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lanning》2022,(3)
翻译规范与译者惯习都是从社会学视角描述、解读翻译现象。译者惯习强调译者主体性和个体选择,翻译规范则关注宏观的社会层面,将二者结合可以更为清楚地阐释翻译行为。本文对韩斌英译《高兴》进行个案研究,探讨翻译规范与译者惯习对翻译文本和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指出《高兴》英译本的成功译介是译者职业惯习和翻译规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翻译过程中,韩斌熟谙中西方文化的学者惯习,灵活采取替换、删简、增译、音译和字面翻译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6)
译者对译品的产生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译者的主体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清华大学的胡庚申教授提出了翻译适应选择论。明确指出翻译过程是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与选择。本文通过中英文举例,分析张振玉汉译《京华烟云》的缘由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做出的适应性选择。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4)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对传统译论中翻译忠实性及译者主体性进行了重新阐释,指出女性主义翻译是忠实于作者与译者共同参与的写作方案,并认可与鼓励女性主义译者在意义生产过程中积极发挥主体作用。《金锁记》是女性作者张爱玲的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品,由原作者张爱玲自译成英文并发行海外。本文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中的译者主体性探讨英译本《金锁记》,通过实例分析翻译中一些策略和词汇、篇章层面上的运用来具体揭示其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1):243-244
本文选取了《傲慢与偏见》王科一与孙致礼的两个中译版本,拟以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为理论指导,结合原作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于翻译规范的遵循,对两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并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6)
外宣译者应发挥译者主体性,适应由外宣翻译目的、源语文本功能、源语与译语的语言结构与表达方式等众多元素构成的生态环境,灵活应用变译策略,实现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选择"三维"适应度高的译文。以南通市对外宣传资料为例,探讨了外宣翻译中"三维"适应与选择转换的具体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2):243-244
本文以纽马克语义翻译理论和交际翻译理论作为指导,具体探究了外刊《经济学人》翻译的翻译策略,主要研究译者如何在保存源语言风格的前提下,克服语言障碍,有效翻译源语言所包含的信息,从而更为中国读者接受。本研究通过实例具体分析,指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以目标语读者作为核心,通过意译、直译、改译等多种翻译方法,发掘源语言中所携带的文化负载词,并以目标语读者的反应为准绳,准确传达文化意义,从而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3)
本文从功能主义目的论的角度出发,结合电影《阿凡达》字幕中文翻译中的大量例证,旨在探索研究减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运用。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对电影《阿凡达》字幕的中文翻译中运用到的减译策略进行了分析整理。将字幕翻译中常用的减译策略分为删除、简化、压缩和简化改译四类加以研究。并最终得出研究结论,即在翻译电影字幕这种受到时间空间限制的文本时,减译是一种高效手段;而目的论则证明了减译在字幕翻译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2)
翻译生态环境是生态翻译学的重要概念,具体指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本文试图分析《瞬息京华》郁飞译本翻译生态环境的不同要素,并分析该环境如何影响译者确定翻译原则和选择翻译策略,进而体现出好的译本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性活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0)
翻译方法是从无数的翻译作品中总结而来,受特定历史文化背景影响,在翻译研究中至关重要。1998年,"变译"一词由黄忠廉教授正式提出,但变译理论的使用早已体现在各种翻译作品上,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读者视野中。相较于"全译"而言,变译更能反映出时代的需求。人们不再盲目地将一本经典著作全部翻译,而是选择有代表性的文学片段,或是利用改译、编译等变译手段,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本文通过对变译理论的探索,希望译者能够多角度认识变译手段,从而合理运用变译手段,并为译者打开新的翻译视角。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6)
文章在生态翻译学视野下,以美剧Desperate Housewives的字幕翻译为研究个例,对比分析央视组和字幕组在不同翻译生态环境中主体性的体现,指出译者的主体作用受到翻译生态环境的限制,体现为对生态要素的适应与选择。我们提出,翻译生态学的"译者中心"指翻译生态系统中译事的"中心",并非生态系统的中心。译者的翻译行为是基于生态学基本原理的、受制于生态要素的主体性生态行为。这是"译者中心"的翻译生态学内涵。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3)
识解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结构主义语言学阶段;20世纪90年代的认知识解阶段,以Langacker为代表;2000年以后的的动态识解阶段,以Croft&Cruse为代表。不论是Langacker的认知识解还是Croft&Cruse的动态识解,都重视对外界观察的详略程度、被激活的概念内容的配置、其他表达式的意义结构、描述事物的认知参照点、注意力方向和焦点的确定等内容。这对于翻译中默认值的识解研究很有启发。根据Croft&Cruse的语境约束和默认识解理论,可以对古典小说进行默认值分类研究,并对其英译策略和英译原则作出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34)
机器翻译是现代信息时代克服语言交流障碍不可缺少的的手段。HNC理论采用基元化、层次化、网络化、形式化的方法 ,通过句类精妙地把自然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语义联系起来。通过机器翻译,对比研究英汉翻译中的句类句式转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5):78-79
研究发现,中国翻译理论界对习语翻译有大量比较深入的研究,可是关于习语翻译的直译理论和实践都存在误区。各个层次的翻译教科书认为,有些习语比喻形象相同或者相似,或者比喻形象不同、意义相似,直译这些习语,能够比较完整地保留原习语的比喻形象、民族色彩和语言风格,且举出例子予以证明。本文认为这一直译习语的理论和实例都不成立。不成立的理由是这些习语的比喻形象和意义可以翻译,可是习语中的"约定俗成"不可译。习语翻译的三原则是:少直译,多套译,直译套译行不通就意译。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9)
文化转向以来的翻译学界,对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给予了极大关注,突出了译者作为文化创造者的主体地位。但是单一主体性研究范式已不能与翻译研究科学的发展相协调,而以群体主体性为特征的主体间性转向(也称交互主体性)使翻译研究走出困境,并指导翻译实践,促进翻译文学的发展。交互主体性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是翻译活动中涉及的各个主体相互认同、共同参与和平等对话的群体主体活动,是主体间的共享视角。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28)
Public sign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 language, are termed as the name card of a city. Th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translations of other practical texts, i.e. legal instruments, official documents, etc. Besides functioning as conveying information, it embodies aesthetic features which can draw people's attention and bring people aesthetic feelings. Therefore, the quality of th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greatly affects the image of a city, which is same in Xinjiang. Xinjiang, located in central Asia, the quality of signs translation is significant to the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transmission of Xinjiang's multi-culture.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22,(3):82-90
通过对优秀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方法和手段的调查显示,赛前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与平时有较大差别,较多地采用模拟比赛、测验比赛、高原训练等方法,热身赛也是赛前训练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3)
回译可以应用于翻译研究的各个领域,除了检验翻译实践效果和翻译教学质量,对翻译理论研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辜鸿铭作为国学大师,在中学西译方面一度起到先锋作用,然而以保守主义知名的辜鸿铭,在英译《论语》时对专有名词和文化信息的处理方面却刻意删除了中国文化的痕迹。本文以回译辜鸿铭《论语》英文原句为实例探究译者自身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的原因与程度,通过剖析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旨在找出译者选择不同翻译方法的深度原因。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32)
基于中医药学名词英译的核心原则和方法,文章以方剂学科术语部件英译为例,"以源语为导向",从文化背景、目的语内涵两个方面,对中医药名词术语部件英译规范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推荐英译词,以期促进中医药名词术语部件英译的规范,进而促进术语部件相关术语的规范,推动中医药学名词术语英译的规范化研究。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22,(3)
回译可以应用于翻译研究的各个领域,除了检验翻译实践效果和翻译教学质量,对翻译理论研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辜鸿铭作为国学大师,在中学西译方面一度起到先锋作用,然而以保守主义知名的辜鸿铭,在英译《论语》时对专有名词和文化信息的处理方面却刻意删除了中国文化的痕迹。本文以回译辜鸿铭《论语》英文原句为实例探究译者自身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的原因与程度,通过剖析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旨在找出译者选择不同翻译方法的深度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