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苏南太湖地区水稻栽培历史悠久,年种植面积达70万hm~2,占全省种植面积近1/3,为我省主要产稻区。年灌溉用水量近900亿m~3,且多为机电提水灌溉,能源消耗很大。本区水资源虽较丰富,但干旱年份缺水仍达20亿m/~3。因此探索本区适用高产节水灌溉模式,缓和水资源、能源紧缺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灌溉现状 本区水稻灌溉早在60年代就在全省率先试验浅水勤灌,将以往深水灌溉亩灌水量1200~1500m~3降至800~1000m~3。但由于部分县市对水资源、能源的紧迫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新型的高产节水灌  相似文献   

2.
3.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在50年代起就开始研究,逐步由深水灌溉向浅灌、湿润灌、控制灌等方面发展,总结推广了不同形式的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安徽省六安地区水利工作者通过6年时间的研究试验、筛选,总结出适合既能节水又能增产的一种适宜水稻“浅湿间歇”灌溉的新技术,它改变了水稻长期淹灌的旧传统。并通过在金寨县灌区白塔畈乡两年的早、晚稻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证明“浅湿间歇”灌溉,方法简便,群众易接受,增产、节水效果明显。1“浅湿间歇”灌溉技术及其要点 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是不同的。“浅湿间歇”…  相似文献   

4.
5.
水稻浅湿间歇灌溉制度的研究和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树萱  顾承志 《治淮》1992,(3):35-36
淠史杭灌区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兼有小麦、油菜等,水田占耕地面积的72%。在各种作物中水稻增产潜力最大,但耗水量及灌溉定额也最大。所以水稻节水、增产是这里农业节水增产的关键。水稻浅湿间歇灌溉制度是通过多年对比试验、调查和和推广中筛选总结出来的节水增产的新灌溉技术。一、浅湿间歇灌溉方案的处理设计一般情况下掌握浅水灌溉,按不同发育阶段灌水深度为20~50毫米,让其自然落干。  相似文献   

6.
7.
针对牡丹江地区水资源面临短缺的问题,刁翎水利试验站进行多年试验,掌握了大量的试验数据,试验证明,浅湿灌溉在诸多节水栽培技术中有明显的优势。 牡丹江地区位于松花江流域的半山、冷凉地区,水稻面积较大。工农业的大量用水,造成了工农业之同、城乡之间争水现象严重.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越来越短缺.特别是春季泡田插秧阶段就更显缺乏。刁翎灌区的稻田主要靠乌斯浑  相似文献   

8.
发展节水型农业,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灌溉试验资料为基础,结合灌区调查成果,优化,筛选淠史杭灌区中稻节水高产灌溉模式。水稻“浅湿间歇”灌溉制度。制定了灌水、间歇、蓄雨等三项技术指标。研究了节水增产的原因和依据。分析了发展节水型农业的必要性,推广节水灌溉势在必行。浅湿间歇灌溉制度,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1节水灌溉意义从自然生态的现状看,水资源缺乏已成为世界的必然趋势。合理利用水资源,科学节水灌溉,是解决水田缺水,扩大灌溉效益增产、稳产的根本出路。将灌水定额合理地降到最低点则是一举多效的措施。一是现有蓄灌工程可以扩大效益,二是浅水灌溉可以提高水温,促进早熟高产,减少肥水流失,达到节水增产目的。推行节水灌溉则是科学种田利国利民举措,水利工作者研究农作灌溉水技术对水利工作十分必要。2灌溉水层深度研究总结延寿县中和灌区试验田、东明试验站、山河灌区试验田十几年的试验观测资料,分析其多种的灌水方法,以及老灌…  相似文献   

10.
八五七农场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是指稻苗(秧苗)本田移栽后,水稻返青后田面不再保留水层,以根层土壤水分作为控制指标,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土壤水分控制上限为饱和含水率,下限则视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分别取土壤饱和含水率的60%~80%适宜组合.这是根据水稻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需求的敏感程度和节水灌溉条件下水稻新的需水规律,在发挥水稻自身调节机能和适应能力的基础上,进行适时适量科学供水的灌水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葡萄渗灌节水增产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新忠 《人民黄河》2005,27(8):44-45
1996、1997年对山西运城试验区葡萄采用渗灌、地面灌、旱地(无灌溉)3种处理方式,研究了葡萄节水与增产的效果。结果表明:渗灌较地面灌平均增产936.8kg/hm^2,增产率3.5%;全生育期渗灌较地面灌耗水量平均减少767.3m^3/hm^2,减少率18.5%,且渗灌节水主要在生育期的中期;渗灌较地面灌平均节水1074.8m^3/hm^2,节水率39.5%,水分利用率平均为8.27kg/m^3,较地面灌平均高1.81kg/m^3,是地面灌的1.28倍。  相似文献   

12.
王怀章 《吉林水利》2003,(7):25-26,29
本文就水库灌区多方位的水资源浪费状况。提出了水库应采用汛限分级方法多蓄水的观点;结合降雨,作物需水等建立了水库供水、渠道输配水的高效节水模型;同时对水库——渠道——田间灌水等全程节水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的灌溉技术以及节水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实施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水资源合理配置、节约使用在灌溉用水管理上的具体体现,也是分配灌溉用水使用权的基本依据。因此,仔细的分析灌溉用水需求,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进行逐步深入的探讨是有必要的。文章针对灌溉用水需求进行分析,并对灌溉技术的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大水节水增效示范区是毕节市节水灌溉示范的第一个试点,示范区工程的建设对节水技术的推广和推动本地区地方经济的发展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该项目建设对当地农业生产灌溉具有十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根据有关节水灌溉技术规程规范,参照邻近省份的经验及贵州省一些地区的节水灌溉实验资料,并结合示范区的具体情况,拟定出各种作物的灌溉制度。以点带面,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挖掘水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5.
稻田综合节水技术是近年来辽宁省在节水灌溉方面形成的一种新的灌溉模式.本文阐述了灌溉节水技术在综合使用中应采取的措施及方法,同时提出了节水灌溉的新思路、新观点.  相似文献   

16.
我国节水灌溉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鉴于我国水资源紧缺的现状,我国十分重视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适合我国推广应用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有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田间地面节水灌溉和简易节水灌溉等。我国目前正在大规模发展节水灌溉,应注意:预先作好充分论证,严格掌握标准;与农业增产技术结合,开发多种水资源;选择优质设备;提高管理水平等。  相似文献   

17.
专家系统在节水灌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家系统在节水灌溉中的应用是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测控技术、通信技术、遥感技术应用于节水农业领域,根据系统的实时参数,利用专家知识库中的专家知识、搜索规则库中的规则进行专家决策,从而得出最优的灌溉结论,并且进行灌溉时间和灌水量的预报,从而为干旱地区节水农业的实施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吨粮田建设中因施用化肥多而导致灌水量大、小麦倒伏减产、生产成本高的问题,经过三个不同水文年的试验、示范验证和推广,提出了高产节水灌溉体系,包括输水渠道防渗、合理灌水、保护利用土壤水、降低生物水消耗等几个方面。应用该技术体系,除可节约灌溉用水39.6%外,还可调节地温、改土肥田、抑草、节能、省肥、增产,作物全年耗水量仅740mm,水分生产率为2.31kg/m~3,吨粮成本可降低29.8%。  相似文献   

19.
基于干旱区的大豆高效节水灌溉制度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属于需水较多的旱作物,对土壤水分的要求比较严格,土壤水分充足与否,对大豆各生育阶段的发育及产量形成,都有较大的影响。文章对大豆不同生育期的土壤水分,制定出干旱区大豆的节水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和灌溉方式对稻田需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改变了水稻的耗水过程和灌溉需水。基于高邮灌区历史气象资料(1955—2013年),利用稻田水量平衡和MK检验方法,分析了不同灌溉模式下稻田耗水与灌溉需水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高邮灌区水稻全生育期积温随时间序列显著增加,而降雨量略有减少,但趋势不明显;不同灌溉模式下水稻需水量ETc和渗漏量均随时间序列缓慢增加;节水灌溉模式能有效降低稻田耗水量;节水灌溉稻田灌溉需水量随时间序列缓慢降低,而常规灌溉稻田呈增加趋势,但趋势均不明显;节水灌溉模式能够有效降低稻田灌溉需水量,提高降雨利用率。因此,节水灌溉能够有效缓解气候变化给水稻种植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变化环境下灌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