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文章将《清明上河图》中所表现宋代城市(开封)的空间形态进行分类,并统计其中人的分布,然后应用环境心理学的方法勾画出城市公共意象图。在图表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环境行为与空间形态的关联以及场所对行为的引导性,此整体评价宋代汴京的城市意象。  相似文献   

2.
文章将<清明上河图>中所表现宋代城市(开封)的空间形态进行分类,并统计其中人的分布,然后应用环境心理学的方法勾画出城市公共意象图.在图表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环境行为与空间形态的关联以及场所对行为的引导性,此整体评价宋代汴京的城市意象.  相似文献   

3.
以网络搜索引擎中广东21个城市的图片为数据来源,针对比较分析案例城市在网络空间中的意象,试图通过实证研究对凯文·林奇的意象理论进行扩展和补充。  相似文献   

4.
费一鸣  叶梦 《山西建筑》2008,34(8):34-36
通过认知地图法、问卷调查、照片识别以及访谈法对苏州市民进行城市意象的调查,得出苏州的公众意象,并以凯文·林奇的五元素分析法解析苏州的意象元素,以供城市规划、更新与发展参考.  相似文献   

5.
苏州城市意象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认知地图、问卷调查、照片识别以及访谈对苏州市民进行城市意象的调查,得出苏州的公众意象,并以凯文·林奇的五元素分析法为基础加以时间的纵向轴解析苏州的意象元素,以供城市规划、更新与发展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建监察》2007,(5):1-1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名动海内外,震撼其时,影响至今,是国家一级宝藏。作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500多个,三百六十行,行行在画中。全图分为汴京郊野的春光、繁忙的汴河码头、繁华的市区街道三个段落。[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太原市城市意象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和绘制认知地图的方法对太原市的城市意向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太原市的城市结构为迎泽大街和汾河相交的大"十字",中心区域为迎泽区;城市文脉得到了较好的延续;虽然城市节点标志不够明显,但具有一定的可识别性;城市环境缺乏特色,污染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8.
结合凯文·林奇在书中对城市视觉形态进行的详尽分析所提出一种可以运用城市尺度处理视觉形态的方法,以及一些城市设计中的首要原则,对三个实例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9.
张杨  何依 《城市规划》2021,45(11):83-95
非正规形态是城市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缺乏结构层面的固定要素,在发展过程中极易变更甚至消失,相对正规城市而言,也鲜有官方、正统的记注撰述,故难以考证。以《清明上河图》这一反映北宋东京关厢地段城乡风貌的"界画"为例,在历史图景中探索空间开放、草市兴盛及社会融合等非正规城市形态和特色,并对图中所示非正规环境折射的营建背景与演进机制进行溯源,发现政治格局、地理环境与城市管理对此具有显著的引导作用:其一,通过约束权力,产生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居民与政府在政策博弈中进行了商住范围的弹性管控;其二,依赖涿杭通渠,促进水利与漕运的共生,在因仓成市的汴河地区形成了产业结构的优势互补;其三,开放城市户籍,推动土地与人口的流转,在资源共享、城市共建的社会环境中实现了市民阶层的崛起,同时也提升了流动人口的城市归属感。以史为鉴,探索《清明上河图》中的"边界消隐"和"界域融合"对现代城市活力营造的积极作用,提出了"灰""混""融"三种模式:"灰"以街道红线营造商业活动合理的"溢出"环境;"混"以开放管理引导多元业态的混合经营;"融"以界面渗透促进城市街区与周边社区的设施共享。从非正规的视角对《清明上河图》进行...  相似文献   

10.
兰州主城区城市意象空间和意象元素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兰州城市特色,将林奇的5类城市意象要素进行细分,并转换为地点场所意象元素,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照片辨别以及认知地图对兰州市民进行城市意象的调查,得出兰州市的公众意象图:以南北向天水路、皋兰路-金昌路-城关黄河大桥-大桥北路,东西向东岗路-庆阳路-西津路-西固路等道路及黄河为骨架形成的网格状城市空间意象图.功能分区、行政区划影响着城市居民的总体城市意象空间结构,黄河.白塔山和五泉山却起到了边缘要素的功能.总的来看兰州市存在着较为清晰的群体意象即"公众意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通过对三个版本《清明上河图》中有代表性的几种主要街道空间结点与在街道上的各种生活场景的研究,详细探讨中国传统城市街道空间结点具有典型意义的一系列细部特征,和其对以街头文化为代表的城市日常生活形态各不相同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城市环境中的共通和差异之处。力图通过研究,还原中国传统城市街头文化的空间基础,以加深对中国传统城市空间形态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2.
13.
冼宁  刘鑫 《城市建筑》2014,(24):208-208
公共艺术设计与城市形象的塑造是相互依存又相对独立的两个概念。公共艺术是现代物质文化发展、社会精神文明进步的体现,城市形象则是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演变。公共艺术更偏向于外在的表现,城市形象更是历史文化内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公共艺术设计与城市形象的塑造是相互依存又相对独立的两个概念。公共艺术是现代物质文化发展、社会精神文明进步的体现,城市形象则是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演变。公共艺术更偏向于外在的表现,城市形象更是历史文化内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的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形象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对城市整体的人文形象进行塑造,希望能为相关工作开辟思路。  相似文献   

16.
冯利霞 《城市建筑》2014,(27):27-27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的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形象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对城市整体的人文形象进行塑造,希望能为相关工作开辟思路。  相似文献   

17.
对凯文·林奇城市意象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倩  麻广睿 《山西建筑》2009,35(19):19-20
指出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所倡导的思想原则早已广泛应用于实践中,就城市意象研究方法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及其在实践中能够引发的问题作了论述,并提出城市意象的社会文化差异,以使人们构造一种城市设计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洪樱 《城市建筑》2014,(6):228-228
城市雕塑作为一种环境艺术,对社会生活具有深远的影响。城市雕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的特殊文化,并且作为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形象的重要代表。因此应当加强城市雕塑和城市形象融合的研究,切实地发挥城市雕塑的艺术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北京市宣武区大栅栏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对原住民旧城意向回忆的调查,总结人们记忆中繁荣时期大栅栏地区的意象特征,进而归纳出旧城各要素对城市区域认知建立的影响。在旧城风貌保护方面提出了一些补充和建议,以增强旧城更新中的公众参与以及更好地实现居民对历史区域感知的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