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别利用Hasan kabir和Ansari气液两相流压降模型,分析了欠平衡钻井过程中的井筒压降问题,建立了欠平衡钻井流型判别及压降计算的数学物理模型,并用FORTRAN90进行了编程计算,模拟了欠平衡钻井过程。通过分析井口回压、注气量以及注液量等欠平衡钻井参数发生变化对井底压力的影响,确定了欠平衡钻井井底压力控制方法。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分析表明,Hasan-Kabir预测压力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Ansari的相对误差在5%以内。因此,建议在欠平衡钻井设计中应用预测精度较高的Ansari方法。  相似文献   

2.
国外欠平衡连续油管钻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欠平衡钻井受到人们高度重视,欠平衡钻井技术迅速发展,钻井数逐年地加,从而也促进了连续油管在欠平衡钻井中的应用。欠平衡连续油管钻井,可减少钻井过程中对地层和产层的损害,可提高机械钻速,安全介绍了国外欠平衡连续油管钻井概况,着重介绍了欠2压力条件下采用连续油管钻井的特点,钻井所需的地面设备及底部钻具组合,并介绍欠平衡连续油管钻井成功的实例。  相似文献   

3.
采用连续油管钻井能够保持井底压力稳定 ,使井内形成真正的欠平衡状态 ,避免了地层损害。钻井过程中无需接单根 ,减少了施工时间和成本 ,提高了项目经济效益。具体介绍了连续油管钻井技术最近在欧洲 2口井的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欠平衡钻水平井技术提供工程设计依据,根据气液两相流研究方法在欠平衡钻井中的应用评价结果,利用环空及圆管内的气液两相流力学研究成果,建立了欠平衡钻水平井全井段气液两相流模型,用数值求解方法求解了该模型,并通过现场测量数据和试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预测结果。该欠平衡钻井模型能模拟欠平衡钻水平井的全过程,预测欠平衡钻井过程中井底压力变化规律,对欠平衡钻井环空及钻柱内压力的预测精度在5%左右,能够满足欠平衡钻井工程设计的要求。该模型为欠平衡钻井井底压力预测及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保证了欠平衡钻井的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全文描述了在阿联酋Sharjah的Sajaa气田进行的连续油管(CT)欠平衡钻井(UBD)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情况。该活动要求借助欠平衡油管从现有的井钻多达三个多分支井/井。全文描述了选择的作业方法的分析、模拟、结果及其推断。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用连续油管井行欠平衡钻水平井气井的所需设备,包括:连续油管、回流设备和防喷设备等。详细总结了4口气井的钻井情况,并提出了有关欠平衡钻气井的6个主要问题,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连续油管之所以成为理想的欠平衡钻井工艺设备,原因就在于它没有钻柱连接工序,可以实现全过程的欠平衡.它还适用于酸性气井钻井和含气油井修井,可解除气体在地面泄漏的风险.通过压力调整工序,完钻后可以不压井,一直保持欠平衡状态至生产阶段.连续油管还可以实现井下导向、测井和测压.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外对于旋流扶正器作用下环空中螺旋流场的研究主要针对单相流体。结合两相流的特点,借助于螺旋角的概念,修正了达西公式中的沿程阻力系数的计算公式,最终得到了环空中气液两相螺旋流场压降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运用VB语言编写了环空中气液两相螺旋流计算分析软件,分析了螺旋流场的非线性衰减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石油开采工业中气液两相压降计算理论的主要发展及研究成果,从早期的借鉴单相流计算方法,到目前广泛采用的依据流型和流态、考虑流体与管道和气液相面相互作用的理论,阐述了摩阻系数的计算方法,以便为气—液两相流管道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连续油管水力压裂摩阻是压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压裂能否成功的指标之一。连续油管水力压裂过程中,由于对流体性质、支撑剂、曲率效应等造成的复杂流动理解不足,使得准确预测管内摩阻非常困难,尤其在卷筒上的螺旋段,因而实验成为当前研究连续油管管内摩阻的重要手段。研究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摩阻随连续油管管径的增大急剧变小;随压裂液排量增大而增大;随连续油管下入深度的增加总摩阻变小;随黏度和流行指数的增大而增大;随支撑剂积分数增大摩阻先增大而后减少。  相似文献   

11.
气液两相环状流中液体薄膜沿着管壁流动而速度较大的气核在管中心流动,通常速度较大的气核会夹带部分液滴。液滴夹带来源于沿着管壁流动的液体层的雾化速率和液滴沉积速率之间的平衡过程。目前大多数环状两相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主要夹带现象的分析上。文中主要从夹带液滴直径、液滴速度分布和夹带分数3个方面进行夹带液滴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连续油管定向钻井是一项成本比较高的作业,需要大量的专业设备和技术人员,对于涉及可压缩流体的欠平衡钻井作业也面临相同的问题,大量设备的动用需要较高的成本。在某些对设备、人员、工程要求降低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措施降低整个作业的成本,对于在偏远地区进行的小规模作业十分有利。探讨了在澳大利亚女王岛进行的4口欠平衡连续管定向钻井作业所采用的通过简化设备和措施而降低成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螺杆钻具在充气欠平衡钻井中的输出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欠平衡钻井在低压油藏中已得到较好的应用。在充气欠平衡钻井过程中,气体的注入量对马达的输出特性影响较大。因此,了解气体注入量对马达输出特性的影响显得异常重要。充气欠平衡钻井时,钻井液在充入气体前密度、粘度等变化导致了充气欠平衡钻井中在不同气液比情况下马达输出特性发生改变。通过建立马达等效模型求出环空当量直径,从而求出不同气液比时马达的压力降,并得到不同气液比情况下马达压降、扭矩、转速、功率等输出特性。并且对这些输出特性进行比较,得出了马达的各种输出特性随气液比增加的变化规律:马达压降减少,扭矩减小,转速增加。该研究成果为提高欠平衡钻井马达的工作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3种欠平衡钻井用液一气分离器及其结构,对液气分离器U型管的设计及最大处理气量估算进行了讨论,并提出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奥齐思泽斯基流型分类公式为基础,对我国气举井中的气液两相流流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计算。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目前气举井中只存在2种流型,即泡状流和段塞流.且段塞流普遍发生在注气点以上.因此,从应用角度来说.可以不考虑过渡流和雾状流2种流动型态.应主要加强对泡状流和段塞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大型多相流实验装置上研究了水平管气液分层流和环状流流动特性,采用气相动量方程求解了气液相间摩阻系数,与已有的经验公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建立了适于水平管气液两相分离流相间水力摩阻系数的计算方法。在分层流水力计算中可以采用Shoham&Taitel公式计算气液相间水力摩阻系数,在环状流水力计算中推荐采用Laurinat公式计算相间摩阻系数。  相似文献   

17.
井底压力的准确预测和有效控制是深层页岩欠平衡钻井作业的关键,但岩屑及环空流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对流换热对传统井底压力计算模型精度的影响较大。为此,建立了瞬态非等温井筒气液固三相流动模型,根据连续性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计算了流体速度、相体积分数和压力,并求解了不同径向层的能量守恒方程,得到了整个井筒–地层系统的温度分布,并采用迭代法,耦合求解了深度和径向方向上的温度、压力和流体性质;模型计算结果与欠平衡钻井作业的现场数据之间误差小于5.0%,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基于所建立的模型,对比分析了考虑和不考虑岩屑存在及对流换热效应时预测的压力和温度差异,分析了欠平衡压差、机械钻速、地温梯度等因素对井筒压力和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深层页岩欠平衡钻井气液固三相瞬态流动传热模型为控压钻井、欠平衡钻井在深层页岩油气中的高效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微小井眼连续油管(CT)滑动钻井技术是一项易于实现钻井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高效、低成本、环保的新型钻井技术,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微小井眼钻井使用的CT内水眼直径小,钻井液的流阻大。针对该问题,运用数值模拟方法,使用R-S模型计算微小井眼钻井在滚筒上和井筒中CT内钻井液流阻,分析微小井眼钻井CT内钻井液流阻与CT内水眼直径、循环流速、CT长度或井深、滚筒直径、钻井液密度等参数的定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微小井眼CT钻井技术可使用的CT管柱外径为44.45~73.03mm,可使用的钻井液流速为2~3m/s。该研究结果对于推动微小井眼CT钻井技术在中国的推广使用有一定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Trevor  Dufresne  王玉华 《吐哈油气》2006,11(4):395-396
操作简易、安全和对储层的损害程度小是负压分隔碳酸岩储层,应用连续油管欠平衡水平井钻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充气控压钻井气液两相流流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充气控压钻井是在充气欠平衡钻井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对具有窄安全密度窗口地层的一种钻井新技术。本研究将多相流体流动简化为气液两相流动,建立了充气控压钻井循环系统的物理模型,系统地总结和对比了气液两相流流型转换准则、压降计算模型,通过大量的模拟实验,验证、修正了常规气液两相流流型判别准则和压降模型,得出适用于充气钻井的压降计算模型。通过流型敏感因素分析,得出气液比、地面回压、流道的几何形状是流型主要影响因素,该研究结果为充气控压钻井的压力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