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微型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判别白芍药材品质合格与否的方法。方法对106批次白芍药材样品采用HPLC法测定芍药苷的含量,同时采用微型近红外光谱仪采集样品光谱,根据药材芍药苷含量大于或小于1.2%,将药材区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类,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建立合格与不合格药材判别模型,并采用训练集样本对模型预测能力进行外部验证,以识别率和拒绝率为模型评价参数。结果模型验证集、校正集及训练集的识别率和拒绝率均达100%。结论微型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准确、快速判别白芍药材的质量。本研究对快速鉴别药材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分析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400~1 000 nm)与中短波近红外光谱(900~1 700 nm)对不同自然霉变程度油茶果检测判别的可行性,实验同时采集不同霉变程度油茶果赤道阴面、阳面和接合面三点的两波段光谱,样品平均光谱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发现不同霉变程度样品同组内具有一定聚类效果且PC1和PC2对于判别不同组间样品有效,全光谱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原始光谱已具有足够信息,建立的模型性能比预处理后全光谱更优。进一步进行特征波长选取,发现相比于PC载荷,连续投影法在两光谱范围选取波长建立的简化模型均为最优,预测集判别准确率与Kappa系数均为84.4%与0.766 7。结合预测集混淆矩阵发现,两光谱范围最优简化模型预测不同霉变组样品特异度相当,均在0.84以上,但900~1 700 nm中短波近红外光谱对于中等霉变程度的判别灵敏度(0.72)略高。本研究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可用于油茶果的自然霉变程度检测,可见/近红外与中短波近红外光谱能力相当,考虑到仪器成本问题,可见/近红外光谱具有更好的实时检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基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技术对市场上常见的淡水鱼粉、进口鱼粉和国产鱼粉3 类商品化的鱼粉样品进行自动化判别实验。通过分析鱼粉样品光谱之间的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鱼粉种类的定性判别的分类模型,光谱范围为波长1 100~2 498 nm,交互定标决定系数为0.913 5,交互定标标准误差为0.133 8。通过对验证样品的分析,建立的判别模型预判准确率达到84.6%,外部验证准确率达到100%。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法可以作为一种快速、无损、可靠的方法用于鱼粉种类的判别。  相似文献   

4.
卷烟真伪鉴别的近红外定性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目前卷烟真伪定性鉴别手段单一的问题.采用近红外光谱定性检测技术进行了卷烟真伪鉴别试验.通过对检测样品进行预处理:在40℃下烘焙2 h.粉碎,过40目筛,解决了由于送检样品的含水率、烟丝完整性的差异而导致经常产生误判的问题.并选择3个样品进行验证,检测准确率分别为97.52%、96.94%、98.61%,结果表明,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卷烟真伪的定性判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预测久保桃查溶性固形物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50个久保桃果实为标准样品,20个果实为验证样品,研究近红外光谱漫反射技术预测久保桃内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一阶微分处理的光谱和化学值采用改进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预测久保桃样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范围为10.2~13.2°Brix,其平均值为12.0°Brix,实测值与预测值偏差(bias)为-0.381,标准预测误差(SEP)为0.427,相关系数为0.701.预测结果表明,采用600~1848nm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无损检测久保桃可溶性固形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邓建猛  王红军  黎邹邹  黎源鸿 《食品与机械》2016,32(11):122-125,211
为了快速无损检测马铃薯外部品质,研究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对马铃薯外部品质分级。选取合格、发芽、绿皮、孔洞4种马铃薯外部特征,获取光谱数据,采用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并分别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模型,结果显示采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法(SNV)获得的模型效果最优。对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利用连续投影算法(SPA)及加权权重法(WWM)分别优选出了13个和9个特征波段,对两种不同方法得出的特征波段分别建立了支持向量机判别模型,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对预测集的判别准确率均达到了100%,WWM-SVM判别模型对校正集的交叉验证率为99.5%,高于SPA-SVM判别模型的交叉验证率。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SPA-SVM和WWM-SVM对马铃薯外部品质进行分级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判别芝麻油掺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丹 《食品工程》2011,(2):40-43
研究了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快速、准确判别芝麻油有无掺伪的方法。主要利用近红外光谱和主成分分析结合BP人工神经网络法进行了纯芝麻油、纯大豆油、掺有大豆油的掺伪芝麻油的判别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法将83个校正集样品的10个主成分数据作为BP网络输入变量,建立的三层BP人工神经网络判别模型对26个测试集样品的判别率为96.15%,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对纯芝麻油、纯大豆油、掺伪芝麻油具有很好的判别分类作用,该方法能有效判别芝麻油有无掺伪大豆油。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新鲜鸡蛋p H和蛋白质。分别采集新鲜鸡蛋在400~1000 nm和900~1700 nm波长范围的漫反射光谱,使用多元散射矫正(MSC)、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等光谱预处理技术,选择最佳的预处理方法,使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p H和蛋白质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基于900~1700 nm波长范围的光谱获得的p H模型较好,其校正集相关系数为0.948,预测集相关系数为0.855;基于400~1000 nm波长范围的光谱获得的蛋白质模型较好,其校正集相关系数为0.927,预测集相关系数为0.906。研究表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较好的预测新鲜鸡蛋的p H和蛋白质,为鸡蛋营养成分的快速无损检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红外光谱技术对猪肉注水、注胶的快速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和判别分析法建立了注水肉、注胶肉和正常肉的定性判别模型。注水肉中注水量的多少对判别准确率产生影响, 当注水量为1.25%~20%时,3 种肉的总体判别准确率为94.23%;当注水量为3.75%~20%时,判别准确率提高至 96.96%。模型对所有预测集样品的总体判别准确率为94.92%。表明NIR结合PCA法、判别分析法判别注水肉、注胶 肉和正常肉具有可行性。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结合PCA分别建立了注水量和注胶量的定 量分析模型,经验证,两种模型对预测集样品的预测均方差分别为4.01%和3.87%,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的相关系数 (r)分别为0.904 2和0.912 8。表明两种模型的预测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0.
基于近红外光谱对牛奶中掺杂尿素的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仁杰  刘蓉  徐可欣 《食品科学》2012,33(16):120-123
采集40个合格的纯牛奶样品,并配制含有尿素为1~20g/L的40个牛奶样品,研究掺杂尿素牛奶的二维相关近红外特性,在此基础上选择波数4200~4800cm-1为建模区间,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定性、定量模型。结果指出通过判别偏最小二乘法可以实现纯牛奶及掺杂尿素牛奶的定性鉴别,判别正确率为100%;掺杂牛奶校正集相关系数R为0.999,交叉验证均方差为0.242,对未知样品集预测相关系数R达到0.999,预测标准偏差为0.57,这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1.
于方园  岳喜庆  武俊瑞  田野 《食品科学》2014,35(22):238-242
利用氨基酸分析仪对牛乳和大豆分离蛋白中的17 种氨基酸进行分离测定,氨基酸浓度在0.025~0.350 μmol/mL时,其峰面积和氨基酸浓度的线性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88,重复性较好,牛乳加标回收率范围在94.2%~103.1%,相对标准偏差在0.89%~3.31%。通过对比分析牛乳和大豆的氨基酸图谱找到含量差异较大的6 种氨基酸,并根据模拟掺假实验样品的氨基酸分析6 种氨基酸含量和掺假量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达0.889,建立牛乳中大豆蛋白掺假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莉丽  崔宪  马微  刘容旭  韩建春 《食品科学》2014,35(15):141-144
以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短乳杆菌(L. brevis)、嗜酸乳杆菌(L. acidophilus)、植物乳杆菌(L. plantarum)、鼠李糖乳杆菌(L. rhamnosus)和保加利亚乳杆菌(L. bulgaricus)分别发酵豆乳,测定发酵期间pH值、滴定酸度、游离氨基氮,发酵结束后的活菌数和质构参数,并且对所得产品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前5 株菌发酵豆乳的pH值显著下降,而L. bulgaricus下降缓慢,发酵24 h pH值仅为5.2。这6 株菌发酵产品的活菌数均达到1.0×108 CFU/mL以上。结果表明L. casei、L. brevis、L. acidophilus和L. plantarum发酵得到的产品的坚实度、稠度、黏度、黏附性指数均较高,感官评定结果表明这4 株菌发酵豆乳产品得分均较高,容易被消费者接受,适合用于生产发酵豆乳产品。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姜油掺假植物性豆油进行鉴定分析。姜油经甲酯衍生化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
仪进行分析,检测姜油中是否含有豆油的特征成分(十八碳一烯酸、十八碳二烯酸、十八烷酸和十六烷酸),判断
姜油样品中是否掺杂豆油。结果表明:姜油经过甲酯衍生化后,利用豆油的特征性峰,能鉴别出姜油中是否掺有豆
油,检出限可达1%。该方法灵敏度较高、定性鉴别结果可靠,可以为姜油的质量安全控制提供重要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添加不同体积分数的茯砖茶汁到豆浆中,以植物乳杆菌B1-6为生物凝固剂制备新型益生菌茶豆腐,考察益生菌的生长情况。结合质构分析、持水力以及感官评定的结果,确定茯砖茶汁添加量为2.5%为宜。同时通过测定益生菌茶豆腐的亚铁离子还原力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 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来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添加茯砖茶对益生菌的生长、益生菌豆腐的质构、持水力以及感官有显著提高作用,且添加茯砖茶可以显著增强益生菌豆腐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杨杰  张筠  孟祥晨 《食品科学》2015,36(19):170-175
目的:优化重组蛋白LuxS诱导表达及纯化条件,提高具有生物活性的重组蛋白LuxS的表达量,为体外合成自诱导物2(autoinducer-2,AI-2)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诱导培养基、诱导温度、诱导前菌体生物量、诱导时间以及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 β-D-1-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的浓度;采用Ni-NTAPurification System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比较Native Elution Buffer的咪唑浓度和pH值对重组蛋白纯化的影响,确定最佳的Native Elution Buffer;对比蛋白与树脂结合时不同缓冲液的纯化效果,选择最优的结合缓冲液。结果:重组蛋白的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以LB培养基为诱导培养基,菌液OD600 nm为0.6~0.8,IPTG浓度为0.1 mmol/L,诱导温度为37 ℃,诱导时间为12 h。采用添加3 mol/L NaCl的磷酸盐缓冲液作为蛋白与树脂结合的缓冲液,含500 mmol/L咪唑的Native Elution Buffer(pH 6.5)作为蛋白洗脱液。使用分离获得的LuxS蛋白合成的AI-2生物活性约为阳性对照的6 倍。结论:本研究成功优化了重组蛋白LuxS的诱导表达及纯化条件,获得了具有生物活性的重组蛋白,并成功合成了AI-2。  相似文献   

16.
为快速、准确鉴别市面上羊肉中掺入鸭肉的商品,本研究应用电子鼻结合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实现了羊肉中掺入不同比例鸭肉样品的有效鉴别。试验制备了174个羊肉中掺入不同比例鸭肉样品,分别采集了样品电子鼻数据和200~1 100 nm、900~1 700 nm波长范围内的反射光谱数据,利用2分类定性判别和6分类定量检测法分别构建了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定性定量判别模型,并用6分类最优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电子鼻可以利用不同比例羊肉鸭肉样品间的气味差异对不同组进行判别,羊肉中含有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如萜烯类、芳香类、有机硫化物等物质的含量高于鸭肉。基于两个波段数据、两种分类方法构建的PLS模型判别效果优于SVM模型,总的判别正确率均达到96%以上,光谱数据经过多元散射校正处理的效果最佳,且最优模型预测效果良好。电子鼻结合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有效鉴别羊肉中掺入不同比例鸭肉样品,为羊肉真实性的快速无损鉴别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周红霞  华春  唐慧敏 《食品科学》2014,35(20):139-142
建立新化合物氟氧虫酰胺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使用紫外检测器、C18液相色谱柱,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在紫外检测波长250 nm条件下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27%,回收率在97.1%~105.6%之间,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8。  相似文献   

18.
王宁  高媛  于修烛  徐立荣 《食品科学》2014,35(24):282-285
为实现食用油酸值的快速准确检测,利用游离脂肪酸与邻苯二甲酰亚胺钾快速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酰亚胺以及邻苯二甲酰亚胺在紫外光谱290 nm波长处有特征吸收峰的原理,建立食用油酸值检测模型,不同酸值的验证样品及盲样对模型进行验证,并与滴定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模型预测酸值与滴定法所得酸值结果非常相近,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表明模型预测效果好且不受油脂种类的影响;模型预测酸值相对误差范围为0.22%~6.87%,相对标准偏差为1.34%,说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因此,利用紫外光谱对食用油酸值检测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在线的方式,建立对3 个属的新鲜黄芩样品中8 种成分(褪黑素、5-羟色胺、吲哚-3-乙酸、金丝桃素、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野黄芩苷)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方法。方法:植物样品的匀浆与适量填料混合后,被填入相应的样品仓,通过杂质去除,目标物质富集洗脱等步骤,用于成分测定。结果:测定黄芩样品中8 种成分,方法的检出限及定量限条件的回收率均大于90%,重复性及稳定性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3.1%。结论:可以用于对黄芩原料中功效成分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