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使命。在高校“三全育人”协同育人机制顶层设计缺位、协同育人主体孤立脱节、协同育人平台联动不足的大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顶层设计落实育人责任、整合社会资源、引入科学的评价机制等途径,打造多层次的育人体系,优化“三全育人”协同机制,开展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通力协作。在教育理念、平台、制度、资源等多个维度协同推进“三全育人”,形成联动育人、精准育人、阵地育人、社会实践育人合力系统与良好的教育机制。推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为培养具有浓郁的家国情怀、宽广的国际视野、深厚的专业基础、突出的创新实践能力的现代化人才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9)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旨在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国际型人才。随着网络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早已进入大学课堂,成为辅助教学的主要模式之一。基于论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培养的国际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阐述了大学英语在智慧教学模式下的新使命:打造及建设英语"金课",提出了大学英语"金课"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4):94-96
经济全球化加快了教育国际化进程。我国长三角地区行业特色院校在教育国际化过程中积极探索与实践,中外合作办学得到了蓬勃发展。行业特色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就业既有优势,也有劣势,机遇和挑战并存。建议加强学生专业知识与社会资源的储备,提升学习能力、行业可雇佣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高校国际化办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双一流背景下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提高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重要举措。以中国矿业大学和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举办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项目为例,介绍了项目进展、项目建设目标和项目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对合作办学专业学制设置、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制定、师生交流互访机制、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以及协同管理体制做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并取得良好成效。该合作办学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实践可为其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5)
中外合作办学是高职院校走向国际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和模式出发,分析现阶段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存在问题,探讨进一步发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对策。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办学形式,引进和有效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实用型国际化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4)
产学合作从"成果转化"的线性模式向多方协同创新的"全面战略合作"模式转变,大学科技园需要从政府和大学获得更多的支持,其有必要转化为非营利组织,重建与大学的关系,以充分地利用大学的优势资源。从而,大学科技园能真正成为"政产学研"多方协同创新的大平台。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形式,以黑龙江科技大学为例,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中俄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出国际化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3):153-156
中外合作办学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分析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不足,在学校现有EGP+EAP教学体系下,提出了将英语课程拆分为听、说、读、写四门专训课程,强化听说训练、增加本土文化的输入,在读写训练中强化思维能力等措施,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素养与思维品质,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卢璇 《安徽建筑》2015,(3):170+203
新形式下,我国高校主动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外合作办学蓬勃发展。这一新生事物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美好前景。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对其讨论,期望对云南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理论构建有所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新工科建设是应对经济发展、产业变革和全球竞争,推动我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依托学校传统工科优势和特色资源,立足建环专业新工科发展方向,对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建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通过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特色、构建多维交叉融合课程体系、组建多学科融合师资队伍、打造多元化协同育人实践平台、推进科研创新和科技竞赛融入教学、开展高水平国际化合作办学等举措,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建环专业特色办学模式,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该模式实践成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