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打加错东岩体位于冈底斯—下察隅晚燕山—喜马拉雅期岩浆弧南亚带,侵入岩广泛分布,年龄介于56-65Ma,属于始新世。打加错东岩体具有钙碱性-高钾钙碱性、过铝质,SiO_2含量为65. 49%~70. 32%,K_2O/Na_2O1,碱度率AR数值为2. 02~2. 73,铝饱和指数A/CNK值介于0. 80~1. 08之间,A/NK值介于1. 34~1. 72之间。微量元素整体较为亏损,稀土元素总量总体偏低,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弱亏损的特征。本文研究认为打加错东始新世侵入岩来源于基性岩部分熔融,同时有部分壳源成份夹物,构造环境为火山弧环境,同时向碰撞环境过渡,具有双重性特点。它们的形成与喜马拉雅时期,雅鲁藏布江洋块继续向北俯冲有关,形成打加错东地区规模最为强烈的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2.
夏京地区花岗闪长岩体是新特提斯洋演化过程中的重要岩浆活动产物。岩石的形成年龄为52Ma左右,属于早始新世。夏京地区早始新世花岗闪长岩体具富钠、富镁铁、低钛、低磷的特征,属于准铝质的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Ⅰ型花岗岩。这些花岗岩具有高的La/Ta值(27. 61~97. 35),指示其岩浆起源于地幔或与之有关;同时夏京岩体具有高的Th/Nb值(1. 83~3. 95)和低的Sm/Nd值(0. 17~0. 21),反映岩浆中有地壳物质的加入; A/MF-C/MF源区判别图解显示为基性岩的部分熔融;以上表明,夏京岩体岩浆源区为壳幔混合源区基性岩的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区域上岩浆活动特征,认为夏京花岗闪长岩体是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过程中一复杂地质过程的岩浆作用产物,可能与新特提斯洋板片的回转断离有关。  相似文献   

3.
吉木萨尔林场地区基性侵入岩位于博格达造山带西段,主要岩性为辉长岩、辉绿岩。岩体SiO_(2)含量45.18%~51.59%,富钠贫钾,Na_(2)O/K_(2)O为1.7~11.0,Na_(2)O+K_(2)O为2.47%~5.11%,里特曼指数δ(1.25~3.24)小于3.3,FeOT值为5.85%~15.47%,铝饱和指数A/CNK为0.57~0.98,Mg^(#)值37.37~67.75,属准铝质低钾—钙碱性系列。稀土总量21.17×10^(-6)~96.98×10^(-6),LREE/HREE为1.73~3.10,La_(N)/Yb_(N)为0.87~2.18,轻、重稀土轻度分异或不明显,δEu(0.85~1.61)和δCe(0.95~1.04)负异常不明显。K、Pb、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富集,Th、Nb、P、Ta等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亏损。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09.7±1.8)Ma,属晚石炭世。岩浆来自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结晶分异不明显,地壳物质混染强烈。岩体形成环境为大陆裂谷,同时也显示出大洋岛弧特征,指示岩体是博格达裂谷在晚石炭世由全面伸展向局限伸展转变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对青海省格尔木窑洞山地区四道沟侵入岩进行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的分析及研究,主要岩石类型有二长花岗岩、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白云母花岗岩等,SiO_2含量为65. 65%~77. 32%,K_2O、Na_2O分别含量为2.78%~7.73%和1.26%~5.78%,显示钙碱性系列特征,σ=0.61~2.07,Al_2O_3CaO+K_2O+Na_2O,A,CNK=1. 09~2.48,为中高钾过铝质岩石。LREE/REE=3. 30~6.24,δEu=0.37~0. 56,均小于1,具明显的负铕异常。K、Rb、Ba、Th、Ce富集,其中Ba具负异常特征,Ta、Zr亏损,具碰撞花岗岩特征。由上述特征表明,窑洞山地区的晚奥陶世花岗岩具壳源花岗岩(S型)特征,是非典型碰撞型花岗岩,形成于岛弧或陆缘弧部位。同时在四道沟西侧的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中获得(471±2)Ma 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东昆仑地区古生代多级构造—岩浆演化提供了精确的地质时代证据。  相似文献   

5.
马尼特地区位于东昆仑阿尼玛卿成矿带,为确定该区英云闪长岩的形成时代、源区性质和构造背景,对其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岩体侵位时间为(463. 9±8. 1) Ma(MSWK=0. 19),属于中奥陶世。岩石SiO_2含量为54. 89%~67. 62%,Na_2O、K_2O含量分别为3. 06%~5. 01%和0. 79%~1. 40%,全碱ALK=3. 69%~6. 41%,铝饱和指数A/CNK=0. 84~1. 33,属准铝质-过铝质系列岩石。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具弱负Eu异常。岩石富集有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Zr、Hf、Ta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Nb、Y、Ti、P等元素显著亏损。以上特征表明,岩石为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的I型花岗岩,结合岩石成岩年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区域构造演化,岩石具有活动陆缘俯冲消减带中岩浆弧的特征。推测其形成于早古生代早期与洋壳俯冲有关的早期陆缘弧或洋盆俯冲起始构造环境,该事件可能是原特提斯洋扩张演化在东昆仑地区的响应。  相似文献   

6.
龙王幢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具明显的高硅、富碱特点,岩石为准铝质至弱过铝质碱性岩。微量元素分配曲线呈右倾型,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显示明显的Nb、Ta、Sr、P及Ti负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右倾、轻稀土富集及重稀土亏损的特征,显示了较强的负Eu异常,早期岩浆中斜长石的晶出使得晚期岩浆结晶中钾长石更富集,是伸展机制下晚期富碱岩浆活动产物。岩体锆石LA-ICP-MS年龄为(1613.5±4.3)Ma,属中元古代碱性侵入岩。岩体的主微量元素及含铁指数表明岩体属于碱性-碱钙性铁质A型花岗岩。岩体构造环境元素分析表明为板内A型花岗岩。龙王幢岩体形成于板内构造环境,是华北克拉通南缘1.8~1.6 Ga期间大规模裂解事件中最晚期的一次碱性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老城岩体花岗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对该类岩石进行了全岩主、微量、稀土元素测试。地球化学资料显示岩脉具有较高的硅含量(Si O_2=63. 42%~67. 70%),富铝(Al_2O_3=15. 38%~16. 94%),富碱(Na_2O+K_2O=6. 90%~7. 86%),贫铁(TFe_2O_3=3. 36%~4. 97%)、镁(MgO=1. 20%~2. 68%)、钙(Ca O=1. 54%~3. 48%)的特征,归类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ΣREE=144. 20×10~(-6)~171. 12×10~(-6)),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异,(La/Yb)N介于17. 13~36. 68之间,无明显Eu异常;微量元素以富集Rb、P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为特征。上述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花岗闪长岩为幔源物质底侵作用引发下地壳基性岩部分熔融形成的母岩浆,混合少部分幔源岩浆,经过分离结晶而形成。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同期岩浆岩活动,认为老城岩体中的花岗闪长岩形成于大陆弧环境。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格尔木市深沟地区分布少量的基性侵入岩,岩性组合主要为辉长岩,并有少许辉石闪长岩、角闪岩等。基性侵入岩的锆石U-Pb年龄值分别为(205. 7±4. 5)Ma和(209. 1±3. 6) Ma,侵入岩属东昆仑地区印支晚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主量元素地球化学成分上,基性侵入岩具有低Si、低K和高Fe、高Mg、高Ca的特征;稀土总量高且变化范围大,其"REE=70. 31×10~(-6)#309. 66×10~(-6)(平均193. 33×10~(-6))。绝大多数岩石的负铕异常明显(Eu/Eu*=0. 65#0. 75)。印支晚期基性侵入岩表现出Ba、K、P、Y元素的亏损和Zr、Hf元素的富集,说明岩体物质来源主要与富集型地幔有关。深沟地区基性侵入岩具有较好的形成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于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的构造背景存在多种不同认识,且该区中侏罗世侵入岩研究较为薄弱,岩浆岩的研究能够为该区中生代大地构造演化提供新的证据。因此,本文对大兴安岭北段卜奎沟岩体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测试。岩体低硅(SiO2=58.19%~61.08%)、富钾(K2O=0.76%~3.20%)、富碱(Na2O+K2O=5.76%~9.51%)、过铝质(A/CNK=0.92~1.02)的特征,属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P,Sr/Y比值较高。轻稀土稍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LREE/HREE=4.31~13.13,(La/Yb)N=4.59~16.36,具Eu负异常(δEu=0.75~0.91)。卜奎沟岩体锆石U-Pb年龄为(175±1)Ma,时代属中侏罗世。该岩体为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岩石圈减薄的产物,形成于造山后拉张伸展环境下。  相似文献   

10.
北山红柳大泉一带侵入岩广泛分布,但缺乏对年代学研究及其成因和构造背景研究。文章对区内主要岩体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了岩体与区域成矿的关系,岩体侵位时代分别为早志留世和二叠纪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440. 2±1. 7) Ma和(434. 1±1. 7) Ma;闪长岩的年龄为(267. 2±3. 7) Ma和(282. 2±3. 7) Ma。本区岩类以二叠纪二长花岗岩和闪长岩类为主;SiO2含量为62. 98%~76. 03%,A/CNK显示样品属于准铝-过铝质岩石,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总体呈右倾,轻稀土相对富集,而重稀土相对亏损,个别样品表现出Eu的负异常,均为Ⅰ型花岗岩。早志留世岩体为火山弧花岗岩,与成矿关系不密切;二叠纪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二长花岗岩为区内多金属和铀矿形成提供热源和矿源。  相似文献   

11.
灶火河地区位于东昆仑伯喀里克—香日德成矿带,为确定该区花岗闪长岩的形成时代、源区性质和构造背景,对其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岩体侵位时间为(449. 9±1. 4) Ma,属于晚奥陶世。岩石Si O2含量为71. 99%~63. 67%,Na2O含量为2. 61%~3. 43%、K2O含量为3. 56%~5. 81%,Al2O3含量为13. 31%~15. 28%,铝饱和指数A/CNK=0. 94~1. 04,介于偏铝质和过铝质之间。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具弱负Eu异常。相对原始地幔明显富集Zr、Ga、Y和Hf等高场强元素并强烈亏损Ba、Sr、P和Ti等特征,Zr含量远高于该带内分异或者未分异的I型花岗岩,以上特征表明灶火河地区晚奥陶世侵入岩属A型花岗岩,结合岩石成岩年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其为陆-陆碰撞或岛弧岩浆作用之后伸展构造环境下的花岗岩。  相似文献   

12.
秦彪  隆云 《矿产勘查》2020,11(8):1572-1582
新疆伊吾县北晚石炭世侵入岩产于哈尔里克复合岛弧带。用SHRIMP技术测得伊吾县北花岗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99±3) Ma(MSWD=0. 48)和(301±4) Ma(MSWD=0. 54),属晚石炭世。岩石化学特征表明,伊吾县北晚石炭世侵入岩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系,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平坦,具中等程度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中富集轻稀土元素及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相对亏损Nb、Ti、P元素,P元素较强亏损可能与磷灰石分离结晶作用有关,元素地球化学组成指示其与大陆地壳物质具有明显的亲缘性;以上资料揭示,伊吾县北晚石炭世已经处于后碰撞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3.
新疆阿拉套山南缘出露的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沉积地层,是西天山石炭纪构造演化的重要物质记录。阿克沙克组第一段以碎屑岩发育为特点,在泥质粉砂岩中含少量珊瑚、腕足及苔藓虫化石;阿克沙克组第二段受后期晚石炭世花岗岩侵吞,呈残留状出露,以碎屑岩角岩化和含板岩为特征。阿克沙克组变质碎屑岩岩原岩为泥质岩,高Si O2含量(63.91%~64.58%),高场强元素Nb、Ti、Ba强烈亏损,Sr/Ba值为0.13~0.16,Th/Sc值为0.97~1.02,La/Sc值为2.33~2.38,稀土总量为181.37×10-6~186.67×10-6,轻重稀土比值为7.2~7.23,(Ce/Yb)N值为5.18~5.31,(La/Yb)N值为7.49~7.95,轻稀土元素富集,Eu亏损明显(δEu值为0.59~0.60),Sm/Nd值为0.188~0.191,物质来源于上地壳;碎屑岩碎屑颗粒沉积速度较快,属于近源沉积,沉积物来源于活动性质的构造环境。通过沉积物源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综合认为阿克沙克组蚀源区构造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且物源区中存在较多的岛弧成分。  相似文献   

14.
骆驼峰地区位于东昆仑造山带昆北弧后裂陷带,其内发育大量记录古特提斯洋演化的岩浆岩。本文对该地区花岗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进行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用以限定古特提斯洋的构造演化。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形成于中三叠世(233Ma),钾长花岗岩形成于晚三叠世(218Ma)。花岗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分属于中钾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钾玄岩系列,A/CNK值为0.92-1.02,具有偏铝质花岗岩类属性。两类岩石均具有负铕异常、稀土总量低、轻稀土明显分馏和铕弱异常的特点。花岗闪长岩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火山弧花岗岩特征,为古特提斯洋俯冲消减作用的产物。钾长花岗岩具有相对较高Nb、Ta和Rb含量,显示出同碰撞花岗岩的特征,暗示古特提斯洋在早三叠已经闭合进入陆陆碰撞阶段。两类岩石记录了古特提斯洋俯冲到消亡的构造体制的转换。  相似文献   

15.
铜坑锡多金属矿是广西大厂矿田中具代表性的超大型矿床,由上部的锡多金属矿和下部的锌铜矿组成。区内矿化具有"上锡下铜、近铜远锡"的分带特征和上脉下层的矿体产出规律。文章对区内不同类型矿体的矿石进行系统的稀土元素测试,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矿石稀土总量具有规律性变化特征,稀土配分模式均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铕铈不同程度亏损的右倾配分曲线,结果表明上部的锡多金属矿体和下部的锌铜矿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通过对矿区侵入岩稀土元素特征对比研究,表明区内成矿与龙箱盖花岗岩有关,成矿物质是自东向西、由下至上、由近花岗岩到远离花岗岩运移的,矿床成因应属于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型。  相似文献   

16.
游军  张小明  杨运军  韩旭  胡义  于恒彬 《矿产勘查》2018,9(12):2365-2377
在碧口地体东段勉略宁地区,发现侵位于碧口群双峰式火山岩中的白雀寺-石瓮子杂岩体具有双峰式侵入岩的特征,其主体由辉长岩与二长花岗岩组成。二者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836. 2 Ma与835. 1 Ma,年龄非常接近且略晚于碧口群火山岩(850~840 Ma)。与碧口群双峰式火山岩类似,该双峰式侵入岩中酸性端元所占比例较少,以基性端元为主,且二者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存差异并非巨大,据此初步推断二者可能具有相同的岩石圈地幔源区。辉长岩具有的碱性玄武岩与拉斑玄武岩特征,以及二长花岗岩具有的弧向板内过渡特征,并非绝对的陆内(板内)裂谷特征,而为陆间裂谷所特有;其形成于陈家坝岛弧(或弧后)的局限裂解环境,这与碧口群双峰式火山岩、以及在区内苍社-太阳岭一带的岩浆成因碳酸岩在时空上高度耦合,共同代表了新元古代扬子北缘碧口局限洋盆俯冲(会聚)作用过后的弧后(局限)伸展构造体制下幔源岩浆事件。  相似文献   

17.
王莉  梁涛  卢仁  温静静 《矿产勘查》2017,8(4):591-598
文章对河南省汝州—宝丰—鲁山地区铝土矿进行了稀有金属、稀土元素和稀散元素("三稀")矿化调查,发现了Li、Ti、Ga、Zr、Nb和LREE矿化信息,并显示了V、Rb和Th的异常富集信息,这为该地区铝土矿—"三稀"的综合勘查开发提供了参考。该地区铝土矿样品中的Al_2O_3与TiO_2、Zr和Nb_2O_5呈正相关关系,与Ga含量整体上呈负相关关系;铝土矿的元素含量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南部张店—张八桥成矿带的Al_2O_3、Zr含量及A/S比值较高,中部观音堂—大营成矿带的TiO_2、La和Ce含量较高。综上认为,南部张店—张八桥成矿带是汝州—宝丰—鲁山地区铝土矿成矿区内铝土矿—"三稀"资源潜力较大的区段。  相似文献   

18.
周斌  韩奎  乔新星  潘亮  王峰  赵焕强 《矿产勘查》2018,9(9):1746-1757
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块古近纪岩浆岩带的岩石成因和动力学对于揭示新特提斯洋演化及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具有重要意义。对日多地区新发现的平行成群排列的辉绿玢岩脉和花岗斑岩脉进行了地球化学和锆石LA-ICP-MS U-Pb定年研究。结果表明:辉绿玢岩的定年结果为(58. 8±3. 6) Ma,花岗斑岩的定年结果为(55. 2±2. 5) Ma。野外特征、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分析认为辉绿玢岩与花岗斑岩存在明显的组分间断,具有双峰式侵入岩特征。辉绿玢岩Si O_2含量为49. 67%~55. 53%,具有右倾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无Eu异常,相对富集K、Rb、Th、U,亏损Nb(Ta);花岗斑岩样Si O_2含量为74. 06%~74. 25%,显示右倾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弱Eu异常,相对富集Rb、K、Ba、Th、U,相对亏损Nb(Ta)、Sr、P、Ti。基性岩石Th/Hf-Ta/Hf图解落入大陆伸展带,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显示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大构造背景下,存在局部伸展的构造环境,暗示深部北向俯冲的新特提斯洋板片发生回转、断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