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利用测井资料评价白驹凹陷烃源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烃源岩由于含有有机质,在测井曲线上出现区别于非烃源岩的特征。通过这些特征建立测井数据与烃源岩实验数据之间的关系式,从而可以利用连续的测井资料来计算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和产烃潜量。通过实验分析数据验证,应用效果较好,为白驹凹陷的烃源岩评价提供了较为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河套盆地临河坳陷固阳组发育一套咸化湖盆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TOC)评价对认识该区烃源岩特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烃源岩的测井响应特征,综合分析总有机碳含量与测井曲线之间的关系,发现研究区烃源岩TOC与电阻率有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DEN、GR和AC相关关系依次变弱.对于研究区固阳组烃源岩TOC评价来说,多元拟合法预测...  相似文献   

3.
应用测井评价东营凹陷民丰洼陷烃源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烃源岩评价是地质综合评价的基础,但由于经费和样品的来源等原因,不可能每口井均做大量系统的分析化验,这给烃源岩的评价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通过采取测井方法对东营凹陷民丰洼陷烃源岩作出定量化评价,识别有效烃源岩,为成藏研究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4.
基于测井参数的煤系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攀  彭苏萍  杜文凤  冯飞胜 《煤炭学报》2017,42(5):1266-1276
复杂沉积环境下,烃源岩物性差异较大。经相关性分析揭示了煤系烃源岩TOC含量与各测井参数间存在相关性差异较大、各测井参数间含有互相关关系的特点。采用平均影响值(MIV)方法对测井参数进行筛选,筛选后的测井参数进入最终的BP神经网络建模,从而有效地规避了测井信息间的非相互独立性导致的模型预测误差增大及建模时间增加。依据研究区实验分析的TOC含量数据,分别建立适用于煤系烃源岩的Δlog R,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GA)优化的BP神经网络TOC含量预测模型。对模型试算分析,结果表明:GA改进后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效果最好,稳定性强,受烃源岩非均质性影响程度小,可以精细地反映煤系烃源岩TOC含量的细微变化。  相似文献   

5.
库车盆地烃源岩特征及生烃史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库车盆地中主要发育有三叠系湖相泥岩与侏罗系煤系地层两套烃源岩,它们都顺盆地走向呈东西向展布,沉积中心接近现今克依背斜带的益,三叠系湖相泥岩有机碳含量中等,有机质类型属Ⅲ型,属于中等偏差烃源岩,侏罗系湖沼相泥岩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类型属Ⅱ2-Ⅲ型,属于中等偏好烃源岩,碳质泥岩与煤岩生烃潜量低,有机质类型属Ⅲ型,为差烃源岩,模拟研究表明,生油强度以侏罗系湖沼相泥岩的最大,三叠系湖泥岩次之,侏罗系煤岩与碳质泥岩较小;而生气强度以侏罗系湖沼相泥岩和煤岩为最大,三叠系湖相泥岩次之,侏罗系碳质泥岩最小,此外,模拟结果还表明,克依背斜带是库车盆地的主力生烃区,生烃能力最强,其次为拜城凹陷,生烃能力稍差。  相似文献   

6.
煤系地层富含有机岩石,导致测井响应特征复杂。以实测TOC含量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煤系烃源岩中煤岩、炭质泥岩和泥岩有机碳含量的测井响应特征,发现电阻率、声波时差、自然伽马、密度和中子孔隙度等测井参数与有机碳含量相关性较高,并基于此建立了针对不同岩性煤系烃源岩有机碳含量计算模型,即多元回归模型和Δlog R模型。结合研究层段,分别建立了一元、二元、五元线性回归模型及重叠法模型,进行TOC含量计算并做了误差分析。结果表明:五元回归模型的计算误差最小,但在没有实测TOC含量数据层段计算误差较大;重叠法计算误差最大,但其整个层段的TOC含量预测值更符合岩性特征。煤系地层有机碳预测研究旨在为后续煤系烃源岩综合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L25、L17和L18气田凝析油饱和烃萜烷W、T树脂化合物含量低,C_(27)、C_(28)和C_(29)规则甾烷呈"V"形;姥植比Pr/Ph中等,2.2~3.4;凝析油全油碳同位素偏重,-24.86‰~-24.37‰。这些地球化学特征与Y8-2-1井下渐新统崖城组浅海相泥岩相似,而与来自崖城组海陆过渡相煤系烃源岩的Y13-1-1井凝析油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文昌凹陷为珠江口盆地西部主体凹陷,主要包括文昌A凹陷与文昌B凹陷,面积约4000km2,该凹陷及其周缘累计发现原油地质储量超过1亿m3,天然气约300亿m3,为证实的富生烃凹陷。主要发育"两类、三型"即文昌组、恩平组两大类,具体分为文昌组中深湖相源岩、文昌组滨浅湖相源岩及恩平组河沼相源岩三种类型;近年钻探的文昌19-1M-X井首次揭示了该凹陷生烃门限以下文昌组湖相优质烃源岩的存在,为重新厘定凹陷生烃潜力提供新的证据。本文通过对进入生烃门限和未进入生烃门限优质烃源岩进行对比研究,并结合盆地模拟手段分析认为:始新世-渐新世早期欠补偿沉积背景及沉积-构造控制下的古湖泊旋回特点致使文昌组地层形成具备优质烃源岩地化特征的生油岩;文昌A凹陷为油气并举凹陷,偏气;文昌B、C凹陷及琼海凹陷周缘地区成熟烃源岩以文昌组为主,且主生油。  相似文献   

9.
张冲  郭聪  朱林奇  程媛  严伟 《煤炭学报》2017,42(6):1527-1534
准确计算总孔隙度是页岩气储层测井精细评价的关键之一。以涪陵焦石坝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为例,依据AA1井元素俘获测井、常规测井数据、岩芯分析总孔隙度和总有机碳实验数据,分析了Herron总孔隙度模型的适用性,研究认为:模型不能准确计算目标区块层位的总孔隙度,原因在于:(1)视密度孔隙度和视中子孔隙度的计算中,将岩石等效为骨架和孔隙两部分,忽视了页岩储层有机质的存在;(2)模型中的权值系数是依据有限岩芯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有一定的区域适用性。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评价页岩气储层总孔隙度方法,将该方法应用到焦石坝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XX1井的总孔隙计算中,相对于Herron总孔隙度模型,精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且该方法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0.
在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常规测井资料,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法、△lgR法,建立了测井参数与有机碳含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获取了川东南地区X井龙马溪组页岩层连续的有机碳含量值。结果表明,多元统计分析法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有更好的相关性,为该区的页岩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相比于常规储层,页岩气储层具有低孔低渗且含气性复杂的特点,为页岩气储层的测井评价增加了难度。为了系统性的研究页岩气储层的测井评价方法,以加拿大西加盆地页岩气储层为研究对象,针对页岩气储层特点,同时考虑到页岩气开发的实际需要,确定页岩气储层系统性的测井评价模型包括储层物性参数模型、地球化学模型、含气性模型和骨架矿物组分模型等。根据体积模型与数值回归分析分别建立基于测井资料的页岩气储层评价模型,确定研究区的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体系。通过评价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对比来检验模型的实用性与准确性。应用效果表明:页岩气测井评价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性,能够为页岩气开发提供良好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孟召平  郭彦省  刘尉 《煤炭学报》2015,40(2):247-253
页岩气储层总有机碳(TOC)含量是页岩气评价的重要参数,如何准确确定TOC含量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以黔江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研究对象,通过页岩气储层有机碳含量测试和钻井测井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了TOC含量的测井响应特征,优选了体积密度(DEN)、自然伽马(GR)、自然电位(SP)和声波时差(AC)4条测井曲线作为特征向量,建立了TOC含量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改进了BP神经网络算法,并对黔江地区1口页岩气井下志留统龙马溪组TOC含量进行了预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测井参数的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极强的非线性逼近能力,能真实反映页岩气储层TOC含量与测井参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预测结果与实测值之间误差小,相对误差一般小于10%。  相似文献   

13.
煤炭是中国能源安全的基石,在相当长时间内煤炭在一次能源的消费中仍将占据较大比例。为降低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发展煤炭清洁利用技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本文简要介绍了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新型煤化工技术、煤基多联产技术、煤油共炼技术、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及其国内发展现状。在参阅近十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分类别详细综述了对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的评价结果。最后,本文对当前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结果进行了综合性的评述,并对中国煤炭利用的优先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目前已在四川盆地及周缘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获得突破。与龙马溪组相比,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具有更大的沉积厚度和更广泛的分布面积,是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亟待突破的重点层系。页岩气“源储一体”的特性使对总有机碳(TOC)含量的连续定量评价成为其勘探开发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次研究依据岑巩区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的测井响应特征,采用ΔlogR法、自然伽马与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法、密度测井法和多元参数回归分析法对研究区牛蹄塘组页岩TOC含量进行计算,并对模型计算精度与适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ΔlogR法计算精度较低,对南方构造复杂、保存条件差异较大地区的过成熟海相页岩适用性较低;自然伽马与自然伽马能谱法和密度测井法计算精度较高;通过选取与TOC含量具有相关性的测井参数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可进一步提高模型计算精度。此外,地层电阻率与声波时差对含气性及保存条件响应敏感,可作为页岩含气性与保存条件的判识性指标。  相似文献   

15.
利用铁尾矿改良苏打盐碱地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利用铁尾矿粉、粉煤灰、糠醛渣性质、有机发酵肥、ZH-1离子置换剂制备的土壤改良剂进行了不同条件的相容性试验,确定了改良剂各种组分的最佳用量配比。2013~2015年在东北某地利用铁尾矿改良剂成功改良了中、重盐碱地,使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金黄色的稻田。  相似文献   

16.
矿山安全高效绿色低碳开采是永恒的主题,近零冲击地压、近零生态损害以及低碳、零碳、负碳的绿色开采将成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供应与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要求。充填开采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必然途径。然而,现有充填开采原理与技术装备体系难以突破高产高效、低碳开采的技术瓶颈,对充填材料及充填模式进行变革已势在必行。针对“千米深井资源开发和千万吨产能矿井充填(两个一千)”与“近零生态损害和近零冲击地压(两个近零)”的煤炭绿色低碳开采战略目标,提出了负碳高效充填开采技术全新构想,系统阐述了负碳高效充填开采的定义与科学内涵,提出和建立了由CO2、矸石与快速胶结物混合而成的负碳高孔隙充填材料结构CGIF(CO2 Gangue Inorganic Framework)拓扑构型与强度理论以及CGIF混合物充填体固碳理论、快速黏凝胶结材料反应动力学理论、矿区充填开采防治冲击地压等负碳高效充填理论构想;提出了矸石快速高效胶结高孔隙充填材料制备技术、快速黏凝胶结材料绿色高效制备技术、CGIF充填体负碳高效充填开采技术、多面并采高效充填开采技术与工艺、全周期立体高效充填开采防冲技术等关键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明确了煤矿负碳高效充...  相似文献   

17.
煤矿井下采区地震勘探技术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对高产高效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促进采区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回顾了采区地震勘探的发展现状,重点讨论了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最新进展情况,对当前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展望了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所面临的新任务与应用前景。基于采区地震勘探是煤矿高产高效矿井地质保障系统有重要作用,必须切实对目前采区地震勘探技术的数据采集,全三维方法的资料处理、解释与岩性分析手段等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8.
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针对单一突出煤层的煤与瓦斯突出防治问题,介绍了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常规技术,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为煤矿瓦斯治理技术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通过文献研究了单一低渗突出煤层的瓦斯治理新技术进展,认为水力扰动瓦斯抽采技术是今后瓦斯治理工作的研究方向之一。现场实测了大量煤层基础数据,并通过朗格缪尔方程反算出瓦斯含量。研究表明:河南省规定煤层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必须分别降至0.6 MPa和6 m3/t以下才能进行采掘作业是正确的,对这2种指标的严格要求更好地保证了煤矿的生产安全,各煤炭企业应积极响应并实践这项规定。  相似文献   

19.
煤岩学与炼焦配煤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当前煤岩学和炼焦配煤技术的发展;阐述了煤岩配煤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对几十年来具有代表性的煤岩配煤方法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已有煤岩配煤方法或技术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和局限性。介绍了一种新的煤岩配煤技术——一种生产优质焦炭的方法对煤的新认识和技术特点,以及在山焦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1817工作面生产和水文地质条件,对1817工作面带压开采作了可行性评价,并结合以往矿井防治水实践经验,制定了1817工作面防治水措施,成功应用于实践,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带压开采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