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铬离子(Ⅵ)是环境中重要的污染物质之一,因此,解决其污染问题刻不容缓。以活性氧化铝为吸附材料,采用氢氧化钠浸渍法对其进行改性,获得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铬离子(Ⅵ)吸附剂。考察了焙烧时间、焙烧温度、改性剂浓度、固液比和浸渍时间等因素对改性活性氧化铝吸附性能的影响~([1])。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活性氧化铝对铬离子(Ⅵ)的吸附性能显著提高~([2])。氢氧化钠改性活性氧化铝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焙烧时间2 h、焙烧温度500℃、氢氧化钠的浓度10 g/L、固液比1 g∶5 mL、改性时间0.5 h。此时,铬离子(Ⅵ)吸附率高达96%。该铬离子(Ⅵ)吸附剂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复合吸附脱硫剂的制备及其脱除SO_2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甘肃产凹凸棒石为基体,辅以活性氧化铝、成型剂等成分,经造粒后负载过渡金属氧化物CuO,制得了一种新型复合吸附脱硫剂。通过动态脱硫实验,研究了凹凸棒石含量、焙烧温度、过渡金属浸渍液浓度及脱硫剂含水率对SO2脱除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凹凸棒石含量(质量分数)占到60%,焙烧温度为600~700 ℃,过渡金属浸渍液质量分数为15%左右,且脱硫剂含水率为15%~30%时,该复合吸附脱硫剂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和催化脱硫能力,其硫容最大可达17%左右。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应用吸附剂直接从碳六原料中吸附脱除微量硫醇的碳六原料精制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改性NaY具有最好的吸附效果,其吸附容量可达1.56%。同时研究了操作条件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升高温度不利于提高吸附容量,减少进料空速可以提高吸附容量,但碳六原料中水含量会显著降低吸附剂吸附硫醇的性能,该吸附剂可以通过焙烧再生。  相似文献   

4.
吸附剂喷射法是目前脱除燃煤烟气中单质汞(Hg~0)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关键问题是吸附剂。凹凸棒石不仅结构独特、性能优越、价廉易得、不污染环境,而且经过适当的改性处理后表现出良好的脱汞性能,具有工业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凹凸棒石的吸附特性及其在燃煤烟气汞脱除中的应用进展。总结了天然凹凸棒石和改性凹凸棒石吸附剂的汞脱除效果以及采用的改性剂和改性方法,分析了此类吸附剂的脱汞机理,同时还讨论了烟气组分、吸附反应温度和吸附剂用量对吸附剂脱汞性能的影响,最后指出在下一步研究中应进一步开发性能更优、更具稳定性的有机无机复合改性吸附剂,同时更加深入地分析其脱汞机理,争取早日实现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5.
李德贵  覃铭  苏艳丽 《应用化工》2014,(10):1847-1849
采用聚硅酸对活性氧化铝进行改性,研究了SiO2百分含量、聚硅酸浸泡时间、焙烧温度及焙烧时间对改性活性氧化铝除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活性氧化铝能将水中的氟离子浓度从9.5 mg/L降低到0.89 mg/L,吸附容量提高了30%。因此,聚硅酸改性能有效提高活性氧化铝的除氟性能。  相似文献   

6.
凹凸棒石粘土对阳离子染料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 凹凸棒石是一种含水富镁硅酸盐矿物,其理想的化学分子式为Mg_5Si_8O_2。(OH)_2(OH_2)_4·4H_2O。凹凸棒石具有层链状的结构特性,带有与沸石类似的孔道。由于其独特的晶体结构,因而具有很好的吸附脱色性能。本文采用我省皖东地区凹凸棒石粘上,经过高温焙烧活化处理,制成凹凸棒石粘土吸附剂,用于阳离子染料溶液的吸附脱色试验。试验考察了吸附剂的静态吸附容量、阳离子染料溶液的初始浓度、吸附剂颗粒的粒径、吸附剂加入量和吸附温度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改性凹凸棒石黏土脱色剂对茂名石化乙二醇装置副产二乙二醇进行脱色研究,考察了制备凹凸棒石黏土脱色剂的酸类型和用量、活性组分和加入量、焙烧温度,以及采用固定床吸附脱色时的空速和温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质量分数为4%盐酸酸化,加入3%的硝酸铁活性组分,在550℃下焙烧得到的脱色剂,在吸附空速为0.8 h~(-1),脱色温度为50℃条件下对副产二乙二醇进行脱色,脱色率达到96.7%。通过吸附饱和试验发现,1体积的脱色剂可以处理400体积的副产二乙二醇,表明了该改性凹凸棒石黏土对副产二乙二醇具有良好的吸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8.
查飞  王亚凡  黄文颖  杨子嵘  常玥 《应用化工》2022,(12):3503-3507+3513
含砷废水的处理是重要的环境安全问题,用巯基乙酸对凹凸棒石进行化学改性,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巯基乙酸改性凹凸棒石做了表征,研究了其对砷(Ⅴ)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当巯基乙酸与凹凸棒石的质量比为1∶10、浓硫酸的质量为总原料量的1.5%、在温度315 K下反应24 h,制备的巯基乙酸改性凹凸棒石中硫含量为0.54%。在pH为7.0和温度为298 K时,巯基乙酸改性凹凸棒石对砷(Ⅴ)的最大吸附容量为30.72 mg/g,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模型较好模拟,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是由表面扩散和层间内扩散联合控制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以硝酸处理后的活性炭(AC-HN)为载体,Ag NO3和Cu(NO3)2为原料制备了Cu/ACHN和Ag/AC-HN吸附剂。研究了浸渍液、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负载量对吸附剂常温脱除低浓度羰基硫(COS)性能影响,并通过N2物理吸附、FE-SEM、TG-DTG、XRD、FTIR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动态吸附结果表明,改性后的吸附剂吸附COS的能力提升。Ag+在AC表面被还原成Ag0。Cu/AC-HN活性组分以Cu2O存在,表现出更佳的吸附能力。Cu(NO3)2改性后,吸附剂比表面积降低,AC原有官能团没有发生变化。焙烧温度对Cu/AC-HN活性组分物相有较大影响。焙烧温度升高,Cu(NO3)2逐渐分解成CuO,CuO被AC还原成Cu2O,350℃时Cu2O的量达到最高。进一步提高温度,Cu2O被还原成Cu0,Cu2O量降低。AC对COS的吸附量为7.5 mg/g。当焙烧温度350℃、焙烧时间1.5 h、铜负载量5%时,Cu/AC-HN吸附COS的效果最好,吸附量达到14.8 mg/g。  相似文献   

10.
将不同配比的活性氧化铝、硅藻土和氧化锌混合得到吸附剂载体,考察了载体的组成和扩孔剂对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载体中的γ-Al2O3,SiO2和ZnO质量比为2:1:2,以分子量为1000的聚乙二醇为扩孔剂,扩孔剂的质量为载体质量的15%时,吸附剂脱硫效果较好。采用等体积超声一常规浸渍相结合的方法制备负载活性组分Ni和Co的脱硫吸附剂,在常温常压下考察了浸渍液浓度、浸渍时间、干燥方式和还原温度等条件对吸附剂吸附脱硫效果的影响,得到合适的吸附剂制备条件为一次浸渍采用硝酸镍溶液,浓度为1.0mol/L,二次浸渍采用硝酸钴溶液,浓度为0.4mol/L,先超声浸渍0.5h,然后常规浸渍5.5h,微波干燥15min,320℃还原2h,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吸附剂的穿透硫容可达4.02mg/g。  相似文献   

11.
颉晓玲  王文波  汪琴  李冲 《应用化工》2011,40(6):1002-1006
将凹凸棒黏土采用不同价态的硫酸盐和相同价态不同用量硫酸盐交换后,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和ζ电位的测定,考察了盐交换处理对凹凸棒黏土微结构和理化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处理凹凸棒黏土对双氯芬酸钠的吸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盐交换凹凸棒黏土对双氯芬酸钠的吸附量不仅与所交换金属离子的价态有关,更与凹凸棒黏土的微孔比表面积和微孔体积有关。当硫酸铝用量为凹凸棒黏土量的0.5%时,其交换凹凸棒黏土对双氯芬酸钠的吸附量最大,达到了126 mg/g,与凹凸棒黏土原矿相比,吸附量提高了近4倍。  相似文献   

12.
赵闯  郭春垒  李犇  李滨 《无机盐工业》2021,53(11):129-132
以焦化柴油和催化柴油加氢精制混合柴油作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考察了不同类型固体吸附剂对柴油脱色脱碱性氮的效果。静态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剂的脱色效果最好,ASTM D1500色度达到0.2;硅酸铝吸附剂的脱碱性氮效果最好,脱除率达到90%。动态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剂的胶质饱和吸附量最高,达到5.58%,但碱性氮饱和吸附量仅有0.45%。硅酸铝吸附剂的脱碱性氮效果最好,碱性氮吸附容量为0.91%,碱性氮饱和吸附量达到1.24%。与新鲜剂相比,采用高温焙烧再生,活性炭吸附剂能够完全恢复脱色脱胶质能力;采用极性溶剂再生,硅酸铝吸附剂能够完全恢复脱碱性氮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凹凸棒活性炭复合滤料处理原水中的刚果红,探讨了滤料投加量、吸附时间、温度、pH及原水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刚果红去除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5℃时,在中性50 mg/L的刚果红溶液中,振荡60 min,凹凸棒活性炭复合滤料对刚果红溶液的吸附可达平衡。凹凸棒活性炭复合滤料作为吸附剂处理含刚果红废水,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云南化工》2017,(10):20-22
利用低饱和共沉淀法、焙烧还原法,制备活性炭改性焙烧镁铝水滑石。将其作为吸附剂,处理质量浓度为100mg/L的含氯模拟废水。实验结果与传统水滑石比较,氯离子吸附率提高6.22%,成本降低35.42%。在性价比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水滑石,具有明显的环境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以铁精粉、煤粉与造纸污泥为原料,采用直接还原法制备多孔铁炭微电解填料,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铁炭填料对Pb2+的吸附特性,并与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作了比较. 结果表明,铁炭填料孔隙率为32.3%~52.9%,金属铁含量达50%以上,铁炭质量比可调. 吸附Pb2+的最佳铁炭质量比为6.8:1, pH=3时铁炭填料对Pb2+的吸附量最大;吸附速度快,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描述;铁炭填料和活性炭对Pb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12.36和27.94 mg/g,铁炭填料吸附Pb2+的性能远高于活性炭.  相似文献   

16.
吸附剂的改性及脱除乙二醇中微量杂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涛  刘晓勤  刘定华  姚虎卿 《化工进展》2006,25(10):1158-1161
采用不同类型的吸附剂液相吸附处理乙二醇产品中微量杂质以提高其紫外透光率。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活性炭进行吸附的效果优于凹凸棒石黏土和活性氧化铝。同时研究了不同改性条件下的活性炭对提高乙二醇紫外透光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经高温氨水还原改性后的活性炭吸附剂对乙二醇样品中影响紫外透光率杂质的去除效果最佳,经处理后乙二醇在220 nm、275 nm和350 nm处的紫外透光率值分别为81.23%、91.67%和99.23%,达到纤维级乙二醇标准。  相似文献   

17.
采用硫酸铵焙烧-水浸法回收二次铝灰中的铝是实现其无害化与资源化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二次铝灰的无害化与资源化利用要求尾渣氟的浸出毒性满足国标要求(无机氟化物质量浓度低于100 mg/L)。二次铝灰中氟的浸出毒性远高于100 mg/L,故需深入研究二次铝灰硫酸铵焙烧-水浸提铝过程氟的迁移规律。借助复合氟离子电极、XRD、XPS、SEM和XRF研究了二次铝灰硫酸铵焙烧-水浸提铝过程氟的迁移转化行为。结果表明,延长焙烧时间、提高焙烧温度、增大硫酸铵配比可促进二次铝灰中的氟进入焙烧尾气;延长浸出时间、提高浸出温度、增大液固比有利于降低浸出渣中氟的含量和占比。在焙烧温度450℃、焙烧时间2 h、物料配比6:1、浸出温度85℃、浸出时间80 min、液固比6:1条件下,二次铝灰中43.85%的氟以气态形式进入尾气,23.92%的氟进入浸出液中,32.23%的氟以AlF3和AlF3?3H2O形式残留在浸出渣中。焙烧尾气经脱氟、喷淋吸收,可转化为硫酸铵;浸出液脱氟后可制备聚合硫酸铝,用作水处理剂;浸出渣的浸出毒性符合国家标准,可用作建筑材料,从而实现二次铝灰的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18.
球形成型活性炭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质粉末活性炭为原料,凹凸棒土为添加剂,硅溶胶为粘结剂,制备了球形成型活性炭。考察了活性炭与凹凸棒土质量比、硅溶胶加入量、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等因素对球形成型活性炭的干强度、湿强度和亚甲基蓝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与凹凸棒土质量比为7∶3,25%硅溶胶溶液加入量为35%,在380℃温度下焙烧60 min制备的球形成型活性炭具有较优异的综合性能。制备的球形成型活性炭颗粒不仅可用于干燥环境如日常生活空气净化,而且可用于潮湿环境和污水处理中。  相似文献   

19.
以凹凸棒活性炭复合滤料处理原水中的CODMn,探讨了滤料投加量、吸附时间、温度、pH值及原水初始浓度等因素对CODMn去除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滤料的最佳投加量及吸附时间分别为40g/L和80min,吸附反应是放热反应,在pH约为8时CODMn的去除率可达到54.27%,滤料对CODMn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凹凸棒活性炭复合滤料在微污染饮用水处理领域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Adsorption Isotherms for Bleaching Soybean Oil with Activated Attapulgit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ctivated attapulgite was characterized and used as bleaching clay (adsorbent) for soybean oil. Adsorption isotherms for bleaching soybean oil were determined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Langmuir and Freundlich equations and to elucidate the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il on activated attapulgite. The Freundlich model was found to provide a better fi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an the Langmuir model. The larger Freundlich constant, K F at higher temperature indicated more effective adsorption. The heat evolved for oil bleaching increased as the levels of activated attapulgite increased from 0.5 to 3%, due to the increase in adsorptive sites with increasing attapulgite levels as well as multilayer adsorption driven by van der Waals’ forces at smaller amounts of adsorbents. There are enough adsorptive sites with 3% attapulgite to adsorb the pigments associated with soybean oil bleaching. The amount of attapulgite has no effect on ΔH a when it is >3%, and ΔH a is about 32 k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