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Y2O3、Eu2O3、Bi(NO3)3·H2O、浓HNO3、偏钒酸铵、氨水、无水乙醇和一缩二乙二醇为原料,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辅助水热法合成YVO4: Eu3+, Bi3+纳米颗粒。使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IR)和荧光光谱(FL)等手段对产品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为YVO4: Eu3+, Bi3+纳米颗粒,均具有四方晶相结构,其微结构随反应溶液的的pH值变化。YVO4: Eu3+, Bi3+纳米颗粒在619 nm处有较强的红光发射(电偶极跃迁5D07F2),在594 nm有较弱的橙光发射(磁偶极跃迁5D07F1)。随着Eu/Bi比值的增大材料的荧光先增强后减弱,在Eu/Bi比值为5时样品的红光发射最强。溶液的pH值影响YVO4: Eu3+, Bi3+纳米晶的发光强度,其中pH值为10时的样品其红光发射最强。并探讨了YVO4: Eu3+, Bi3+纳米晶的发光机理。  相似文献   

2.
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一种新型系列橙红色荧光粉Ca2Gd1-xSbO6:x Sm3+(x=0、0.01、0.02、0.03、0.04、0.05、0.06),使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致发光(PL)光谱、高温荧光光谱和荧光衰减寿命等手段表征其物相结构、晶体结构、化学纯度和光学性质,研究了材料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这种荧光粉基于Sm3+在597 nm处的4G5/26H7/2跃迁,引入Sm3+作为发光中心在407 nm激发下可发出波长为597 nm的橙红光。随着Sm3+离子浓度的提高Ca2GdSbO6:Sm3+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先提高后降低。根据Dexter理论,其浓度猝灭是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主导的,Sm3+离子的最佳掺杂浓度为x=0.03。...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CaMoO4∶Eu3+红色荧光粉,采用热解法制备g-C3N4蓝色荧光粉,并制备复合荧光粉g-C3N4/CaMoO4∶Eu3+。利用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分析、热猝灭分析对荧光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aMoO4∶Eu3+红色荧光和复合荧光粉g-C3N4/CaMoO4∶Eu3的衍射峰与CaMoO4粉末标准卡PDF#85-1267的衍射峰相匹配。在393nm的激发下,g-C3N4在462nm处发蓝绿色光,CaMoO4∶Eu3+在616nm处发红色光。通过改变g-C3N4与CaMoO4∶Eu...  相似文献   

4.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Lu2(MoO4)3:Eu3+系列红色荧光粉,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能谱仪(EDS)和荧光光谱(PL)仪对制备荧光粉的结构、形貌、元素组成及光致发光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Eu3+成功掺入基质晶格中并得到Lu2(MoO4)3:Eu3+纯相样品,荧光粉颗粒大小在2μm左右。制备温度依赖样品光致发光结果表明1 000℃下制备Lu2(MoO4)3:Eu3+样品发光性能最好。煅烧时间依赖样品光致发光结果表明1 000℃下煅烧时间为6 h时样品发光效果最好。反常于荧光粉发光热猝灭现象,Lu2(MoO4)3:Eu3+样品在外界测试温度为250℃左右时出现热增强...  相似文献   

5.
王亚楠  刘鑫  李兆  曹静  王永锋  吴坤尧 《功能材料》2021,(3):3160-3163,3176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Lu2.94Al5O12:0.06Ce3+绿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光致发光光谱(PL)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Lu2.94Al5O12:0.06Ce3+绿色荧光粉为立方晶系,表面为类球形。激发光谱中,位于340和450 nm的激发峰分别归属于4f的两个能级到5d能级的跃迁而产生的吸收,340 nm处的激发峰是由于发光是由于2F5/2到5d的跃迁,而450nm处的激发峰是由于2F7/2到5d的跃迁。发射光谱中,位于525 nm的发射峰对应Ce3+的4f-5d电子跃迁。当Ce3+掺杂量为6%,1500℃煅烧5 h时,Lu2.94Al5O12:0.06Ce3+绿色荧光粉CIE色坐标为(0.3683,0.5959),是一种可以用作白光LED的绿色荧光粉。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Sr2-x-yB5O9Cl:xEu2+,yTb3+蓝色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表征材料的晶体结构、用荧光光谱仪测定Eu2+和Tb3+的掺杂浓度,研究了助溶剂H3BO3过量浓度和反应温度对荧光粉发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掺杂Eu2+时,其浓度猝灭机理为电偶极-电偶极交互作用机制,浓度猝灭临界距离为RC=1.71 nm。在紫外(230-410 nm)波段有强而宽的吸收带,表明此粉是一种近紫外白光LED用的蓝色荧光粉。  相似文献   

7.
蔡鹏博  孟伟  张洪武  郑升辉  付晓燕 《功能材料》2022,(8):8176-8179+8230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MgGa2O4:xMn2+(x=0.5%,1%,3%,5%)系列绿色长余辉发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发光光谱、余辉光谱、热释光谱等表征手段对其长余辉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样品的发射光谱的结果表明,Mn2+在509 nm处的特征发射峰,对应Mn2+离子的4T1(4G)→6A1(6S)电子跃迁,随着Mn2+掺杂浓度的增加,其发光强度先增强后减弱,掺杂浓度为3%时样品具有最好的发光性能;掺杂浓度为1%时其余辉强度最强,余辉时间可以持续1h以上;热释光谱在342 K附近出现一个宽峰,这表明样品存在大量的陷阱,这有利于捕获被激发的电子,形成长余辉发光。  相似文献   

8.
以工业废弃物黄磷炉渣为原料,用硝酸浸出得到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二氧化硅(SiO2)。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出荧光强度较高以及良好的光学稳定特性的SiO2:Tb3+荧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等现代分析手段对荧光材料表面形貌和内部结构特征以及发光性能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SiO2:Tb3+荧光材料为无定型结构。在激发光谱图中,377 nm(7F6-5L10)处有一较强的激发峰,其发射峰位于544 nm处,归属于Tb3+5D4-7F5特征跃迁发射,在紫外光照射下呈现明亮的绿色荧光。经过30天的材料稳定性测试,荧光强度下降速度仅为38 a.u/天,基本保持稳定,证实了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光学稳定特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固相法在500℃下成功制备Zn2+掺杂BiOCl:Eu3+层状半导体, 并研究了Zn2+ (0~20mol%)掺杂对Eu3+激活BiOCl层状半导体发光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激发-发射光谱、荧光寿命衰减曲线对样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研究发现, 随Zn2+掺杂浓度增大, BiOCl晶体结构不变, Eu3+荧光寿命延长, 但发光强度却出现先减后增的反常现象。综合分析表明这可能与BiOCl特殊的层状结构有关。通过XRD和XPS的表征可以推断: 当Zn2+掺杂浓度≤10mol%, Zn2+在BiOCl中掺杂方式以晶胞层间隙掺杂为主; 当Zn2+掺杂浓度>10mol%后, 掺杂方式逐渐向取代掺杂转变。两种掺杂机制对Eu3+荧光寿命的改变以及形成缺陷对基质能量传递效率的影响可能是形成上述反常现象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稀土掺杂层状半导体的发光性能及影响规律, 并对Eu3+掺杂BiOCl这类新型发光材料的开发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不同Eu3+掺杂浓度的Ba3Gd(PO4)3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对产生的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 证实产物为纯相, Eu3+的引入没有导致晶体结构的改变。利用Van Uitert模型对5D0能级荧光的浓度猝灭行为进行了研究, 发现浓度猝灭是由于Eu3+间交换相互作用所导致。分析了5D0荧光发射的温度依赖, 给出了荧光温度猝灭行为符合横向穿越模型, 并通过非线性拟合获得了激活能。利用Eu3+的发射光谱和荧光衰减数据, 计算了5D07FJ辐射跃迁速率及荧光分支比, 同时得到了光学跃迁强度参数。  相似文献   

11.
戴智刚  李友芬  李刚  杨儒 《无机材料学报》2016,31(10):1081-1086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Tb3+, Yb3+共掺杂的Sr2B2O5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荧光光谱(PL)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和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XRD结果表明, 合成样品为单斜结构的Sr2B2O5相。分别使用543 nm和980 nm的监测波长, 得到的激发光谱均在354 nm、374 nm处有较强的激发峰, 其中374 nm处最强, 说明Sr2B2O5荧光材料在近紫外光区对太阳光有很强的吸收; 在374 nm( Tb3+:7F65D3) 紫外光激发下, 观察到Tb3+: 5D47FJ ( J = 6, 5, 4, 3) 可见光区发射光, 并检测到Yb3+: 2F5/22F7/2的近红外发射光。通过研究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与Yb3+掺杂浓度的关系, 发现在单斜晶体Sr2B2O5中, Yb3+具有很高的猝灭浓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白光发射的Gd4Ga2O9:x%Dy3+荧光粉,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荧光光谱等对产物的物相结构、形貌、组分和光学性能进行研究,并分析了Dy3+掺杂量对样品的影响。XRD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为Dy3+掺杂的Gd4Ga2O9单斜晶体和少量Ga2O3杂质相的混合物。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结果表明制备的Dy3+掺杂Gd4Ga2O9晶体是一种光学带隙为5.29 eV的直接带隙半导体。荧光检测结果表明Dy3+掺杂Gd4Ga2O9荧光粉可被属于Gd3+  相似文献   

13.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一系列Gd2-2xZnTiO6∶xSm3+(x=0,0.01,0.03,0.05,0.07,0.09,0.11)橙红色荧光粉,并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及荧光性能进行了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Gd2ZnTiO6∶Sm3+(GZT∶Sm3+)荧光粉均为双钙钛矿结构,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由几十微米大小无规则形状的颗粒堆积而成。在407nm近紫外光激发下,GZT∶Sm3+的发射光谱展示出两个较弱的发射峰(4G5/26H5/2,566nm;4G5/26H9/2,650nm)和一个较强的发射峰(4G5/26H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柔性Eu3+掺杂SiO2纤维薄膜, 采用SEM、XRD、FT-IR、TG和PL等测试方法对材料进行表征。Eu3+掺杂SiO2纤维薄膜在热处理后纤维直径变小, 纤维表面平滑无粘连。通过控制升温速度, 纤维薄膜经热处理后仍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 750℃热处理后其拉伸强度可达4.31 MPa, 经过多次弯曲仍能保持原样。在392.6 nm光源激发下, Eu3+掺杂SiO2纤维薄膜在570~670 nm附近呈现出来自于5D07FJ的发射峰。当Eu3+掺杂浓度为8mol%时, 经过750℃热处理后Eu3+掺杂SiO2纤维薄膜的发光强度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5.
以硝酸钙、氧化铕、碳酸锂和钼酸铵为原料,用喷雾热解法合成了CaMoO4:Eu3+,Li+红色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对样品的物相、显微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喷雾热解温度对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样品的发光亮度先增后减,在400℃达到最大值,样品为四方晶系CaMoO4,其显微形貌呈空心球形,平均球径为1.4μm;这种荧光粉样品可被395 nm的紫外光和465 nm的蓝光有效激发,发出617 nm的红光。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Si3N4掺杂氮化Sr2.99SiO5-6xN4x:0.01Eu2+荧光粉。采用XRD、EDS和SEM测试结果表明: N3-进入Sr3SiO5基质晶格中取代部分O2-离子, 形成了单一相Sr2.99SiO5-6xN4x:0.01Eu2+固溶体。PL&PLE荧光光谱测试结果显示, Sr2.99SiO5-6xN4x:0.01Eu2+荧光粉在344nm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射出红橙光, 属于Eu2+离子典型的 4f65d1→4f7电子跃迁。随着N浓度的增加, Sr2.99SiO5-6xN4x:0.01Eu2+荧光粉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的强度明显增强。热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 Si3N4掺杂氮化能够显著提高Sr3SiO5:Eu2+荧光粉的热稳定性。通过Arrhennius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横向穿越过程(crossover)引起的Sr3SiO5:Eu2+荧光粉氮化前后的温度猝灭。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二氧化钛/活性碳纤维(TiO2/ACF)复合材料处理有害气体的降解率,使用Fe3+对TiO2进行改性,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Fe3+-TiO2/ACF,通过荧光光谱(PL)、X射线衍射(XRD)、BET比表面积、扫描电镜(SEM)对材料进行性能表征,并以氨气(NH3)等气体为目标降解物,研究Fe3+-TiO2/ACF对目标降解物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经Fe3+掺杂改性的TiO2光催化活性显著提高,Fe3+∶Ti4+摩尔比为1∶200时,其光催化活性最高。随着Fe3+掺杂量的增加,TiO2的平均晶粒大小逐渐降低。负载Fe3+-TiO2后ACF的比表面积降低。使用Fe3+∶Ti4+(1∶200)...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Yb-Ho共掺的La2W2O9纳米晶。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荧光光谱(PL/PLE)对前驱体及产物进行表征。系统地研究了样品包括功率/温度依赖发射光谱、潜在上转换发光机制、主发射的衰减动力学、发光颜色等上转换发光特性及荧光测温性能。结果表明在不同功率980 nm光源激发下,(La0.88Yb0.1Ho0.02)2W2O9荧光粉在654 nm出现最强发射峰,对应于Ho3+离子的5F55I8跃迁。在298-548 K温度范围内的上转换发光性能研究表明所得荧光粉可通过荧光强度比模式(FIR)和荧光寿命模式(FL)实现双模式荧光测温。在980 nm光源激发下,所得荧光粉可基于Ho3+的最强发射峰5<...  相似文献   

19.
以黄磷炉渣为原料,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Ce3+-Tb3+共掺杂黄磷炉渣发光微晶玻璃,通过差热分析(DTA)、X射线衍射(XRD)、稳态/瞬态荧光(FLS)、CIE色度等探究不同的Tb3+掺杂量对微晶玻璃析出晶相、发光性能和样品色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e3+和Tb3+的引入,微晶玻璃主晶相为硅灰石,在310 nm波长激发下,随着Tb3+掺杂量增加,位于380 nm处Ce3+的特征发射峰减小,543 nm处Tb3+的特征发射峰增强,证实Ce3+和Tb3+之间存在能量传递,能量传递效率达到24.55%。此外,通过调整Tb3+掺杂量,微晶玻璃发光颜色可由蓝光调至绿光,从而实现发光颜色的可控化。  相似文献   

20.
先用液相沉淀技术合成Lu/In/Tm/Yb四元体系水合碱式碳酸盐类沉淀前驱体,然后将其在1100℃煅烧制备出一系列类球状平均粒度约为110 nm的[(Lu0.5In0.5)0.999-xTm0.001Ybx]2O3 (x=0~0.05)氧化物固溶体。在980 nm泵浦激光激励下这种氧化物粉体在可见光区发射出强烈的蓝青光(450~510 nm,源于Tm3+离子4f12电子组态内1D23H6,3F4电子跃迁)和较弱的红光(650~670 nm,源于Tm3+离子的1G43F4电子跃迁),二者的上转换过程均为双光子吸收。随着Yb3+离子浓度的提高1931CIE色坐标上的发射光颜色逐渐由绿光(0.31, 0.54)移向蓝光(0.01, 0.19)。Yb3+离子共掺提高了Tm3+离子的上转换发光强度,其最佳含量为2.5%。发射474 nm蓝光和654 nm红光的粉体,其荧光寿命分别约为0.84和0.97 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