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桂长清 《电池工业》2009,14(1):44-47
燃料电池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和“零排放”特点,因而成为电动汽车的候选电源。分析了各国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开发情况,结果表明,燃料电池系统使用寿命太短,成本价格太高,系统可靠性有待提高,氢源系统也需要优化;燃料电池汽车的性能/价格比距离市场要求相差太远,离商品化还有很长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电源技术应用》2011,(9):18-18
其实从广义的分类而言,燃料电池汽车也是电动汽车的一种,在驱动汽车的电动机、控制系统等部分可能与采用蓄电池的电动汽车差别都不打,只是其电池的能量是通过氢气与氧气发生化学作用,而不是经过燃烧,直接变成电能。无论何种燃料,在燃料电池中是通过化学反应直接产生电能,所以不会产生有害产物,  相似文献   

3.
张伟  向洪坤 《陕西电力》2020,(4):36-41,96
燃料电池(FC)是将燃料中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它具有高效、清洁的特点,目前已经成为电力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装备燃料电池的电动汽车是其主要的研究和应用对象。简介了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电化学过程,归纳了燃料电池汽车(FCV)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指出燃料电池汽车具有效率高、续驶里程长、绿色环保、低噪声的优点。基于现有研究,提出了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总体设计、动力系统参数匹配、电机的控制技术、整车通信网络技术、增湿系统、车载供氢系统等的具体实现方案,分析了国内外燃料电池汽车研究和应用领域的现状,指出了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存在的系列问题。未来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将向FC模块化、动力系统混合化、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联盟化的方向发展,以符合重点发展客车和专用车,降低成本和完善配套设施等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4.
魏学哲  戴海峰  孙泽昌 《电源技术》2007,31(10):772-776
动力蓄电池可以作为"电-电"混合燃料电池汽车的辅助动力源,合理地选择辅助动力蓄电池对燃料电池汽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超越"系列燃料电池汽车的研究,从整车的性能要求、动力匹配要求以及目前电池的类型、能量特性、功率特性和寿命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电-电"混合燃料电池汽车的辅助动力蓄电池选型设计流程,并利用该流程对实车进行了电池选型设计,对设计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该流程能够满足目前燃料电池汽车辅助动力蓄电池的选型要求.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新能源汽车领域近年来的专利申请状况,基于动力电池技术的应用对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了总结与研究,针对申请人的分布情况、新能源汽车的专利技术分布等特点进行了数据统计.  相似文献   

6.
《电气时代》2012,(11):33
在E5馆的"新能源汽车展"上,各大车企携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而来,不少车企带来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充电设施、相关零部件、汽车设计等领域的最新成果。据了解,新能源汽车展约有200家展商、100辆展车,1.7万m~2的展出面积,超过10万人次专业观众。这次工博会上,具有主场优势的上汽集团携旗下七款新能源汽车亮相。  相似文献   

7.
正虽然锂离子电池已经设法使混合动力汽车成为汽车市场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采用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全电动汽车一直是定制产品。锂离子电池不具有长的充电寿命,或者短时间充电的性能,而这是使全电动汽车适合大多数人的驾驶习惯所必须的。而且,全电动汽车的起火事故也不利于汽车制造商的营销形象。先不考虑营销因素,最近,一些努力研制全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著名纳米科技公司的倒闭事件可能指出了当前方法所存在的根本问题。也许我们需要一种不同的电池技术使  相似文献   

8.
郭婷 《电源技术》2021,45(7):848-850,931
开展了燃料电池汽车续驶里程的测试评价方法的研究,测试了电-电混动燃料电池汽车能耗、氢气消耗量,并形成针对不同燃料电池汽车类型的续驶里程评价方法.通过测试与分析结果,提出增加燃料电池汽车续驶里程的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动汽车采用电能取代石油等化石燃料作为动力,是未来交通的唯一长远解决方案,而动力电池技术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核心。对电动汽车用铅酸电池、氢镍电池和锂离子电池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对车用动力电池的市场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锂离子电池是未来车用动力电池的首选技术。  相似文献   

10.
《电气时代》2005,(7):109-109
当今世界环保和节能日益引起关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正加速发展,并正开始逐渐实现商业化。陈清泉院士在电动汽车和电机驱动研究和开发领域有30多年的丰富经验,是国内外著名的权威。本论文集中的30篇论文是从陈清泉院士250余篇论文中选编而成。  相似文献   

11.
资讯·国内     
《供用电》2014,(9):8-8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联合发文决定,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三部委希望此举能对艰难前行的新能源汽车排广助力。 列入《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新能源汽车是需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含增样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  相似文献   

12.
《江苏电机工程》2010,(5):63-63
中国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需要充分落实六大措施。首先,要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其次,要合理规划重点和产业布局,要优先发展小型纯电动汽车和小型节能汽车,积极推进混合动力汽车发展,持续跟踪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技术,因地制宜发展替代燃料汽车。  相似文献   

13.
张磊 《电气制造》2014,(6):49-52
燃料电池汽车作为高效清洁的电动汽车,相对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动力传动系统采用电动机替代了内燃机成为燃料电池汽车的动力源。介绍了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发展概况,围绕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整车集成技术和仿真优化技术等关键技术开展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4.
1锂离子电池市场的上升空间 动力锂离子电池发端于小型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末端巨头垄断竞争格局变化较小。制造商将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价格将逐步降低,为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应用开道。与传统汽车相比,电动汽车产业链在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增加了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组件。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最为核心的环节。在新能源汽车新增组件中,电池系统占新增成本的绝大部分,这个环节预期产生的附加值也最高。根据测算,动力电池在纯电动汽车的成本构成中高达60%。  相似文献   

15.
《电池工业》2005,10(1):58-58
2005下半年,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将在北京、上海两地同时进行。届时,国内外燃料电池汽车将共同进入运营,一争高下。  相似文献   

16.
经过多年发展,日本的燃料电池汽车及加氢站基础设施的技术路线已逐步清晰,相对成熟,并将深刻影响世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路线和技术标准的发展。2015年初,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成功上市世界首款燃料电池量产车型Mirai(未来),标志着日本燃料电池汽车已经系统解决了相关技术和制造成本难题,车辆氢安全以及加氢站安全的相关标准体系也已基本完备,进入了商业化阶段。下一步,日本政府和相关行业组织提出了到2025年使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20万辆的目标,并准备在2025~2030年期间构建起大规模的稳定氢供给系统,到2040年左右建立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氢供给系统。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战略导向,将进一步引导和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及加氢基础设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杨曦  汪广进  潘牧 《电池工业》2011,16(6):372-376
具有高能量转换效率及环境友好性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被认为是具有潜力的汽车动力装置.然而对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而言,自然资源储量却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在模拟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的基础上,从自然资源角度出发,讨论了催化剂、双极板以及质子交换膜等关键材料对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将PEMFC铂载量降...  相似文献   

18.
描述了电动汽车驱动电池未来蓝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锂离子电池性能不断提高,未采1O年电动汽车的续航距离最长可达到200公里。此时的锂离子电池的成本为每续航公里大约2000日元。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使用电动方式每行驶30公里,锂离子电池成本累计可下降到10万日元上下。这是新能源与产业技术总合开发机构(NEDO)在其最近发表的“下一代汽车蓄电池技术开发路线图2008”文件中公布的。  相似文献   

19.
混合型燃料电池汽车电力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少勇 《电网技术》2008,32(1):82-87
介绍了一种混合型燃料电池汽车电力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分析了燃料电池的电压-电流特性,给出了燃料电池的模型参数,通过仿真计算,对燃料电池汽车电力系统的运行模式进行了分析。实验验证了所设计的电力系统能满足基本的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20.
零排放和高效率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是人类"可持续移动"的最理想解决方案。介绍了一种氢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混合动力系统;讨论了车用燃料电池动力系统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提高动力系统效率的途径,总结了氢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