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目前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几种热力循环系统、循环参数、废气取热方式的特点及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比较,结合可利用的水泥窑余热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型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的热力循环系统、循环参数及废气取热方式,  相似文献   

2.
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评价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泥工业工艺及装备技术得以迅速发展.数百条数千吨级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简称水泥窑)的陆续投产,为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及装备的开发、推广、应用创造了市场条件。在这个背景条件下.目前国内具有水泥窑余热发电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能力的数家单位.推出了几种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的热力循环系统并已在水泥工业陆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提高回转窑纯低温余热发电能力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前国内具有水泥窑余热发电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能力的数家单位,以利用日本KHI技术及设备建设的安徽宁国水泥厂、广西柳州水泥厂纯低温余热电站为蓝本,推出了几种回转窑纯低温余热发电的热力循环系统,并已在水泥工业开始陆续推广应用。由于日本KHI提供的余热发电技术及设备是用于20世纪80年代利用当时国外先进水泥工艺技术及装备建成的带有四级预热器的新型干法窑,考虑目前国内陆续投产的大型水泥窑技术及装备的变化并结合国内火力发电设备设计制造现状,  相似文献   

4.
纯低温余热发电采用双压技术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福滨 《水泥》2007,(1):19-21
0引言 2002年我院承担了上海万安水泥公司1300t/d带四级预热器窑水泥生产线纯低温双压余热电站的设计工作。该纯低温双压余热电站装机2500kW,设计发电功率1900kW,采用我院的技术和国产设备。该电站2003年5月建成投产,实际发电能力为1900-2100kW,吨熟料发电量35-39kWh/t,接近同类电站的国际先进水平(宁国水泥厂带四级预热器窑余热电站和柳州水泥厂带四级预热器窑余热电站的吨熟料余热发电量为36kWh/t)。经过3年多的生产运行,除补汽外,主要设备和系统运转正常,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了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5.
我国水泥行业自1991年起开始研发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工艺及装备技术(以下简称余热电站),期间经过实验室试验、带补燃(补充燃料)锅炉的余热发电技术工业试验、消化吸收日本赠送安徽宁国水泥厂4 000 t/d熟料线的6 480 kW余热电站技术,至2002年上海万安1 500 t/d熟料线配套2 500 kW余热电站投产运行,标志着全部利用国产装备及技术建设的余热电站已经可以正常生产运行,随后自2003~2015年全国近90%的新型干法窑配套建设了1 700余座余热电站。  相似文献   

6.
“十五”期间.河南省新型干法水泥有了快速的发展.截止到2005年底全省已建成1000t/d生产线20条.2500~3000t/d生产线7条。5000t/d生产线6条,余热发电窑12条.水泥生产能力达到3200万t,新型干法水泥的比重超过50%。2005年底和2006年初开工建设的5000t/d生产线11条.3000t/d生产线3条,预计这些生产线2006年底多数可以建成投产.全省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将达到6000万t,结构调整工作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用能质<火用>的概念对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所能达到的理论极限发电能力及实际最大发电能力进行了分析.对目前已投产的余热电站实际发电情况、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目前处于什么水平、实现水泥熟料生产电能零消耗的途径、水泥生产企业在决定建设余热电站时应注意研究的问题等几个行业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在我国水泥工业迅速普及推广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今天,这些分析和研究能够加强水泥行业对我国目前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实际情况的了解,并对水泥生产企业确定余热发电项目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余热发电映照行业发展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夏季到来,天气热了,足球热了,余热发电更热了。日前由中国建材协会和中国水泥协会联合主办的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现场交流会在杭州召开.各方领导、专家及参会代表济济一堂,就水泥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及纯低温余热电站的现状、发展进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9.
俞捷 《水泥工程》2009,(5):83-84
在国家循环经济、节能、环保等一系列的政策指导下。水泥工业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在新疆水泥行业得到高度的重视。水泥窑排放的低温废气余热用于发电时,余热的有效利用率如何提高?废气余热最大发电能力到底有多大?配置余热发电系统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现就新疆正在建设的2500t/d熟料生产线纯低温余热电站工程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
大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纯低温余热发电热量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蒸汽动力朗肯循环,通过对国内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排放的纯低温废气余热的定量计算,分析研究现代水泥窑余热的有效利用情况和发电效率。结果表明。大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其总效率约为22%,发电功率占窖头窑尾总排放废气量约11%.占烧成系统热耗的3.5%左右。  相似文献   

11.
对于新型干法窑来讲,其窑口具有如下特点:①窑口热流量大,冷却带很短甚至没有,窑口环境十分恶劣(出窑熟料1300℃~1400℃,二次风温1000℃~1200℃);②产量大,窑口材料磨损加剧,容易造成窑口筒体的过热变形;③筒体温度高,热膨胀大,材料强度衰减严重;④操作稍有不慎,窑头容易出现正压.因此,其窑口筒体的寿命相对较短.我厂拥有两条RSP型预分解窑(规格φ4×60m),运行近10年已更换过4次窑口筒体.现把我们的做法做一下简单总结,以期能成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2.
回转窑在运行中,经常因物料或者操作原因出现窑尾跑料的情况,非常容易造成窑尾密封片损坏,而且造成现场的扬尘。在窑尾平台下部安装一个集料仓,仓下部加装2台FU270链式输送机,转运窑尾漏料入生料磨排渣斗式提升机,再次入磨,从而较好地解决了窑尾漏料问题。  相似文献   

13.
韩进有 《水泥》2021,(6):25-29
针对CT公司5000 t/d生产线工艺大修后出现的影响系统产质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处理.证明了日常工艺管理和工艺巡检的重要性,工艺人员应在正确理解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原燃材料的变化和工艺改动情况适时对系统参数做出调整,同时在对系统工艺进行技改时需要慎重,要杜绝短路风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将日产150t双套筒竖式气烧窑经过改造内部结构,增设部分设施,使它成为3.2m混烧石灰窑,这对完善全国同类型电石生产装置有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为数众多的中、小水泥厂基本以立窑为主。在面临的行业结构调整中,由于产品受市场的严格挑选,立窑水泥的市场份额日渐缩小,竞争力越来越差。在这种情势下,立窑水泥厂顺应“上大改小”的政策的引导,纷纷改建或新建粉磨系统,采用大旋窑的熟料磨制水泥,改变自己的...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月陕西省府谷县神府煤田水泥厂(机立窑厂)与府谷县水泥厂(回转窑厂)合并成立了神华集团府谷天桥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这为立窑与回转窑熟料共同粉磨水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企业先后进行了回转窑与立窑熟料不同比例搭配的实验小磨试验,找出了强度波动的规律及最佳配比值,根据企业生产工艺条件进行现场生产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线技术改造工程不同于新建工程,必须充分结合老厂现有情况,精心研究确定技术方案,既要技术先进可靠,还要最大限度地节约投资,加强环保建设,缩短建设周期,减少停产损失。介绍了成都院将原生产能力720t/d熟料的立筒预热器窑改造为生产能力达1500t/d熟料的CDC型预分解窑的技术改造过程。  相似文献   

18.
辊道窑窑道闸板及挡火墙的设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海发 《陶瓷》2001,(6):30-35
通过对墙地砖生产用辊道窑的实践总结,结合窑内气体运动及传热理论分析。阐述了窑道闸板与挡火墙的作用,提出了窑内闸板与挡火墙的设置和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19.
周方坤  耿静亚 《水泥》2020,(5):52-53
水泥企业现有回转窑窑头密封装置多数为密封罩包裹窑头,密封罩末端通过鱼鳞片或其他密封结构与窑筒体贴合密封,窑头的冷风套和吹风机被密封罩包裹起来。窑头的密封结构虽然一直在改进,但是密封效果依然不理想,飞扬出的砂石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除此之外,被包裹起来的冷风套中的冷风很难排出,在冷风的影响下,增加了回转窑煤耗的同时降低了燃烧效率,浪费资源,增加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0.
1.绪言回转窑是一个复杂的热工设备,在高温重负荷的运转中承受着机械力(包括重力)、热变形、化学侵蚀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本身的倾斜和各处温度不均匀及膨胀量的不同,造成局部筒体横断面变形,尤其是轮带的内径与简体垫板的间隙(简称轮带间隙)对筒体横断面变形的影响是很大的。回转窑轮带处筒体的受力是复杂的,轮带转动时按照椭圆轨迹而移动,加上高温下筒体蠕变、磨损等因素,加速了轮带与垫板之间隙的变化,致使内部窑衬之间受挤压与拉伸应力的破坏,造成耐火砖脱落,影响窑的安全运转。因此轮带间隙的合理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