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了超级电容器的储能原理,对超级电容器领域研究较热的几类电极材料和聚合物电解质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介于电池和传统电容器的一种新的储能器件,也叫电化学超级电容器。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现状以及展望,如碳材料、金属氧化物、导电聚合物。  相似文献   

3.
江浩  李春忠 《化工学报》2015,66(8):2872-2877
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等储能设备的研究和开发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等储能设备,其电化学性能主要取决于电极材料,因此高效储能材料的制备成为开发高效储能设备的关键。本文主要介绍了多级结构过渡金属氧化物基电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重点阐述了本实验室近年来在研制高性能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方面的相关工作:基于表面化学反应控制制备多级结构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碳嵌入式纳米杂化物以及多种三维结构的多元复合电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对能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开发以超级电容器为代表的高性能、低成本、无污染的新型绿色储能装置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碳基材料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的重点,主要介绍了以活性炭、碳纳米管、石墨烯、杂原子掺杂碳材料为代表的碳基电极材料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的情况,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锂离子电容器结合了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优点,可用于新能源储能等领域。双碳基电极锂离子电容器是现阶段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其正负极均采用碳基电极材料,利用不同碳基材料的储能优势,不仅具有资源丰富、原料环保及安全性高的优点,而且具有优越的电化学性能。首先介绍了不同双碳基电极锂离子电容器的储能机理,并进一步阐述了各种碳基正极和负极材料的性能特点、改进方向和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6.
超级电容器结构及应用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介于普通电池和电容器之间的新型储能元件,本文简单介绍了超级电容器的原理和特点,并重点阐述了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和电解液的特点,包括:碳电极材料、金属氧化物材料和导电聚合物材料以及水体系电解液、有机体系电解液和离子液体电解质等,并对其未来应用和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认为其在混合动力汽车方面应用空间很大。  相似文献   

7.
田杜  刘奔  李奇  王朋  钟敏  胡成龙  陈韶云  纪红兵 《化工进展》2021,40(6):3330-3345
从聚苯胺(polyaniline, PANI)的结构特征和导电机理出发,详细叙述了一维有序PANI纳米阵列的优点及各种制备方法,指出了PANI纳米阵列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优势。根据电极材料分类,重点综述了PANI阵列结构基与导电高分子材料、碳材料、金属氧化物复合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应用情况;讨论了这些电极材料的结构特点、制备方法、提高电化学储能性的机理及上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优化PANI阵列结构基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制备方法与策略,并对未来PANI阵列结构基电极材料在超级电容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的储能器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石墨烯基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文章简单对石墨烯/碳,石墨烯/金属氧化物,石墨烯/导电聚合物等三类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9.
轻便灵活的柔性超级电容器在可穿戴和便携式电子储能装置中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碳材料因具有优异的柔韧性、良好的导电性和较大的比表面积,通常在柔性超级电容器中发挥着柔性基底和导电活性填料的作用。本文首先综述了双电层、赝电容以及混合型超级电容器的储能机理。其次分别介绍了以碳材料作为柔性基底和导电活性填料的最新研究进展。碳材料作为柔性基底复合赝电容材料时,既可以提供大的比表面积,也可为氧化还原反应提供大量活性位点;而作为其他柔性基底的导电活性填料时,既能够改善赝电容材料稳定性的问题,也为电解质离子提供传输通道。文章最后提出了当下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在力学性能、制备方法和评价标准中面临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碳材料、金属氧化物和导电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等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并指出其发展方向是制备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和实现材料纳米化。  相似文献   

11.
曹玉亭  张锦赓 《当代化工》2011,40(2):190-192
废旧塑料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也极大地浪费了资源.对废旧塑料在能量回收、用于油品生产及制取新材料等方面的进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和评述.废旧塑料的再生利用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有效的废旧塑料再生利用对于治理白色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物转化过程具有条件温和、过程绿色、产品高值等优势,是未来废弃物高值化利用的重要途径。塑料是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已作为基础材料融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海量剧增的废弃塑料已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由于废弃塑料组分复杂、降解能垒高、胁迫因子多、回收经济性差,单一的生物技术尚无法对其进行即时处理,因此,基于学科交叉与过程集成,综合利用多种废塑料回收技术,建立多元化、个性化、交叉化的塑料回收新路线成为提升我国废弃塑料资源回收与利用水平、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综述了目前生物-物理、生物-化学以及生物-信息等技术交叉在塑料废弃物回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针对性地分析了学科交叉研究中存在的瓶颈,探讨了未来亟需攻克的技术难点,以期为废塑料的高效回收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塑料由于材质轻、化学性质稳定、成本低、耐磨性及耐腐蚀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食品安全、交通运输以及医疗等领域,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废塑料污染防治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目前处理废旧塑料的常用方法有风选法、浮选法、静电分离法和光选法等,摩擦电选作为一种新型干式分选方法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其具有工艺简单、污染小、投资少、成本低等优点。本工作针对废旧塑料的分选回收利用,详细介绍了摩擦电选的荷电机理、影响因素、荷电装置和分选设备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通过摩擦电选回收废旧塑料的技术问题,并对摩擦电选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废旧塑料的回收。使用区块链技术建立的塑料银行可以激励人们自发地回收废旧塑料。废旧塑料的回收流程大多是线下的,监管困难,使用区块链技术可以使用户在区块链上查询全流程的回收数据,便于监管。在废旧塑料的分选和利用方面,介绍了聚乙烯和聚丙烯的分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与聚氯乙烯混合固体塑料的分选。废旧塑料可以通过加入不同的改性剂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有用材料。  相似文献   

15.
唐剑 《塑料助剂》2021,(1):71-75,43
随着塑料制品使用量的增加,难以自然降解的废旧塑料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废旧塑料资源再生循环利用为废旧塑料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开辟了新途径.国内外对废旧塑料的资源再生循环利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并针对废旧塑料资源再生循环利用发布了相关政策,相关部门研究开发了各类废旧塑料回收利用技术,不仅有利于提升废旧塑料的经济...  相似文献   

16.
The mass production of polymer products, in particular plastics, and their widespread use depending on the inherent advantages they have, make these materials ironically a threat to life on Earth. Polymer recycling is being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accepted remedies to the threat of growing amounts of plastic waste by both the public and scientists. In practice, recycling is associated with many difficulties, such as problems related to separation, sorting and cleaning operations, lack of fiscal subsidies, instability of selective garbage separation programs, high transport and electricity costs, etc. Still, a large section of society and the authorities agree on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recycling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habitats and resources for future generations in a balanced manner to conserve raw materials, and to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municipal solid waste production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The recycling effort is almost endless in itself and includes a variety of approaches such as refurbishing, mechanically reshaping, chemically treating, thermally utilizing, etc. Some novel approaches such as application in carbon capture or synthesis of carbon nanostructures from the plastic waste are among the new process technologies of recycling. From traditional and promising polymer waste utilization approaches, this review will highlight sustainable methods to reduce impacts of plastic waste on the environment. © 2018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7.
《国际聚合物材料杂志》2012,61(3-4):185-196
Abstract

The tremendous expansion in the use of plastics as a packaging material in the 1960s, brought with it problems of garbage disposal and littering. The growing concern and awareness of pollu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ecology, led plastics technologists and scientific workers to inquire into the possibilities of accelerated destruction of plastic waste. This was in contrast to previous industrial endeavours to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its products. Less than a decade later, it seems clear that, rather than cause the degradation and subsequent disintegration of the plastic materials, it is obligatory to conserve the material resources by recycling, regenerating or by reconstitution. Moreover, the thermal energy that can be recovered from plastics by burning is a considerable asset. Even if this were not so, it is a debatable point if induced accelerated degradability would be commercially attractive except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such as the one discussed here.  相似文献   

18.
贾有青 《辽宁化工》2011,40(5):470-471
PE(聚乙烯)是产量最大的通用塑料之一,具有很多应用的优点,是制造地膜、包装用膜、电线电缆塑料软管等材料的原材料。也是塑料行业研究领域上的一个大热点。从PE废塑料的生产现状及应用进展出发,介绍了PE废塑料常用再生方式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国外废旧家电塑料回收与利用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詹茂盛  王凯 《塑料》2007,36(1):10-16
针对我国废旧家电报废量与日俱增、先进的回收与利用技术欠缺的现状,概述了国外废旧空调、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4种废旧家电塑料材料回收与再生技术,以及工艺流程,尤其介绍了分离方法;介绍了4种典型家电中的塑料含量、回收和利用水平;展望了未来家电塑料再生利用技术的发展方向,期待我国废旧家电的回收与利用技术的发展从中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张萱  林琳  张健  刘静 《精细化工》2024,41(4):719-727
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及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开发高性能兼绿色经济型的柔性电化学储能器件已成为研究热点。以生物质为前驱体制备性能优异的储能材料,可以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碳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实际应用价值。该文介绍了柔性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柔性隔膜和各种组装方式,分析了木基、纤维素凝胶基、纸基以及生物质废料电极材料的特点和优势,阐述了生物质基柔性隔膜研究现状,包括纤维素纸隔膜和生物隔膜;此外,介绍了叠层型(三明治型)、叉指型(微型叉指化)、纤维型(线型)柔性超级电容器,并对比了不同组装方式的柔性超级电容器在性能上的差异;最后分析了生物质材料用于柔性超级电容器面临的挑战,对柔性器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