸盐岩中重要的一类。礁岩的主要格架组分决定于造礁生物的门类,它在各地质历史时期随着生物演化而不同,如晚前寒武纪为叠层石礁(藻礁)、寒武纪—奥陶纪早期多为古杯礁和海绵礁、奥陶纪中期—泥盆纪多为苔藓虫礁、层孔虫礁和(床板)珊瑚礁、石炭纪—二叠纪多为石灰藻礁和(四射)珊瑚礁、三叠纪—白垩纪多为石灰藻礁和(六射)珊瑚礁、第三纪—现代则为(六射)珊瑚礁和石灰藻礁。实际上,生物礁的构成是生物与非生物诸因素,如生物作用、沉积作用、机械破坏作用和胶结作用等建造与改造互相作用的过程。所以,礁岩的构造、结构、组分、成岩作用变化等,比起其它类型碳酸盐岩要复杂得多。对礁岩成岩作用的研究会对生物礁的形成发展获得更细致的认识,对分析认识古代生物礁和礁岩的形成、环境变化、相带划分及岩石学特征等方面也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内外典型的生物礁、滩及灰泥丘实例分析,寻求三者的识别方法,建立地震识别标志。依据生物礁、滩及灰泥丘沉积特征及其地球物理响应,提出“三角分类”方案,相应归纳出“点、线、面、体、时”综合地震识别法,其中“点”即分析单个地质体的地震反射结构和构型,“线”即分析地质体的沉积环境,“面”即刻画地质体的平面分布,“体”即刻画地质体的空间分布,“时”即解剖地质体的纵向旋回性。应用该方法在南海西北部深水区共识别出了5类生物礁、3类滩和2类灰泥丘。其中生物礁具有低频、中-强振幅、中连续反射结构,丘状反射构型,内部具有海侵-海退旋回,位于构造高部位,沉积于高能环境;滩呈低频、中连续、中-强振幅地震反射结构,席状地震反射构型,位于构造斜坡带,形成于高能环境;灰泥丘具有低频、强振幅、非连续反射结构,丘状地震反射构型,位于斜坡相对底部位,沉积于低能环境。“点、线、面、体、时”识别方法将沉积特征、环境能量、地球物理响应及旋回分析有机结合,能可靠地识别生物礁、滩及灰泥丘,揭示出南海西北部深水区局部发育生物礁,广泛发育碳酸盐滩。  相似文献   

11.
根据岩心观察和镜下薄片分析资料,对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珠江组礁滩相储层主要成岩作用及演化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珠江组礁滩相储层成岩阶段可划分为同生-准同生期、早成岩期以及中-晚成岩期等3个阶段;主要成岩作用可划分为积极成岩作用(如溶解作用、包壳作用、藻类-生物相互穿插、生物钻孔等)和消极成岩作用(如胶结作用、泥...  相似文献   

12.
综合运用岩心资料、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了姬塬地区长6储层的成岩作用及有利成岩相带,结果表明:压实作用是导致长6砂岩原始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因素,长石等易溶矿物经溶蚀作用形成的溶蚀孔则有效提高了储层的物性;长6砂岩整体处于中成岩A期晚期,早成岩期的绿泥石膜对于原始孔隙度的保存具有积极意义;依据成岩作用及沉积特征,划分出5种成岩相带;绿泥石膜胶结残余粒间孔相和长石溶蚀相储层物性最好,是研究区最为有利的成岩相带,主要分布于沙崾岘—张家山和马家山—冯地坑一带的水下分流河道发育区。  相似文献   

13.
乍得南部B盆地下白垩统碎屑岩储集层成岩演化及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乍得南部地区B盆地下白垩统碎屑岩储集层的成岩作用主要处在早成岩阶段B期至晚成岩阶段B期,机械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对其物性影响强烈;颗粒骨架的淋滤、早期及后期碳酸盐胶结物、骨架颗粒(长石、火山岩碎屑)和黏土胶结物的溶解是盆地形成优质储集层的主要因素;成岩相可划分为颗粒铸模相、溶解相和石英次生加大相.下白垩统碎屑岩储集层成岩作用特征及其演化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储集层结构成熟度、成分成熟度,构造环境,油气充注时间.图4参14  相似文献   

14.
���������㶴����һ�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川西北部鱼洞梁飞一段储层特征,获得三方面基本认识。①处于台地边缘滩高能滩体的高部位,纵向上由亮晶鲕(豆)粒灰岩和粉、细晶颗粒白云岩组成一逐步变浅的沉积序列,②孔隙发育程度高且多被沥青充填,为一古油藏破坏后的产物。孔隙演化主要经历了胶结和溶解各三期成岩作用,成岩早、中期受强烈的混合水白云化和大气淡水溶解作用改造而形成高孔白云岩储层。③古油藏成藏最突出的特点,一是经历了成岩早期的混合水白云化作用,二是两期溶解均有大气淡水的参与,三是在高孔阶段进油成藏,四是时空配置得当。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天然气探区下二叠统山西组山2段成岩作用复杂,主要结合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对山2段成岩作用进行系统研究,确定研究区储层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解作用等多种成岩作用。根据山2段填隙物的胶结类型、颗粒的接触性质、物性数据和成岩作用特征,在研究区划分出5种成岩相:Ⅰ类,弱压实-黏土薄膜-石英弱加大胶结溶蚀相;Ⅱ类,中压实-硅质胶结溶蚀相;Ⅲ类,中压实-黏土杂基充填微孔相;Ⅳ类,强压实-硅质胶结致密相;Ⅴ类,强压实黏土充填致密相。另外结合试气资料,确定Ⅰ类、Ⅱ类、Ⅲ类这3类成岩相为储集层发育的优势成岩相带。最后根据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沉积相以及成岩相分析优质储层发育特征,以期为有利成藏区带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运用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及高压压汞等测试方法,系统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4+5油层组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而对储层成岩相特征及有利成岩相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4+5储层成岩阶段总体处于中成岩阶段A-B期,压实作用与碳酸盐胶结作用造成原始孔隙的大量损失,使储集层物性变差;早期绿泥石薄膜的发育有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溶蚀作用使物性得到明显改善。根据成岩作用对物性的影响,划分出绿泥石薄膜-粒间孔相、高岭石胶结-长石溶蚀相、伊利石胶结-长石溶蚀相、碳酸盐胶结相、硅质-伊利石胶结相等5种成岩相带,优质储集层与成岩相密切相关,绿泥石薄膜-粒间孔成岩相的砂体物性、含油性最好,是研究区长4+5储集层石油最富集的成岩相带。  相似文献   

17.
根据岩心实测孔隙度、薄片观察、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实际资料,将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清水洼陷新生界成岩作用划分为早成岩阶段和中成岩阶段2个阶段,其中包括5个亚期,指出该洼陷新生界纵向上发育3个异常高孔带,这种异常高空带的形成与大气降水淋滤作用和有机酸对储层的溶蚀作用有关。通过数值模拟预测了深层沙三段成岩阶段和成岩相的横向展布规律,并利用叠合沉积相与成岩相的方法,预测了沙三段的有利储集相分布,指出有利储集相主要发育在辫状分流沟道微相,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中成岩阶段A1期的溶蚀成岩相区。认为对异常高孔带和有利储集相的预测可为该区深层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苏里格气田东二区盒8段储层成岩作用与成岩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借助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分析测试手段,结合流体包裹体的分析测试结果,以前人的研究为依据,对苏里格气田东二区盒8段储层成岩作用和成岩相进行研究。通过对成岩序列和孔隙演化的分析,将成岩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6个期次,其中早成岩B晚期-中成岩B早期的酸性溶蚀、溶解作用促使次生孔隙发育,是形成建设性成岩相的关键时期。综合岩石学和成岩作用特征,将苏里格气田东二区盒8段储层成岩相划分为:低孔渗净砂岩不稳定组分溶蚀相、特低孔渗净砂岩不稳定组分溶蚀-胶结相、特低孔渗净砂岩不稳定组分溶蚀-较强压实相、致密净砂岩胶结相与致密中细粒(杂)砂岩压实相5种成岩相类型,并建立了每种成岩相的测井曲线特征。通过单井成岩相分析,成岩相在垂向上表现为以下部溶蚀相,上部压实相为主的特征;在平面上表现为其分布受控于沉积相的展布。低孔渗净砂岩不稳定组分溶蚀相作为最有利的成岩相类型,呈孤岛状分布。  相似文献   

19.
苏里格气田储层成岩序列与孔隙演化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采用盆地模拟技术、流体包裹体及其它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对比分析方法和综合研究方法对苏里格气田储层成岩序列与孔隙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苏里格气田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储层现今处于晚成岩A阶段,部分处于晚成岩B阶段。由于沉积阶段水体能量的差异和埋藏阶段成岩作用的不同,气层和非气层的成岩序列和孔隙演化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储层孔隙演化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构造条件、沉积相、成岩作用等,沉积条件是基础,成岩作用是关键,构造演化史和埋藏史是动态影响因素。由于沉积物质基础不同,后期成岩演化和构造条件不同,可以导致不同储层之间物性的较大差异。在成岩演化晚成岩A阶段,大量有机酸的排出,溶蚀了凝灰质和长石等易溶组分,形成了有利储集成岩相带--较低孔低渗储层中的“甜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