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31)
新时代高校应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呼唤,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文章深入分析"互联网+"时代特征、结合互联网特征精准把握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改革方向、寻找"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的有效途径,对"互联网+"视域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通过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以及Excel图表分析"互联网+"创新创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4个平台"+"3个联合与实践"+"2个联动",整合"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互联网+"学分制及弹性学制,为类似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9)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首先对我国现阶段互联网+背景下各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与说明,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当代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实际状况,提出了"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4):28-29
现如今,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就业岗位供应不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现阶段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一项十分紧急的社会工作。这项工作结合"互联网+"的时代背景有了新的特点。文章针对"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1)
在对"互联网+"的发展应用中,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给予大学生群体创业一系列的政策扶持,但这些优惠政策无法充分落实到实际操作当中,因为它们附带的条件过于繁杂,有些还需要繁琐的流程,除去时间和人工成本,政策真正带给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优惠力度并不大。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我国高校要对新的教育观念及时了解,强化学校硬件实施,逐渐采用智慧课堂教学方法,引进高质量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实现"互联网+"与高校课程教育工作的协调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7)
随着现在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运用现在的先进技术进行生产,利用互联网进行创新创业也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大学生成为"互联网+"背景下的最直接的受益者,面临着较多的发展机遇,但随着不断的发展,其中存在的巨大挑战也逐渐的展现出来,利用"互联网+"进行创业的难度也成为现代大学生前进路上的拦路虎,为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就需要对其中的挑战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从提升学生自身能力角度出发,促进"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魏嘉  马红 《中国建材科技》2018,27(1):158-159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为企业带来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也为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提供了新的环境,引领大学生开展互联网+创业创新活动。本文围绕创业人才培养,首先分析目前大学生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然后分析互联网+时代创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最后就如何开展"互联网+"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提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7)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会,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需要紧跟时代潮流,抓住"互联网+"提供的创业机遇。本文在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阻力的基础上,探索了4种"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业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9)
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引入"互联网+"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打开认知眼界,转变创新创业思维,提高指导工作效率。文章从当前创新创业问题出发,剖析原因,明确方向,引领学生在多维度和立体化的创新创业中掌握规则与方法,切实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以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7)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国家的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时代商业模式,在很多的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在当前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中也可以将"互联网+"这种新型的模式进行引入,给大学生带来更加正确的指引。所以,这要求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学的引导过程中,要积极的开发和探寻与大学生的发展相互匹配的创新创业方式,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大学生可以在新型的学习模式中获取到更加有效的创新创业的核心,更好的提升学生独立自主创新的技能。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11)
本文以"互联网+"行动计划为背景,探讨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建议,认为必须组织具有专业能力、创新精神和素养的师资队伍,并积极更新教学模式,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26)
对于如今的大学生们而言,他们即将走向社会担当各种社会角色。无论是走向工作岗位,还是进行自主创业,大学生们都缺乏相应的经验,在此背景之下,在教育部为的主导下,联合多个部门,开展了一年一届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与大学生传统创新创业实践的结合,是依托互联网平台展开的新型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而高职院校的加入也使得该项赛事变得更加丰富,该赛事也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3)
<正>7月31日,第三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山东省选拔赛在济南举行,经过拼搏,我校获得一项金奖,一项银奖,三项铜奖。本次大赛的主题为"搏击'互联网+'新时代、壮大创新创业生力军",旨在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20)
高职院校是社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的专业性、职业性人才是社会人才需求的重要来源。"互联网+"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走向,而具备新思想、新技术和新知识的高职学生群体正是大众创业的中流砥柱。文章简述了"互联网+"、创新性人才的概念,并结合教学工作经验,从校园文化、教师队伍、考核机制及教学改革四个方面浅谈基于"互联网+"的高职"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期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开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4):74-75
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结合我国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培养学生"互联网+"思维入手,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以及效果评价三个方面改进现有的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高职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26)
农业院校承担着培养优秀农业人才的重任,因此有必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步伐,深化对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开展对农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的快速化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培养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笔者提出几种有关促进农业院校进行基于"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供农业院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5)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旅游业随之兴起,再加上互联网与旅游业有效融合,进一步加快了我国旅游业发展速度。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我国提出了"互联网+"的企业转型进步理念,使得各行各业都开始进行转型。在此背景下,我国民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更加注重身心放松,所以旅游成为一种独具魅力的舒缓方式。"互联网+"旅游业快速发展对旅游人才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将提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旅游行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8,(3)
开放思维、系统思维、网络思维、O2O思维是"互联网+"的基本思维,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形成"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契机。以开放思维组建创新创业教育团队、以系统思维设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网络思维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以O2O模式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是"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30):64-65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另一核心内容,"互联网+"模式下传统专业人才培养更具有挑战性。江西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能力教育深度融合,构建全过程育人体系,建立了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平台,实现四个方面的制度保障,显著提升了学生双创能力。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25)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高职院校在教育以及教学方式上逐步地发生改变。为了能够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效率得到全面性的提升,在深入解读"互联网+"时代背景的同时,还需要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本文主要对"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结合时代特点,从教学改革、师资培养、搭建平台以及资源共享四方面进行入手,深入落实"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