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TFCcal设计软件构建膜系结构,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和提拉法在超白玻璃上制备出厚度精确可控的宽光谱、高增透型SiO2/TiO2/SiO2-TiO2减反膜, 同时结合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改性碱催化的SiO2溶胶, 通过提拉法一次制备出高透过率疏水型薄膜。研究表明, 高增透型三层宽光谱减反膜的理论膜层厚度依次为: 80.9 nm(内层SiO2-TiO2)、125.0 nm(中间层TiO2)、95.5 nm(外层SiO2), 其在400~700 nm可见光范围内平均透过率实际可高达97.03%以上。多层膜经过退火处理后, 膜面的水接触角高达131.5°, 同时陈化两个月以后的多层膜透过率仅下降0.143%, 表明制备的SiO2/TiO2/ SiO2-TiO2多层减反膜具有优良的疏水和耐环境性能。  相似文献   

2.
碱催化溶胶-凝胶多孔SiO2减反膜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及抗激光损伤性能,是高功率激光装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与光学元件之间的结合强度低,使得膜层易发生接触破坏。本研究以“神光II”高功率激光装置溶胶-凝胶多孔SiO2减反膜为基础,通过提拉法在其表层涂覆致密的SiO2薄层后得到机械强度提升的双层SiO2减反膜(SiO2-MTES),并与常用的单层氨固化SiO2减反膜(SiO2-HMDS)进行相关应用性能的综合比较。结果表明,涂覆SiO2-MTES的熔石英在约800 nm处的峰值透过率大于99.6%,运用1-on-1激光损伤阈值测试方法测得该双层SiO2减反膜的零几率激光损伤阈值为51.9 J/cm2(1064 nm, 9.1 ns),与涂覆SiO2-HMDS的性能相当。同时, SiO2-MTES膜层与水的接触角达到117.3°,...  相似文献   

3.
具有梯度折射率的减反膜可以在更宽光谱波段和更大入射光角度实现减反射性能。本研究利用溶胶-凝胶和溶剂热法分别合成实心氧化硅(SiO2)、空心氧化硅(H-SiO2)和空心氟化镁(MgF2)溶胶, 利用浸渍-提拉法在玻璃双面镀制SiO2/H-SiO2/MgF2梯度折射率薄膜。结果表明, 在380~1600 nm波长, 镀膜基片在光垂直入射时透光率高达99.88%, 当光以0°~45°入射时, 平均透光率均高于97.85%, 即使光以75°入射时, 最高透光率仍达95.51%。同时发现, 经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OS)修饰, 薄膜疏水角达到150.6°, 显示出良好的疏水自清洁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空气辅助干法共混、冷压烧结并车削成膜的方法制备了SiO2填充量为35wt%、厚度为50 μm的聚四氟乙烯(PTFE)基复合薄膜。系统研究了SiO2颗粒粒径对SiO2/PTFE薄膜复合材料的孔洞缺陷和力学性能等的影响,并研究了SiO2在PTFE中的分散情况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对其性能变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SiO2粒径的逐渐增大,其在PTFE中的分散趋于均匀,同时PTFE能更好地包覆粒子,因此SiO2/PTFE薄膜孔洞缺陷逐渐减少,力学性能逐渐增强;当SiO2的粒径D50为12 μm时,其在PTFE中的分散均匀性最佳,SiO2/PTFE复合薄膜孔洞缺陷最少,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断裂伸长率达19.5%,拉伸强度达9.2 MPa。   相似文献   

5.
SiO2-TiO2 复合微粒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溶胶法制备了18nm 和40nm 两种粒径均匀、单分散的SiO22TiO2 复合微粒, 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电镜照片显示, 水和TiO2 粒子接枝于SiO2 粒子表面, 成针状向外生长。对包覆过程、复合纳米粉末煅烧行为、表面改性的研究表明, 1100℃~ 1200℃TiO2 由锐钛型向金红石型转变, SiO2 的鳞石英晶型也开始形成。甲醇改性的TS纳米粉末能较好的再分散于乙醇中。   相似文献   

6.
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 氨水为催化剂制备标准SiO2溶胶, 然后在回流前后分别对普通SiO2溶胶添加适量的辛基三甲氧基硅烷(OTMS)进行修饰, 得到OTMS改性SiO2溶胶。用未进行OTMS修饰、回流前修饰和回流后修饰的溶胶分别制备减反膜, 并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原子力显微镜和接触角测试仪对薄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回流前添加OTMS修饰剂制备的改性SiO2减反膜具有最优异的耐潮湿环境稳定性能, 最高透过率可达99.7%以上; 与水的接触角达到120°, 在潮湿环境中放置4 w后, 透过率只下降0.23%。  相似文献   

7.
利用环氧树脂和纳米SiO2混合溶液在玻璃基材进行表面成膜,对得到的微米级粗糙结构进行氟硅烷修饰,制备得到具有超疏水性复合膜层。采用扫描电镜、接触角测量仪、高速摄影系统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仪进行形貌表征、润湿性表征和膜层透光率测量。结果表明,环氧树脂与纳米颗粒构建的粗糙结构对超疏水表面的构建起到重要作用,该膜层呈现低黏附、低滚动角性能;复合膜层的接触角随SiO2含量的提高逐渐增大至趋于稳定;复合膜层透光率随SiO2含量的提高呈现下降趋势,制备膜层的透光率均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8.
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钛酸正丁酯(TBOT)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iO2溶胶和TiO2溶胶,利用浸渍提拉法制备了SiO2/TiO2双层减反膜.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椭圆偏振光谱仪和接触角测量仪等分析表征了薄膜的特性,以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溶液实验来评价薄膜的自洁功能,考察了SiO2/TiO2双层减反膜的耐磨擦性.结果表明,SiO2/TiO2双层减反膜在400~800nm可见光波段的透光率最高可达97.2%,薄膜表面平整,结构致密且粗糙度小,经紫外灯照射后薄膜的水接触角接近0°,光催化2h后可将5mg/L的甲基橙溶液降解43.6%.SiO2/TiO2减反膜还具有优良的耐磨擦性能.  相似文献   

9.
王琳涵  同帜  吴魁  姚远  李苗雨  龚亮 《功能材料》2022,(7):7128-7132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Al2O3、TiO2两种溶胶,分别涂覆在粉煤灰/黄土支撑体表面制备陶瓷膜,并利用热重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对膜材料的热稳定性、晶相组成进行分析,并对陶瓷膜的微观形貌、孔隙率、膜通量、膜通量恢复率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及干燥条件能有效控制陶瓷膜晶相变化及膜层完整性,Al2O3、TiO2膜材料分别在50,25℃时干燥,600℃时烧结,制得的Al2O3膜材料为γ-Al2O3,TiO2膜材料为金红石相TiO2;Al2O3、TiO2陶瓷膜的孔隙率分别为28.56%、34.12%,膜通量分别为1 092.67和2 983.33 L/(m2·h),膜通量恢复率分别为97%、89%。与未覆膜的支撑体相比,Al2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微波基板材料与Cu金属衬底的热膨胀性能匹配,对陶瓷/聚四氟乙烯(PTFE)微波复合基板材料的热膨胀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湿法工艺制备了以SiO2和TiO2为填料的SiO2-TiO2/PTFE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密度、填料粒度和填料体积分数对SiO2-TiO2/PTFE复合材料热膨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iO2的体积分数由0增至40%(TiO2 :34%~26%)时,SiO2-TiO2/PTFE复合材料的线膨胀系数(CTE)由50.13×10-6 K-1减小至10.03×10-6K-1。陶瓷粉体粒径和复合材料密度减小会导致CTE减小。通过ROM、Turner和Kerner模型计算CTE发现,ROM和Kerner模型与实验数据较相符,而实验值与Turner模型预测值之间的差异随PTFE含量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1.
以柱撑式环氧树脂大孔聚合物为模板,制备宏观尺寸的大孔-介孔SiO2;以其为载体,通过钛酸四丁酯原位水解和高温焙烧制得大孔-介孔TiO2纳米晶-SiO2复合材料。应用SEM、TEM、XRD、FTIR和N2吸附-脱附法对材料进行表征。以偶氮荧光桃红为模拟污染物,用氙灯模拟日光光源,考察了不同条件下大孔-介孔TiO2-SiO2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大孔-介孔SiO2具有三维连续贯通的大孔孔道,孔壁为连续的纳米SiO2薄膜;TiO2纳米晶以纳米薄膜的形式均匀地原位生长在SiO2纳米薄膜的两侧,得到的复合材料孔壁上存在丰富的介孔。当焙烧温度为600℃、TiO2的负载量为15.7wt%、染料溶液浓度为10 mgL-1且pH为3时,大孔-介孔TiO2-SiO2光催化剂对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效率最高,而且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12.
魏永春 《功能材料》2021,(3):3135-313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和Ag/TiO2纳米粒子,采用涂覆法制备了TiO2和Ag/TiO2纳米粒子光催化剂基板样品。使用XRD、SEM和拉曼光谱等手段,对TiO2和Ag/TiO2纳米粒子进行了晶格结构和表面形貌研究;通过UV-Vis,研究了TiO2和Ag/TiO2纳米粒子光催化剂基板样品在光催化反应器中对苯酚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TiO2和Ag/TiO2纳米粒子均为纯净的金红石相,二者表面形貌并没有明显区别,Ag单质粒子成功负载在TiO2纳米材料上;Ag单质粒子的负载,明显增强了TiO2纳米粒子对可见光的吸收,且Ag/TiO2纳米粒子薄膜对苯酚的光催化降解性能明显优于TiO2纳米粒子薄膜;在光催化降解1 h后,TiO2纳米粒子薄膜仅催化降解了溶液中30%(质量分数)的苯酚,且光催化降解出现了饱和趋势,而Ag/TiO2纳米粒子薄膜可催化降解溶液中50%(质量分数)的苯酚,且在光催化降解3 h后,仍未出现饱和趋势。  相似文献   

13.
选用三种具有不同疏水官能团的硅烷偶联剂,即含苯基的偶联剂1(Ph-1)、含氟基的偶联剂2(F-2)和含环氧丙氧基的偶联剂3(GP-3)对SiO2进行表面改性,并采用空气辅助干法共混、冷压烧结并车削成膜的方法制备了SiO2填充量为35wt%、厚度为50 μm的SiO2/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薄膜。改性后SiO2在PTFE中分散均匀。研究了不同含量F-2对SiO2/PTFE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发现当含氟基的硅烷偶联剂F-2用量(与SiO2质量比)为0.3%时,SiO2/PTFE复合薄膜的针孔缺陷最少,拉伸强度由9.2 MPa提高至16.2 MPa;在10 GHz下,SiO2/PTFE复合薄膜的介电常数由2.475降低至2.416,介电损耗由2.66×10?3降低至2.01×10?3,SiO2/PTFE复合薄膜显示出优异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4.
纳米TiO2共混改性PVDF复合膜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锐钛矿TiO2纳米颗粒共混于铸膜液中,用溶致相转换分离法制备了纳米TiO2改性PVDF膜,并对复合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TiO2纳米粒子含量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iO2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加,复合膜的表面水接触角降低、亲水性提高,纯水通量逐渐增加(TiO2浓度<8%),复合膜对于蛋白质吸附量降低、膜的抗污染能力提高。当LiC1的浓度(质量分数,下同)为2%、PEG600的浓度为2%、PVDF的浓度为20%、TiO2的浓度为5%-8%时,杂化膜的孔径大小均匀,TiO2颗粒负载于PVDF膜的骨架中。与PVDF膜比较,TiO2/PVDF复合膜的亲水性提高、对蛋白质的吸附降低、抗污染能力增强。此复合膜对Cu(Ⅱ)表现出良好的吸附-脱附性能,在150 min内对Cu(Ⅱ)的吸附率为82.19%。  相似文献   

15.
使用水热法在掺氟SnO2涂覆的导电玻璃(FTO)基板上生长TiO2纳米线,随后在TiO2纳米线上采用水热法生长WO3纳米线,制备出WO3/TiO2复合薄膜。通过循环伏安法(CV)、计时电流法(CA)、计时电量法(CC)等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了WO3/TiO2复合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薄膜的着色﹑漂白状态的响应时间进行测试。通过以上测试,计算得到了薄膜的循环稳定性﹑光调制﹑着色效率和切换时间(YX)等参数。结果显示WO3/TiO2复合薄膜的电致变色性明显提高,其中WO3/TiO2复合薄膜可逆性增加了6%,着色效率提高了40.96 cm2/C。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胶-凝胶旋涂法制备了纳米Co1-xMg xFe2O4/SiO2(x = 0, 0.2, 0.4, 0.6, 0.8) 复合薄膜。利用XRD、SEM、原子力显微镜、振动样品磁强计对薄膜的结构、形貌和磁性进行了分析, 研究了Mg2+含量对样品结构和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样品中Co1-xMg xFe2O4具有尖晶石结构, 晶粒尺寸在38~46 nm之间。随着Mg2+含量的增加, Co1-xMg xFe2O4的晶格常数减小, 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减小, 矫顽力先增大后减小。样品Co0.4Mg0.6Fe2O4/SiO2垂直和平行膜面的矫顽力分别为350.7 kA·m-1和279.4 kA·m-1, 剩磁比分别为67.2%和53.9%, Co1-xMg xFe2O4/SiO2复合薄膜具有较明显的垂直磁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17.
以石墨烯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Graphene/SiO2纳米复合材料,用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其作为水基润滑添加剂在不同载荷和浓度下的摩擦学性能。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表征了摩擦副的表面形貌和元素特征。结果表明:在15N载荷工况下,Graphene/SiO2纳米复合材料作为添加剂在超纯水中含量为0.2%(质量分数)时具有最佳的摩擦学性能,比超纯水的摩擦系数降低了17.9%,钢球磨损率降低了61.7%。基于磨损表面分析提出的润滑机制为:在摩擦过程中,Graphene/SiO2纳米复合材料在磨损表面生成的物理吸附膜、Graphene的层状剪切作用以及SiO2在磨损表面的修复作用和滚珠轴承作用,使超纯水的摩擦学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8.
王亮  杜瑞成 《化工新型材料》2023,(3):132-135+140
准备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设备,制备0、0.1%、0.3%的TiO2光催化材料,将其标注为纯TiO2、0.1%浓度Ru的TiO2、0.3%浓度Ru的TiO2,测试金属Ru对TiO2孔径的影响、改性TiO2光催化材料紫外-可见光吸收性能和光催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改性TiO2光催化材料属于介孔类材料,当金属Ru掺入浓度较低时,TiO2材料性能不会受到影响,随着金属Ru掺入浓度增加,改性TiO2光催化材料的体积/孔径比增加;TiO2光催化材料紫外-可见光吸收性能、光催化降解与离子液体掺杂金属Ru浓度具有正相关关系,离子液体掺杂金属Ru浓度的不断增加,改性TiO2光催化材料紫外-可见光吸收能力与光催化降解率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9.
针对单光子探测芯片中超导Nb膜减反的问题,研究了磁控溅射Nb膜折射率光谱特性随Nb膜厚度变化的规律,同时研究了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SiO2和SiNx介质膜的折射率光谱特性。为降低超导Nb膜对633 nm光的反射比,在Nb膜表面设计和制备了SiO2和SiNx减反膜。测试结果表明:SiO2和SiNx使反射比明显减小,计算结果验证了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20.
采用SiO2水溶胶(ACS)为硅源, H3PO4为桥联剂, H2O2为活化剂在玻璃表面成功制备了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减反膜。利用FTIR、XRD、FESEM、TEM、AFM对薄膜结构、形成机理及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成胶过程中, H2O2的导入有效修复了SiO2胶粒的表面羟基, 提高了SiO2的反应活性; 而在焙烧过程中, H3PO4通过其自身脱水形成的偏磷酸链状体分别与SiO2胶粒及玻璃基底表面的Si-OH进行了脱羟基缩聚, 构架了坚固的Si-O-P网络交联, 最终形成了稳定的磷硅酸盐凝胶网络结构, 提高了成膜质量。当n(H3PO4) : n(H2O2) : n(EtOH) : n(SiO2)= 0.49: 0.52: 30: 1时, 制备的SiO2减反膜在可见光区平均透光率高达98%, 硬度可达6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