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8)
尼采的"上帝死了"揭露了西方虚无主义的真实面目,将一直隐藏在西方形而上学背后的虚无主义从幕后"推到"了前台,虚无主义在时代的聚光灯下暴露无遗。想要对"上帝死了"做出既显赫明朗、又切近事实本身的解释就需要开启尼采"上帝死了"的真正内涵,在追问的道路上活生生地"端出"思想本身。"端出"意味着在道路上呈现自身,"是其所是"跃然而出,而非将尼采的"上帝死了"作为一个硬邦邦的结果摆置到我们眼前。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1)
海德格尔的《林中路》收录了他关于尼采的一篇论文《尼采的话"上帝死了"》,在文中,海德格尔从存在主义角度详细分析了尼采的超人哲学,并解释了"上帝死了"的原因。他的分析不无道理,然而我们也可从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对其进行新的解析,从而更好地剖析尼采的话"上帝死了"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4)
<正>编者按:关于胡塞尔、海德格尔现象学的专题研究,国内学界已有一定积累,但相比之下,对这两位哲学家学术思想脉络进行比较与澄清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开展。201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时间与存在——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现象学的基本问题》是这一研究方向上的新近成果。本期"哲学专题讨论"栏目刊出的是由在海外求学的青年学子撰写的两篇书评以及该书作者——中山大学哲学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1)
着眼于意向性的敞开性维度,海德格尔将《逻辑研究》中被理解为充实上的一致性的存在概念诠释为去蔽,以此获得了被胡塞尔在认识论研究中错失了的自身被给予的存在。但在其对胡塞尔的批判中,作为生存论建构之镜像的超越论的绝对存在却被压抑了,同时被压抑的还有他本人一早就确立的单义的最高存在与超越的一所建构的存在之间的根本差异,在此意义上,海德格尔通过重新诠释"无"所实现的思想转向的实质就是返回单义的最高存在。单义存在为他的尼采批判和四方域的建构提供了基础,但这种环形存在仍然可以在数学形式上获得理解。在思的范式上,现象学急需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5)
海德格尔给予谢林《自由论文》史上罕见的高度评价,断定其是"西方哲学最深刻作品之一",是关乎西方思想之走势的伟大作品。但这一定位的根据还需得到彻底阐明。通过文本分析和脉络考察可以看出,海德格尔这一定位的根据在于:《自由论文》以触及形而上学之极限的方式对"存在与人之关联"问题进行了探问,构成了对第一开端之终结和另一开端之预示的双重见证,由此它不仅是西方哲学的关键作品,也同时堪称海德格尔思想道路上的重要路标。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6)
日常生活批判是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总趋势总问题之一。亨利·列斐伏尔是此思想转向的重要推动者及其代表人物之一。但作为一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列斐伏尔与众多的现象学家、生命哲学家以及存在主义者的学院派生活哲学研究有所不同,他始终坚持用辩证法研究批判现代社会中的日常生活现实问题,这也是我们研究其思想的最重要原因。他在其漫长一生的不同阶段,分别为我们提供了几种日常生活的辩证批判视角。其前期基于一种总体性辩证法立场而提出了瞬间性日常生活革命想象,后期则明显站在消解总体性的立场上,而分别提出了差异性的都市生活空间生产辩证法与身体化的生活节奏分析哲学。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哲学从总体性革命想象向差异性的空间—节奏分析之视角转换过程,一方面表明了西方激进左派所面临的现实理论困境,但另一方面也彰显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研究重大社会生活问题中的强大优势与持久生命力。他的日常生活革命、空间的生产与节奏分析三个视角已经成为当代西方生活哲学研究中广为采纳与运用的理论方法模型。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1)
谢林晚期哲学和海德格尔后期思想有着许多相近之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两人都对克服传统形而上学进行了努力,并都在此基础上进行过新的思想可能性的尝试。谢林通过"否定哲学"与"肯定哲学"的区分,建立了一种不同于柏拉图传统的历史性存在概念,为一种新的存在意义和存在谱系学铺平了道路。海德格尔则更为明确地通过现象学的解释学跳出了传统的存在概念,并在作为"存有"的"本有"概念中以另一种方式补充了由谢林提出的新的存在理解方案;这一点同时也构成了两人间对话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3)
2018年8月,河北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冯燕芳副教授的《多维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阐释、评价与反思》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书中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出发,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后现代历史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等几个角度来研究不同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阐释和理论建构。《多维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阐释、评价与反思》内容丰富,线索明晰,具有批判意识,并提出"创造性阅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阅读方式,是极具推广意义的教科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32)
康德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哲学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十八世纪末期哲学家对于人类普遍历史的思考。康德的历史哲学深受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为后来的德国古典历史哲学开辟了道路。影响了费希特和黑格尔等哲学家,在历史哲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8)
伴随我国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利益格局不断调整,以及经济下行的压力,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又被重新翻起。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高校的传播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高校思政课要勇于迎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挑战,通过"基础"课、"纲要"课、"原理"课、"概论"课和"形策"课的共同努力,形成引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课程体系,增强大学生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能力,克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