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以内蒙古历年铁路发展情况和经济指标为基础,根据既有铁路建设情况建立起基于GIS的内蒙古铁路路网数据库,然后结合可达性测度方法,对自治区范围内的铁路可达性进行计算,最后结合耦合协调理论分析总结各节点城市铁路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2.
《工业建筑》2021,51(5):173-180
在构建建筑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我国各省份为研究单元,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算我国各省建筑业与区域经济间的耦合协调度,并结合ArcGIS 10.5对我国各省建筑业与区域经济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11—2017年间,我国建筑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总体上可划分为3大类型,区域间差异显著,区域经济发展滞后型省份数量较多。建筑业综合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省间发展不均衡,区域极化效应明显,总体上呈现出沿海省份高于内陆省份的空间格局特征;建筑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度省间存在一定差异,处于多极向面状发展阶段,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整体上,建筑业与区域经济间的耦合协调度处于中级协调水平,总体协同发展效应有增强趋势,空间分布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耦合协调
机制,分别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
价模型、耦合协调度与相对发展度模型解析了
2011—2019年福建省9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
耦合协调过程与时空演进规律。结果表明:一、
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通过复杂的耦合协调机
制共同构成人居环境可持续系统,其演进具有
整体性、阶段性和连锁性。研究期内生态文明
建设与城市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显著,
虽然二者关联性已达高位,但协调度仍有较大
提升空间;二、各市生态文明建设普遍同步或超
前于城市化,省域南北两翼城市化水平滞后是制
约系统耦合协调的主要短板,相对发展度在中
后期出现良性收敛趋势,但耦合协调演进表现
出一定波动性;三、耦合协调的空间格局演进具
有阶段性、传导性和全局性特征。区域经历了复杂的空间组织重构,呈现出沿海带动内陆、中轴辐射两翼的“T”字型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4.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江苏省各地级市人地系统耦合协调度,从功能视角分析“三生”空间配置,并探索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1)人系统得分呈上升趋势,且空间差异明显;地系统得分的规律性差;人系统得分高于地系统,且两者变化趋势不一致。(2)耦合协调度呈现空间梯度分级,苏南基本处于高度耦合协调等级,苏中处于中度耦合协调等级,苏北处于低度耦合协调等级。(3)高度耦合协调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比例约为1.2:1.0:2.0;中度耦合协调区,比例约为2.0:1.0:2.8;低度耦合协调区,比例约为2.8:1.0:3.8。研究结果可以为江苏省各地级市制定差别化的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测算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是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文章利用长三角地区2007—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产业-人口-空间综合指标体系,对长三角三省一市的耦合协调度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一、时间上,2007—2018长三角综合发展水平在波动中不断提升,各系统呈现不同发展态势,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实现从低度耦合协调阶段跨入中级耦合协调阶段;二、空间上,各省市耦合协调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了以江苏领跑,协同上海和浙江带动安徽快速发展的格局.最后,文章提出促进长三角地区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152-153
与会专家学者通过从对历史时期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理论话语与实践路径、多元视角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案例几方面深层次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形成、学科构建、区域模式。 相似文献
7.
8.
为厘清建筑工业化系统和绿色发展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以我国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设计两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区域内两系统在 2016~2020 年的综合发展指数、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研究发现:区域内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发展的综合水平呈上升态势,相对关系以同步型为主,但综合发展指数大于 0.5 的占比分别仅为 40%和30%,综合发展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从时序上看,耦合协调度不断上升,最大值为 0.85,虽已进入协调发展阶段,但还未达到优质协调水平;从空间上看,京津冀地区在建筑工业化与绿色发展方面的协同化发展仍需进一步深化。研究结论可以为建筑工业化与绿色发展的有机结合和协同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体系的唯物论,辩证法,两个层面来梳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并试图从人与自然对立的角度中发掘出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角度来寻找解决生态问题的途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对我国探索解决生态危机之道仍然具有重大现实的指导意义,因此应该成为当代人寻求解决生态问题之道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的要求,面对环境和资源约束。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生态文明与新农村建设的协同发展.将成为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其实质是指生态文明系统与新农村建设系统之间互相终达明建生态促进、共同发展。通过协调与合作,最成双赢的发展效果。本文通过对生态文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关联分析,以新农村经济协同发展作为战略定位,探讨并提出了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的协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12.
大连市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发展协调性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大连市为例,基于协同学系统分析思路,深入分析城市化系统与城市生态环境系统间交互胁迫的作用机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大连市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化评判。结果表明,大连市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自1999年以后持续并显著呈现低度协调化发展趋势,协调程度由1999年的"优质协调"下降至2005年的"濒临失调"的危险程度。对此,本文针对大连高城市化发展水平、高品质的城市环境却出现了城市化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低度协调化发展的现象进行了分析与反思。 相似文献
13.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ESDA)技术在探索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ESDA技术,对1997年和2004年上海郊区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郊区存在显著的发展热点区,主要位于西部郊区的嘉定、闵行、青浦、松江等区域,并呈现北缩南扩趋势.郊区经济发展表现出中心城蔓延式及交通走廊式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得建筑工程的管理能够更好地适应建筑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我们有必要讨论在当前的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上存在的问题,同时进一步分析对建筑工程的管理所能够采取的创新型发展举措。本文首先讨论了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现状,并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创新发展建筑工程管理的必要性和举措,希望以此来确保建筑工程的管理能够更好的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建筑的生态功能和城市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态城市和生态建筑的特点与发展现状,并探讨了其协调发展的措施,以期为建筑行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建筑的生态功能和城市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态城市和生态建筑的特点与发展现状,并探讨了其协调发展的措施,以期为建筑行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文明建设脚步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发生着改变.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新老建筑的空间布置、土地布置存在着问题,要实施有效的解决措施.自我国提出"低碳生活"等环保理念后,人们愈发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因此在改造旧城中要重视改善人们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主要阐述城市改造中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研究,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