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向兰  胥迎红 《矿产勘查》2012,3(5):589-595
太仆寺旗破火山外环为相对低缓的山体,由溢流相和侵出相熔岩构成,内环为高山,由爆发相浮岩流堆积物构成,中心主要由侵入相花岗斑岩体占据。火山喷发经历了强烈喷发—破火山塌陷—破火山口形成—侧火山活动和破火山口复活等不同活动方式的演化过程,不同阶段火山活动方式和岩浆成分均有较大差异。破火山矿化主要发生在花岗斑岩与侵出相泡沫熔岩接触带并有火山期后断裂叠加的部位,受东西向基底断裂、破火山口构造、破火山中心斑岩体和火山期后断裂等多重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2.
新疆雪米斯坦火山岩带白杨河铍铀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杨河铍铀矿床位于雪米斯坦火山岩带西段,主矿体赋存于花岗斑岩与上泥盆统、下石炭统火山熔岩、火山碎屑(沉积)岩的接触带部位,花岗斑岩属酸度高、碱度大的富硅富碱斑岩体.铍铀矿体呈层状,其中以Ⅰ矿体规模最大,矿区内含铍矿物主要为羟硅铍石,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铍铀矿体与赤铁矿化、萤石化关系密切.通过分析及对比斯波山铍铀矿床,认为接触带构造控制了主铍铀矿体的产出,多期热液活动和矿化叠加是产生富大矿体的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鸿沟山金银多金属矿区处于北东向汕头—惠来深断裂带与北西向饶平—大埔大断裂交汇部位,晚侏罗世大北山火山盆地南缘,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上三叠统至下侏罗统头木冲组、银瓶山组碎屑岩,北西向断裂为主要控矿容矿构造,矿化与花岗闪长斑岩关系密切。矿(化)体呈脉状、似脉状产出。文章对矿区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矿(化)体特征及围岩蚀变、成矿规律进行了阐述和分析,通过综合研究,初步推断矿床成因属热液充填交代为主的脉状矿床,并提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东乌旗西南部的格根敖包组由于露头出露有限,接触关系不清,化石较少,长期以来是本区地层工作的难点,由于受到贺根山蛇绿混杂岩破坏以及新生代沉积物的覆盖,格根敖包组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地层的时代等一直比较混乱。本文按照岩性组合差异将格根敖包组划分为以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夹火山熔岩及少量的正常碎屑沉积岩的第一岩性段;以正常碎屑沉积岩为主夹少量的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的第二岩性段;以正常沉积碎屑岩夹生物碎屑灰岩透镜体的第三岩性段。在第一岩性段英安岩中采取同位素样品,挑选锆石进行U-Pb同位素测年,获得了(310.5±2.9)Ma的年龄信息;在第三岩性段中采集腕足类动物化石、海百合茎植物化石,经鉴定其时代为石炭纪—二叠纪,最终将格根敖包组地层时代定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6)
内蒙古地区是我国珍珠岩矿重要产地之一。中生代白音高老组、玛尼吐组、满克头鄂博组、义县组中酸性火山岩地层是主要的赋矿围岩。赤峰南部地区义县组广泛分布,珍珠岩矿众多,小城子珍珠岩矿为其一。小城子珍珠岩产于义县组酸性熔岩中,呈似层状、透镜状分布;矿石种类多样,质量变化较大,部分含有岩屑、晶屑。本文通过研究小城子珍珠岩矿的地质特征、矿床特征,并结合该区珍珠岩成矿规律,对比典型矿床探讨其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6.
《四川建材》2016,(5):170-172
程巴斑岩型铜钼矿床位于雅江结合带边缘、拉达克-南冈底斯-下察隅岩浆弧带上。矿区主要出露上三叠统姐德秀组(T_3j)、下白垩统比马组第四段(K_1b~4)、下白垩统比马组第五段(K_1b~5)及古新统罗布莎群(E_1b)。岩浆活动强烈,岩石类型主要为古新世石英闪长岩(δοE_1)、始新世二长花岗岩(ηγE_2)、渐新世正长花岗岩(ζγE_3)。岩浆活动强烈,岩石类型主要为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为赋矿岩体。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及成矿时代,初步分析了程巴钼矿床的类型和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7.
大兴安岭北段的嘎仙矿床为一大型低品位钴镍硫化物矿床。矿床主要以浸染状、细脉—网脉状产于蚀变的超基性岩石中。赋矿岩石为一套科马提岩质的堆晶岩和火山熔岩,并与科马提质凝灰岩、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沉凝灰岩、碳酸盐岩构成岩套。嘎仙矿床的成因类型为热液型硫化镍矿床。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构造和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成矿发生在构造活动由挤压剪切向松弛伸展的转变阶段,矿区发育的碱长花岗岩与花岗斑岩、石英粗面斑岩等可能为同一岩浆演化的产物,均具有富水、含S特征,矿化与高演化的富碱斑岩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8.
西藏洛隆县热昌金矿为近年来在那曲—洛隆弧前盆地新发现的贵金属矿点。运用地质、物化探等勘查手段,圈定35个单元素异常,5个综合异常带;发现8条金矿化体,矿(化)体金品位0.315×10~(-6)~1.75×10~(-6),单样金品位最高达4.63×10~(-6)。通过对矿床地质及物化探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热昌金矿体赋存于花岗斑岩构造裂隙及与地层接触部位,受断裂及岩体控制。花岗斑岩西段深部存在低阻高激化的异常,地球化学异常Au、Cu、W等多元素套合性好,在花岗斑岩体边界及内部破碎带部位,矿化富集。热昌金矿的发现,为洛隆弧前盆地区域性找矿提供了积极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丁钦弄银铅锌铜矿床位于金沙江断裂西侧江达火山岛弧北段。矿床赋存于花岗岩(或花岗斑岩)或火山岩与江达组大理岩接触部位,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体状产出,属矽卡岩型矿床。各矿体受地层层位控制,丁得背斜及其内的岩浆侵入及F1、F2断层是本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本文总结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结合地球化学成矿及成矿指示元素富集的趋势特征,得出了进一步找矿标志,对下一步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卡拉塔格地区是东天山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成矿条件优越。叠加产出红海、红石、梅岭等与早古生代海相火山活动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床及玉带、西二区、红山等与晚古生代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铜金矿床。矿床在空间上具有"成带分布、分段集中、相间展布"的特点。海相火山岩地层、岩相界面、同生断裂及火山通道等多种因素耦合控制着红海VMS型铜锌矿的形成与产出;北北西向断裂的近南北向和北西向次级张裂隙制约着红石—梅岭火山热液脉状铜矿的赋存;晚古生代花岗闪长(斑)岩为玉带斑岩型铜金矿、西二区矽卡岩型铜矿的成矿地质体;钠长斑岩多与红山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相伴产出。各类型矿床是卡拉塔格地区古生代特定构造环境及不同构造—岩浆演化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游军  张小明  杨运军  韩旭  胡义  于恒彬 《矿产勘查》2018,9(12):2365-2377
在碧口地体东段勉略宁地区,发现侵位于碧口群双峰式火山岩中的白雀寺-石瓮子杂岩体具有双峰式侵入岩的特征,其主体由辉长岩与二长花岗岩组成。二者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836. 2 Ma与835. 1 Ma,年龄非常接近且略晚于碧口群火山岩(850~840 Ma)。与碧口群双峰式火山岩类似,该双峰式侵入岩中酸性端元所占比例较少,以基性端元为主,且二者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存差异并非巨大,据此初步推断二者可能具有相同的岩石圈地幔源区。辉长岩具有的碱性玄武岩与拉斑玄武岩特征,以及二长花岗岩具有的弧向板内过渡特征,并非绝对的陆内(板内)裂谷特征,而为陆间裂谷所特有;其形成于陈家坝岛弧(或弧后)的局限裂解环境,这与碧口群双峰式火山岩、以及在区内苍社-太阳岭一带的岩浆成因碳酸岩在时空上高度耦合,共同代表了新元古代扬子北缘碧口局限洋盆俯冲(会聚)作用过后的弧后(局限)伸展构造体制下幔源岩浆事件。  相似文献   

12.
骆驼峰地区位于东昆仑造山带昆北弧后裂陷带,其内发育大量记录古特提斯洋演化的岩浆岩。本文对该地区花岗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进行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用以限定古特提斯洋的构造演化。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形成于中三叠世(233Ma),钾长花岗岩形成于晚三叠世(218Ma)。花岗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分属于中钾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钾玄岩系列,A/CNK值为0.92-1.02,具有偏铝质花岗岩类属性。两类岩石均具有负铕异常、稀土总量低、轻稀土明显分馏和铕弱异常的特点。花岗闪长岩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火山弧花岗岩特征,为古特提斯洋俯冲消减作用的产物。钾长花岗岩具有相对较高Nb、Ta和Rb含量,显示出同碰撞花岗岩的特征,暗示古特提斯洋在早三叠已经闭合进入陆陆碰撞阶段。两类岩石记录了古特提斯洋俯冲到消亡的构造体制的转换。  相似文献   

13.
打加错东岩体位于冈底斯—下察隅晚燕山—喜马拉雅期岩浆弧南亚带,侵入岩广泛分布,年龄介于56-65Ma,属于始新世。打加错东岩体具有钙碱性-高钾钙碱性、过铝质,SiO_2含量为65. 49%~70. 32%,K_2O/Na_2O1,碱度率AR数值为2. 02~2. 73,铝饱和指数A/CNK值介于0. 80~1. 08之间,A/NK值介于1. 34~1. 72之间。微量元素整体较为亏损,稀土元素总量总体偏低,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弱亏损的特征。本文研究认为打加错东始新世侵入岩来源于基性岩部分熔融,同时有部分壳源成份夹物,构造环境为火山弧环境,同时向碰撞环境过渡,具有双重性特点。它们的形成与喜马拉雅时期,雅鲁藏布江洋块继续向北俯冲有关,形成打加错东地区规模最为强烈的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4.
瓦房沟口铅—萤石矿主要受构造及岩浆岩的双重控制,矿体沿NNE向构造破碎带及酸—中酸性岩浆岩的接触带呈成对共生产出。矿体空间形态同时受背斜的影响,部分矿体呈对称分布。通过成矿地质背景、矿体特征、矿石成分及组构、围岩蚀变及控矿因素等分析,阐述了瓦房沟口铅—萤石矿地质特征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喇嘛苏铜多金属矿床产于浅变质的库西姆切克群碳酸盐岩和海西期酸性岩体的接触带附近,属于沉积变质富集、岩浆改造型多因复成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该矿床的形成过程可以总结为沉积-火山喷流沉积富集、区域变质富集和岩浆改造成矿等三个步骤。  相似文献   

16.
桑日群火山岩带是拉萨地块南缘火山—岩浆弧中一条非常重要的火山岩带,被认为是新特提斯洋壳沿拉萨地块南缘北向俯冲消减作用的产物,是俯冲作用的代表性岩浆记录,对了解新特提斯洋的演化历史以及拉萨地块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资料显示,位于桑日群上部的比马组在走向上岩石组合不尽相同。本文选取山南努日地区比马组中酸性火山岩为研究对象,研究显示,努日地区比马组火山岩为高SiO_2、Al_2O_3,低TiO_2、MgO、Yb,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中稀土元素及高场强元素Nb、Ti、Ce、P的一套钙碱性火山岩系列,地球化学特征及Sr-Nd同位素显示该套火山岩是晚白垩世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消减过程中地壳岩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其形成构造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陆侧的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17.
认为块状硫化物矿床在成因方面实际上是多种多样的,与成矿有关的火山岩常常是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它们可能来自于不同的岩浆源区而与岩浆分异作用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管诰  郑小明  肖昱  方同辉  王宏伟 《矿产勘查》2022,13(12):1747-1760
泥盆纪雀儿山群火山岩位于甘肃红石山北地区,主要为一套中性—中酸性火山岩,以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等岩石为主。根据雀儿山群火山岩的分布与接触关系、火山岩中英安岩的锆石U-Pb年龄(365.4±1.5)Ma,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可以判定该火山岩形成时代为泥盆纪。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火山岩属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呈现明显Ba、U、Sm、La、Ce相对富集和Nb、Ti、P相对亏损,具有火山弧花岗岩特征,稀土元素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型配分模式。综合认为雀儿山群火山岩的构造背景为与俯冲汇聚型板块边界有关的大陆边缘火山弧。  相似文献   

19.
冈底斯岩浆岩带的岩石成因和动力学过程对于揭示新特提斯洋俯冲、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和之后的高原隆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松多区岩体地球化学和锆石LA-ICP-MS U-Pb定年研究,结果表明:二长花岗斑岩锆石206Pb/238U年龄为(44.5±1.6) Ma(95%置信度,n=18,MSWD=1.5),黑云二长花岗斑岩锆石206Pb/238U年龄为(50.3±1.1) Ma(95%置信度,n=24,MSWD=0.92),为始新世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代表了该区岩石成岩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松多岩体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的过铝质I型花岗岩,里特曼指数(σ)为2.2~2.64,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负Eu异常明显,富集Nd、Th、La、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Ti、Nb、Ta等高场强元素。Rb/Sr值为0.37~0.53,显示出壳幔混染特征。结合前人成果表明,始新世早期新特提斯洋俯冲板片的阻力加大,在后期演化中板块回转、断离,导致上地幔岩部分熔融,在就位过程中,熔融下地壳物质形成混合岩浆,在快速侵位过程中又混染部分地壳物质,最后形成了松多地区微粒-细粒花岗斑岩体,丰富了冈底斯西段新生代岩浆-构造成岩模式与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20.
金窝子金矿构造上地处星星峡古生代岛弧南缘,红柳河断裂以南,包括南、北两矿区( 金窝子金矿和210 金矿) 。根据金矿化与岩体的空间关系,分产在花岗岩体中的金矿和围岩中的金矿两种类型。按矿化类型又可分为含金石英脉型和蚀变破碎带型。矿床在空间上和成因上与金窝子花岗岩关系密切。矿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硫为深源硫,来自深部岩浆。包体以液相包体为主,其次有少量气态包体,还有CO2 多相包体。包体成分类型属于CO2 - H2O- NaCl 型。热液水以岩浆水为主,矿床形成于碱性还原条件,为一典型的岩浆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