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移植与共生:一种嬗变的生土民居保护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相龙  柴宗刚  芦菲 《华中建筑》2009,27(10):128-130
该文以我国黄土高原沟谷型城镇与爬坡式覆土窑洞的共生为例,试图证实我国现代城市与传统民居和谐共生的迫切性和可行性。笔者尝试将黄土高原地区最适宜的绿色民居建筑——爬坡式覆土窑洞移植到沟谷型城镇的两侧山体,借以拓宽城镇的横向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沟谷型剧动式滑坡以其启程剧动、高速短程、灾害链生效应等特点在深切峡谷地区具有极高的潜在风险。以拉月滑坡为例,基于滑坡堵江动力学过程,首先分析沟谷型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与灾害链成灾模式,将拉月滑坡灾害链全过程概括为:节理化边坡地震降雨协同劣化→倾倒拉裂模式下变形发展→剪出口锁固段破裂牵连坡体高位剪出→碰撞解体并碎石流化→刨蚀河床并阻塞堆积→堰塞堵江。然后针对沟谷型滑坡堵江灾害高速短程的特点,提出滑坡强度(规模、速度和滑距)为堵江灾害的主控因素,而水沙运动规律则为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致灾因素的权重作用,并建立沟谷型滑坡堵江危险性判别模型表达式。最后通过典型案例计算表明,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沟谷型剧动式滑坡堵江的特点,对今后沟谷山区工程建设所遭遇的滑坡堵江灾害预测和风险调控,防灾减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唐相龙 《小城镇建设》2009,(9):26-29,44
我国黄土高原沟谷型小城镇由于地形结构的纵向延伸.城镇横向发展空间受限.由此出现了一系列不利于城镇健康发展的问题。因此.寻找一条拓展黄土高原沟谷型小城镇空间的可持续之路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构想将黄土高原地区最适宜的绿色民居建筑——爬坡式覆土窑洞移植到沟谷型小城镇的两侧山坡之上.借以拓宽城镇的横向发展空间。在如今黄土高原传统窑居迅速退化的背景下.建设新型覆土窑洞并与现代城镇完美共生。既达到了保护窑洞民居、塑造城镇特色的目的.又实现了黄土高原传统建筑“文脉”的延续和沟谷型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广袤的冀南大地,有些村庄极具特色。它们既有类似陕北地区那样的窑洞,又有丘陵地带的沟谷式老建筑。由于年久失修,暂时未列入各级政府保护名录,大都呈现着不同程度的破败景象。党的十九大以来,美丽乡村建设风起云涌,这类村庄何去何从,亟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位于邯郸市西北部丘陵地带的王边村,就是此类村庄的典型代表。为了给此类村落提供有价值的、切实可行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参考,文章深入王边村,在大量搜集、勘测和整理该村历史文化资料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沟谷窑洞型村落在村落布局、风貌建筑、历史古迹、文化传承等方面存在的各种优势和问题,试图对亟待保护、开发和利用的项目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唤醒人们对沟谷窑洞型传统村落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Z1):15-20
新龙红山丹霞地貌形成于距今0.65亿年至0.23亿年的新生代早第三纪盆地中,地貌岩性为巨厚陆相红色、紫红色砾岩、砂砾岩等。主要发育以丹霞石柱、峰从、方山、石墙、石洞、崖壁等以及各种造型石为主的地貌特征;远远望去,雄伟壮观;山色丹红,宛如朝霞,宛如一位艺术大师精心制作的红石雕塑画卷,是高原藏区独有的高寒丹霞地貌地质遗迹。新龙红山丹霞地貌受第三纪以来地球内外营力及独特的气候环境演化作用,通过将新龙红山丹霞地貌的特征及其形成演化过程和与其他丹霞地貌的对比分析,认为其形成演化大致经历了成岩、造山和成景三个重要阶段,新龙红山丹霞地貌发育处于壮年期。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侧向约束条件下黄土高填方地基的沉降变形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有限元软件PLAXIS3D建立了平填型填方地基、贴坡型填方地基以及沟谷型填方地基的数值模型,对高填方地基工后沉降变形规律进行了归纳,并通过灵敏度分析法对黄土高填方地基沉降变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通过与文献的理论计算结果对比,证明了数值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侧向约束条件对高填方地基的沉降变形有显著的影响; 侧向约束越强,高填方沉降变形越小,反之亦然,其中平填型填方地基的沉降变形最大,贴坡型填方地基次之,沟谷型填方地基的沉降变形最小,且地形对称分布的沟谷型填方地基变形控制效果优于非对称地形; 随着填土高度和填筑速度的增加,填方地基的工后沉降也会增加; 提高填土的压实度可以显著减小沉降,但改变原位地基处理厚度和沟谷底部宽度对沉降变形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8)
丹霞地貌是一种常见的地貌类型,在中国境内分布广泛。陕北丹霞地貌分布在中国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区,在成因演化、历史人文、旅游开发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利用价值,因此,有关部门应重视保护陕北丹霞地貌工作。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望谟至安龙高速公路项目为研究背景,利用FLAC3D软件有限差分法,研究了V型沟谷地形对高填方路基稳定与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沟谷两侧岸坡坡度越陡,高填方路基的安全系数越大,同时随着V型谷两侧岸岸坡坡度的增加,路基竖向变形值逐渐增大;沟底宽度增加,安全系数减小,路基竖向沉降值出现增大的趋势,沟底越窄越有利于路基稳定;随着沟底纵坡坡度的增加,V型沟谷高填方路基竖向沉降最大值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9.
兰州及周边地区广泛分布着第三系半成砂岩边坡。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铁路、桥梁等大型工程的建设,砂岩边坡的治理工程也迫在眉睫。由于第三系半成砂岩边坡支护理论不完善,很多治理后缓坡常在雨季出现大量滑塌;而自然界中有很多垂直的砂岩边坡、丹霞地貌却能长期稳定。本文通过总结自然稳定陡坡、丹霞地貌的稳定规律和特点,并分析了许多治理后又滑塌的工程边坡,大胆提出了借鉴稳定丹霞地貌规律进行边坡加固的理念。丹霞地貌是上世纪30年代命名的一类地貌类型。丹霞地貌是内陆盆地沉积的红色屑岩,后来地壳抬升,岩石被流水切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形成的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0)
2019年4月26-2019年4月30日,陕北丹霞地貌第四次联合科考顺利开展。不同以往丹霞地貌,陕北丹霞地貌更具独特性、稀有性,蕴藏着丰富的旅游价值与科研价值。在调研科考的基础上,从旅游的角度出发,指出陕北丹霞地貌景观带存在的问题,结合陕北文化特色,提出相应的旅游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吴昊  彭小华  祝捷  党晨  王卓胜  姚珊  陈艳 《矿产勘查》2021,12(2):497-502
陕北靖边龙洲波浪式丹霞地貌发育在陕北黄土高原向沙漠高原的过渡地带,成景地层为白垩系洛河组,发育大型斜层理、交错层理的巨厚层-块状风成砂岩,主要受流水侵蚀和风力侵蚀改造作用形成,多沿正-负地貌过渡地段,如谷顶发育,呈带状分布,形态具有圆滑、流畅,犹如波浪的特征,其微观或单体形态还有"陀螺状""油塔状""丝带状""金钱状"等,其不同于中国南方丹霞地貌,国内罕见;在世界范围内,与美国亚利桑那州波浪谷在成景地层、时代尤其是景观发育部位、组合和特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其对比研究价值巨大。龙洲丹霞地貌的成景环境受构造隆升、节理、裂隙、水流侵蚀、风力侵蚀改造、重力崩塌、冻融作用等多个内外因素耦合控制。  相似文献   

12.
吴昊  彭小华  陈艳  姚珊  祝捷  唐玉  党晨  王卓胜 《矿产勘查》2022,13(5):538-547
永宁山作为陕北地区丹霞地貌典型代表,其造景地层下白垩统洛河组(K1l)在岩性、岩石特征、物源、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较少。通过剖面测量,抗压强度、薄片鉴定、X衍射分析、常量元素与稀土微量元素测试,对洛河组岩性岩相、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洛河组岩性主要为沙漠相风力作用沉积的一套紫红、灰红色细—中粗粒长石砂岩、石英砂岩、岩屑长石石英砂岩,岩石呈颗粒支撑,胶结类型为孔隙式、连生胶结,岩石次生变化较强,分选性好,抗压强度较大;岩层发育产状较统一的中大型板状、楔状斜层理,指示沉积作用主要受单向西北风控制。洛河组风成砂岩地球化学岩石类型为亚长石砂岩、长石砂岩和砂屑砂岩;物源区位于被动大陆边缘,砂岩的成分成熟度高,遭受风化程度很低;古气候条件表现为干燥、炎热。通过本次研究探讨永宁山一带洛河组砂岩地质特征、古气候、古环境变迁与变化,对陕北地区丹霞地貌成因机理研究,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色多沟位于龙门山地震影响带上,由茂县经较场坝至漳腊岷江干流沿线地震活动频繁且强烈。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触发了大面积、数量众多的崩塌、滑坡,具备了再次暴发泥石流的条件,通过野外勘查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资料,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候和地震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了色多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获得了研究区泥石流的基础数据,并对不同暴雨频率下的泥石流的流量和单次暴发量进行了计算和预测,得出色多沟泥石流属于中等规模的高山区沟谷型泥石流,提出了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后根据沟谷的特点和危害特征,采取了以栏档工程为主、辅以排导及生物措施的治理方案,坚持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兼顾和统一,实现泥石流长期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北京市延庆区石窑村南地沟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GIS统计分析,研究该流域降雨条件、地形地貌和沟道条件、物源条件等形成条件特征,针对流域内松散堆积物转换,开展了流域分区特征分析;通过14个因子分析,建立了该泥石流的发育阶段识别模型,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利用单沟泥石流堆积区公式开展了最大危险区预测研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研究表明:石窑村南地沟泥石流内松散堆积物动储量达18.36×10~4 m~3,物源类型划分为冲洪积物源、残坡积物源、人工堆积物源和崩滑塌物源4种,其中残坡积所占比重最大。该泥石流属于暴雨-沟谷型-支沟群发型、中易发泥石流,泥石流发展阶段处于发育期,最大危险区面积为0.413 km~2,对沟口堆积区的石窑村及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建议采用局部物源平整与疏理排导渠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本文为该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文地质调查是为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提供基础水文地质资料和可供规划的区域地下水资源而进行的一项基础性水文地质工作。本文通过实地勘探,全面收集和整理水文地质相关资料,对庆阳市西峰区区域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地貌成因及其形态特征,将西峰区地貌划分为黄土塬、黄土残塬梁峁沟壑和堆积侵蚀河谷三种类型,分析了区域内地层岩性、地表水系和地下水条件及其含水层特征,为庆阳市西峰区区域内水文地质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为当地水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于潇 《矿产勘查》2019,(11):2721-2727
洪水峪泥石流、沟内崩塌、不稳定斜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该沟内煤矸石、沟道物源丰富,上游汇水面积大,沟道纵坡降较大,在强降雨沟道径流冲刷作用下,极易发生揭底起动而形成泥石流灾害。在雨季,支沟常有少量泥沙、块石冲出,阻塞进山道路,淤塞河道,引起原有坝体损毁,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对以往资料的综合整理,结合现场调查,对洪水峪泥石流形成的诸多条件进行了分析,以期对该区泥石流的防治与预测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云龙县宝丰乡福利村本屋宅箐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在现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阐述泥石流沟特征、类型、成因、发展趋势,并对该泥石流沟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价。该泥石流的形成受地质、地形、气象水文及人类活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前期降雨使固体物质分散汇入沟床积累,属于崩塌+滑坡型、沟谷泥石型、中型、高频、发展期稀性泥石流。目前,福利村本屋宅箐流域固体物源丰富,降雨集中,水源充沛,溯源侵蚀作用强烈,物源区滑坡、沟岸坍塌发育,谷坡稳定性差,泥石流的发展有增强趋势。本次采用成都山地所刘希林于1996年提出的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方法对该泥石流沟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单沟泥石流危险度H单=0604,按照分级标准,福利村本屋宅箐泥石流沟属高度危险泥石流沟。  相似文献   

18.
选取青海扎碾旅游公路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其路域景观环境的特点,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基于遥感影像和ArcGIS软件,在景观格局空间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可视视域、丹霞地貌面积比、喀斯特地貌面积比、草地面积比、林地面积比、农田面积比、居民点密度和景观综合指数几个方面对路域景观进行分析与评价,从而得出扎碾旅游公路沿线路域景观特点。研究成果可为旅游公路的后续景观设计与营造、生态恢复等方面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不利于水生植被恢复的因素,采用清洁底泥吹填技术修复福保湾直立沿岸带基底。为了研究吹填修复区水下地形的演变过程及机制,利用实地测得的7次湖底高程数据在Surfer软件环境中对工程区不同时期的水下地形进行了模拟分析,同时对吹填湖泥的沉降过程进行了室内模拟。结果表明:①清洁底泥吹填工程实施后,直立沿岸带基底得到了有效修复;②吹填后新形成的湖底地貌不断发生变化,湖底地形趋变平缓,逐渐稳定,但在工程区边界带发育了宽约2 m的冲沟;③吹填后由于水深变浅,湖底表面富含细沙颗粒沉积物,结果工程区内浪成沙波发育;④吹填后修复区地形的演变是吹填底泥在重力作用下的脱水压实和湖湾风浪淘蚀之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响河村湟水河大桥连续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湟水河流域概况、地形地貌及孔跨布置情况,研究了该桥的结构设计及荷载组合,对梁部结构静力进行了计算,并对其预应力体系设计作了概述,指出该桥设计采用(64 112 64)m连续梁及灵活多变的布孔方式,可为山区选线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