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反应进程中体系pH值跟踪,研究铝酸钠浓度、填料转速等因素对pH值变化的影响.结合反应动力学理论分析了碳化机理.研究了旋转填料床反应器中NaAlO2溶液和CO2碳化反应的碳化机理.旋转填料床反应器加速了反应进程,缩短了碳化时间.碳化中期是大量沉淀析出期,该阶段是制备过程中控制Al(OH)3粒度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2.
旋转填料床制备超细Al(OH)3碳化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研究在旋转填料床中以NaAl(OH)4溶液和CO2气体为原料制备超细Al(OH)3的碳化反应时间。方法:通过实验考察了转速,液体循环量,气体流量,NaAl(OH)4溶液初始浓度,气液化等操作因素对碳化反应时间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在旋转填料床中的反应大大缩短了碳化反应时间,同时得到平均粒径为200nm且分布均匀的超细Al(OH)3粒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旋转填料床中以 NaAl(OH)4 溶液和 CO2 气体为原料制备超细 Al(OH)3 的碳化反应时间. 方法通过实验考察了转速, 液体循环量, 气体流量, NaAl(OH)4 溶液初始浓度, 气液比等操作因素对碳化反应时间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在旋转填料床中的反应大大缩短了碳化反应时间, 同时得到平均粒径为 200 nm 且分布均匀的超细 Al(OH)3 粒子.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钽粉真空碳化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反应初期为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然后才过渡到扩散动力学过程,碳化反应符合缩核反应模型,在1500 ̄1700℃的温度范围内,碳化反应的表现反应活化能为195.2kj·mol^-1,表观扩散活化能为138.1kj·mol^-1。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以旋转填料床作为过程强化反应器,用化学液相法生产碳酸钙、氢氧化铝、硫酸钡、氧化锌、拟薄水铝石等纳米粉体材料的工艺及实验结果;总结了旋转填料床转速、溶液的过饱和程度、分散剂等因素对平均粒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链状纳米碳酸钙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间歇鼓泡碳化法制备了链状纳米CaCO3,用pH计和电导仪对碳化反应跟踪检测 ,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 ,实现了对链状CaCO3的粒度控制。考察了碳化反应过程中pH值、电导率和反应物质量分数、反应温度、CO2 气体流等因素对产品粒径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碳化反应过程中 pH值和电导率都有一个快速下降阶段。其中电导率有两个下降回复过程。Ca(OH) 2 质量分数、CO2 流量的增大、反应温度升高都会使反应速率和晶核生长速率变大。反应温度控制在 30℃左右 ,Ca(OH) 2 质量分数为 1 0 %左右 ,在一定范围内CO2 流量越大所得晶体结构越好  相似文献   

7.
针对矿化垃圾中丰富的共生菌群,采用纤维床生物反应器,在循环预处理以及理想连续活塞流反应器的条件下降解焦化废水和挥发酚溶液.反应系统未采用曝气而是通过添加双氧水作为氧源,并以挥发酚溶液作为碳源,对纤维床生物反应器进行了优化.在停留时间为150min,最适合的pH值为7.3的条件下对不同浓度的焦化废水进行研究.实验证明,该反应器可以承载的最高负荷为COD700mg/l.  相似文献   

8.
旋转填料床技术烟气脱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旋转填料床技术脱硫机理,分别采用清水,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镁悬浮液作为吸收剂在旋转填料床中进行烟气脱硫实验,考察了吸收剂种类、转速、吸收剂浓度对脱硫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镁悬浮液吸收SO2的传质速率是清水的3~4倍,比同类脱硫装置效果好,脱硫效率可达96%。  相似文献   

9.
均一文石晶须的制备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改进的碳化法制备了文石型碳酸钙晶须 ,讨论了温度、MgCl2 浓度、初始pH值、CO2 的流速、搅拌速度对文石晶须制备的影响 ,并探讨其影响机理。采用高倍显微镜 -计算机联用技术和X射线衍射技术进行产品形貌观察和晶型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下的稳定反应体系中 ,维持较低的碳酸钙过饱和度 ,保证其成核与生长的分离可制备出均一的文石晶须。其工艺条件为pH值维持在 9左右 ,反应温度为 70℃ ,CO2 流速为 4 .5ml/ (min·gCaO) ,搅拌速度为 2 5 0r/min。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水的硬度,以一定粒径的细砂为填料,构建新型造粒反应器软化高硬度水。反应器在中温(20℃)条件下运行,通过改变 pH 值、填料粒径、水力条件、反应时间检测填料中碳酸钙的含量,考察反应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控制原水的 pH 值大于12、砂石填料粒径为0.2~0.5 mm、原水进水流量为10~35 mL/s,反应器的运行效果达到最佳。随着反应器运行时间的延长,细砂填料表面附着的碳酸钙晶体逐渐增多,运行15 d 左右填料表面所附着的碳酸钙晶体达到饱和,将沉下的填料取出,更换成新的填料。反应器对原水硬度的去除率为58%~67%,出水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11.
旋转填料床气相压降是旋转填料床应用和设计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应用的错流旋转填料床按其内部结构的不同分为密封式错流旋转填料床和开放式错流旋转填料床,因其内部结构不同而导致这2种错流旋转填料床气相压降的变化规律存在差异。通过用空气-水系统对2种错流旋转填料床的气相压降进行实验研究表明,2种错流旋转填料床气相压降的共同点是气相压降都随进液量的增大而上升,旋转床在低转速下随进气量的增大而上升。不同点是密封式错流旋转填料床在一定进气量下气相压降随旋转床转速的上升而缓慢下降,开放式错流旋转填料床气相压降随转速的增大气相压降先降后升。  相似文献   

12.
旋转填料床处理含氨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以空气作为气提剂,在旋转填料床内进行了含氨废水的吹脱研究。方法 考察了转鼓转速,气液体积流量比,液体温度以及pH值的变化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与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和废水的pH值对氨氮废水吹脱效果的影响较大,增加液体温度和pH值均有利于提高氨氮去除率,最适宜的pH值为11.0,增加转鼓转速和气液体积流量比在一定程度也可提高氨氮去除率。在适宜的吹脱工艺条件下,单程吹脱率大于85%。  相似文献   

13.
在内径0.1 m,高1.0 m的碳化室(浓相区)和高3.0 m上升段的气固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内,分别以混合气(空气85%(体积分数)和CO215%(体积分数))和CaO颗粒(平均粒径0.85 mm)为气相和固相,采用不同温度、表观气速和CaO颗粒循环速度,对碳化室不同高度及出口局部CO2摩尔分数进行了系统研究。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 6.2对碳化室不同高度及出口局部CO2摩尔分数进行了模拟计算。在模拟计算过程中,通过自编C语言程序,将CaO与CO2反应的动力学模型与Fluent 6.2中的传统模型结合。模拟结果显示:最佳反应温度为925K;表观气速为0.10 m.s-1;CaO的循环速度为0.12 m.s-1。在较低温度下,碳化室内不同高度局部CO2摩尔分数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随温度增加,计算值与实验值误差增大。  相似文献   

14.
旋转填料床传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乙醇一水溶液为介质,考察了旋转填料床进行精馏性能.结果表明,在低转速区旋转填料床的理论塔板数随气相动能因子F和超重力因子β的增大而增大,传质单元高度为(1.09~1.76)cm;在实验基础上建立了旋转填料床的传质模型.  相似文献   

15.
混凝土自然碳化及其与人工加速碳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研究了普通水泥混凝土和掺粉煤灰水泥混凝土在自然条件下的碳化规律,历时10年。提出了混凝土的碳化方程及其参数。通过自然碳化及相应的人工加速碳化试验和微观测试方法,对混凝土的碳化进程、孔结构和物相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发现了自然碳化与人工加速碳化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得出的相关公式可用于碳化速率系数的计算和碳化进程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以旋转填料床作为过程强化反应器,用化学液相法生产碳酸钙、氢氧化铝、硫酸钡、氧化锌、拟薄水铝石等纳米粉体材料的工艺及实验结果;总结了旋转填料床转速、溶液的过饱和程度、分散剂等因素对平均粒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硫酸盐还原过程中碱度的平衡与调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讨硫酸盐还原过程中碱度的变化规律,采用产酸脱硫反应器通过连续流运行处理硫酸盐废水.在硫酸盐去除率达到最大并稳定时,探讨硫酸盐还原反应体系碱度的组成和计算方法,挥发酸(VFA)与pH值对碱度平衡的影响,体系中各种碱度形式的相互转化等.试验结果表明,硫酸盐还原过程碱度增加,各种形式的碱度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碱度组成与体系pH值直接相关,pH=6.0-6.2时,产酸脱硫反应器中硫酸盐去除率和体系中的碱度值最大;产酸脱硫反应器中的总碱度大部分以Ac^-碱度形式存在,但反应体系的缓冲能力由H2CO3/HCO3^-控制;进水碱度控制在300-500mg/L,对于反应体系碱度的平衡与调节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旋转填料床技术脱硫机理.分别采用清水,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镁悬浮液作为吸收剂在旋转填料床中进行烟气脱硫实验.考察了吸收剂种类、转速、吸收剂浓度对脱硫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镁悬浮液吸收SO2的传质速率是清水的3~4倍,比同类脱硫装置效果好,脱硫效率可达96%.  相似文献   

19.
覆盖层对混凝土碳化有明显的延缓作用.本文在机理分析和工程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有覆盖层混凝土碳化的计算公式和可供工程实践应用的计算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高温MoSi2发热元件碳化失效行为进行了研究,用XRD、SEM和电子探针对MoSi2发热元件碳化前后的物相构成、组织结构和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比对.结果表明,经渗碳处理后的二硅化钼电热元件表层已经和CO2发生了反应,生成了较多的Mo2C,使得渗层组织变得非常疏松.因此,MoSi2发热元件不适宜在易造成碳化的气氛中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