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鹏博  孟伟  张洪武  郑升辉  付晓燕 《功能材料》2022,(8):8176-8179+8230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MgGa2O4:xMn2+(x=0.5%,1%,3%,5%)系列绿色长余辉发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发光光谱、余辉光谱、热释光谱等表征手段对其长余辉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样品的发射光谱的结果表明,Mn2+在509 nm处的特征发射峰,对应Mn2+离子的4T1(4G)→6A1(6S)电子跃迁,随着Mn2+掺杂浓度的增加,其发光强度先增强后减弱,掺杂浓度为3%时样品具有最好的发光性能;掺杂浓度为1%时其余辉强度最强,余辉时间可以持续1h以上;热释光谱在342 K附近出现一个宽峰,这表明样品存在大量的陷阱,这有利于捕获被激发的电子,形成长余辉发光。  相似文献   

2.
卢照  魏慧欣  翟春鹏 《功能材料》2023,(3):3019-3023
利用热分解法制备了CaF2:Yb3+/Er3+纳米颗粒,通过改变Yb3+和Er3+的掺杂浓度对其近红外二区(NIR-II)发光性能进行调节,研究结果表明,当Yb3+掺杂浓度为20%,Er3+掺杂浓度为2%时,在980 nm光源激发下,NIR-II发光性能最强,且纳米颗粒分散性良好,尺寸均匀。然后,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的碱金属离子(Li+、Na+、K+)共掺杂对其NIR-II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i+掺杂因不利于纳米颗粒成核导致NIR-II发光性能降低,Na+和K+掺杂均有利于NIR-II发光性能提升。相比而言,K+离子半径更大,更有利于破坏晶体场的局部对称性,因此,在K+共掺杂的情况下NIR-II发光性能最强。  相似文献   

3.
利用乙二醇辅助共沉淀法,制备了小尺寸近红外发光Al3+共掺杂镓酸镁(MgGa2O4)∶0.3%Cr3+(MGO∶0.3%Cr3+,Al3+)长余辉发光纳米粒子(PLNP),考察了Al3+掺杂对MGO∶0.3%Cr3+晶体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l3+掺杂对MGO∶0.3%Cr3+的晶体结构无影响,但能提高MGO∶0.3%Cr3+的发光强度。当Al3+掺杂量为0.4%(摩尔分数)时,MGO∶0.3%Cr3+,0.4%Al3+(Al3+、Cr3+相对于Ga3+的物质的量比,摩尔分数)PLNP发光强度最强,余辉平均发光寿命从46.98s(MGO∶0.3%Cr3+)增大至78.75s(MGO...  相似文献   

4.
《中国粉体技术》2015,(2):68-71
采用燃烧法合成Sr Al2O4:Eu2+,Dy3+长余辉发光粉,发光粉经硅烷偶联剂A-174表面包覆改性后,再与改性环氧树脂、丙烯酸酯单体聚合反应制备水性发光环氧-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表面包覆对发光粉发光性能影响,并对复合发光乳液进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燃烧法制备的单个发光粉粒径为100 nm;表面包覆不仅不影响发光粉的余辉性能,而且还可以提高发光粉的耐水性和改善发光粉在复合乳液中的分散性;制备的水性环氧-丙烯酸酯复合发光乳液涂膜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和长达18 h的余辉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传统高温固相法在1050℃烧结下制备了Na2Ca3-xSi6O16∶xEu3+红色荧光粉,其中Na2Ca2.93Si6O16∶7%Eu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最好。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纳米SiO2并包覆在Na2Ca2.93Si6O16∶7%Eu3+荧光粉表面,包覆量为2%~10%(wt,质量分数,下同)。通过X射线衍射仪、激发-发射光谱分别对荧光粉物相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采用CIE色度坐标分析软件对样品的色度图进行绘制。结果表明纳米SiO2包覆量不同的荧光粉其基质结构未发生改变,纳米SiO2包覆膜是无定型的,样品的发射峰位置没有变化,但发射强度不同;当纳米SiO2包覆量...  相似文献   

6.
SrAl_2O_4∶Eu~(2+),Dy~(3+)是常见的长余辉发光材料,具有良好的发光和余辉性能,能够作为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体系中能量供体,使探针具备在无光源激发条件下的检测能力.但其易发生水解反应而失去光学性能,这限制了其应用.对SrAl_2O_4∶Eu~(2+),Dy~(3+)进行表面修饰改性,并以其为基体制备可利用余辉进行检测的荧光探针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利用正硅酸乙酯(TEOS)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缩合在SrAl_2O_4∶Eu~(2+),Dy~(3+)表面包覆SiO_2以提高其耐水性,并通过硅烷偶联剂将其与罗丹明B连接构成一种新型荧光探针.采用扫描电镜、荧光光谱等检测手段对所制备探针进行表征,并分别研究了探针在有、无光源激发条件下的检测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探针对Fe~(3+)有较特殊的响应,可用于检测溶液中的Fe~(3+).该探针在光源激发下可定量检测溶液中100~500μmol/L浓度范围内的Fe~(3+),在无光源激发条件下可利用自身余辉检测溶液中500μmol/L以上浓度的Fe~(3+).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碳粉还原气氛下合成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Sr2MgSi2O7∶Eu2+,Dy3+。通过正交试验,以初始余辉亮度和余辉时间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烧结温度、Eu2+、Dy3+和硼酸的摩尔分数对发光材料余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个因素在实验设定水平范围变化时,最佳合成工艺为烧结温度1300℃,Eu2+、Dy3+和硼酸的摩尔分数分别为2%,4%,10%。按照上述工艺条件合成的样品余辉性能最佳,初始余辉亮度可达2238mcd/m2,余辉时间超过1400s。样品具有250nm~450nm的激发范围,发射峰位于470nm。  相似文献   

8.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MgO,SiO2,Nd2O3,MnCO3与PVA膜混合物,再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长余辉发光材料MgSiO3∶Mn2+,Nd3+,对这种红色长余辉材料的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借助SEM对其表面形态进行表征,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和余辉衰减曲线表征样品的发光性能。研究发现,PVA及纺丝工艺没有对MgSiO3∶Mn2+,Nd3+样品的晶体结构造成破坏,样品发射峰型没有变化,相对可见光样品对紫外光的吸收更好。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的发光材料与高温固相法制备的发光材料相比其发光性能及粒径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环境友好型光催化技术的应用推广,通过热解聚合方式将g-C3N4负载于多孔Sr2MgSi2O7:Eu2+,Dy3+蓝色长余辉荧光粉上,制备具有持续反应活性的g-C3N4/Sr2MgSi2O7:Eu2+,Dy3+复合材料。首次采用累积污染物降解效率等一系列指标评价材料在光照及暗态下综合去除污染物效果。通过微观表征手段和NO去除试验研究了单组分复配质量比对复合材料的光学及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C3N4的复合对Sr2MgSi2O7:Eu2+,Dy3+的荧光强度和余辉性能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光照下,提高的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和光吸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自蔓延低温(600℃)方法合成了铝酸盐长余辉材料SrAl2O4∶Eu2+,Dy3+;通过添加聚乙二醇(PEG)有效控制材料的粒径,并采用XRD,SEM,PL等测试方法对粒径、形貌、发光性能等进行了研究。随着PEG量的增加,材料粒径呈减小趋势;未添加PEG时,材料粒径范围在0.2~1.2μm;当PEG的量为0.4%时,材料初始亮度最高,为19110mcd/m2,余辉衰减最慢,材料粒径分布在0.1~0.8μm;当PEG量为0.6%时,粒径最小,粒径范围在0.1~0.5μm。添加PEG后材料的发光亮度有所提高,而余辉衰减变化不明显。实验结果表明:自蔓延低温合成SrAl2O4∶Eu2+,Dy3+时,通过添加PEG能有效控制合成材料的粒径,借助于PL测试手段以及余辉衰减实验,激发、发射光谱测定所得的检测波长分别为516nm、363nm,合成了粒径细小且发光性能优良的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1.
上转换发光材料由于具备独特的热敏特性而被应用于非接触式光学温度传感技术,其中Ca0.5Gd(WO4)2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光学特性,非常适合作为温度传感器的基质材料。本工作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了Er3+、Yb3+共掺杂Ca0.5Gd(WO4)2荧光粉,研究了不同Yb3+掺杂浓度对样品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和发光性能的影响。随着Yb3+掺杂浓度的增加,Ca0.5Gd(WO4)2∶Er3+/Yb3+荧光粉的上转换和近红外发光强度先增加后减小,在Yb3+掺杂浓度为10%(摩尔分数,下同)时,发光强度均出现最大值。根据泵浦功率与发光强度的依赖关系可以得出,Er3+的上转换发光属于双光子吸收过程。此外,测量了样品Ca0....  相似文献   

12.
采用简单的液相法在室温下制备了均匀球形的Ag-SiO2-CeF3:Tb3+核-壳结构纳米复合发光粒子,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Ag-SiO2表面包覆上了结晶良好的六方晶系的CeF3:Tb3+。Ag-SiO2-CeF3:Tb3+纳米复合粒子为球形,尺寸约为45~60 nm,该纳米复合粒子与CeF3:Tb3+一样具有良好的特征绿光发射,均以544 nm附近的Tb3+5D47F5跃迁为最强发射峰,内核贵金属Ag纳米粒子对CeF3:Tb3+发光起到了一定的猝灭作用。Ag-SiO2-CeF3:Tb3+复合材料在生物检测、疾病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郭雪峰  葛明桥 《功能材料》2012,43(23):3252-3256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夜光纤维用Sr2MgSi2O7∶Eu2+,Dy3+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结合夜光纤维对发光材料性能的要求,通过X射线衍射图谱、荧光光谱、余辉衰减曲线及热释光谱对材料的结构、发光性能和陷阱能级分布进行了表征,重点分析了稀土离子Eu2+和Dy3+的掺量及比例的变化对材料余辉过程和陷阱能级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适中的Dy3+掺量能产生合适的陷阱能级,从而获得较好的余辉效果,Dy3+掺量不同但衰减规律相似,经拟合余辉衰减包括快衰减、中衰减、慢衰减3个过程。而当Dy3+掺量不变,Eu2+掺量达到0.05mol时,发光强度骤然下降,出现发光淬灭。随着Dy3+掺量的增加,陷阱能级的深度E值逐渐变大,当Dy3+掺量增加到0.06mol时,E值反而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4.
硫酸锰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深度净化,一直是锰行业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所制备的δ-MnO2进行表征,利用Visual Minteq软件模拟硫酸锰溶液中Mn、Co和Ni的离子形态随pH的变化关系,研究不同pH条件对δ-MnO2吸附硫酸锰溶液中Co2+、Ni2+的影响。结果表明:δ-MnO2结晶性较差,缺陷和空隙较多,表面羟基丰富。随着硫酸锰溶液pH升高,δ-MnO2对于Co2+和Ni2+吸附率逐渐增加,Co2+比Ni2+更容易被吸附。在低pH下,δ-MnO2吸附效果受结构缺陷和空隙影响,pH高于5时,在表面负电荷和羟基的共同作用下大量吸附Co2+和Ni2+,Co2+、Ni2+吸附率最高达到99....  相似文献   

15.
蔡文婷  何盛安  刘丽丽  叶信宇 《功能材料》2022,(12):12139-12146+12176
提出了一种绿色、简便的基于Fe2+离子的氧化还原策略来提高锰激活氟化物红色荧光粉的耐湿性。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K2SiF6:Mn4+(KSFM)荧光材料,并对Fe2+处理前后样品的形貌、晶体成分、元素组成、发光性能、荧光寿命、耐湿性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SEM结果表明,经Fe2+离子处理后的K2SiF6:Mn4+(T-KSFM)颗粒的团聚程度得到有效的降低。XPS测试结果表明,T-KSFM样品表面Mn含量减少。光谱测试结果表明,最强激发峰约468 nm处,次强峰位于约360 nm处,而最强窄带发射峰位于632 nm处。经过Fe2+处理后的T-KSFM荧光粉在去离子水浸泡320 min后,其相对发光强度为初始发光强度的80.3%,而KSFM仅还有63.4%。此外,将T-KSFM作为红色组分与黄粉YAG以及蓝光芯片封装制得WLEDs色坐标为(0.4110,0.3963),处于...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Lu2(MoO4)3:Eu3+系列红色荧光粉,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能谱仪(EDS)和荧光光谱(PL)仪对制备荧光粉的结构、形貌、元素组成及光致发光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Eu3+成功掺入基质晶格中并得到Lu2(MoO4)3:Eu3+纯相样品,荧光粉颗粒大小在2μm左右。制备温度依赖样品光致发光结果表明1 000℃下制备Lu2(MoO4)3:Eu3+样品发光性能最好。煅烧时间依赖样品光致发光结果表明1 000℃下煅烧时间为6 h时样品发光效果最好。反常于荧光粉发光热猝灭现象,Lu2(MoO4)3:Eu3+样品在外界测试温度为250℃左右时出现热增强...  相似文献   

17.
张清波  李东林  高建行  李童心  张龙 《功能材料》2022,(12):12196-12202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Zn2+掺杂的LiNiO2(LNO)正极材料,研究了不同Zn2+掺杂量对LNO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摩尔分数)Zn2+掺杂的镍酸锂正极材料(LNO-2Zn)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在1C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LNO-2Zn的容量保持率为80.0%,高于未掺杂LNO的74.8%;在10C大电流密度下,LNO-2Zn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2.1 mAh/g,高于未掺杂LNO的48 mAh/g。适量的Zn2+掺杂能够降低Li/Ni混排程度并且抑制有害相变的发生,从而提高LNO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铝酸锶是典型的长余辉发光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但是铝酸锶在水中极易发生水解,抗湿性差,严重限制了其应用。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和物理蒸汽沉积法在长余辉发光材料表面包覆膜,对设备要求高,价格贵,不易推广。因此,采用液相沉积法在长余辉荧光粉铝酸锶表面包覆SiO2膜和A l2O3膜来提高其耐水性能,采用电镜扫描(SEM)、X射线衍射(XRD)表征膜的存在,并对包膜试样进行了耐水性和发光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铝酸锶荧光粉包覆了致密的复合膜层后,耐水性得到显著的提高,同时,包膜对荧光粉的发光性能影响较小,发射光和激发光强度损失均在10%以下。  相似文献   

19.
以工业废弃物黄磷炉渣为原料,用硝酸浸出得到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二氧化硅(SiO2)。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出荧光强度较高以及良好的光学稳定特性的SiO2:Tb3+荧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等现代分析手段对荧光材料表面形貌和内部结构特征以及发光性能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SiO2:Tb3+荧光材料为无定型结构。在激发光谱图中,377 nm(7F6-5L10)处有一较强的激发峰,其发射峰位于544 nm处,归属于Tb3+5D4-7F5特征跃迁发射,在紫外光照射下呈现明亮的绿色荧光。经过30天的材料稳定性测试,荧光强度下降速度仅为38 a.u/天,基本保持稳定,证实了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光学稳定特性。  相似文献   

20.
磷石英结构的碱土铝酸盐MAl2O4∶Eu2 ,Re(M= Mg, Ca, Sr, Ba; Re= Y, La, Sr, Pr, Nd, Sm,Gd,Tb,Dy等)是典型的长余辉发光材料,已广泛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这类材料在水溶液中极易水解,抗湿性差,严重制约了其应用,为此我们利用sol gel法在CaAl2O4 ∶Eu2 ,Nd3 的颗粒表面包覆了一层均匀的SiO2 膜并证实了膜的存在,且对CaAl2O4∶Eu2 ,Nd3 包膜前后的发光性能及耐水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包膜对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没有太大的影响,却大大提高了其耐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