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Planning》2015,(3):377-380
在系统分析什统萤石矿矿床地质特征、控矿构造、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代、赋矿地层特征基础上,经过综合研究,发现什统萤石矿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且以压扭性断裂更为有利;成矿流体为混合成因(地表水、岩浆水),在其后演化中,成矿流体从围岩中萃取成矿物质,最后在适当的环境下形成矿床,属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同时通过研究矿床的成因和形成过程,对矿床的成矿模式进行了初步归纳。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3):377-380
在系统分析什统萤石矿矿床地质特征、控矿构造、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代、赋矿地层特征基础上,经过综合研究,发现什统萤石矿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且以压扭性断裂更为有利;成矿流体为混合成因(地表水、岩浆水),在其后演化中,成矿流体从围岩中萃取成矿物质,最后在适当的环境下形成矿床,属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同时通过研究矿床的成因和形成过程,对矿床的成矿模式进行了初步归纳。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河南省大别山地区萤石矿床的综合研究,系统地总结了矿床(点)成矿规律,认为该区域矿床类型多属产于酸性—中酸性岩浆岩接触带的热液充填型。脆性岩石更利于断裂构造的形成且易于热液充填形成萤石矿床,构造线的走向对矿床形成起控制作用。这些研究为该区今后开展萤石矿成矿预测及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永丰南坑萤石矿呈脉状透镜体,产于燕山早期花岗岩硅化破碎带中。通过对矿石气液包裹体及氢氧同位素的研究,表明萤石矿是岩浆活动后期热液作用下形成的充填型矿床。  相似文献   

5.
浦城梨树坪矿区萤石矿体赋存于北东向构造破碎带中,通过对成矿地质条件、矿体特征、矿物成分、矿石结构、构造等研究分析,认为梨树坪脉状萤石矿属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脉状矿床,并提出该矿区萤石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
观音庙萤石矿是近年南召县新发现的一处热液充填型脉状矿床,为总结矿床成因、控矿因素,指导下一步勘查找矿,本文在研究该区萤石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对比构造作用与成矿之间的联系,提出断裂构造控制了萤石矿的产出,为含矿热液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容矿空间;构造转折或交叉部位,更易形成厚度大、品位高的萤石矿。  相似文献   

7.
大河崖金矿床地处华北克拉通南缘的胶辽隆起区,栖霞—蓬莱金成矿带上,其空间产出受台前—陡崖断裂带和岩浆活动制约。为研究该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本文对其开展不同阶段的包裹体进行岩相学、显微测温、包裹体激光拉曼及S同位素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包裹体可划分为Ⅰ型富液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Ⅱ型含CO2三相包裹体和Ⅲ型纯液相包裹体3类,矿石中的包裹体类型以气液二相包裹体和含 CO2 三相包裹体为主。成矿期流体完全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216~298 ℃,盐度为3.71%~9.98% NaCleqv,密度为0.80~0.90 g/cm3。成矿晚期流体完全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124~181°C,盐度2.41%~5.56%,密度0.91~0.98 g/cm3。表明该矿床属于中低温、中低盐度、低密度的热液脉型矿床。从主成矿期(Ⅱ和Ⅲ阶段)到成矿晚期(Ⅳ阶段),成矿温度和盐度降低,成矿密度略有升高。矿石中黄铁矿δ34S变化范围为+5.1‰~+6.51‰,与栖霞—蓬莱金成矿带其他金矿床基本一致。显示主要为岩浆硫,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深部岩浆。根据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研究并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大河崖金矿床的成矿与白垩世岩浆关系密切,受台前—陡崖断裂带控制,在其次级断裂形成沉淀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8.
原显顺 《矿产勘查》2019,(9):2229-2242
微山稀土矿是山东唯一的中型稀土矿床,是中国第三大轻稀土矿床,也是山东正在开采的稀土矿床之一,为与碱性侵入岩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以往对该稀土矿的流体演化、包裹体特征、成因、成矿年龄等研究较多,但对稀土矿的矿物学研究较少。本次利用电子探针对矿床赋存的氟碳铈矿、氟碳钙铈矿、碳酸锶铈矿、菱钙锶铈矿、铈磷灰石等稀土矿物进行了较详细的矿物学及化学成分研究。  相似文献   

9.
位于新疆阿克陶县的塔木—卡兰古铅锌矿带属于碳酸盐岩容矿的低温热液型,其赋矿地质背景、控矿岩石、矿物组合、矿石结构构造、硫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流体包裹体等特征均与北美地区典型的密西西比河谷型(MVT) 铅锌矿床很相似。矿床成矿的机制可能是两类不同性质的成矿流体的混合。根据对容矿角砾岩的规模、分布特点及矿床地球化学研究等认为,这一地区铅锌矿的找矿潜力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0.
王忠  刘国华  许令兵 《矿产勘查》2022,13(5):616-622
河南省土门萤石矿赋存于上元古界栾川群煤窑沟组地层中,地层岩性、构造及岩浆岩对萤石成矿有较强的控制作用。白云质大理岩因其化学成分富镁钙、缺硅,有利于萤石成矿。叠加发育于岩性接触面之上的断裂构造是成矿的有利条件,既是含矿热液运移的通道,同时为成矿物质富集成矿提供了有利空间。矿区内正长(斑)岩脉可能是成矿母岩。研究认为土门萤石矿床为(低温)热液充填脉状矿床。矿区内存在多次成矿,总体而言,萤石成矿在先,之后又有多次的成矿热液活动叠加,并形成了Mo、Pb、Zn等金属矿化。研究成果可为今后找矿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岩、成矿因素研究,认为海西晚期发生挤压造山产生NE向褶皱,沿褶皱轴海西晚期似斑状中细粒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侵入,在与西别河组片岩的接触带内侧,形成接触破碎蚀变岩型—裂隙充填型的热液铜多金属矿床,矿区内蚀变矿化多赋存在北东向构造内。围岩蚀变较为发育,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为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萤石化等。文章在以往地质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概况和矿床地质特征的阐述,着重对成矿控制因素、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进行分析,认为该区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江西千子岭铅锌矿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进行了分析,矿体赋存在近东西向硅化破碎带中,呈脉状—厚板状陡倾斜产出,主矿体紧贴主滑断面下盘产出,矿体产状与主滑断面同步起伏变化,矿石主要由含铅锌铜硫化物—萤石的热液硅质岩(石英岩)及部分蚀变矿化角砾岩、热液硅质岩组成。初步认为矿床成因属于与燕山晚期区域构造作用有关的中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3.
和平县金山堂萤石矿位于湘东—赣南—粤东萤石矿矿集区的中部,通过对矿区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在深部控制了萤石矿体的规模、产状、形态和空间位置。萤石矿体呈脉状产于F1断裂构造破碎带中,矿体形态、产状受断裂构造所控制,产状与其基本一致。矿脉为复脉型,局部有分支复合现象。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萤石型、萤石型、萤石—石英型,多呈致密块状构造、角砾状、网脉状构造及少量梳状构造。根据矿体产出特点,结合区域类似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认为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液充填型脉状萤石矿床。  相似文献   

14.
孙雅琳  许虹  祝新友  刘新  蒋斌斌 《矿产勘查》2017,8(6):1044-1053
维拉斯托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西坡有色金属成矿带,包括花岗岩型和石英脉型锡钨矿、脉状铜锌矿,其形成与深部碱长花岗岩密切相关。通过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等手段对维拉斯托碱长花岗岩、云英岩、锡石闪锌矿石英脉3种地质体中熔融、熔流以及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研究。以上3种地质体中包裹体类型由以熔融包裹体为主—以熔流包裹体为主—以气液包裹体为主渐变;熔融包裹体的固相成分以钠长石为主,少量白云母和萤石,熔流包裹体的固相成分为黄玉;由云英岩到锡石闪锌矿石英脉,均一温度降低,盐度略有降低,变化具有继承性。维拉斯托成矿流体经历了岩浆到热液的连续演化过程,晚期形成浆液过渡态流体,成矿作用始于岩浆晚期,浆液过渡态流体与锡成矿作用具有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朱真真  刘晓曦  王元  吴南川  宾文梁 《矿产勘查》2019,10(12):2943-2952
湖南香花铺矿区钨铅锌矿床位于香花岭矿田南部,尖峰岭岩体东侧,矿区北东向、近南北向构造断裂十分发育,其成矿条件十分优越。通过对香花铺钨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的研究,分析认为地层、构造、岩浆岩对矿床的形成起了不同的控制作用,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岩,断裂构造提供了矿液运移通道,断裂构造及层间裂隙提供了容矿空间,具高—中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特征。矿区矿床类型为构造裂隙热液充填交代型和岩体外接触带层间(节理)裂隙热液充填交代型。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广龙坡铅锌矿地质特征出发,对广龙坡铅锌矿及其所在的湘黔铅锌矿带上铅锌矿的成矿机理进行了分析。成矿经历了沉积和改造两个阶段,沉积发生在早寒武世的浅水潮下斜坡相环境,主要形成硫源层;改造主要发生在早奥陶世和早志留世,中低温区域热液流体主要提供铅、锌物源。还原硫对铅、锌物源具有捕获功能而成矿,故铅锌矿仅赋存在藻礁灰岩之中,因其上缺乏盖层,故矿石品位总体偏低。区域内地层中铅、锌元素背景值偏高。矿床成因为沉积改造型中—低温热液矿床,为典型的MVT型矿床。  相似文献   

17.
李健  王昊 《矿产勘查》2019,(5):1068-1074
河南芦家坪银多金属矿是一个典型的碰撞造山带型脉状矿床,产出于北秦岭褶皱带二郎坪地体早古生界二郎坪群内,矿体形态较为简单,表现为单脉,主要呈似层状或不规则状,金属矿物以独立矿物(银金、辉银矿)、硫化物形式赋存,银、铅、锌共生关系密切。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矿床地质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其成因,查明矿床具明显的碰撞造山改造作用、后期岩浆热液强烈叠加,属造山型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8.
段存基 《矿产勘查》2018,9(3):305-312
文章在总结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基础上,通过对矿石的硫同位素、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研究,探讨了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研究结果表明,该金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上地幔,部分来自下地壳,具有以幔源为主的幔壳混合源特征。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地幔流体,与陆内俯冲形成的热液和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水混合,在成矿前形成了以地幔流体为主的深源流体。成矿流体中金主要以[Au(HS)_2]~-、[Au H_3Si O_4]~0形式迁移。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水—岩反应)以及在此过程中的硅化、硫化物形成作用和降温减压作用,是萑香洼金矿床金沉淀的主要机理。萑香洼金矿床的成因与和印支—燕山期碰撞造山、陆内俯冲、伸展作用有关的构造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