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的普遍应用使人们沟通的界限越缩越小,在"全球化"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下,现代商业设计的风格也日趋国际化。如何能在"全球化"的设计中寻求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文化元素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厚的文化遗产和创作经验为中国本土化的商业设计提供了有益的补充和深远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土家族特产包装设计的要素诌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装设计是一种文化符号载体,包装设计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精神,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是包装设计的文化核心。从视觉传达专业角度看,设计的元素是色彩、构图和文字。民族特产具有地域、民族和文化三种特性,把民族特产的三种特性作为设计元素融入到包装设计之中,是增强设计创意、提高设计水平、提升民族特产的视觉吸引力的重要途径。土家族特产生长在武陵山区,传承着巴人文化,具有绿色、环保、初加工等,包装多为竹、木、陶器具,以保护其原生态品质。以土家族特产的地域性、民族性和文化传承性为设计元素与包装设计的基本元素结合为创意,设计"土家茶"系列包装,并以此为切入点,推进土家特产包装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符号设计作为当代设计理念的风格载体,承载着设计者的主观思想与文化观念的表达。文章以符号为本体,分析隐存其中的时代精神、民族文化以及设计个性,阐述设计观念对于当代符号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招贴,是用图形语言表达广告信息的主要方式,它是一种信息交流的媒介。在图形设计领域里,招贴设计是平面设计中最主要的内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整体庄重之美,具有中式风格的内涵与精神,中国传统图案更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自己本民族人智慧的结晶和历史的沉淀。面对"设计全球化"的现实,我们一定要发展自己本土化的招贴,而这种本土化的招贴,本文把它叫作新民族招贴。  相似文献   

5.
现代标志设计与民族图形元素的创新是内在联系的,经济全球化进程给当前的中国的标志设计的发展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中国的现代标志设计发展的内在推动力是蕴涵在民族图形元素中的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只有保护好民族图形元素得以生存的社会、经济环境及对民族文化价值重新审视和勇于创新,中国的标志设计才会更加焕发出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设计的灵魂,而文化底蕴是设计教育的灵魂。本文从民族文化精神、传统审美思想、原始与民间艺术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应该加厚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  相似文献   

7.
现代汽车造型设计涉及诸多学科领域。本文将从艺术设计角度出发,对国内外汽车造型设计与民族文化内涵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探讨出如何从中国社会文化、社会结构、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和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演变中,提取具有我国民族文化内涵的现代汽车造型设计元素,从而能够进一步打造出真正的中国现代汽车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8.
刘红丽 《网友世界》2014,(13):162-16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它是民族文化、民族智慧、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的本质反映,是一个民族价值目标、共同理想、思维方式和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灿烂的文化、孕育出伟大而内涵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在改造生存环境、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和建设祖国的奋斗中,逐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勤劳勇敢、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对此本文阐述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基本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个国家的当代艺术都不可能从别国的艺术中廉价移植、盲目摹仿得来,而只能从本民族艺术精神的土壤中培养诞生。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和悠久的服饰文化,让国人意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服饰设计中巧妙地将传统与流行,民族与世界,个性与时代性融为一体,在国际流行时尚风格中,注入东方传统民族文化的精华,正是当今国际时装潮流中独有的风情和魅力。  相似文献   

10.
朱思潮 《网友世界》2014,(19):346-346
追根溯源,所有的舞蹈都是起源于民族舞蹈,有些舞蹈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将几个民族的舞蹈融合在一起,又形成了新的舞蹈形式。每一个民族舞蹈都是该民族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的体现,因此在舞蹈教学中,了解民族文化,不仅能提高舞蹈者的文化素养,也能更深刻地理解舞蹈内涵。  相似文献   

11.
进行创新教育,学校应切实做到从细节开始,全社会从整体上来影响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机房应从细节入手,为学生提供有利的软、硬件实验环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和审美的提高,对于器物的情感,人们更多地从实用价值移情于观念价值。设计师在从事设计工作时,设计的责任被更多的消费因素提起,因为消费者进行消费时对器物注入了更多文化内涵的要求,设计慢慢成为了一种情感的表现形式。本文试图从怀久与精神考古设计概念的缘起以及如何在物品的细节体现这个概念的角度来探讨设计的怀久与精神考古,希冀设计更多地注重情感需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多年的教学实践为基础,阐述了将现代教学理念融入《网页制作》课程的具体过程,总结了《网页制作》课程教学中的一些教学方法和心得体会,强调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reports on the different paths seven countries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Kingdom, Germany, France, Japan, Singapore and China) each took in forming a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NII). While many factors play a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 NII,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ervasive role national culture had in the policy decisions and formation of the various NIIs. The main lesson from observing these seven countries is that when a country is forming an NII it should look to similar countries, in terms of national culture, for guidance in the creation of an NII.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作为一个只有十年左右的新兴学科,在教育过程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许多信息技术教师都面临着这样的一个问题:学生对本学科兴趣下降很快,上课效率不高,或者学习态度只为应付考试了事。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保持长期的兴趣,使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一种手段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6.
浅析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兰春霞 《软件》2012,33(9):129-130,137
人们常说: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而准确地说,缺的是创新型人才.新的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创新.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和时代需求相结合,且计算机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科优势,转变旧的教育观念,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探索式的学习过程中成长为新式的独立的“学习者”和“创造者”.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比较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到互联网时代的不同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互联网本质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互联网有两个关键基因:一是互联网架构的无中心化,另一个是信息复制成本趋于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了平等、开放、共享、免费的互联网精神。互联网精神在工业和金融业中的应用,已经彻底变革了工业经济时代形成的生产体系,但同时,互联网精神也带来了信息安全、金融监管等一系列挑战。最后,从树立产业发展正确思维观、不断整合产业链和深化产业链分工等角度,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数据库核心字符集决定了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存储格式。本文讨论了Oracle数据库核心字符集的设置方法及相关参数,并提出了核心字符集的修改方法。  相似文献   

19.
数据库核心字符集决定了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存储格式.本文讨论了Oracle数据库核心字符集的设置方法及相关参数,并提出了核心字符集的修改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现代服装设计对民族服饰元素的汲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民族审美的角度来解读民族服饰元素中的神韵。从款式、色彩、图案几方面。归纳总结了一些现代服装设计对民族服饰元素的汲取和发展的方式,意在提示大家关注民族服饰的前景,只有努力挖掘民族服饰元素的精华,进行大胆尝试,才能使民族服饰在当代得到更加广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