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手机信令数据可以量化反映城市不同地段人群的时空分布状态,具有高取样率和高更新率的特点,对认知城市空间环境与人群行为模式的互动关系具有突出优势。针对手机信令既有处理计算的方法在数据结构和精确性方面的局限,将手机信令数据与城市空间形态数据相关联,提出基于三维活动空间的行为密度计算方法。以上海为案例,分别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对上海公园绿地的手机用户时空分布进行计算,并结合调研实测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可以实现城市绿地等具体景观地段的时空行为密度计算,同时也提升了中小尺度下基于手机数据进行个体行为密度计算的精确性,对于城市大数据应用于城市景观设计的方法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面对城市滨水空间出现的空间活力衰退等问题,如何唤醒城市滨水空间活力、重塑入水和谐互动,是城镇化转型中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的重要议题.手机信令大数据因其样本规模庞大、时空粒度精细、动态轨迹直观的特性,为城市滨水空间活力提升研究提供新视角.以苏州金鸡湖为例,利用手机信令大数据获取到的人群时空动态分布信息,分析滨水空间人群活力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规划的转型以及城市大数据的日益丰富,城市规划关注的问题也逐渐由静态空间结构转向动态变化规律.居民出行时空大数据的不断积累和地理信息科学的不断发展,使得定量化解析居民在城市空间中活动的时空结构成为可能.文章围绕近年来城市居民出行行为、城市居民活动空间以及信息化对居民活动时空结构的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并结合居民...  相似文献   

4.
杨俊宴  马奔 《城市规划》2019,43(9):95-106
城市空间的不均衡发展导致阴影区现象,这种现象包含了人群活动聚散、物质空间形态变化、服务业态布局在城市地理上的投影,并在形态特征、空间模式和内在机制上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本文在城市全域三维街坊建筑、人群活动手机信令、业态POI等多源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上,以上海为实证样本,从城市阴影区的空间界定入手,通过对其空间形态、用地结构、人群聚散变化、业态机构分布等进行量化分析,以解释阴影区的各项特征规律,分析城市阴影区的特征指标以及与城市土地价值、空间形态布局的关系,据此可探析城市阴影区的空间深层次规律,进而探讨城市空间要素集聚与扩散效应的叠合机制,阐明城市阴影区形成与演化机理。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已经成为当前研究城市时空行为特征的热点方向,本文总结当前城市规划领域应用大数据的主要案例,梳理出了城市规划领域中的大数据应用类型以及城市时空行为特征识别的大数据应用研究模式,发现其应用研究主要采用公交刷卡、手机定位、出租车轨迹等居民出行数据以及社交网络数据,挖掘城市空间职住地信息、通勤信息以及对城市功能区和热点区的识别;基本的应用模式由数据采集、数据标准化、数据挖掘与居民时空间活动特征识别四步工作构成;同时,当前应用研究还存在着数据共享、数据标准化以及数据挖掘分析三大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商业空间布局与人的时空行为不匹配导致出现大量使用效率低下甚至空置的商业空间,研究通过手机信令数据、微博签到数据以及POI兴趣点分析等多源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商业空间布局与人的行为特征,针对南京市雨花台区城市商业空间高供给低需求、低供给高需求,提出商业空间中心体系与时空行为热度相匹配、商业空间布局与时空行为强度相匹配、商业空间布局与时空行为强度相匹配的规划对策,优化商业空间布局与业态。  相似文献   

7.
城市建成环境与个人时空间行为之间具有密切的互动关系.利用手机信令数据,从职住关系、通勤行为和居民消费休闲出行行为的微观个体行为视角构建城市建成环境的评价框架,以上海市宝山区为例进行城市建成环境的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居民各类活动、出行行为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差异,受到用地、交通、区位等建成环境因素影响显著,综合分析得出宝山整体建成环境的发展呈现出南北不同的格局,具有明显的近中心城、新城和近轨道交通轴线的发展特征.最后,简要探讨了利用手机信令数据对城市建成环境评价的应用价值,并结合评价结果和区域发展目标,对宝山区的空间调整优化和居民行为引导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居民居住地与工作地的空间关系是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从城市通勤行为和职住空间角度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有利于揭示城市空间演变的内在动力机制,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土地利用和通勤交通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利用手机信令数据,提出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居民工作地和居住地识别方法,研究了分区域的居民通勤距离和就业岗位通勤距离等指标,提出了利用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比校核手机信令数据的方法。以苏州市为例,结合苏州市综合交通模型对城市职住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讨论市域和市区的职住平衡关系;利用可视化方法研究苏州市通勤网络特征。  相似文献   

9.
地铁站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节点,在发达城市商业中心区的站点多与周边商业建筑地下空间相互连通,为城市核心商业区输送大量的步行人流,从而带来更多商业机遇。选取我国典型中心商业区地铁开发模式的广州北京路商圈及其附近的公园前地铁站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测量统计步行人流量、轨迹等数据,运用行为模拟、空间分析等方法,讨论公园前地铁站域的地下空间建设对北京路商圈地面人流的再分配作用,进而分析地铁站各地面出入口的商业表现、服务范围与功能,对该站点建设之于商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做出初步评估。通过对公园前地铁站域以及其主要服务的北京路商业区的案例深入解读,希望为其他城市传统中心商业区的站点交通发展或新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移动定位大数据包括手机信令数 据、移动互联网LBS数据等类型,是表示个 体活动时空特征的轨迹数据。在移动定位 大数据中依据轨迹点的时空特征规律能识 别出个体活动的居住、工作、游憩等特征 点,计算上述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而获 得居住、工作、游憩等功能之间联系的流向 和流量特征,获得传统数据无法反映的城 市功能空间分布以及城市功能联系的时空 特征。由此,移动定位大数据支持建成环境 规划设计有密度出发和联系出发两种应用途 径。联系出发的途径能支持区域城市关联、 职住空间关系、城市中心体系、设施服务水 平等方向;密度出发的应用途径能支持城 市人口规模、街道活力分析等方向。移动定 位大数据测算居民活动特征还只是一种推 测,在应用方法上要避免“黑箱”方式,对移 动定位大数据测算结果一定要结合传统数 据进行校核,提高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e paper will present the main results of research aimed at evaluating different mobile phone data sources for urban analysis and planning for the Monza and Brianza Province (Northern Italy) during 2011.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complex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this spatial context, we used several mobile phone traffic data (i.e. Erlang measures, SMS counts, MSC active clients counts), provided by Telecom Italia, covering two time slots in 2009 and 2010. We therefore integrated manifold mobile phone network data sources in a systemic way for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overall potential of these data in describing urban dynamics.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中心城区夜间活力的空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夜间活力是一座城市的现代化程度、经济发展繁荣程度和人口活力的集聚程度的重要反映。对城市夜间活力的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研究,从而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满足城市居民活动需求显得日益重要。利用手机信令数据,对上海中心城区的夜间活力展开定量探索,可视化地表达城市夜间活力的空间分布特征、时空变化规律、不同类型夜间活力的分布差异,并对不同半径范围内的用地布局混合度与夜间生活活力值的相关性变化进行定量测算,探讨用地布局对夜间活力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上海中心城区的夜间活力主要呈现出商务区块状集中、内环内连绵成带的空间分布特征,产生城市夜间活力的主要业态为商务办公、酒店住宿、夜间娱乐休闲场所、批发市场、快递物流等,且不同类型的夜间活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相关性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公共设施用地的大范围集聚正效应略强于居住用地,相反工业用地在周边的集聚具有负效应作用。地块自身以及其距离500m以内的公共设施用地和居住用地的混合布置对地块的活力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据此,可为城市夜间活力提升策略中的用地混合、业态布局等方案拟定提供方法支撑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韩瑟琳 《山西建筑》2007,33(7):19-20
根据武汉的地方特点,以传统商业区及传统居住区为讨论对象,从社会、历史、经济等方面分析了其衰退的原因,由内及外的对旧城区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探讨,以发现城市发展规律,从而对旧城区有清晰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mobility and land use has been a longstanding topic in multiple disciplines, including transport geography and urban planning. Recently, urban collective mobility patterns have become a hot research direction and has been explored at an unprecedented space–time scale due to the emerging big human tracking datasets (e.g., mobile phone data). However, only a few studies have comprehensively quantified the effects of land use on human mobility patterns while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scale of spatial analysis units. This study attempts to reinforce this knowledge by investigating urban human convergence–divergence pattern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land us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t three popular types of spatial analysis units of human mobility studies (voronoi polygons, grid cells, and traffic analysis zones) using mobile phone data. A case study on Shenzhen, China is implemented, and results indicate that eight distinct convergence–divergence patterns could be extracted to describe urban collective mobility patterns despite the use of different types of spatial analysis unit. Moreover, the scale of spatial analysis units exerts a few effects on the quantific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land use distribution on human convergence–divergence patterns, but som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could be summarized from these discrepant results. The findings can help policy makers understand urban human mobility and can serve as a guide for urban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相似文献   

15.
周强  张立琼 《重庆建筑》2011,10(12):1-5
本文首先针对当前国内商业中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从体验式商业中心的概念及特点,与传统购物中心区别分析了体验式商业中心这一新的建筑形式.其次,通过实际案例解析、归纳分析,结合国内外先进理论,对体验式商业的体验主题设计、空间格局与人流组织、街道尺度与景观环境设计、建筑风格与立面设计四个主要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总结了体验式商...  相似文献   

16.
城市街道是城市空间的基本单元,承载着多元的城市生活。本研究基于手机APP共享的健身数据,以街道线性体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从健康视角认知街道空间属性和特征。运用VGI-GIS的方法,在信息矢量化和可视化的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对城市街道的健康服务功能进行描述。基于运动热点空间的分布格局,研究在空间集聚、建成环境和人群收入3个层面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街道的空间连续性对健身活动有促进作用,大型公园和高校对健身活动有巨大的吸引力,公交站点对健身活动有多方面的影响,不同收入阶层健身活动差异明显。多元化的热点空间模式为提升街道的健康性提供了因地制宜的可能性。以健康为导向的城市设计探索采用临时封闭街道,在商业和办公区域周边增设户外体育设施等措施,提升街道的健康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7.
Taking Shanghai Central City as its case study,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pproach to exploring the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through mobile phone positioning data. Firstly, based on base station location data and mobile phone signaling data, the paper analyses the number of users connecting to each base station, and further generates the maps of mobile phone user density through kernel density analysis. We move on to calculate the multi-day average user density based on a time frame of 10:00 and 23:00 at workdays and 15:00 and 23:00 at weekends for Shanghai Central City. Then, through spatial aggregation and density classifi cation on the density maps of 10:00 at workdays and 15:00 at weekends, we identify the ranks and functions of public centers within Shanghai Central City. Lastly, we identify residential areas, business off ice areas, and leisure areas in Shanghai Central City and measure the degree of functional mix by comparing the ratio of day and night user density as well as the user density at nighttime of workdays and weekends.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了我国近代殖民城市的典型中心区作为研究案例,对其空间形态从城市中心体系,城市中心区,城市中心区内部街区3个层面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对比,分析其异同,找出其中规律。希望为我国近代殖民商业中心区的研究提供进一步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