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Planning》2022,(3):445-450
正安县桐梓垭地区在三江河谷边缘有温泉群出露(水温33.2℃)。通过对区域地热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认为该区为混合热储类型,地热水成矿条件较好。因该区属背斜隆起紧密褶皱带区,岩层产状陡,两翼地热水埋藏深度大,轴部强烈隆起、热储含水层抬升,地热水埋藏深度较浅;考虑断裂构造具有良好导热导水作用,建议以群乐背斜轴部为勘探构造部位、以在热储含水层中揭露断裂构造为勘探目标,从而实现增加成井率、减少勘查风险。  相似文献   

2.
任磊  薛宝林  罗晓春  李春波 《矿产勘查》2020,11(9):1981-1985
河北省西部山区山间盆地型地热热储主要受构造控制。在勘查过程中,采用电阻率法和激发极化法等综合物探方法,对勘查区进行地质分层、构造圈定以及判断断裂构造的富水性等地质特征;依据土壤氡气、米地温测量等方法,判断深部构造的活动性。在确定热储构造平面位置后,根据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数据资料,推断热储构造深部空间形态,判断产状。勘查过程中通过多方法、多参数的紧密结合,互为补充,互相验证,可为地热资源勘查和地热勘探井位的布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兴义市地热资源主要赋存于二叠系中统栖霞组(P2q)至茅口组(P2m)的灰岩热储层中,以溶洞、溶孔、裂隙为含水介质,厚度440~747m。储热构造为雄武背斜、兴义背斜和龙广背斜呈带状产出,分布面积广,岩性厚度稳定,地质构造较复杂,兼有层状热储和带状热储特征。通过分析区域地质特征、热矿水成热条件和补迳排条件,提出了勘查开发兴义市地热水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冀东北部山区地热资源丰富,利用综合物探方法对查找深大断裂构造,圈定地热异常范围有着良好的效果。本文以冀东北部山区某项地热勘查项目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区实施了以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技术(CSAMT)与视电阻率测深为主的勘查手段,两种技术方法的应用大致揭露了本研究区构造走向及位置,查明2条主要控热导热构造F01、F02。辅以激电测深技术,加之6参数对含水层与断裂的良好反应,基本确定了热储位置及空间分布规律。圈定了地热异常区与地热资源可开发利用的范围,为下一步地热地质勘查与钻探布孔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硅化破碎带及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的接触部位为区内热储层,硅化破碎带为目的层;盖层为第四系、白垩系地层;F1断裂带为调查区控热和导水构造,调查区构成断裂孔隙-裂隙型带状热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2):234-238
紫云县地处贵州省南西部,区域上无岩浆活动,地表无温泉地热流体露头和无明显的其他地热显示,增加了地热勘查的难度。燕山期自东往西的构造应力作用下,产生了近南北向、北东向断层和近南北向褶皱的主体构造,以及碳酸盐岩—碎屑岩沉积建造为区内地热资源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采用基础地质结合物探方法研究优选出了层状热储较好的牛场坡背斜和带状热储F4小桥断裂结合的有利部位,施工了地热钻孔,取得了良好的地热水找矿成果。  相似文献   

7.
乔海霞  刘连  高善朴  李佳  杨水旺 《矿产勘查》2022,13(8):1166-1174
临沂市境内的沂沭断裂带为地热资源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本文在充分收集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地热等资料基础上,从热源、热储、盖层、通道等方面对该区地热地质条件进行总结,分析了沂沭断裂带地热资源的形成背景、赋存条件、分布规律及特征,认为北北东向沂沭断裂带为该区导热、储热构造,结合区内地层岩性分布及埋藏条件,分“新生代古近系热储、中生代白垩系热储、古生代寒武系及奥陶系热储类型。研究结果为临沂市境内进一步研究、勘探及开发地热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储热系统的充放热能力直接关系到对太阳能的热利用率,对以土坯为储热材料的储热装置充放热性能进行了分析。对储热装置进行简化处理,并建立土坯二维、流体一维非稳态传热模型,利用该模型考察储热块密度、导热系数及比热容对储热装置储放热时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储放热时长随着储热块密度的增大呈线性增大;随着导热系数的增大储放热时长先明显减小,增大到1.4 W/(m·K)后其对储放热时长的影响变小;储放热时长随着比热容的增大一直增大,热物性对储放热时长的影响可为合理选取储热材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京津冀地区构造、地层等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明确了奥陶系马家沟组热储的展布特征,明确了该热储厚度、热储物性的分布特点等。认为岩溶洞穴主要呈现顺层分布,顺层分布的洞穴具有岩性选择性,热储的发育主要受地层和沉积微相控制。奥陶系马家沟组主要发育于潮坪亚相,其中尤以灰坪最为发育,其次为云坪,再者为云灰坪。奥陶系岩溶裂隙型热储孔渗性较好,为高孔高渗热储。热源主要为大地热流,热水运移通道主要为山前深大断裂、盆地内深大断裂和不整合面,水源总体上来自于北部和西部的燕山和太行山脉。  相似文献   

10.
该文综合了地质路线调查、机民井(地热井)地温测量、水化学分析、物探剖面测量等工作成果,对冀东燕山中段的地热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对区内地热资源潜力进行了初步评价,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冀东燕山中段地热异常区主要分布在肖营子岩体边部,地热流体的分布、运移和储存受断裂控制;热储岩性为片麻岩或花岗岩,基本无盖层。热储深度3000~3200 m,温度105~110℃,热水形成时间12.3~27.8a。地下流体化学成分主要受肖营子岩体影响。热量来自于地壳深部。活动性深大断裂及其次级构造交汇部位、背斜核部、高热导率且具有一定延深的岩体或隐伏岩体与低热导率地层接触带附近、区域地下水排泄区等为山区地热形成有利地段。通过估算,研究区内各地热异常区地下热水总可开采量为207.03×104 m3/a,其产生的能量为21.59×1010 kJ/a,相当于7367.59 t标煤或5156.29 t石油产生的能量。为今后研究区内地热能勘查、开发利用规划、采矿权设置等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南召县乔端地区铜矿成矿地质条件较好。该地区铜矿床多分布于火神庙组酸性火山岩石英角斑凝灰岩中,受断裂控制不明显,围岩具显著的热液蚀变,属火山热液沉积型块状硫化物铜矿床。本文在研究南召乔端地区多个铜矿床的第一手翔实地质勘查成果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乔端地区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讨论,以期对乔端地区及外围寻找铜矿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湖南祁阳地区在热液裂控型铅锌矿床勘查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先后探明有留书塘、清水塘、石桥铺、戴家岭、草鱼塘等多个大中小型铅锌矿床,这些矿床主要分布在岩体外接触断裂破碎带及板岩地层裂隙带中。前人在该地区开展勘查工作的过程中,均是对单个已发现的矿床进行单独勘查,没有将各个矿床关联成一个整体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文章通过对留书塘、清水塘、戴家岭3个典型铅锌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等进行分析研究,系统解剖了湖南祁阳地区铅锌矿床特征,总结了该地区铅锌矿床成矿规律,认为该地区铅锌矿成矿条件优越,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首次提出了该地区硫、铅等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热液,部分来自地层的概念,并将该地区铅锌矿体按赋存空间及成矿类型分为3类:第一类为断裂构造破碎带型铅锌矿体;第二类为裂隙充填型铅锌矿体;第三类为推测的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铅锌矿体。  相似文献   

13.
冯校辉 《矿产勘查》2021,12(3):703-709
河南永夏矿区李大庄矿探区内煤层构造发育。结合区域构造地质背景,在三维地震勘探区开展地层对比追踪、断点解释和组合断层等工作,查明了探区褶皱形态与类型,刻画了断层的数量、密度、性质、断距和展布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探区褶曲及小的波状起伏较多,主要发育有6个褶皱;共组合煤层断层274条,正断层273条,逆断层1条,其中7条为新生代继承性活动断层;断层密度大,平均为22.7条/平方千米;断层展布方向以NNE和近SN向为主,断层落差5~10 m者为主,亦发育落差过百米者。本次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工作改变了以往勘探区构造简单的认识,深化了对勘探区构造发育特征的认识,给李大庄生产矿井采矿工作面的合理布置提供了重要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维  闫晋龙  马畅  孙健  张宁 《矿产勘查》2020,11(12):2647-2652
新商断裂是一条几乎横贯河南的区域性深大断裂,构成了济源-开封凹陷和通许凸起两大地热单元的边界。在其及影响带附近分布着新乡-延津、兰考、民权、宁陵-商丘等大型地热田,蕴藏着丰富的中深层地热资源。该文通过分析新商断裂的构造特征和地热流体特征,系统分析了深大断裂对地热资源的控制作用,以商丘项目为例分析了其资源潜力。区内地下热水的分布特征严格受控于新商断裂的展布方向,地下热水的温度取决于盖层的厚度及围岩的放射性含量,地热资源潜力巨大,地热可采资源量约140.37×104 m3/a,地热流体含热能量71.94×1012 J/a,折合标准煤2454.6 t/a,可减少CO2排放5856.8 t/a,该研究为今后在该地区开展地热资源勘查工作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熊天鹤  袁红旗 《矿产勘查》2018,9(6):1276-1280
新场须家河组气藏为典型的特低孔低渗裂缝性气藏,裂缝的发育情况对气藏的勘探开发有重要作用。从新场地区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着手,利用3Dmove构造建模软件对须二段储层裂缝分布规律进行预测。研究表明:不同构造时期各层的裂缝普遍发育,Tx_2~2砂组现今时期应变量最大,裂缝主要发育在背斜的两翼。裂缝走向主要有近EW、NE和NW向3个方向,裂缝分布主要受地层形变和断裂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猪拱塘矿床位于黔西北铅锌矿集区内,累计查明铅锌金属资源量327万t,是贵州省近年来发现的首个超大型铅锌矿床。区内铅锌矿体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F1、F2以及隐伏F20、F30断层为主要控矿断层。本文对矿区北西向断裂构造的演化过程分析表明,该组断裂不仅是含矿热液的运移通道,也是含矿热液交代、沉淀的场所。北西向断裂、北西向次级断裂及层间断裂是区内有利的成矿构造系统。基于上述认识,本文认为北西向断裂走向及倾向延伸区域,是区内寻找铅、锌、银等多金属矿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17.
龚胜平  刘瑞德 《矿产勘查》2021,12(2):362-367
我国地热资源以中低温地热为主,成因类型多为传导型,其中以沉积盆地隆起型地热田分布最多。这类地热田面积大,资源储量丰富,紧邻城市周边,利用率高,经济效益潜力巨大。目前地热田勘查以电磁法为主,利用电阻率参数解译深部地层分布及断裂构造展布,预测热储构造位置,进而指导钻孔布置。发现热储构造的关键是勘查资料的成功解译。本文对3处地热田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勘查解译实例进行探讨,认为在断裂构造附近且地表2000 m以下深部电阻率值高低变化明显部位为地热勘探的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18.
皮伟  邓国成  吴侠 《矿产勘查》2019,(8):2015-2022
为查明武川盆地的地热资源,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寻找地下储水导热构造。通过分析研究区域岩石密度与磁性特征、布格重力异常分布特征和航磁特征圈定研究靶区。再通过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地震、地温测井等地球物理方法初步查明了勘查区地热赋存条件,研究了地热分布规律,圈定了地热异常区及地热有利开发范围,确定地热勘探孔井位,打出了地下低温热水,达到了勘查目的,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在利用常规地球物理方法分析武川盆地地热勘查的基础上,探讨了适合该地区的地热勘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很长时间以来,作为山西支柱产业的煤炭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在煤炭资源的开采中经常会遇到诸如断层、陷落柱等地质构造给采掘带来的麻烦和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由于采掘活动造成的地下采空区也给城市建设、交通规划、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矿区地质构造和采空区等进行勘探和圈定,以便为煤矿的合理、安全、高效生产和避让、处理采空区提供参考资料。笔者通过对多年来在煤系地层中勘探成果的分析,认为在对断层、陷落柱、采空区的勘查等方面,采用二维地震也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其与三维地震比较,虽然在勘探精度方面稍逊,但有经济、快速、方便的优点。本文主要从二维地震反射剖面的异常特征和勘探效果方面进行介绍,共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