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实验对小麦抗性淀粉和马铃薯抗性淀粉结构特征及体外消化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小麦抗性淀粉相比,马铃薯抗性淀粉直链淀粉含量更高,分子质量分布更集中,热稳定性更高。两种抗性淀粉粒径相差不大,均为C型结构,化学结构相似,没有基团差异。小麦抗性淀粉分子颗粒完整,表面光滑,呈不规则的椭圆形,马铃薯抗性淀粉分子为不规则多面体,分子表面粗糙,有凹陷,且有少量的层状起伏。体外消化试验表明:马铃薯抗性淀粉具有更强的抗消化能力,血糖指数分别为40.62、40.50(GI<55),属于低GI食品。相关性分析结果为抗性淀粉体外消化率与其直链淀粉含量、碘吸收峰负相关,与其结晶度、热焓值显著负相关,与比表面积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4.
近年来低血糖生成指数(GI)大米品种被培育出来,但是其产生低GI作用机理并不明确,内源性非淀粉物质作为大米关键成分,对不同GI大米淀粉消化率的影响值得探讨。本研究以典型的2种不同GI大米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去除内源性非淀粉物质对大米淀粉体外消化性、理化性质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低GI品种,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去除显著促进了淀粉消化,使最终消化率提升了7.37%~13.28%,但高GI品种的内源性非淀粉物质对于淀粉消化性的影响并不显著。在理化性质上,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去除将淀粉的膨胀力显著提升至(17.83±0.30)~(13.44±0.27)g/g,显著改变了米粉的糊化特性和热力学特性,从而使其更容易糊化和消化。在微观结构上,去除蛋白质和膳食纤维使淀粉颗粒结构减小了3~8μm,蛋白质、膳食纤维和淀粉的相互作用提高了米粉的有序度和聚集结构。 相似文献
5.
6.
7.
超高压处理对抗性淀粉消化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小角X射线衍射(SAXS)等手段,研究超高压对高直链玉米淀粉结构和消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压对淀粉颗粒表面形态的影响随着压力的增加越来越明显。并且随着压力的升高热稳定性不断升高。经过200~600 MPa压力处理后的淀粉消化率随着压力的增加不断下降,800~1 000 MPa压力处理后的淀粉消化率不断增加,而淀粉内部半晶体或结构有序性是影响消化率的重要因素,有序性越高消化率越低。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大米淀粉为原料,探讨谷物蛋白肽的添加对大米淀粉理化性质和体外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0%的小麦肽对降低体系的峰值黏度、崩解值的效果最好,其值分别降低300 MPa·s;相反,5%的玉米肽使淀粉糊的终值黏度、回升值降低最大,分别降低256 MPa·s、200 MPa·s;谷物蛋白肽可以增大大米淀粉糊的焓变,提高淀粉糊的热稳定性;淀粉溶解度与谷物蛋白肽的添加量成正相关,3种肽对淀粉膨胀度无影响;大米肽能明显改变淀粉冻融稳定性,添加5%、10%可以使淀粉的冻融稳定性增强,析水率降低3%;3种肽可降低大米淀粉中易消化淀粉的含量,综合比较,大米肽对降低淀粉体外消化的效果最好,其中添加5%的玉米肽使易消化淀粉的含量降低值最大,降低25%,其次是添加1%的大米肽。根据谷物蛋白肽的主要氨基酸成分分析,大米肽的碱性氨基酸含量明显要比其他两种肽的含量高,玉米肽中的各氨基酸含量也相应的比小麦肽高;因而,谷物蛋白肽对淀粉的影响主要因素与各自的氨基酸含量以及分子量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9.
抗性淀粉直链淀粉含量测定及消化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经过糊化后使用普鲁兰酶脱支,产生更多的短直链淀粉重新结晶来制备抗性淀粉。通过碘吸光度法测定,直链淀粉含量高的样品的抗性淀粉含量不一定高,但直链淀粉含量低的样品不容易产生高含量抗性淀粉。在In-Vitro消化模型中,和原淀粉相比,所有的抗性淀粉样品消化产物的量、还原糖释放率和平均消化速率都减少或降低,并且抗性淀粉含量越高,减少或降低得越多。 相似文献
10.
11.
在体外对淀粉的消化条件进行仿生模拟,对淀粉的消化产物检测条件进行优化,构建了淀粉体外消化模型。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制备土豆交联淀粉,以构建的体外消化模型,对不同交联度淀粉的消化速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以恒温振荡培养箱保持37℃恒温,以pH6.9缓冲液维持恒定的pH,以20 r/min的转速振荡模拟肠的蠕动,以透析袋模拟肠,对淀粉的消化可很好的仿生模拟。采用硫酸-苯酚法,消化产物检测的最佳条件为∶波长485 nm,显色温度100℃,显色时间30 min,糖浓度在(0~8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回归方程为y=0.004 4x-0.005,R2=0.998 8,且样品溶液在2 h内显色稳定。土豆交联淀粉和交联前相比,消化性降低了13.7%~34.5%,且与交联度呈负相关,即交联度越高(沉降积越小),消化性就越低。 相似文献
12.
机械活化玉米淀粉及其酯化淀粉的消化性能和抗酶解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In-Vitro消化模型模拟人体消化环境,对机械活化淀粉及其醋酸酯淀粉的消化速度进行了研究;并用美国谷物化学协会(AACC)的76-13标准方法,测定机械活化淀粉及其醋酸酯淀粉的抗酶解淀粉含量。结果表明,机械活化使玉米淀粉颗粒的消化速度大大加快,抗酶解淀粉的含量降低,且活化时间越长,消化速度越快,抗酶解淀粉的含量越低。醋酸酯化加快了活化淀粉颗粒的消化速度,随取代度的提高消化速度下降,但醋酸酯化降低其糊的消化速度。醋酸酯淀粉中的抗酶解淀粉含量低于活化淀粉,取代度越高含量越低。 相似文献
13.
以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在酸醇介质中制备淀粉微晶。对制得的不同水解率的蜡质玉米淀粉微晶进行了颗粒形貌、X射线衍射、DSC热稳定性分析,溶解度和消化性能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酸醇水解程度的增加,淀粉颗粒形貌逐渐呈片晶状,最终为碎片;淀粉颗粒的无定形区先被水解,结晶区后被水解,进而导致颗粒破裂;晶体形态仍为A型。与原淀粉相比,淀粉微晶的Tp和Tc均增大,糊化温度范围也有很大提高;不同水解率的淀粉微晶的热焓(△H)先减小后增大。淀粉微晶的溶解度随水解率的增加不断增大。酸醇水解蜡质玉米淀粉的水解率越高,其在in vitro模型中的消化产物也就越多,消化速度也越快。对于同一水解率的淀粉微晶,其消化速度随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 相似文献
14.
15.
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 and in Vitro Starch Digestibility of Raw and Cooked Chick Pea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effects of domestic and industrial cooking methods on the 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 (NSP) content and in vitro starch digestibility of chick pea (variety “blanco lechoso”) have been studied. Total and soluble NSP increased, as did the slowly digestible starch (SDS), whereas the resistant starch (RS) fraction decreased after cooking, showing higher content in domestic than industrially cooked chick peas. The in vitro starch digestible rate index (SDRI) was similar in the cooked chick peas, as was the rapidly available glucose (RAG). Due to the low values of RAG, chick peas would give a slow post-prandial glycaemic response. Domestic cooked chick peas consumption would increase the intakes of RS in human diet, whereas the industrially cooked chick peas with lower content of RS would result in less flatulence problems. 相似文献
16.
慢消化淀粉体外测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慢消化淀粉由于具有低血糖应答的生理功能,是近年现代营养学和食品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其分析方法仍没有统一的标准。SDS体外分析方法有Englyst法、Guraya法及Shin法等。文中采用这3种方法对普通玉米淀粉、蜡质玉米淀粉及马铃薯淀粉中慢消化淀粉含量测定并与体内法相比较,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新的SDS体外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对Englyst法中消化条件进行优化改进处理,即将200mg淀粉溶于pH5.2的缓冲液并添加胰α-淀粉酶(290U/mL)与糖化酶(15U/mL),在37℃下水解,能满足慢消化淀粉的体外简单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研究了77个山西谷子全粉样品中淀粉组分的相关性以及淀粉消化特性。分别测定了谷子金粉中淀粉、直链淀粉和抗性淀粉(RS)含量。制备谷子淀粉并分析了淀粉中快速消化淀粉(RDS)、慢速消化淀粉(SDS)、RS的含量以及淀粉消化指数(SDI)和持续消化淀粉(LS)。结果表明:各品种间RS含量差异性较大;全谷物以及制备得到的淀粉所测定的备指标间相关性较强。其中。谷子中RS与直链淀粉相关性最强(r=0.885),对谷子中RS聚类分析后发现。RS与直链淀粉近似呈线性相关(r=0.954)。对谷子淀粉体外消化研究表明:黄谷(2010)等品种中SDS舍量较高,晋谷21号(2010)等品种中RS含量较高,而陇谷10号(2012)等品种中LS含量相对较高,这些品种适用于糖尿病等人群食用或有助于开发相关降糖产品。 相似文献
18.
肉牛玉米淀粉的消化率及其对氮沉积和能量转化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水平过瘤胃玉米淀粉量对能量代谢和氮沉积的影响。试验按4 ×4 拉丁方设计,四头成年肉牛按1.2 倍维持(1 .2M) 饲养水平供给羊草,在此基础上过瘤胃生玉米淀粉量分别为0、300 、600 和900g/d ,结果如下:过瘤胃玉米淀粉量为300 、600 和900g/d 时玉米淀粉的瘤胃后消化率分别为61 .63 、70 .78 和53.64% 。与对照组相比,过瘤胃玉米淀粉水平的增加可以提高可消化氮转化为沉积氮的效率(RN/DN) 和沉积氮(RN) ,RN(g/d)、RN/DN与过瘤胃玉米淀粉量(g/d) 之间有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 .9885 和0 .9657;过瘤胃玉米淀粉量300、600、900g/d 与对照组相比,净能/kg 代谢体重(NEg/W0 .75) 有极显著地提高(P< 0.01),代谢能转化为体增重的效率(Kf) 分别为48 .29 、55 .96 、55.22 和36.13% ;Kf( % ) 与过瘤胃玉米淀粉量(x,g/d) 的回归方程为:Kf= 34 .0939x0.07017 ,n =16,r= 0.9909。 相似文献
19.
糯性普通小麦的籽粒成分和淀粉品质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对5个组合的13个糯麦F6(或F5)株系及其亲本的籽粒成分,直链淀粉含量和膨胀势进行测定,以及分析了它们的淀粉糊化过程和糊化参数,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糯性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均高于相应的亲本,而淀粉含量则低于相应的亲本,糯性小麦株系的直链淀粉含量远远低于其亲本;糯麦淀粉的膨胀能力和吸水力大于其亲本;糯麦株系的RVA高峰粘度,低谷粘度,最后粘度,反弹值和峰值时间显著低于其亲本。糯麦株系面粉间的RVA粘度参数值大同小异,讨论了糯性小麦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Water yam (Dioscorea alata L.) is suitable for resistant starch high flour because of its high amylose content. The purple, yellow, and white water yams were treated by autoclaving and cooling with one, two, and three cycles to obtain resistant starch. Water yam tubers were cooked in an autoclave for 15 min, and then cooled prior to drying. Autoclaving–cooling of water yams decreased protein, fat, dietary fiber, water soluble polysaccharide, dioscorin, and diosgenin but increased amylose and sugar. The treatments significantly raised resistant starch and reduced in vitro starch digestibility that depended on water yam types, and affected starch granule morpholog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