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析了结构延性在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其作用,探讨了影响结构延性的主要因素以及结构延性的抗震设计。事实证明,结构抗震的本质就是延性,提高延性可以增加结构抗震潜力,增强结构抗倒塌能力。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框架结构中对抗震设计的要求,从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结构延性、节点核心区设计、构造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为提高框架抗震能力,在实际工程中抗震概念设计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关于混凝土框架结构强柱弱梁几个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抗震规范中关于强柱弱梁设计的方法,结合现阶段关于强柱弱梁的主要方法,提出了在设计工作中关于强柱弱梁节点设计的建议,指出了未来强柱弱梁节点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5.
本文论述了抗震钢筋砼框架结构中,合理框架问题。而合理框架结构,主要是梁柱的关系,以及梁柱的具体构造。  相似文献   

6.
按照现行中国抗震设计规范设计了多种层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考虑了钢筋的各种归并方案.采用静力弹塑性方法计算了结构的超强系数,分析了结构层数和钢筋归并系数与结构超强性能的关系.超强系数随结构层数的增加而减小,随着钢筋归并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在低层结构中归并程度对超强的影响较高层结构更为明显.目前我国抗震规范中地震作用的取值,应该考虑超强在各种因素下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修订.  相似文献   

7.
合理选取电算程序总信息中各项参数对正确进行结构计算十分重要,现将框架结构计算所需要的电算参数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设计和现场施工,查阅相应规范、规程及设计专著,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采用简化的双线性纤维增强聚合物(FRP)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模型,对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混杂FRP约束完好混凝土圆柱进行了近似的截面延性分析,再从钢筋有效截面面积的减少、钢筋力学性能的降低和钢筋-混凝土黏结界面的弱化三个方面考虑钢筋腐蚀对截面延性的影响,建立了计算混杂FRP加固腐蚀混凝土圆柱潜在塑性铰区延性的简单适用模型,并编写了无需迭代的混杂FRP加固腐蚀混凝土柱基于位移性能的抗震设计程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赣州农村建筑多层砌体结构的现状,提出有关抗震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8根剪跨比为3,十字型钢混凝土柱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实验,研究型钢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主要分析了实验构件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系数和耗能能力,并探讨了体积配箍率对型钢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数据的拟合给出了型钢混凝土柱的延性与体积配箍率的关系式.实验结果证实十字型钢混凝土柱构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而且体积配箍率是影响型钢混凝土柱构件延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构件的抗震性能的改善具有非常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2.
To verify the seismic design response factors of high-rise buildings, five reference structures, varying in height from 20- to 60-stories, were selected and designed according to modem design codes to represent a wide range of concrete wall structures. Verified fiber-based analytical models for inelastic simulation were developed, considering the geometric nonlinearity and material inelasticity of the structural members. The ground motion uncertainty was accounted for by employing 20 earthquake records representing two seismic scenarios, consistent with the latest understanding of the tectonic setting and seismicity of the selected reference region (UAE). A large number of Inelastic Pushover Analyses (IPAs) and Incremental Dynamic Collapse Analyses (IDCAs) were deployed for the reference structures to estimate the seismic design response factor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factors adopted by the design code are adequately conservative. The results of this systematic assessment of seismic design response factors apply to a wide variety of contemporary concrete wall buildings with various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