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含水量开发阶段是目前国内各大油田开采石油所面临的阶段。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油气集输系统运行效率较低、耗能较高的情况日趋严重。及时通过能耗分析与评价,提出改造方案来优化集输系统的运行是最重要的手段。针对该问题,研究开发了转油站集输系统能耗分析与评价软件,结合大庆某油田6号转油站集输系统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具体的能耗测试、计算、分析与评价,总结出系统的能耗分布状况,提出相应技改办法,实现系统高效运行。现场应用结果良好,系统耗气量下降28. 44%,耗电量下降31. 97%。该软件可供类似油田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16年全年及2017年上半年全厂各转油站集输系统能耗进行统计分析,理清全厂各转油站冬、夏季能耗变化趋势,并重点分析耗气量波动情况,探索集输系统节能降耗潜力,提出优化运行办法。优化掺水泵、加热炉运行台数,执行全年集输参数优化控制,细化修订集输参数标准,实施四合一(加热缓冲沉降分离装置)梯度加热工艺改造。截至2017年6月,累计关停掺水泵55台,加热炉53台,降温集输井1056口,常温集输井199口;累计节气415×10~4m~3,节电150×10~4kWh,预计全年可节气800×10~4m~3,节电310×10~4kWh。  相似文献   

3.
D-STATCOM配电网电能质量谐波综合治理装置的应用,可以解决油田集输系统因谐波含量高所带来的安全隐患.该装置可同时补偿无功和消除谐波,反应速度快,无级差,不会产生谐振,无功补偿效果极佳;消谐范围广,可消除3~17次谐波;平衡负载的能力强,可大大减少系统零序损耗;减少电机的老化程度,增加电机的使用寿命.该试验的研究对电网净化与节能降耗工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转油站作为油田地面集输系统的主要耗能环节之一,其能效指标体系的合理构建和评价一直是油田关注的重点。针对三管伴热的集输加热方式,引入层次分析法来构建转油站能效评价指标体系,将转油站系统划分为转油站热力系统、转油站电力系统、站外集油管网三个子系统进行评价。以江苏油田某区块转油站为例,分析不同季节转油站能效系数,根据计算结果可知转油站用能薄弱季节为冬季。依据评价体系分析该季节的基础能耗指标,找出其薄弱指标为站内热力设备效率及站外管网伴热效率。通过改变加热炉工艺参数、伴热热水温度并计算不同参数下的能效系数,确定能效利用率最大时的工艺参数,提高了加热炉及站外管网伴热效率,有效地提升了站场全年的能效利用率,为转油站系统节能改造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浅谈降低转油站系统能耗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旭  潘旭 《油田节能》2003,14(2):50-51
喇嘛甸油田目前已进入了高含水开采后期,产液量、产油量的不断下降,致使已经比较完善的地面工程系统又面临新的形势,其趋势为负荷不断下降,负荷率不断下降,而各系统负荷率降低所带来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单位能耗的增加,尤其是转油站系统能耗的增加,所以节能降耗工作是保证油田开采后期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根据油田生产动态变化及时优化机泵运行参数和采取变频调速技术,是提高机泵泵效和系统效率、降低机泵生产耗电的重要手段。做好掺水温度调控和优化掺水炉运行工作,对降低油田用气消耗效果十分显著,是转油站节能的重要途径。这些方法节能效果明显,单站每年节电63.76×104kW.h,节气168.76×104m3,每年节能创经济效益112.75万元。  相似文献   

7.
针对加热炉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炉门漏风、燃烧控制无标准和排烟温度无测量等影响加热炉炉效的问题进行分析表明,加热炉排烟温度是影响加热炉效率的重要因素.通过采取在现场安装加热炉排烟温度表的措施,摸索排烟温度表与负荷表配合使用的调整参数标准,使得加热炉操作人员在调节加热炉配风时有据可依.此项措施的实施,有效地降低了加热炉的排烟温度,提高了炉效,并使加热炉各项燃烧运行指标合格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8.
9.
目前辽河油田部分电加热集输流程中转油站的能量利用率较低.为此,建立能耗黑箱分析模型,进行能耗测试.对转油站的能耗情况进行分析,依据分析结果进行转油站改造,节能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油井采出液含水率不断增加,转油站集输系统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对转油站集输系统进行运行参数优化。以掺水温度和掺水量为决策变量,生产能耗费用最低为目标函数,建立转油站运行参数优化模型。采用人工设计与佳点集原理相结合的种群初始化策略和引入非线性收敛因子等机制对传统鲸鱼算法进行改进,以大庆PH2转油站为例,采用改进鲸鱼算法对运行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鲸鱼算法综合性能明显提高,并且优化后转油站掺水温度降低9℃,掺水量减少450 m3/ d,日均耗气量下降14.68%,日均耗电量降低34.1%,总体运行费用降低了21.5%,优化效果良好。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中测试分析了大庆油田某采油厂转油站系统的效率及能耗分布,找出系统效率低、能耗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系统改造方案,并对改造前后的效率及能耗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给出了改造效益。  相似文献   

12.
总图设计和总平面布置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艺流程顺畅合理、占地多少、安全生产、工程量大小、投资多少、环境保护、效益好坏等。总图设计人员是在综合各方面的情况与因素后进行总图设计的。主要包括按组织功能合理分区、按联合装置的功能分区布置总平面、利用装置内部安全防火距离合理布置等。  相似文献   

13.
针对转油站外输能力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通常采用对外输泵实施变频调速改造的方法来协调两者关系。通过对转油站外输泵有无变频、变频不同运行方式以及不同负荷率时的节电率三项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影响离心泵变频调速节电率的主要因素,为变频调速技术在油田企业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赵洪成  杨志玲 《油田节能》2007,18(1):39-41,62
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因腐蚀报废的钢材约相当于钢总产量的30%左右,其余有60%可以回收再生。余下的10%在腐蚀中变成氧化物。另外有些金属构件毁坏造成的损失远比其材料本身价值高得多,如油井套管腐蚀、管线穿孔等,造成的间接损失都很大。本文根据目前管道维修状况,结合现场维修实践,对一座转油管辖站地区采取区域性阴极保护措施进行技术探讨及效果评价。为今后大面积实施阴极保护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石油化工应用》2019,(12):108-111
长庆油田H转油站站内集输管线及阀组管线材质为20号钢,站内集输管线在高矿化度、高含水、低CO_2和低H_2S腐蚀环境下发生腐蚀穿孔,腐蚀位置在集输管线底部。利用超景深光学数码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电子能谱(EDS)等方法对集输管线中挂片表面腐蚀产物的形貌及成分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对20号钢管线服役环境和腐蚀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20号钢管线腐蚀的主要原因是H_2S腐蚀、CO_2腐蚀和Cl~-腐蚀,在其共同作用下造成集输管线腐蚀穿孔。  相似文献   

16.
喇嘛甸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开采后期,为降低转油站系统能耗,以喇601转油站节能挖潜为切入点,以调查研究和节能监测为手段,开展节能示范站的研究工作.对转油站工艺流程、机泵及加热炉运行情况和节能计量设备完备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按照系统节能的理念制定改造措施,对转油站各系统耗能点进行整体优化控制.综合应用成熟技术,合理匹配机泵、加热炉、变压器、照明等设备的各项参数,发挥技术和管理优势,完成了由措施节能,管理节能,向综合节能的跨越,为集输系统节能降耗发挥了示范作用,为油田节能降耗提供了技术思路,促进了管理节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燃气发电机组包括燃气发动机、工频交流发电机、机组控制系统及配套冷却系统.机组具有刚性的公共底盘,可以整体发运,落地固定即可使用.燃气发动机技术特点是外混式天然气机专用零部件全部采用进口产品,保证了天然气机的质量和可靠性.燃气发电机组在转油站中的应用充分地发挥了大庆油田采油二厂富含天然气的有利优势,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减少了天然气放空造成的环境污染,符合国家节能环保总体战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19.
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及X-射线衍射仪等方法,分析了材质、腐蚀产物、裂纹及断口的金相组织、微观形貌及成分组成,结合对加热炉工艺及设备概况、工艺条件、输送介质、事故发生过程等要素的全面调查,明确了加热炉火管开裂失效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建议。经综合分析后认为:火管外壁附着16~17 cm软质淤积物,以及1~3 cm的硬质碳酸盐垢物,造成内壁热传递受阻,在火管刚脱离耐火砖衬层保护处产生局部过热,形成1~8 mm的黑色高温氧化产物,分层脱落,导致管壁局部减薄至1~2 mm;同时,高温使金相组织粗大的焊缝热影响区产生再热裂纹,最终导致火管焊缝热影响区短期内发生开裂失效。建议改进清垢、清淤措施,避免火管局部温度超过475℃;改善焊接工艺,避免焊缝热影响区组织粗大,以防止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20.
机泵用电是油田用电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机泵高配低效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际生产运行中大量电能浪费。针对现状,分析了造成转油站机泵能耗高的原因,通过采取减级、变频、延长停掺时间、涂膜、更换机型、单泵分洗等治理措施,使转油站同比去年多节电25×104kWh,年节约电费14万元,收到了较好的节能效果,为油田站库机泵节能降耗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