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2.
3.
为更好地查清某铜矿石选别过程中铜流失的主要原因,借助先进的扫描电镜、能谱仪及BPMA分析系统等分析手段,测定铜尾矿中的矿物组成、解离度、连生程度、嵌布关系等工艺矿物学参数。结果表明:铜尾矿中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和铜蓝,铜分布率分别为89. 01%和10. 99%;铜矿物粒度较细,黄铜矿和铜蓝粒径均小于38μm,呈微细粒分布;黄铜矿单体解离度较低,与脉石矿物连生较为密切,铜蓝多以单体形式存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可为该铜矿石生产工艺优化改造,提高铜回收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云南某高硫铁铅锌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矿物定量解离系统(MLA)对云南某高硫铁铅锌矿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清了矿石的物质组成和赋存状态,着重研究了铅、锌、铁的矿物组成、粒级组成、嵌布特征、矿物单体解离等工艺性质。原矿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白云石,少量石英、云母。最后阐述了影响铅锌选矿指标的矿物学因素。 相似文献
5.
6.
7.
8.
针对四川某地区氧化铅锌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为后续开展选矿工艺研究提供依据,通过X荧光光谱半定量、化学多元素分析、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等手段,考察矿石的元素组成、物相组成、嵌布粒度等。研究表明该矿石主要有价回收元素为铅、锌,目的矿物的嵌布粒度主要在0.01~0.03 mm之间,白铅矿、菱锌矿有相互包含的现象,后续选别中可能铅精矿、锌精矿互含较高。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某高硫低铜难选矿石的适宜生产工艺流程及药剂制度,在该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选矿试验研究工作.选矿闭路试验最终获得的总铜精含铜16.12%,铜回收率86.53%,硫精矿含硫41.85%、含铜0.108%,硫回收率88.78%.试验研究成果为后续生产遇到此类型矿石时,工艺及操作制度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12.
针对某铁矿尾矿中赤、褐铁矿含量较高,矿物嵌布颗粒微细,试验探索不同解决方案,最终试验结果表明磁选尾矿再磨-溜槽重选流程,可获得铁精矿产率40.89%,品位TFe 52.65%的选别指标,而且回收率达50.9%,选别成本低、无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详细的光片鉴定,化学分析和电镜能谱分析的方法对某炉渣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重点查明该炉渣的物质成分,有价金属的赋存状态和嵌布粒度等工艺特征。为确定合理的回收流程及条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某尾矿中铁品位达到28%左右,以赤、褐铁矿为主,回收利用价值较高,通过全磁选、磁-重、磁-浮3种不同选别流程的试验研究,确定了全磁选流程为此种矿物最佳处理方案,通过全磁选闭路流程可获得精矿品位59.85%,回收率58.40%的选矿指标,能有效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17.
甘肃某铜铁矿因入选矿石性质变化,浮选铜回收率由85%显著降低至70%左右.文章以工艺矿物学研究为基础,优化了铜浮选工艺过程,筛选出合适的浮选工艺参数.试验表明:因出矿中段矿石性质变化,铜氧化率由原来的15%左右升至37.92%,结合氧化铜为23.51%,且有用矿物结晶粒度更细、嵌布关系更为复杂.通过优化石灰用量,添加羟肟酸盐强化氧化铜矿的捕收,并合理调整原有浮选药剂,浮选闭路试验获得了铜精矿品位20.19%、铜回收率80.4%的较好指标,提高铜回收率超过10%.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