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考察了等离子喷涂Cr3C2-NiCr涂层及其表面化学镀Ni镀层通过不同配副组成摩擦副的摩擦学特性,并应用SEM、XRD和XPS对磨痕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等离子喷涂Cr3C2-NiCr涂层及其表面化学镀Ni镀层自配副组成摩擦副,均表现出较大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系数;但是,Cr3C2-NiCr涂层表面化学镀Ni镀层与Cr3C2-NiCr涂层配副组成摩擦副,在于摩擦条件下,能达到0.12的摩擦系数和接近10-6mm3(Nm)-1的磨损系数.上述结果是由于Cr3C2-NiCr涂层的磨损机理从强烈的层状颗粒剥落转变为沿气孔和微裂纹等处的颗粒断裂.  相似文献   

2.
Cr2O3涂层/SiC块体在水润滑下的磨损机制和润滑状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等离子喷涂Cr2O3涂层和SiC块体组成摩擦副,考察其在水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应用SEM、XPS等技术观察和分析了磨痕和磨屑的形貌、元素分布和物相组成.目的是揭示该摩擦副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磨损机制和润滑状态.结果表明:Cr2O3涂层/SiC块体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系数都非常小;Cr2O3涂层的磨损机理为气孔边缘的微断裂和塑性变形;SiC的磨损表现为摩擦化学反应生成SiO2及SiO2在水中的溶解.Cr2O3涂层和SiC块体的磨损对载荷和速度的稳定性较好.摩擦副在高载荷低速时处于边界润滑状态,在低载荷或高速情况下处于部分弹流润滑状态.  相似文献   

3.
先进行正交试验优化镀液的工艺参数,然后用化学镀对莫来石粉末进行表面包覆并对包覆粉末进行850℃热处理,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304不锈钢表面分别制备莫来石涂层和包覆粉末涂层。用附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了包覆粉末和涂层的微观结构,用HV-1000维氏显微硬度仪测试了涂层硬度,用HT-1000摩擦实验机测试了800℃时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镀液的优化工艺参数为:硫酸镍20 g/L,次磷酸钠30 g/L,柠檬酸钠20 g/L,氯化铵20 g/L,pH=5.5,水浴温度80℃,施镀时间1 h。在莫来石粉末表面包覆的Ni-P镀层均匀致密,热处理使包覆镀层由非晶态向晶态转变,生成了Ni和Ni3P相。莫来石涂层主要由莫来石相和γ-Al2O3相组成,包覆粉末涂层主要由Ni、AlNi3、Ni3P和莫来石相组成。在包覆粉末涂层中引入Ni-P镀层使涂层的硬度由417.5 HV0.2提高到500.1 HV0.2。包覆粉末涂层的耐磨性优于莫来石涂层,包覆粉末涂层的摩擦系数比莫来石涂层明显减小,包覆粉末涂层的磨损率为13×10-4 mm3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采用薄带钎料进行真空熔结的新方法,用BNi-2薄带钎料粘贴在Cr3C2-NiCr预置层表面进行了真空熔结处理,对涂层的组织和微动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真空熔结涂层组织致密,涂层与基体、涂层内部硬质相与粘结相之间可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涂层主要由Cr3C2,Cr7C3,Cr23C6,Ni的硼化物、Cr的硼化物等硬质相和镍基固溶体韧性相组成。基于致密的组织、良好的结合和硬质相强化,真空熔结Cr3C2-NiCr涂层的抗微动磨损性能明显优于等离子喷涂Cr3C2-NiCr涂层和1Crl8Ni9Ti不锈钢。  相似文献   

5.
内燃机在工作时活塞环与缸套发生摩擦,将造成能量损失与缸体的磨损损伤。针对缸套与活塞环的摩擦磨损问题,采用复合材料理论设计了成分为NiCrMo-30%NiCrBSi的复合减摩涂层。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采用NiCrMo-NiCrBSi混合粉末制备了减摩涂层,研究了该涂层的断面组织、硬度及其在模拟缸套-活塞环摩擦磨损条件下的摩擦磨损行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混合粉末喷涂,可以获得结合良好、硬度适中(564 HV3 N)的复合涂层。在干摩擦磨损条件下,NiCrMo-NiCrBSi复合涂层表现出优异的综合耐磨损性能,涂层自身与对磨件(销)的磨损量都较小,且表面可生成MoO2,降低摩擦系数;在油润滑磨损条件下,由于表面生成MoS2,摩擦系数显著降低(稳定后约为0.1),复合涂层与摩擦副的磨损几乎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6.
凌文丹  赵平堂  李志攀 《材料保护》2014,(7):12-14,20,6
添加纳米颗粒的复合镀层较常规单相镀层具有更优异的性能。采用电刷镀技术在2Cr13不锈钢表面制备了Ni/纳米Y2O3复合镀层,研究了纳米Y2O3含量对复合镀层的形貌、成分、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镍镀层相比,复合镀层表面更为平整致密;随着镀液中纳米Y2O3含量的提高,复合镀层的硬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纳米Y2O3颗粒含量为15 g/L时,复合镀层的晶粒最为细小,硬度达到极大值,摩擦系数(0.20)明显低于快速镍镀层(0.38),磨损面的黏着和撕裂现象大大减轻,表现出良好的摩擦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7.
等离子喷涂碳化钨涂层的静摩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等离子喷涂碳化钨(WC)涂层与不同材料组成摩擦副的静摩擦性能.结果显示,摩擦副的静摩擦系数与偶件的表面粗糙度和显微硬度相关.与WC涂层配对的偶件材料的显微硬度越低,摩擦副的静摩擦系数越高;提高WC涂层的粗糙度以及降低与WC配对的偶件材料的粗糙度可有效地提高摩擦副的静摩擦系数.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含沙油润滑条件下材料的磨损问题,采用超音速等离子喷涂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了12Co-WC涂层.使用T-11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涂层在含沙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超音速等离子喷涂12Co-WC涂层具有致密的组织、高的强度和硬度,在含沙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系数略低于灰铸铁,耐磨性比灰铸铁提高4~8倍,同时磨损体积对沙粒尺寸和沙粒含量的变化不敏感.超音速等离子喷涂12Co-WC涂层的失效以磨粒磨损及WC颗粒和喷涂粒子剥落为主.  相似文献   

9.
高速电弧喷涂Fe-Al/WC复合涂层的高温摩擦磨损特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滑动磨损试验方法研究在室温至650℃温度下高速电弧喷涂Fe—A1/WC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涂层与Si3N4陶瓷球配副时的摩擦磨损特性,并探讨复合涂层的高温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Fe—Al/WC复合涂层的摩擦系数降低,而磨损率仍保持在较低的水平。高温下复合涂层滑动摩擦系数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磨损面发生摩擦氧化反应而形成的起到固体润滑的作用氧化物保护层。剥层磨损是Fe—Al/WC复合涂层高温磨损的主要机理。涂层中Fe3Al和FeAl金属间化合物相较高的高温强度和硬度,能有效地阻碍裂纹的产生、扩展及扁平颗粒的断裂,从而使复合涂层表现出优异的高温耐磨性。650℃时Fe—Al/WC复合涂层的磨损率有所提高,这可能与高温下涂层表面WC颗粒的氧化和脱碳分解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等离子喷涂工艺在纯铜表面分别制备了NiCrCoAlY、Cr3C2-NiCr两种涂层,采用等离子喷焊工艺制备了Ni60喷焊层,并分别进行了显微形貌、显微硬度、耐磨性能及热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等离子喷涂层主要为机械咬合,其次是微区冶金结合和化学键结合,而等离子喷焊层与基体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其结合强度相对较高。Cr3C2-NiCr涂层硬度高达534 HV,耐磨性能最优,而NiCrCoAlY涂层硬度为352 HV,耐磨性能较好,且抗热震性能优异;Ni60焊层熔合区硬度为154 HV,焊层中部高达606 HV,随后缓慢降低至平稳。  相似文献   

11.
Ce-TZP-(Al2O3)陶瓷与Cr12钢的摩擦磨损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Ce-TZP-(Al2O3)陶瓷在不同载荷(100 ̄500N),不同介质环境(空气、水、醋酸、氨水)下与Cr12钢的磨擦磨损特性。根据磨损前后摩擦副表面形貌特征下相成份变化,分析了氧化锆陶瓷的磨损机理。1000N时,干摩擦摩擦系数与磨损率较高,此时磨损机理以磨粒磨损为主,在液体介质中摩擦系数与磨损率都较低,磨损机理以分层剥落为主;200N以上时,陶瓷摩擦面上发生马氏体相变,磨损机理以脆性  相似文献   

12.
以商用硅粉、碳粉、钛粉以及少量的铝粉为原料, 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原位反应制备了Ti3SiC2-SiC复合材料. 利用盘销式摩擦磨损实验机测试了Ti3SiC2-SiC复合材料的耐摩擦磨损性能. 结果表明: 随着SiC含量的增加, 材料相对于硬化钢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系数均呈下降趋势, 这表明SiC的引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抗摩擦磨损性能. Ti3SiC2单相材料摩擦系数在0.8~1.0之间, 而Ti3SiC2-40vol% SiC复合材料在稳态下的摩擦系数达到了0.5, Ti3SiC2-40vol% SiC复合材料相对于Ti3SiC2单相材料的磨损系数下降了一个数量级. Ti3SiC2-SiC复合材料的高抗磨损性归因于磨损类型的改变以及SiC良好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置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中的销-盘(pin-disk)式滑动摩擦磨损试验装置,研究了在单颗粒磨粒的作用下Al2O3-TiC-TiN复合陶瓷的摩擦磨损特性.结果显示,在真空和空气两种环境中,该材料的摩擦行为具有不同的特点.其磨损机理,在磨损初期表现为明显的微切削,随着磨损的进行,其机理以脆性的微断裂为主.同时还表明,在三体磨粒磨损条件下,磨粒的相对软硬显著地影响该陶瓷的磨损率.  相似文献   

14.
按照零场分裂(ZFS)的三阶微扰理论和叠加晶场模型,建立了ZFS参量D与CsCdF3:Cr^3+晶格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同时考虑了晶格畸变和Cd^2+空位对零场分裂参量D的贡献,计算了CsCdF3:Cr^3+晶体的零场分裂参量D,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甚好,证明了晶格畸变和Cd^2+空位的存在,同时得到r^3+离子的F^-离子向中心Cr^3+离子分别移动X1=0.00291nm,X2=0.001nm,  相似文献   

15.
Lu2O3:Yb3+, Ho3+纳米粉体的发光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沉淀工艺合成了Yb3 离子和Ho3 离子共掺杂的Lu2O3纳米粉体,研究了粉体的斯托克斯(Stokes)和反斯托克斯(Anti-Stokes)发光特性以及煅烧温度对粉体发光性能的影响.在氙灯447.5nm和半导体激光器980nm激发下样品均发射出明亮的绿光,观察到了不同Ho3 离子浓度掺杂的纳米粉体的浓度淬灭现象.发射强度与激发功率的关系表明Anti-Stokes发光是双光子过程,能量转移是主要的上转换机制.Ho3 离子的5F4,5S2能级在不同波长激发下的衰减时间也证实了浓度淬灭及能量转移现象.  相似文献   

16.
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Ca4RO(BO3)3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为新型非线性光学材料,钙-稀土硼酸盐晶体Ca4RO(BO3)3(R-La^3+、Nd^3+、Sm^3+、Gd^3+、Y^3+、Er^3+、Tb^3+、Lu^3+)近来引起了广泛的重视,该系列晶体属非中心对称的单斜晶系,空间群Cm。本文综术字上述晶体的结构和生长研究的进展,总结了晶体的线性光学/非线性光学性能以及要晶体的激光自倍频性能,指出这些晶体在非线性光学领域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利用熔体提拉法生长了大尺寸,高质量的新型激光自倍频晶体Nd:GdxY1-x(Ca4O(BO3)3(简称Nd:GdYCOB),对Nd:GdYCOB晶体的XRD衍射图进行指标化,得到它的晶胞参数为a=8.080A;b=16.016A;c=3.538A,β=101.18,μ=491.1A3,对取自不同部位的晶体粉末进行ICP原子发射光 分析表明晶体整体组份均匀一致,根据熔体和晶体粉末的ICP数据计算,Nd:GdYCOB晶体中Nd3 的分凝系数为0.63,首次报道了Nd:GdYCOB晶体200-3000nm室温透过光谱和室温荧光光谱及荧光寿命,室温透过光谱表明Nd:GdYCOB晶体的紫外吸收边在-220nm,具有很宽的透光波段(-220-2700nm);Nd:GdYCOB晶体在800nm附近存在很强的吸收,适合于LD泵汪,为光光谱表明Nd:GdYCOB晶体是一种很有潜力的RGB(red,green,blue)激光自倍频晶体,掺杂4%,5% Nd:GdYCOB晶体的荧光寿命分别为105us和100us。  相似文献   

18.
Nb掺杂Bi4Ti3O12层状结构铁电陶瓷的电行为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烧结工艺制备了Nb5+掺杂的Bi4Ti3O12层状结构铁电陶瓷.运用XRD和AFM对Bi4Ti3-xNbxO12+x/2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发现所制备的陶瓷均具有单一的正交相结构,抛光热腐蚀表面晶粒的显微形貌表现为随机排列的棒状结构.通过对材料直流电导率与温度关系的Arrhenius拟合,分析了Bi4Ti3-xNbxO12+x/2的导电机理.Nb5+掺杂提高了材料的介电常数,但居里温度随掺杂含量的增加呈线性下降趋势.DSC结果显示Bi4Ti3-xNbxO12+x/2材料在居里温度处经历了一级铁电相变.样品的铁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Nb5+掺杂Bi4Ti3O12提高了材料的剩余极化Pr,这主要是由于Nb5+取代Ti4+大大降低了材料中氧空位的浓度,使得氧空位对畴的钉扎作用减弱的缘故.  相似文献   

19.
应用X射线衍射密度法(R因子法)计算了Zn(Ga,Fe)2O4固溶体尖晶石结构中阳离子分布,结果表明:金属离子在ZnGa2O4尖晶石结构中采取中间偏反型分布.随Fe3 离子进入尖晶石结构,促使Zn2 进入A位的量增多,而Ga3 进入B位的量增多.同时,各样品的IR光谱表明:Fe3 进入尖晶石结构取代Ga3 对代表电子传导活化能的极限频率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