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深基坑被动区软土加固的机理,并以具体工程为例,分析了深基坑被动区加固对基坑变形的影响,指出基坑被动区加固提高了土体的强度,改善了土体的力学性能,减小了被动区的塑性范围。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基坑被动区加固形状对基坑变形的影响,以广东省珠海市某基坑工程为背景,采用FLAC3D软件建立基坑工程模型,计算分析了加固体形状对基坑挡土结构水平变形量和坑外地表沉降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被动区加固可减小桩身水平位移量和坑外地表沉降量;阶梯式加固尺寸对加固效果影响较大,当各阶的宽度和高度相等时,加固效果较好;选择合适的加固尺寸,被动区阶梯型加固能达到矩形全尺寸加固的效果;当各阶宽度和高度相等时,阶数对加固效果影响不明显;阶梯型较矩形加固有较大优势,且在经济上更合理。  相似文献   

3.
上海作为典型软土地区,土层呈流塑状,力学性能较差,压缩性大,不利于基坑稳定和围护变形控制.被动区加固作为控制围护变形的方法之一被普遍使用.然而,开挖后部分基坑出现了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完全相反的情况.本文以软土地区某社区深基坑工程项目为背景,分析了这一反常工程现象的原因,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被动区不同成桩质量下围护桩的...  相似文献   

4.
欠固结软土中进行基坑开挖变形复杂难控,已有研究证明采用被动区加固可有效改善被动区土体力学性能,但其对欠固结软土基坑的变形控制效果及其加固方式尚不明确。本文基于FLAC3D三维数值模拟,对不同被动区加固方案下欠固结软土与正常固结软土基坑的变形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欠固结与正常固结软土基坑被动区加固的变形控制效果均较显著,且欠固结软土基坑被动区加固效果优于正常固结软土基坑;欠固结软土基坑地表沉降分布规律明显不同于正常固结软土;在被动区加固下,欠固结软土基坑地表沉降可简化为固结沉降与正常固结软土基坑开挖沉降的叠加;欠固结软土基坑被动区加固与无被动区加固围护结构最小插入比分别约为0.5和0.9;欠固结软土基坑被动区加固厚度有效范围为0.27He,在此范围内被动区加固厚度越厚、加固体变形模量越大欠固结软土基坑变形越小,且两个因素有互相加成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被动区注浆在控制基坑变形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施工中控制软土基坑挡墙位移的新工法-被动区压力注浆。文中提出该工法的设计、施工方法,建立了注浆后基坑变形内力的计算模型,并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反分析,提出计算参数的取值,该工法在地铁二号现河南路车站深基坑施工中得到运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低温建筑技术》2016,(1):100-101
介绍了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对复杂周边环境的影响,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计算分析结果,分析了软土地区被动区加固措施对基坑开挖稳定性计算的影响,提出了对工程应用设计软件所得到的计算分析结果的修正。  相似文献   

7.
建筑基坑被动区土体加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巨华  杨敏 《地基处理》1999,10(1):22-27
  相似文献   

8.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用深层搅拌桩加固被动区的方法,以控制基坑位移,确保基坑稳定。监测结果表明,被动区加固对基坑的位移控制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软土基坑开挖中如何考虑被动区加固的应用 ,介绍其加固的机理、适用范围、布置形式及其加固作用 ,对汕头市客运站综合大楼基坑和汕头市游泳跳水馆基坑的水泥土挡墙进行了加固和未加固部分的对比分析 ,得出的结果对工程设计和施工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依托某实际工程,利用FLAC 3D软件建立了3种不同地层参数的基坑有限差分数值模型,验证了土体本构模型的硬化模型比摩尔-库仑模型更适用于基坑工程中,对比分析了裙边加固和满堂加固的加固效果,同时借鉴基坑底部被动区加固思路,提出了在软土深基坑中对开挖段进行超前加固,以控制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位移的方法。结果表明:裙边加固的合理加固宽度为0.5h(h为基坑开挖深度),合理加固深度则与坑底的地层条件密切相关; 满堂加固的合理加固深度可取0.3h,在某些基坑位移控制特别严格的情况下,满堂加固深度超过0.5h后,可考虑优先加固最后一道撑到坑底的土体; 开挖段的满堂超前加固可以使首道撑位置下移,为减少支撑道数提供了可行方案; 研究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进一步丰富了软土地区的深基坑变形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被动区加固后基坑悬臂支护桩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和Molar—Coulomb弹塑性本构模型,在桩侧与桩周土体之间设置了能够反映二者脱离的接触单元,采用有限单元法分析了桩前被动区加固与否时悬臂支护桩在基坑开挖时工作性状。结果表明,对桩前土体进行加固处理后,桩身侧向位移减小明显,而桩身塑性应变增加不是很大,所以为了减小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应在桩前被动区的土体进行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12.
黄礼明 《福建建筑》2023,(11):84-88
根据福州某软土基坑工程实例,介绍了“型钢+单轴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砼支撑”在邻近建筑的异形软土基坑中的应用。设置坑内阳角两个方向的支撑或对阳角两个方向的坑底进行加固或设置坑外阳角处的拉梁或拉梁板可有效减小阳角处的变形。根据监测结果表明,所采取的支护方案措施是可行的,有效地控制了邻近既有建筑的安全,该设计方案安全、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3.
基坑被动区加固参数对支护结构位移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软土地基区域基坑被动区加固参数对支护结构位移影响,以武汉地区某典型基坑工程为背景,采用FLAC二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有限差分基坑被动区的加固模型,并将CX6现场实测值与计算值与进行对比,验证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实测桩身应力变化规律同支护体系水平位移分布规律一致,反映了实测数据的正确性;基于模型讨论了加固区域的深度、宽度、形状参数对支护结构位移的影响;并将计算值与支护结构的实测位移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数值模拟的精确性、合理性。结合实测值和数值模拟分析的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可以较好地分析支护体系的实际变形规律;在武汉软弱土层地区,被动区阶梯式加固相比其他加固形式有明显的优势,具有较强的适用性;被动区加固对支护结构变形的位移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加固区域各阶深度、宽度都存在一个有效域,当超出该域后,加固效果不会出现显著提升;当各阶加固宽度与深度相当时,加固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基坑工程的特点、土体加固方法的分类、时空效应对加固效果的影响,以便在具体工程中正确选用这些方法,指出基坑土体加固是控制基坑变形的适宜方法,以使基坑加固技术在工程应用中不断地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5.
基坑开挖,坑底被动区土体卸荷,坑底一定范围内土体强度降低较大,竖向回弹量较大、侧压力发生变化较大,这些将对基坑的变形产生不利影响。以卸荷试验为基础,根据直剪试验中受卸荷影响最大深度、常规固结试验中的强回弹深度、K0固结试验中的侧压力变化较大提出了上海软土地区基坑工程中被动区土体的合理加固深度;并通过计算及工程实践加以验证。得出的结论对该类地区受卸荷影响的基坑工程的加固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段辉乐 《土工基础》2006,20(3):68-69
1引言目前在软土地区的基坑工程中,广泛采用坑底部分加固的方法来限制基坑的变形和位移。文献[1]、[2]分别从实测和有限元角度对其进行了探讨,但对于其工作机理的理论研究,目前的相关文献尚不多见。通过分析,对坑内加固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总结,不仅具有理论研究意义,更具有工程  相似文献   

17.
基坑被动区加固的位移控制效果及参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武汉地铁2号线积玉桥站为背景,采用三维弹塑性数值模拟的方法,考虑地下水渗流及土体的固结,研究被动区加固下地下连续墙的水平位移及坑外地表沉降的分布规律,并将计算值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计算模型的合理性。以此模型为基础,对裙边加固和抽条加固的主要参数及布置形式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被动区加固对变形的控制效果是非常显著的。裙边加固宽度和裙边加固深度都存在一个有效范围,当超出该有效范围后,加固效果的提高幅度不显著。当裙边加固宽度与加固深度相当时,加固效果最优。在裙边加固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被动区加固的作用效果主要与抽条加固的置换率有关,与其断面形状、布置形式等基本无关。  相似文献   

18.
邻近基坑桩基侧向变形加固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开挖引起邻近桩基变形过大时,需要采取基坑加固措施控制周围土体位移,从而减小开挖对桩基的影响.加固方法分为坑内被动区加固和坑外土体加固,其目的均在于提高土体强度和抵抗变形的能力.通过有限元弹塑性分析,研究了不同加固措施对邻近桩基变形的影响.讨论了加固范围,加固程度,加固位置等对桩基侧向变形的影响,可为基坑变形控制地基处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被动区加固在逆作法基坑开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基坑逆作法设计中,控制地下连续墙的水平位移和周围土体沉降是一个重要内客.软土地区,通常对被动区土体进行改良加固,以提高被动区土抗力,减少地下连续墙体的内力和地下连续墙身水平位移.以上海长峰商城为工程背景,用有限元法分析了逆作法中不同加固范围对地下连续墙体水平位移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加固坑内被动区土体可明显提高坑底土的力学性质指标,有效抑制地下连续墙体的水平位移;同时还表明适当增加纵向加固体范围,在开挖初期可使支护结构的绕曲变得平缓,有利于改善结构内力分布,对减少弯矩产生作用;适当增加横向加固体范围,在开挖后期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于邻近基坑的地铁结构保护问题,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加强基坑自身支护体系、优化开挖方案等被动控制措施,此类方法缺乏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控制隧道变形的适时性和主动性,且会造成基坑造价提高、工期延长。以某邻近地铁结构的大面积基坑工程为例,分析了基坑施工中地铁结构的变形规律,进行了注浆对土体及隧道水平变形主动控制的试验及应用实践。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对几种隧道变形控制方法进行了对比和评价,并进行了注浆方案的优化研究。工程案例以及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基坑分区分期开挖、分仓开挖、加强支护体系等被动控制措施具有较大局限性,而适时注浆主动控制隧道变形技术较为经济有效。在注浆策略上,多排孔注浆时"近距离、多孔位、小方量、由远及近"的注浆方案优于"远距离、少孔位、大方量、由近及远"的方案。主动注浆控制技术具有成本低、工期短、适时控制隧道变形等优点,条件适当时明显优于分区分期开挖等被动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