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柴油吸收法油气回收装置的工艺特点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火车装车台和装车油气大量挥发的情况.设计制造了一套油气回收装置,介绍了该装置的主要设备,工艺特点及应用情况.油气回收装置采用直馏柴油作为吸收剂,采用常温、常压吸收法.装置应用表明:油气总吸收率达83.2%.每年可创造经济效益约317.196×104RMB$.  相似文献   

2.
针对汽油等轻质油品在装车、装船发生油气挥发的回收处理,采用自主开发的高效溶剂吸收的常温常压油气回收技术。工业应用表明:工艺可靠,油气回收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3.
采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选用ASPEN RateSep计算模型和SHBWR热力学方法,以油气处理量150 m3/h为基础,对吸收油性质、吸收温度、液气比、填料高度、压力等操作参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0#柴油在液气比150 L/m3、填料高度4 m、吸收温度10℃的条件下,排放气净化后能达标排放,装置的总烃回收率大于95%。  相似文献   

4.
我国吸收法油气回收技术发展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建伟 《石油商技》2001,19(3):21-23
介绍了油气回收技术的发展现状;具体分析了国内使用的3种不同吸收剂的油气回收装置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柴油油气吸收特性的基础上,提出柴油低温临界吸收概念,开发了柴油低温临界吸收油气回收技术。该技术在中国石化金陵分公司酸性水罐区进行了应用,对酸性水罐排放气的油气回收率高达95%以上,净化气可以达标排放,治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吸收法油气回收系统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PROⅡ大型过程模拟软件对油气回收系统进行了模拟优化,分析了吸收塔进液量、真空泵进口压力以及吸收塔理论塔板数对油气回收率和尾气浓度的影响,将真空泵进口压力由5.3 kPa调整至3 kPa,吸收塔理论塔板数由9调整至13.吸收塔进液量由60 t·h-1调整至35 t·h-1,大大降低了回收成本,且使尾气中油气体积分数由3.9755%降低到2.2622%,油气回收率由95.1%提高到98.7%,优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油气回收的必要性和主要油气处理设备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油气回收的必要性,以及中国引进的3种油气处理装置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多套油气回收装置工作原理的对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提出吸收工艺在油气回收装置中处于核心地位,装置的吸收效率对油气回收能否正常运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吸收工艺中,影响吸收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吸收液、气液比,吸收液温度。优选吸收剂、控制吸收液温度,优化吸收流程可以全面提升吸收效率,为油气回收平稳达标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黄赟  张赞牢 《石油商技》2002,20(1):29-30,33
介绍了冷吸式油气回收技术的概况,具体分析了冷吸式油气回收技术存在的6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SOVUR法油气回收装置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SOVUR法油气回收装置的工作原理,投入使用的经济效益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活性炭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的原理和工艺流程,并以中国石化北京石油分公司长辛店油库的实际应用为例,报道了所取得的社会效益,建议进一步强化油库和加油站各环节的油气回收管理,减少无回收排放,特别是加油枪至储油罐,以及油罐车的密闭性,真正杜绝油气的转移排放。  相似文献   

12.
我国每年都会进口大量原油作为战略储备,主要采用地下水封石油洞库进行原油储存。具有量大、种类多、高含硫等特点的原油在我国进行周转和储存,会产生大量油气。油气回收是防火防爆、保护环境的最优方法,而冷凝法为最常见的油气回收方法之一。通过Aspen Plus模拟软件对原油油气冷凝回收工艺模拟可知,加压后回收率明显提高,且出口浓度降低;高浓度油气回收率不一定高于低浓度油气回收率。冷凝温度达到-10℃,油气回收率出现上升趋势;冷凝温度为-110℃时,出口浓度低于1 g/m3的排放要求,再降低冷凝温度已不具有经济性,可采取加压冷凝或集成工艺后续进一步处理。随着气量的增大,能耗增加;在相同冷凝温度及压力下,相同气量、不同浓度的油气所需的压缩机功率相近。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油气排放及回收领域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后,提出了油气排放及回收领域研发的新理念及应对策略。分别从油品蒸发及油气扩散的基础物性参数、油罐蒸发排放内在的油气传质规律、基于模块设计与积木式组合的油气回收成套技术等方面,总结了油气排放及回收领域的研究进展;尤其创新性地构建出油气传质因子和油气 空气间集中归一化的拟对流扩散系数的测算方法,揭示了油气排放及回收的内在规律,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建议多方面协同合作来研究油气污染全过程的控制,分离净化及资源化利用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成套装备,从而及时地满足社会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  相似文献   

14.
详细阐述了加油站卸油油气回收、加油油气回收和油气排放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分析了现有工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5.
简要叙述了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就一、二次油气回收系统在应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或故障进行了分析诊断,提出了应对措施,还列举了分散式二次油气回收系统故障率高的条件及其故障排除方法,尤其是对带油气回收的加油枪的使用和维护做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6.
汽油脱硫醇装置尾气排放膜法回收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庆阳石化公司汽油脱硫醇装置的实际情况,在广泛考察各种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吸收法和膜法分离技术相结合的工艺路线对尾气中的油气进行回收,设计并建成了处理量为100m3/h的工业试验装置。对各种不同工况下的标定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使汽油脱硫醇尾气中非甲烷烃排放浓度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25g/m3,油气回收率达95%以上,对于油气的回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降低炼厂油气损耗,实现炼油装置的清洁生产开辟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衣巍  崔丹 《石油库与加油站》2021,(2):19-23,M0003
对近年来一些加油站依据《GB 20952-2007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安装的三次油气回收系统运行效果不十分理想的问题,从产品设计、标准规定和运维监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建议:一是在油气回收系统真空泵后的油气管道上增加一台流量计;二是在解析泵后的管道上增加一个气/液分离计量筒;三是在膜组件之后的排气管上增设一个油气浓度传感器;四是在PLC和触摸屏内增加“油气回收系统运行自诊断”程序;五是PLC装置与环保检测部门联网的RTU装置进行整合;六是合理储备油气回收装置易损件;七是在油气回收系统膜组件后对空排放管上安装一台油气浓度传感器;八是建议对有关标准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18.
巴.  ЮА 《断块油气田》1996,3(2):48-49
原油采收率ηΣQ’/ΣQ’’,式中ΣQ’-指定时间内的总采收量;ΣQ-特定油田的可采储量。在实际条件下,原油采收率必须按照这个公式计算。但是许多从事三次采油的专家还沿用η=I.h,式中I-线性驱替系数,h-来自注水井的波及系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是不容许我。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三次采油中使用的石油磺酸盐的有效活性物含量、结构、平均当量及当量分布和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方法,总结了不同测定方法的特点,并指出了今后石油磺酸盐分析方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