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湖公园于1998年和2008年入选为百家"中国名园"和"国家重点公园",东湖也是泉州古园林中最早、最典型的公共园林。笔者翻阅大量文献典籍,对东湖成湖过程及东湖造园情况进行考证,从而揭示出自唐代以来东湖的兴衰史。  相似文献   

2.
张渝新  张之帆 《中国园林》2012,28(6):103-105
通过对新繁东湖、李德裕、三贤堂以及新繁县治变迁的考证和探讨,论证虽然在宋代新繁县曾经有过远近知名的卫公堂、三贤堂和东湖,但是现在的新繁东湖却不是宋代文人在卫公堂记中所说的东湖。今天的新繁东湖是清代县令程祥栋在同治三年根据文献记载而新建的东湖因树园,并为记载此事撰写《东湖因树园记》。另外,据地方志记载,原新繁县城明末被毁(当时四川有一大批县城被毁),清康熙时期在今址重建,也旁证新繁东湖不是唐代园林,而是清代园林。  相似文献   

3.
古代福州曾有西湖、东湖、南湖三大湖。其中,东湖与西湖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由太守严高开凿。后随着朝代更替,东湖已消失,但还是更从地名中需找到当年的东湖记忆。故借此一机会,结合北侧牛港山公园的建成,重建东湖显得的尤为重要,文章以论述人工湖---福州东湖的设计为例,对城市人工湖体的设计提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金莹莹  裘鸿菲 《华中建筑》2013,(12):110-114
该文以武汉市东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东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现状调查,结合湿地公园景观营建相关资料,分析了东湖国家湿地公园与武汉市及东湖风景区的关系,阐述了东湖国家湿地公园中景观构成要素的营建方式。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城市湖泊型湿地公园的特性,并分别从植被、湖岸带、水环境及人工设施等方面分析探讨城市湖泊型湿地公园景观营建方法。通过对东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景观营建分析及城市湖泊型湿地公园景观营建方法的探索,为完善东湖湿地公园建设及城市湖泊型湿地公园景观营建提供指导策略及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已建成通车的东湖隧道下方,还将有1条新通道开工建设,东湖下方将有2层隧道。它与东湖隧道垂直相交,从武汉植物园东侧的鲁磨路,下穿东湖后,直达花城大道。东湖与严西湖实现"一线牵",花山片区与武昌、光谷主城之间,也有了1条快速通道。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已建成通车的东湖隧道下方,还将有1条新通道开工建设,东湖下方将有2层隧道。它与东湖隧道垂直相交,从武汉植物园东侧的鲁磨路,下穿东湖后,直达花城大道。东湖与严西湖实现"一线牵",花山片区与武昌、光谷主城之间,也有了1条快速通道。  相似文献   

7.
《岩土工程界》2006,9(4):8-8
3月18日,武汉东湖双湖桥附近的湖面上,3台钻机正紧张工作。这是湖北省首条跨湖隧道——武汉二环线东湖隧道工程开始线路勘测。东湖隧道是武汉二环线东段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环线全线贯通后将连通南湖和东湖。根据武汉市二环线建设规划,东湖隧道初步定于从水生所门前进入湖底,经双湖桥东侧湖底穿越东湖,从东湖宾馆附近出地上东湖路。下穿湖底的主通道呈弧线走向,全长约800m。勘测人员将沿隧道线开钻21个深约40m的孔,以对湖底的地质结构进行勘测,  相似文献   

8.
陆文婷  董文  彭茜  戴菲 《规划师》2023,(2):145-152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是典型的城市型风景名胜区,为进一步提升景区的品质,将东湖打造为世界城中湖典范和世界级城市生态绿心,武汉相关部门结合《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5)》开展了东湖风景名胜区喻家山服务区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文章以东湖风景名胜区喻家山服务区详细规划为例,在分析服务区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保护区划、加强生态保护,强化功能结构、提升空间环境品质,突出东湖水域特色、明确功能定位,优化服务配套、构建完整的旅游服务网络系统”的规划思路,以期为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近日武汉东湖隧道施工进入实质性阶段。隧道怎么建设呢?据了解,东湖隧道全线将采取明挖施工。其中,隧道横穿东湖段将采用围堰开挖施工,施工时要破坏一部分东湖岸堤,待隧道湖中段施工结束后,将恢复原有岸堤。湖中段隧道施工方法采用放坡开挖和基坑围护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施工。  相似文献   

10.
服务行业有一句名言:“先有满意的员工,才有满意的服务。”对于物业服务企业更是如此。在物业服务企业中,任何一个员工对企业的满意程度将直接影响其对业主的服务态度。上海东湖物业管理公司(下面简称“东湖物业”)正是深谙此道,在公司管理中主动承担企业责任,关注员工成长,提升团队凝聚力,让员工以东湖员工身份而自豪。“要想打造优秀的企业首先要打造优秀的团队,团队的成功是企业成功的基础,东湖物业团队的强大又提升了东湖物业整体管理水平,实现了员工与企业的互利双赢。”东湖物业总经理李风如是说。  相似文献   

11.
林广思 《新建筑》2014,(6):114-117
东湖休养所是冯纪忠先生早年重要的设计作品。简述了东湖休养所的建造过程,指出它的建设得益于陶铸的关注,并对岭南现代建筑庭园产生了重要影响。从现代主义的建筑精神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东湖休养所进行设计分析,指出东湖休养所的空间组合和建构体现了现代主义建筑的精神,冯先生在德国接受的现代主义建筑教育是其渊源,而东湖休养所的建筑与户外环境的融洽关系依然体现了具有东方特色的和谐共处理念,这又源于冯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熟稔。  相似文献   

12.
全长1 585m的东湖公路隧道是武汉市二环线穿越东湖的关键性工程。其穿越湖泊段长625m,双洞双向4车道,最深处位于湖面下12m处。目前,东湖公路隧道施工已进入路面铺设和装修阶段,预计4月底即可通车。  相似文献   

13.
<正>服务行业有一句名言:"先有满意的员工,才有满意的服务。"对于物业服务企业更是如此。在物业服务企业中,任何一个员工对企业的满意程度将直接影响其对业主的服务态度。上海东湖物业管理公司(下面简称"东湖物业")正是深谙此道,在公司管理中主动承担企业责任,关注员工成长,提升团队凝聚力,让员工以东湖员工身份而自豪。"要想打造优秀的企业首先要打造优秀的团队,团队的成功是企业成功的基础,东湖物业团队的强大又提升了东湖物业整体管理水平,实现了员工与企业的互利双赢。"东湖物业总经理李风如是说。  相似文献   

14.
正新区的市民服务中心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公共服务中心1)(以下简称东湖服务中心),是这方建筑2010年参加的一个竞赛中标项目。使用功能包括东湖高新区的市民办事大厅、展示、档案、会议、分局办公和管委会办公等(图1)。老的东湖管委会大楼位于武昌珞喻路,门前交通拥堵严重,大厅和机构分散于大厦各层,市民和工作人员使用起来甚为不便。随着光谷核心东移,东湖服务中心迁址到规划中的光谷中心区,  相似文献   

15.
东湖风景区总面积87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因居武昌东部,故得东湖之称,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东湖烟波浩淼,碧水粼粼,湖岸曲折,港汊交错,有“九十九湾”之称,依沿湖的自然地况划分为听涛、磨山、落雁、白马、吹笛、珞洪六大景区,其中落雁景区是东湖风景区最后一块处女地。该景区具有江汉平原典型的水生态特征,即有丰富的湿地资源、良好的植被条件、曲折的港湾湖汊,其原始与粗放为其他景区所不具备,这也是该景区立足之本。清河桥风景区是联结磨山与落雁的骨干通道,是风景区全局景观的结构要害之一。在东湖万顷碧波中,清河桥不仅为占东湖水域面积三分之一的团湖、后湖两大湖体周边的可观之景,且还为落雁景区的出入门户。此外,东湖二十四景中有八景与清河桥关联,这使清河桥的景观设计需要更多环境景观方面的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两年前的三月,一个大型地产项目的披露在武汉市民中激起轩然大波:深圳华侨城集团,圈去了东湖风景区及周边地区3167亩土地,并将填掉一部分水面,建造两座大型主题公园、两个高档楼盘、以及两个高级度假酒店。华侨城集团很快发表了声明,指媒体报道严重不实,称"在其项目规划用地中并不涉及任何东湖水面范围",同时称将"不改变一寸东湖湖岸线,不占用一寸东湖湖面",还表示"根本没有填鱼塘建  相似文献   

17.
正经过3年多紧张施工,全国最长的湖底隧道武汉东湖隧道于12月28日正式通车。全长10.6km、双向6车道的东湖隧道,克服多项技术难题,通车后将大幅提升武汉城区路网交通便利度。东湖是全国最大的城中湖,湖面面积32.5km2。东湖隧道横贯武汉市东湖风景名胜区,其中湖底隧道长近5km。工程项目采取BT模式建设,总概算投资81亿元。驱车通过隧道全程仅需15min左右。驱车穿过这一湖底隧道可以看到,以"潜虬隐水,层  相似文献   

18.
晚唐名园——新繁东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嵘  谢娟 《中国园林》2008,24(3):47-51
在详考大量史料的基础之上,分析了东湖自唐·李德裕开凿以来历代增修陪护及东湖山水结构演变的历史沿革.系统分析了新繁东湖的山水结构及其造园艺术,并纠正了业界中流传的"东湖是我国有遗迹可考的2处唐代古典人文园林之一"的不恰当提法,同时指出东潮及与此相类似的西蜀园林的一个重要特点在爱乡慕贤,崇祀名宦乡学的形式下所蕴含的造园主题--倡激儒宗.  相似文献   

19.
通过尺度分析提出湖泊型风景区的大尺度景观要素内涵,并以此为切入点,解读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的"湖、山、林、堤、城"等大尺度景观要素的特征.结合东湖风景区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就东湖近期建设的重点区域"环郭政湖地区"提出大尺度景观要素的设计要点和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20.
胡玉玲  刁远纯  王坤 《华中建筑》2010,28(3):112-115
该文以可达性为切入点,通过对东湖的可达性的分析来寻找东湖为何不能成为一个吸引人的场所以及一个吸引人的场所的先决条件有哪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