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地震属性在英买力地区火成岩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塔里木盆地古生界火成岩十分发育,但由于埋藏深,厚度、岩性、产状横向变化大,再加上地表地质条件较差,地震资料的信噪比较低,因此,火成岩识别比较困难。为此,在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开展了地震属性分析技术识别火成岩方法研究。在英买力地区,火成岩与碳酸盐岩为共生状态,两种地层的速度十分接近,用常规速度分析方法难以将它们区分。利用地震相分析方法对火成岩的地震相进行了划分,在地震剖面上火成岩具有板状、弧状、蘑菇状、丘状等特征;利用地震振幅属性对火成岩的反射特征进行了分析,在地震剖面上火成岩的内幕反射表现为弱振幅;综合利用分频技术以及相干数据体和三维地震资料的时间切片对火成岩的地震响应特征和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对英买力地区火成岩的形态和空间展布规律进行了预测,建立了火成岩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2.
 碳酸盐岩潜山由于经历了长期的风化剥蚀,岩溶储集体非常发育,而火成岩体(侵入岩和喷发岩)的发育,导致碳酸盐岩潜山进一步复杂化。由于火成岩的地震响应特征与岩溶的地震响应特征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使得对碳酸盐岩岩溶型储集体的识别和预测更加困难。为了对碳酸盐岩潜山发育的火成岩进行识别和预测,本文通过对典型地区的岩溶型储集体、火成岩体的地震反射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建立了四种火成岩地震相模式,并总结出了一套利用地震相干、沿层地震属性特征与地震剖面的地震相特征相结合的方法。将该套方法用于塔里木盆地塔北英买力地区碳酸盐岩潜山的火成岩识别和预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钓鱼岛隆起带火成岩体地震资料的分析,本文指出了披盖、刺穿和层间型等类型火成岩体的地震反射特征及其相关的地质成因和特征。该区分布广泛的技盖反射,具有低频率、强振幅和波状等特征,反映了基性和中基性熔岩。形态多样的刺穿非谐和侵入体的反射,具有多种形状,其内部无正常反射,根部清楚,顶部呈弧状强反射等特征。层间型的谐和侵入体反射,具有突发强振幅,延伸不长的特征,并经常出现在非谐和侵入体附近。了解各种火成岩体的地震特征,有助于识别、追踪和确定火成岩体的分布和埋深,有利于对与火成岩体有关的非沉积型油气藏、煤藏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钩鱼岛隆起带火成岩体地震资料的分析,本文指出了披盖、刺穿和层间型等类型火成岩体的地震反射特征及其相关的地质成因和特征。该区分布广泛的披盖反射,具有频率、强度幅和波状等特征,反映了基性和中基性熔岩。  相似文献   

5.
南黄海中部隆起火成岩体识别及其分布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隆起是南黄海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与勘探程度低。根据南黄海中部隆起及其周边火成岩岩石物理性质,以二维地震资料为主,结合区域磁力资料,并根据火成岩在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认为研究区主要存在平行板状地震反射特征、穿层板状地震反射特征、丘状地震反射特征、蘑菇状地震反射特征及火山机构地震反射特征等5种火成岩地震反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南黄海中部隆起火成岩体的分布进行了预测,最终认为中部隆起火成岩体较发育,其分布与区域深大断裂有着密切关系,主要分布在中部隆起的中部及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6.
碳酸盐岩潜山由于经历了长期的风化侵蚀,岩溶储集体非常发育,而火成岩体(侵入岩和喷发岩)的发育,使碳酸盐岩潜山进一步复杂化,使得对碳酸盐岩岩溶型储集体的识别和预测更加困难。为了对碳酸盐岩潜山发育的火成侵入岩和喷发岩进行识别和预测,通过与典型地区的岩溶型储集体、火成侵入岩体的地震反射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建立了4种火成岩地震相;并总结出了一套利用地震相干、沿层地震属性特征和地震剖面的地震相特征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地对研究区的碳酸盐岩潜山发育的火成岩进行识别和预测,通过新井的部署和钻探,避开了复杂的火成岩体,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火成岩储层的综合预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基础资料研究了火成岩储层的地质、地震特征,特别是火成岩内部频率、振幅的变化特征,确定了火成岩裂缝存在时火成岩体频率和振幅的变化特征和一般性规律。开展了火成岩储层预测方法技术研究,包括瞬时信息技术、切片对比技术、曲率分析技术、多参数分析法和吸收系数法等,建立了一套火成岩储层预测技术系列。应用该技术系列,预测了S741块火成岩储层的裂缝发育带,并对储层的有利相带进行了综合预测,其结果得到了钻探的证实。  相似文献   

8.
多参数联合反演在火成岩储集体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四灶地区勘探主要目的层阜宁组火成岩发育,已在阜宁组二段和三段玄武岩及辉绿岩中获得商业油流。但该区火成岩分布复杂,受火成岩影响地震资料品质较差,依据地震资料准确地识别火成岩有较大难度。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区火成岩储层的地震剖面特征和测井响应特征,应用伽马和深侧向电阻率曲线构建拟声波曲线,并以高分辨率波阻抗、伽马拟阻抗和深侧向电阻率拟阻抗反演为载体,进行了高分辨率参数反演。在此基础上,利用贝叶斯多参数综合识别方法进行多参数信息融合,形成融合数据体,预测出火成岩的平面及空间展布特征。经实际资料应用表明,多参数融合技术可有效地利用波阻抗反演和参数反演的结果,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出火成岩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火成岩描述及其消除干扰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惠民凹陷,油气富集,但火成岩广泛发育,给地震勘探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本文从火成岩的标定识别、平面构造描述、裂隙发育带预测、油气检测等出发,应用快速积分振幅法、三瞬处理、层拉平切片、时频分析等技术和钻井、测井、试油资料研究了该区含油火成岩的地震响应特征。当火成岩含油气后,较致密火成岩瞬时振幅变弱、瞬时频率升高;依此对该区火成岩体进行综合评价,提供探井,均取得了很好的钻探效果。另外,用时频分析技术,提  相似文献   

10.
蒋礼宏  张秀萍 《小型油气藏》2005,10(2):20-21,24
HD地区火成岩发育,对其下伏地层的地震反射波组特征影响较大。利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地震属性技术、综合解释技术等手段,对HD地区流二段(El2)地层中火成岩体的发育分布规律进行预测和描述,为下步勘探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渤海地区B油田在古近系目的层段内广泛发育多种岩相的火成岩,这种喷发型为主的火成岩多以薄互层形式存在,但其厚度具有不均匀性,横向变化较大,准确描述火成岩厚度分布对后续井位部署和储量评价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油田范围内已钻井火成岩厚度及组合规律进行分析,认为对油田勘探开发影响较大的是薄互层形式的溢流相火成岩,系统研究薄互层形式下的组合结构、毛厚度、及净毛比3种因素对火成岩地震响应特征的影响,并通过实际数据建立了不同的分析模型,认为净毛比是振幅响应的主控因素,利用实际子波正演建立净毛比和响应振幅的关系,并采用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方法对区域范围内的火成岩厚度进行预测,结果显示,预测厚度与实钻厚度吻合较好,有利于定量化研究火成岩对下伏构造的影响程度。该研究成果对后续勘探及储量评价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根据钻井和地震资料,分析了海南福山凹陷火成岩的分布特征,认为该地区火成岩有3种类型,即:分布于地表的喷发岩、次火山相火成岩、深层侵入岩。上第三系火成岩分布在灯楼角组,下第三系火成岩分布有多个层系,第四系火成岩在福山凹陷呈环带状分布。边界大断层(如美玉断层)是火成岩侵入喷发的主要通道。火成岩活动主要集中在晚第三纪和第四纪。火成岩的存在破坏了断层两侧的波组关系及下伏地层的反射特征,影响了地震资料的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13.
火成岩对地震波具有极强的屏蔽和吸收作用,并常形成强反射,造成火成岩下伏地层的地震资料品质变差。为了剥离火成岩强反射,可根据解释的火成岩层位信息设置相应的时窗宽度,通过搜索纵、横向地震波形特征准确获得火成岩层位,实现局部层拉平,再利用子体波形主成分分析(PCA)剥离火成岩强反射。基于此,采用三维多项式曲面拟合代替Wheeler变换实现局部层拉平,形成了基于三维多项式曲面拟合的子体波形PCA火成岩强屏蔽剥离技术,避开了Wheeler变换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火成岩反射同相轴无法拉平而带来的重构地震信号局部失真问题。同时,在剥离过程中无需引入振幅阈值控制,对于火成岩反射振幅横向变化快的问题,只要在设置的子体窗口范围内火成岩反射振幅变化不大,就可以提取该子体窗口的火成岩强反射,并通过滑动子体窗口,在横向剥离火成岩强反射,提高了方法的实用性。模型测试和实际资料应用表明,该方法剥离的火成岩强屏蔽横向连续性强,能够较准确地剔除火成岩强反射界面的综合响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火成岩对下伏地层反射波的屏蔽作用,提高了对地震弱反射的识别能力,为弱信号的能量补偿和后续处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苏北盆地火成岩发育区地震资料品质一直以来不能满足勘探的需要。近年来江苏油田加强了在火成岩发育区的方法设计、野外试验以及处理技术研究。在观测系统设计上,通过对火成岩发育范围的识别,根据模型正演及采集参数分析,针对火成岩的分布范围合理设计采集方案。在野外采集中,通过详细的近地表结构调查、采集试验及严格施工,确保采集质量。在高精度三维实施区块中,火成岩发育区的地震资料品质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辽河东部凹陷火成岩油气藏具有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岩性和岩相变化快、储层物性变化大及地震反 射特征复杂等特点。 对辽河东部凹陷火成岩储层构造特征系统研究后认为,火成岩主要受控于中部驾掌 寺-界西走滑断裂系,并沿大断裂形成南北对称分布,主要发育多旋回喷出型火成岩和层状侵入型火成 岩。 针对这些特点,充分应用火成岩地震反射特征识别、波阻抗反演以及时间切片等技术发现和落实了 红星喷出型和于楼侵入型等多个火成岩体,并采用火成岩旋回划分、波形聚类属性以及优势储层地震反 演等技术对火成岩体相带和有利储层分布进行了划分和预测,形成了一套火成岩识别评价技术系列。 该 技术系列指导了辽河东部凹陷及外围陆家堡凹陷火成岩的勘探,并可为其他油区火成岩油气藏勘探提供 借鉴。  相似文献   

16.
火成岩在塔里木盆地地下分布范围较广,火成岩发育严重影响地震资料的反射品质,为处理难点之一。地下火成岩体的发育,造成了其与上覆、下伏地震界面难于区分,二叠系火成岩发育,对志留系底界和泥盆系底界弱的反射界面的影响较大,反射同相轴连续性随火成岩的厚度和形态发生明显变化。通过塔里木盆地火成岩发育区地震资料分析和优化处理,获得了满足解释要求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识别火成岩岩性的综合物探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从发现火成岩油气藏以来,在油田勘探中火成岩岩性岩相的勘探研究备受关注。以SN地区为例,介绍了重磁电震综合勘探火成岩岩性岩相识别技术。地震方法能够发现火成岩,并高精度确定火成岩深度,甚至圈定火成岩范围,但难以确定火成岩岩性岩相。重磁电资料能够识别具有密度、磁性和电阻率等特征差异的火成岩岩性岩相,对火成岩体平面位置的确定具有一定精度,但对深度确定精度不高。在高精度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震与重磁电联合处理解释技术,能有效地提高重磁电方法的勘探精度,使重磁电异常更直接反映深部火成岩。SN地区火成岩岩性岩相的勘探实例说明,重磁电震综合勘探技术识别火成岩岩性与实际情况吻合率较高,预测结果得到了钻探证实。  相似文献   

18.
济阳拗陷新生代火成岩的识别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火成岩与沉积岩的岩石物性有明显区别,具有密度大、电阻率高、磁化率高、地震波速度高及对地震波能量衰减强烈等特点,因此火成岩在沉积盆地内会产生明显的地球物理异常特征。研究表明,济阳拗陷是一个中、新生代的断陷盆地,盆地内发育了古近纪早期、古近纪晚期、新近纪一第四纪等三期新生代火成岩,具有较明显的板状、丘状、盆状、蘑菇状、杂乱状等地震反射特征,表现为显著的重力正异常和磁性异常,异常主要集中在南部的高青和北部的无棣两大异常中心区,代表了济阳拗陷火山活动的两个中心。综合分析地震、钻井、重力、磁力等资料后认为,济阳拗陷火成岩总体沿深断裂分布,火成岩岩性以基性岩为主,可以分为南、北两带,新生代火成岩主要分布于东营凹陷西部和惠民凹陷东部,岩浆活动由北向南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