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本文用不同选择性培养基对冰鲜鸡的主要腐败菌进行分离,利用16S r RNA基因序列测定法对分离菌进行鉴定,最后利用薄层层析和HPLC法对分离菌是否代谢产生物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从冰鲜鸡中共分离筛选得到11株腐败菌,分别命名为C1、C4、C7、C8、PCA1、PCA2、PCA3、PCA4、PCA5、PCA7、PCA8。PCA1与Stentrophomona(狭长平胞属)、PCA4与Kouria(考克氏菌属)、PCA3与Enterobacter asburiae(阿氏肠杆菌)、PCA7与Enterobacter cancerogenus(生癌肠杆菌)、C1与Enterobacter ludwigii(肠杆菌属)、C4与Enterobacter cloacae(阴沟肠杆菌)、C7与Enterobacter hormaechei(肠杆菌属)、C8与Enterobacter hormaechei(肠杆菌属)、PCA2与Kocuria rhizophila(克氏库克菌属)、PCA5和PCA8与Staphylococcus(葡萄球菌属)亲缘关系近。通过薄层层析初步鉴定菌是否有产生物胺能力,发现PCA2、PCA5、PCA8不产生物胺,其余菌均产生物胺。利用HPLC进一步确定产生物胺菌发酵液中生物胺组成和含量,结果 PCA7只产生腐胺,含量为844.937μg/m L;其余菌株都产含量不同的腐胺和尸胺。本文研究表明,冰鲜鸡易受肠道菌污染,且产腐胺与尸胺,为冰鲜鸡的防腐与安全食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酒发酵液中产生物胺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黄酒发酵液中分离得到6株乳酸菌,16S rDNA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菌株R1、R4、R5、R8、R20为Lactobacillus rossiae,菌株R2为Lactobacillus casei。采用平板检测法对6株乳酸菌产生物胺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只有乳酸菌R1具有产生物胺的能力。利用HPLC检测对平板检测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乳酸菌R1能产598.61 mg/L的腐胺,其他菌株不具有产生物胺的能力。平板检测与HPLC检测结果相一致,表明平板检测可作为一种有效、操作简单、费用低的定性评价乳酸菌产生物胺能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TLC和HPLC法相结合分析盐水鸭中的生物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薄层层析(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两种方法分析盐水鸭中生物胺的组成及含量。薄层层析结果显示,盐水鸭样品中存在着腐胺、尸胺、亚精胺、精胺、酪胺和2-苯乙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也检测到了以上6种生物胺,且各生物胺的含量均在204μg/g以下。两种方法结果相吻合,TLC法可以作为肉制品中生物胺定性分析的一种经济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传统四川泡菜在发酵过程中由于部分微生物代谢作用而产生的生物胺对人体有毒害作用,为探究泡菜中主要产胺微生物种类及其产胺特性,以自然发酵和卤水发酵豇豆泡菜为原料,在不同发酵时期进行取样,以氨基酸肉汤培养基作为选择培养基对产胺菌株进行筛选,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其产胺能力进行定量分析,挑选出高产胺菌株,探究其在不同环境(pH、盐度、温度)下的产胺能力。共筛得26株产胺菌株,经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鉴定为8个属,包括肠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勒克氏菌属、假柠檬酸盐杆菌属、莱略特菌属、泛菌属、魏斯氏菌属和乳杆菌属,其中肠杆菌科菌株具有很强的产胺能力,总产胺量最高为7 400.13 mg/L,主要产胺种类为腐胺和尸胺。温度对于菌株产胺能力的影响相对较小,而pH和盐度对菌株产胺能力有明显的影响,当pH值低至3.5、盐度高达80 g/L时,菌株的产胺能力受到强烈抑制。研究结果可为控制泡菜中产胺微生物生长,降低生物胺积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原料乳中嗜冷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长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来自河北保定一牛场的原料乳中筛选出12株嗜冷菌,基于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数据,其中8株嗜冷菌被确定为荧光假单胞杆菌,1株嗜冷菌被鉴定为食醇鞘氨醇杆菌,3株嗜冷菌被鉴定为短黄杆菌.对不同季节的原料乳采样表明,按数量统计,荧光假单胞菌在嗜冷菌中占的比重大于40%.生长性状研究表明,荧光假单胞菌菌株PF5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 ℃;初始pH值为7时能促进其生长;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培养介质的pH值逐渐上升到8.3,并长时间保持稳定和产生蛋白酶.  相似文献   

6.
传统中式香肠中产生物胺氧化酶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培养基显色法和氧化酶试验,对发酵香肠中产生物胺氧化酶优势菌进行了初步分离。进而利用肉品发酵剂标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菌株。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符合要求的产生物胺氧化酶菌株对生物胺的氧化减少能力。最后采用16S rDNA分子鉴定方法,通过同源性比对,得到4株符合发酵剂标准的产生物胺氧化酶菌株,即1株表皮葡萄球菌,3株模仿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7.
腌鱼中产生物胺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腌鱼中微生物脱羧产生的组胺等生物胺对人体有害,控制腌鱼中生物胺的含量是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不同腌鱼为原料,使用生物胺显色培养基、氨基酸脱羧酶培养基从中筛选获得25株产生物胺菌株,经鉴定为8个不同属,包括肠杆菌属、不动杆菌属、产气单胞菌属、摩根氏菌属、肥杆菌属、希瓦氏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和嗜盐单胞菌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盐度及pH值对6株脱羧能力较强菌株生长及其产生物胺能力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控制腌鱼制品中微生物生长,降低生物胺积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淼  丁文  汪先丁  朱亮  孙群 《食品科学》2012,33(13):230-234
考察本实验室从冷藏鸡肉中分离出的一株产生物胺细菌C10的产胺能力,评估其对冷藏鸡肉的食品安全的影响,根据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序列对其进行鉴定,并用薄层层析法(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在4℃脱羧酶液体培养基中产生物胺能力。结1果表明,菌株C10为蜂房哈夫尼亚菌(Hafnia alvei),TLC和HPLC检测结果一致,说明C10能产生尸胺(12.28mg/L)、腐胺(5.23mg/L)、组胺(8.35mg/L),因此其会对冷藏鸡肉的食品安全造成潜在风险。同时,TLC与HPLC检测法比较表明,TLC可作为一种经济、快捷、可靠的生物胺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文中主要以鉴定嗜盐四联球菌主要的渗透保护物为例来说明研究样品中未知物质分离、鉴定的方法.首先通过查阅文献预测出待检测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经过薄层层析(TLC)进行初步的分离鉴定,排除部分物质;对可能存在的物质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行再次验证,同时检验样品的纯度,看是否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分析;据此,可以初步判断出样品中可能含有物质的种类;再采用核磁共振(或质谱分析)等方法最终确定样品中的主要成分.试验通过这3步鉴定,最终确定了嗜盐四联球菌主要的渗透保护物质为甘氨酸甜菜碱,由此可以看出“查阅文献,找出可能存在的物质——TLC——HPLC——核磁共振(或质谱检测等)”这个流程对于确定样品中未知物质的种类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薄层层析法、分光光度法以及HPLC法对红酵母中的色素成分进行分离和初步鉴定,共分离出的四种组分,其中组分4可能是-胡萝卜素,2和3可能是类胡萝卜素中的紫菌红素和-胡萝卜素,组分1属于非类胡萝卜素。  相似文献   

11.
鲅鱼鱼肉中组胺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中辉  林洪  李振兴 《食品科学》2011,32(7):194-197
通过生物胺菌(BAB)筛选培养基的初筛、高效液相色谱(HPLC)-柱后衍生-荧光检测(FLD)技术的分析以及VITEK 2菌种鉴定系统的使用,对鲅鱼鱼肉中的组胺菌(HFB)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13株生物胺菌均为革兰氏阴性菌,其中8株为组胺菌。经鉴定,组胺菌分别为大肠埃希氏杆菌(两株)、荧光假单胞菌、侵肺巴斯德菌、泡囊短波单胞菌、居泉沙雷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杀鲑气单胞菌,鉴定可信性大于87%。  相似文献   

12.
13.
为探究从新疆熏马肠中分离出的植物乳杆菌和唾液乳杆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降解生物胺的效果,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两株菌在不同条件下(生物胺浓度、初始pH、温度、NaCl浓度和乙醇浓度)降解生物胺的情况。结果表明:当生物胺浓度在200~300 μg/mL时两株菌生物胺降解能力基本达到最大,而当生物胺浓度大于300 μg/mL时两株菌降解生物胺的能力逐渐下降,但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对生物胺的降解能力显著高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0.05),分别在pH为6.5和7.0时对大多数生物胺具有较高的降解能力;两株菌均在32~37 ℃温度范围内对生物胺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当NaCl浓度达到8%,乙醇浓度达到4.5%时,两株菌对生物胺的降解活性被强烈抑制。可见本研究中的唾液乳杆菌相对于植物乳杆菌更适合作为商业发酵剂,具有更好的降解生物胺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生物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条件的选择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对8种生物胺进行测定,通过对流动相选择、流动相梯度洗脱设定、检测器比较、检测波长比较及其他条件的探讨,得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物胺的最佳色谱条件。结果确定,采用乙腈-乙酸铵-超纯水作为流动相经梯度洗脱,8种生物胺在30min内全部被分离出且峰形对称无拖尾和前伸现象。改进后的色谱条件可节约样品分析时间,荧光检测器的高选择性和灵敏性能够满足高精确度生物胺检测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李思宁  唐善虎  王柳  赵亮  赵燕英 《食品科学》2016,37(11):197-201
以四川省10 区域自然发酵香肠及人工接种发酵剂的牦牛肉香肠共21 个样品为研究对象,测定发酵香肠中的生物胺含量。结果发现,21 个发酵香肠样品中均检测到酪胺、亚精胺、精胺、尸胺、腐胺、色胺及组胺,β-苯乙胺均未检出;生物胺总量在57.34~411.12 mg/kg,除采自凉山州西昌的自然发酵牦牛肉香肠和广安的自然发酵猪肉香肠中酪胺含量超过了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规定标准(酪胺含量≤100 mg/kg),其余均不存在生物胺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鲭鱼体内分离7 株生物胺产生菌,其中3 株菌可以产生色胺,4 株菌可以产生2-苯乙胺,4 株菌可以产生腐胺,1 株菌可以产生尸胺,3 株菌可以产生组胺,1 株菌可以产生酪胺。组胺生成量较高的No.1菌株形态学、生理生化分析及菌种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极有可能为侵肺巴斯德氏菌,可信度为99.9%。  相似文献   

17.
以宣威火腿为对象分析其中8种生物胺含量,样品通过0.4 mol/L高氯酸提取后以丹磺酰氯柱前衍生,经ZORBAX XDB-C18柱分离以配备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HPLC对生物胺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中8种生物胺的线性范围为0.5~20μg/mL,检测限为0.05~0.1μg/mL,回收率为81.58%~95.58%,相对标准偏差为2.48%~5.85%,该方法线性范围广,灵敏度和准确度高,可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在宣威火腿中检测出6种生物胺,其中苯乙胺0.56 mg/100g,腐胺1.45 mg/100g,尸胺0.37 mg/100g,酪胺3.62 mg/100g,亚精胺1.26 mg/100g,精胺4.28 mg/100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