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安徽建筑》2019,(5):198-200
文章通过对安徽省气候特点、地质特征进行论述,分别对安徽省的地源热泵换热系统在地表水、地下水、地埋管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安徽省地表水丰富,适宜施工地表水换热系统,但设计时应注意不能对水体生态造成破坏。安徽省淮北平原和皖南地区浅层地下水丰富,但淮北平原岩性以粉细砂为主,地下水回灌困难,不宜施工地下水换热系统;皖南地区施工地下水换热系统回灌容易,甚至可以不考虑回灌,所以是施工地下水换热系统的最适宜地区。淮北平原200米以浅范围内都是松散岩类,地下水丰富,投资小,换热效果好,是安徽省施工地埋管换热系统的最佳地区。  相似文献   

2.
地埋管换热系统是整个地源热泵系统能否良好运行的关键。通过对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思路、地埋管换热系统选择计算、工程冷热负荷的对比分析,采用燃气锅炉作为系统的调峰热源。为减少能源消耗,结合工程末端为辐射供冷的特点,在过渡季节使用地源水直接供冷,取得了较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3.
热泵系统中埋管物性参数对换热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土壤源热泵系统中水平埋地换热管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埋管管材,埋管埋深以及埋管规格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总结出埋地换热管物性参数对埋管换热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许敬逸 《建筑知识》2014,(1):113-113,115
本文以具体工程为例,从地埋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总冷、热负荷情况、地埋管换热系统的设计分析、地埋管换热系统的设计分析、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分析、空调系统的末端设计、系统能耗计算与运行成本等方面论述了地埋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5.
地埋管换热系统难以解决热量不平衡问题,水源热泵系统的回灌问题也未得到良好的解决,单井循环换热系统则可通过轻微的热贯通现象很好地解决以上两个问题。采用地埋管与单井循环耦合换热技术,地埋管与单井循环交替使用能够保证系统长时间连续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工程减少大量投资,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拟建地埋管区域进行地质勘查、测试、分析计算,测试研究原始地温、热泵系统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地埋管换热性能,以及地温恢复性能,得到拟建区域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应用的地质条件;从而进行建筑工程冷、热负荷与全年土壤换热平衡分析匹配分析,根据负荷计算结果,确定埋管间距、布置形式、埋管深度补孔个数等参数。通过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实际运行效果的测试,分析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两个方面,给使用者和社会公众更加直观的节能效果数据,提高对低位冷热源土热泵空调系统的认可。  相似文献   

7.
针对变温入流工况下地埋管换热能效系数的变化特征,将其表示为最大埋管换热温差比φ与热泵机组出口水温差比σ的乘积,利用基于多极理论的U形地埋管三维传热模型,模拟分析了建筑负荷、埋管流量、主机性能对地埋管换热能效的影响规律,为优化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地埋管地源热泵在高校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性、土壤特性、地埋管换热系统的热平衡及用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用于学校供冷、供暖及提供生活热水是可行的,并有一定的节能效果,经济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严寒地区岩土热响应试验与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严寒地区某工程,建立了两口120m深U形竖直埋管试验井并进行热响应试验,利用Kelvin无限长线热源理论模型计算了岩土层热物性参数及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分析了地埋管换热器的热阻特性,得出了夏季直接取冷条件下的单井取冷量与冷水温度的关系,并给出空调方案。依据土壤热平衡、初始土壤温度、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及全年负荷等因素,确定了太阳能结合土壤蓄热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供热供冷方案。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一个实际工程问题,分析了室外景观水池与外界的热交换过程,介绍了水池非稳态换热过程数值模型,利用该数值模型在TRNSYS平台下建立了水池换热模块,搭建了水池换热系统模型,对冬季景观水池温度进行了全年动态模拟,确定了防冻加热负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地埋管直接换热的系统节能方案,在原模型中加入了地埋管换热器模块,模拟了该系统的水温和换热量,并对地埋管的热平衡进行了模拟验证.该水池换热模块适用于各类室外较浅的静水体的动态换热计算问题,采用的计算方法和优化方案为类似项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地源热泵的核心技术问题,介绍了对两种典型地源换热器的散热试验研究:粉质粘土中的垂直单U管、地表水中的水平单U管。研究发现,两种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差别很大。从开始试验到循环水温度稳定所需要的过渡时间上,地表水换热器比粉质粘土埋管型换热器要快得多。从传热能力来看,地表水换热器的单位管长换热量比粉质粘土垂直单U管要大。  相似文献   

12.
郑峰 《建筑节能》2007,35(6):10-12
水源热泵是一种高效节能、经济环保、安全稳定、冷暖两用、运行灵活的新型中央空调系统,它利用地表水(江、河、湖水)、地下水、工业废水及生活废水,又可用取之不尽的海水等,借助热泵系统,既能制冷、又能制热,是一种高效建筑节能技术.通过水源热泵系统与燃气锅炉系统方案进行经济比较,结果表明,水源热泵系统的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均较低且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湖水源热泵系统在湖水侧换热平衡的基本原理,推导湖水水温计算模型,并通过现场实测数据验证此计算模型。针对深圳地区某办公建筑湖水源热泵的设计实例,借助此计算模型对湖水升温状况进行预测分析,以评估湖水源热泵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该方案为由地埋管换热器和辅助冷热源组成的复合式地源热泵空调系统,采用分散设置热泵主机的水环热泵系统,以地埋管换热器作为全年冷热源主体,夏季采用湖水辅助散热,冬季采用燃气锅炉辅助加热.系统设置专门的热泵供应生活热水,一方面充分利用建筑物周围的空地设置埋管,另一方面应用辅助散热(加热)系统满足供热和制冷的高峰负荷,降低了系统的初投资,提高了系统经济性和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热管工作特性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地板辐射供暖用的新型热管的设计方案。该新型热管的特点在于实现了蒸气流和凝液流两相分离,几乎不存在携带极限效应;蒸发段和冷凝段的面积可根据需要进行改变。该气液分离式热管应用于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可以提高换热量从而降低供水温度,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为低品位能源直接应用于供暖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曹勋 《建筑节能》2016,(9):34-37
传统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受温度影响较大,光伏组件表面温度的急剧升高会严重影响光伏电池的发电效率。太阳能热电联产系统回收利用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热能可降低太阳能电池的工作温度,在提高太阳能电池发电效率的同时亦可产生热水。充分运用热管导热技术,自主设计了热管型太阳能热电联产系统组件、太阳能光热系统。该系统运行两年来,年均产电2.37万k W·h,年产45℃以上热水2 000 t,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撖文辉 《山西建筑》2014,(28):127-129
针对北方冬季干燥少雪的季节特性,提出采用太阳能作为热管地板辐射采暖的热源,并建立了试验模型,对热管的敷设倾角、蒸发段长度、供水温度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试验分析,得出试验运行的较佳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18.
现有地表水源热泵换热器设计资料粗糙且不完全符合我国地表水的特点,应用误差较大.本文通过塑料螺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简化数学模型的大量数值计算,可知在工程设计值范围内,影响其换热能力的显著因素是换热器进出口温差和地表水体流速,而换热介质种类、换热介质流速和地表水体温度等因素对换热器换热能力的影响不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供热、供冷工况的基本线算图和换热器进出口温差的修正系数公式、地表水体流速修正系数表.在保持基本线算图简便特性的同时,大大扩展了线算图的使用范围.本文结论可为我国地表水源热泵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冯海芬 《城市建筑》2013,(14):78-78,92
近几年,我国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建设发展迅速,基本上以每年20%~25%的速度在增长,该技术具有显著节能、舒适环保、零空气污染、安全、性能稳定、清洁、使用灵活、经济有效等特点。为节约用地,地源热泵空调地埋管系统常设置在建筑物基础底板下。因此,垂直地埋管管井、地埋管、水平地埋管组成的整个地埋管系统全部位于基础底板以下。底板施工后,地埋管系统无法观察,成为永久性工程。本文重点探讨了地埋管施工技术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太阳能供热储存的方式和研究现状,得出用土壤储热材料把太阳能量存储起来,是当前较为适用的太阳能储热方式,可以更高效地利用太阳能,前景广阔。分析土壤储热体的特性,通过增大密度、减小孔隙率和提高含水率来提高土壤导热系数,改善换热能力,同时要考虑不同地区和不同土体的热物理性质的差异。针对地埋管换热系统的研究现状分析,结合竖直埋管和水平埋管的优缺点,指出水平埋管形式的研究投入不足,今后需要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