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山西省节水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根据山西自然条件、节水农业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山西发展节水农业的重要性,对今后山西节水农业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对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3.
山西省发展农业节水的对策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西省发展节水农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提出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工程管理、加快水价改革、加快灌溉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宣传力度等发展节水农业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5.
该文针对我省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旱涝频繁的特点,提出以科技为先导,节水为中心,探讨如何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发展节水灌溉,走节水型农业之路。 相似文献
6.
针对山西省农业节水的现状,提出了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用新的思路指导农业节水工作,重点是把农业节水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业节水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农业节水发展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山西省发展节水农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了客观分析,提出应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严格项目审批;增加资金投入,调动农民的节水积极性;加强工程管理,充分发挥节水工程的使用效益;加快水价改革,用经济手段促进农业节水;加快灌溉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良性运行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四个环节.在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 农业水资源包括地面水、地下水、土壤水和经过净化处理的可利用废水.它的合理开发利用,需要采取多项工程措施,如地上水和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技术、机井测试改造技术和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等.灌溉工程节水技术是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节水效果最显著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佳木斯市郊区现有耕地78万亩,菜田5万亩,蔬菜产量1.8亿公斤,蔬菜收人1.1亿元,比粮食收人高3.1倍,菜田生产在这个区地位十分重要。菜田生产是靠打井灌溉发展起来的,区内现有机电井1350眼,总设计灌溉面积9.8万亩。 几年来,由于效益农业拉动,区内农民打井种植蔬菜的热情不断高涨,菜田面积不断发展,1998年-1999年新打菜田灌溉井420眼,在近郊乡村,平均每个农户拥有一眼灌溉水源并。由于水利部门积极引导农户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提高了单位产量、增加了经济收入。菜田每亩年… 相似文献
10.
11.
程普云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4,24(6):41-43
在分析山西省城镇生活现状用水节水水平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2000年作为现状水平年,从推行节水型器具及城镇管网改造两个方面,预测分析了2010年、2020年及2030年不同水平年城镇生活现状节水潜力,提出了全面挖掘节水潜力应该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工业用水指标历年变化趋势、现状用水节水水平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2000年作为现状水平年,针对电力工业、一般工业及农村工业,详细计算和分析了2010年2、020年及2030年不同水平年现状节水潜力,并同时提出了全面挖掘节水潜力所应采取的管理与技术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在节水途径上,要以灌区改建工程项目为载体,提高渠系和田间水利用系数,充分利用降水资源,合理联合调控地下水与地表水,实现工程节水;要以供定需,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实现结构调整节水;围绕主导产业和主要作物,综合集成常规节水技术和高新节水技术,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实现产业节水;依托节水型社会的强制性措施,通过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等手段,实现以水权为核心的管理节水。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24mm。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23.8亿m^3。发展节水农业是必然选择。文中对节水农业的理念与措施,节水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做了介绍,并对发展节水农业的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5.
山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农业节水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中在分析山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基础上,提出了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草、采用蓄水保墒技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应用化学节水技术等农业节水对策,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认真总结和分析了吉林省的农业用水状况及节水途径,并在现有用水水平基础上,量化分析了吉林省的农业节水潜力。不仅为决策部门通过合理的调配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了基础,使吉林省的水资源利用得到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节水型社会与生态建设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