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石昱祯 《山西建筑》2010,36(2):146-148
通过研究区的泉点、地表水的水化学组成、氢氧同位素分析,结合水文地质条件,阐述了研究区地下水环境特征,分析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Ca,HCO3.Cl-Ca.Na为主,大气降水为该区各水体主要补给来源。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北部大型内陆断陷构造形成的高山深盆。盆地周边为高山,盆地内地形起伏不大,在丘陵和沙漠间的较低洼地区形成彼此隔绝、大小不均一的封闭式内陆盐湖次级盆地。这些盐湖次盆地是柴达木盆地的主要沉积区,沉积了大量的陆源碎屑和盐类物质,即:K、Na、Mg、Li、B、Br、I等。文章对柴达木盆地南里滩地区卤水钾矿水文地质及水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建成的逐渐加快,频繁的人类活动加剧影响着水环境,研究城市地下水环境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城市地下水资源进行系统科学的监测和保护。本文将郑州市区浅层地下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图和离子比值等方法分析研究区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区地下水表现为弱碱性、中等矿化度,地下水中主要离子以HCO-3、Ca2+、Na+含量占优势,地下水化学类型包括Ca·Mg-HCO3和Ca·Mg-SO4型,地表水表现为Ca·Mg-SO4型水。岩石风化是影响郑州市区地下水化学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同时溶滤作用、阳离子交换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形成也有影响。本研究为该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曾冀川  李晓 《山西建筑》2010,36(3):360-362
通过研究库区干流水及周边环境中岩溶地下水及煤洞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其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表明库区与外界环境的联系,从而进一步了解库区及周边环境水循环系统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黄河故道兰考段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基本查明黄河故道兰考段地下水水化学特征,采集代表性地下水样进行了27项无机指标和37项有机指标测试,结果表明,兰考县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多数为HCO3-Na.Ca.Mg型水,咸水、微咸水、高铁、高锰、高氟等原生劣质水均有分布;其中,黄河故道区水质较好,背河洼地区和县城周围水质较差;县城周围浅层地下水已经受到污染,污染组...  相似文献   

6.
咸阳城区高氟地下水的分布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大量地下水化学分析资料 ,揭示了咸阳城区高氟地下水呈带状分布的规律和水化学特征 ,并从岩土条件、地貌、水文地球化学、气候及地质构造等方面分析了高氟地下水的形成因素。认为本区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岩土、气候、地貌条件及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是咸阳城区地下水中氟离子背景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而隐伏断裂构造形成的深层高氟地下温水运移通道 ,则是本区高氟地下水带状分布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2):317-321
贵州贞丰水银洞茅口组岩溶水水质分析表明,同属于茅口组岩溶含水层,由于其空间分布的不同,其水化学场也存在较大差异,这与地质构造、地下水的赋存及埋藏条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等因素的不同有关,由此可作为划分的地下水系统的依据。即使空间分布相同的同一岩溶水系统,随着时间的差异,水化学特征也会发生变化。矿山开采过程中对埋藏型岩溶水水质有较大影响,水化学演化受控于采矿活动及地质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集某地下水封石油洞库的地下水样,从水化学类型、离子浓度、p H值、硝酸盐、矿化度等方面,检测分析了该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为确定油库安全稳定的运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贾秀阁  刘灵钰 《矿产勘查》2022,13(7):957-966
为了全面反映河南省地下水环境问题及其严重程度,使已有的环境地质调查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本文在充分收集前人环境、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以重点城市居住区为研究对象,在地下水问题严重区加密取样、核查,并基于含盐量,划分了氟化物、碘化物、锰、铁以及不同水化学类型的分布范围和分布面积;同时将不同年度含盐量进行类比,找出了各地区地下水环境演化过程和污染原因,总结了原生劣质地下水的成因及存在地区;并对河南省开采运用地下水提出有效、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水资源的不断开采利用,地表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污染,纯净的饮用天然水需求量逐年上升,饮用天然水的开发利用及水源地调查评价在现阶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了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试验、水质检测等工作成果,对岗子矿泉水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水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区内矿泉水资源潜力进行了初步评价,并对下一步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岗子矿泉水为偏硅酸型饮用天然矿泉水,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HCO3-Ca)型,含水层岩性主要为古近系—新近系砾岩、白垩系砂砾岩,地下水类型为基岩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受地形控制,大气降水深入地下后,由南东向北西方向径流,排泄方式主要为人为开采。通过计算,矿泉水水源地允许开采量为31.88×104 m3/a,结合成因分析初步评价研究区矿泉水资源潜力为9.451×106 m3/a。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研究区矿泉水开发利用、矿业权设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Piper图解淮河流域江苏地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演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收集213份20世纪80年代浅层地下水水质资料和616组现状采集样品的基础上,利用不同时期水化学组成在区域Piper三线图上的集合发生的位移现象,揭示20多年来该区浅层水的内在变化规律,同时利用水化学类型图、统计数据加以佐证,最后探讨区域浅层水演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通过Piper图示所表达的浅层地下水水质演化规律统计数据、绘制水化学类型分布图等方法相比较,分析更简洁、直观、通俗易懂。通过分析还发现,区内浅层地下水资源可以通过合理利用而改善水质,进而为人们提供理想的水源。  相似文献   

12.
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咸阳市区傍河水源地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对水质的时空变化及其污染成因进行分析可得,由于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使得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流动力场发生变化,致使渭河污水和周围的劣质水向水源地流动,潜水污染严重,承压水中个别井也有潜在污染。  相似文献   

13.
基坑开挖前潜水降水引起的地下连续墙侧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刚  曾超峰 《岩土工程学报》2013,35(12):2153-2163
在天津地铁3号线某车站基坑工程开展了现场潜水预降水试验与测试,发现基坑开挖前的潜水预降水即可引起可观的地下连续墙向坑内的位移,进而引起坑外地面及建(构)筑物沉降;并对比了预降水前在地下连续墙墙顶设置水平支撑与否及分段降水时对应的地连墙侧移模式及大小,发现降水前提前在墙顶设置水平支撑能够大幅度减小预降水过程中地连墙墙顶侧移,并使得墙体侧移模式由悬臂型转化为内凸型。对试验依托的实际工程,结合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考虑降水井瞬态降水的三维流固耦合模型,研究了基坑开挖前潜水降水过程地连墙侧移机理。研究表明,基坑开挖前潜水降水导致坑内土体在土体自重和墙体侧压力作用下发生三向固结,从而导致墙体发生侧向位移,同时坑内外墙、土压力发生重分布。基坑提前设置第一道水平支撑再降水、结合信息化施工分层分段降水等均可有效减小基坑开挖前潜水降水引起的变形。  相似文献   

14.
闫一江 《山西建筑》2009,35(15):57-58
介绍了钢筋混凝土井字梁是从双向板演变而来的一种结构形式,结合设计实践,从井字梁的结构布置形式、构造要求出发探讨了井字梁分析和设计中的一些问题,实践证明钢筋混凝土井字梁楼盖在有大空间要求的工程中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唐哲  刘新社  尚金淼 《矿产勘查》2010,1(6):536-540
文章通过对蒙古国图木尔廷—敖包锌矿南部水源地水文、气象、地质构造及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分析与研究,利用勘探成果和抽水试验资料,圈定了洼地一带作为成井区段,以袭夺潜水蒸发量为地下水开采量。通过数值模拟法评价水源地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找到了满足矿山生产用水的理想水源地。  相似文献   

16.
王鹏  景志华  李亮  张明宇  梁景利  刘瑞年 《矿产勘查》2020,11(10):2293-2301
兴隆县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南部,目前城市供水主要靠地下水。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供水日趋紧张。中国地质调查局于兴隆县实施的承德生态文明示范区综合地质调查工程项目,在调查咋口峪村水文地质特征基础上,成功实施探采结合井1口。经试验测算其单井允许开采量达2484.86m~3/d,可直接解决1万余人的饮水问题。本文以上述成果资料为基础,详细分析了兴隆县咋口峪村备用水源地的水文地质特征,探讨了水源地的开采前景,为兴隆县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蒋洋  王晓谋 《工程勘察》2011,(7):37-40,61
库坡浸润线计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坡体的稳定分析和工程治理.将库坡浸润线的求解简化为一维非稳定渗流问题,可以得到库水位等速下降时的浸润线解析解.通过对解析解曲线的拟合,得到了便于工程应用的简化计算公式.借助有限元模拟方法,对简化计算公式进行修正,并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修正公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试验值与公式计算值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8.
Erickson ML  Barnes RJ 《Water research》2005,39(16):4029-4039
Naturally occurring arsenic contamination is common in ground water in the upper Midwest. Arsenic is most likely to be present in glacial drift and shallow bedrock wells that lie within the footprint of northwest provenance Late Wisconsinan glacial drift. Elevated arsenic is more common in domestic wells and in monitoring wells than it is in public water system wells. Arsenic contamination is also more prevalent in domestic wells with short screens set in proximity to an upper confining unit, such as glacial till. Public water system wells have distinctly different well-construction practices and well characteristics when compared to domestic and monitoring wells. Construction practices such as exploiting a thick, coarse aquifer and installing a long well screen yield good water quantity for public water system wells. Coincidentally, these construction practices also often yield low arsenic water. Coarse aquifer materials have less surface area for adsorbing arsenic, and thus less arsenic available for potential mobilization. Wells with long screens set at a distance from an upper confining unit are at lower risk of exposure to geochemical conditions conducive to arsenic mobilization via reductive mechanisms such as reductive dissolution of metal hydroxides and reductive desorption of arsen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