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伯胺分子层与二苯甲酮(BP)构成光引发体系在玻璃表面引发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酸酯等的自由基接枝聚合。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接触角与原子力显微镜的结果证明聚合物成功接枝于玻璃表面。以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m)为单体,研究了聚合条件的影响。当原料配比m(BP)∶m(DMAAm)∶m(acetone)=5∶100∶1000,反应时间为5min时,样品的接枝率和单位面积接枝量分别达到了0.330%和0.87mg/cm2,表面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结果表明接枝有PDMAAm的玻璃表面与丙烯酸树脂的粘接性能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2.
以松香酯化物(RH)、苯乙烯(St)和二乙烯基苯(DVB)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松香基聚合物微球。考察了分散剂的种类、用量和DVB的用量对成球性能的影响。使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聚合物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单体质量比RH∶St∶DVB为1∶1.5∶0.4,明胶用量为m(明胶)/m(混合单体)=4/100时,得到较优的聚合物微球;松香酯化物的引入提高了聚合物微球的最大分解温度,聚合物微球具有一定的结晶性和压缩强度。  相似文献   

3.
采用光聚合法合成丙烯酸酯预聚物,然后在预聚物中加入交联单体、复合光引发剂、活性胺等制备印刷电路板(PCB)保护涂料。研究了本体光聚合的最佳反应时间,讨论了在光聚合条件下预聚物、功能单体、交联剂等对涂膜性能的影响。对光聚合产物进行了热重分析、红外光谱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在紫外光照射下的最佳预聚合反应时间为60s,单体转化率可达60%;当构成光敏预聚物的光聚合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冰片酯(IBOA)∶丙烯酸(AA)=6∶4∶1(wt,质量),后期加入的交联单体为18%(wt,质量分数,下同),复合光引发剂为3%,活性胺为2%时,涂料固化后各项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4.
以天然无毒、可降解性、抑菌性能良好的壳聚糖(CS)为基体,利用自由基接枝聚合法接枝丙烯酸(AA)和2-甲基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单体(AMPS),制备了吸水性和耐盐性能良好的CS高吸水树脂。研究了各因素(温度、投料比、引发剂用量和交联剂用量等)对吸水性及耐盐性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对高吸水树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温度60℃、物料比m(CS)∶m(AA)∶m(AMPS)=1∶8∶3、交联剂用量及引发剂用量均为单体质量1%的条件下,合成的高吸水树脂最大吸水率达578.7g/g,吸盐率达114.2g/g;1h基本达到吸水平衡,且重复使用5次后,吸水率变化不大,重复使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含氟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菲  艾春玲  易英  柯友明  黄畴 《材料保护》2012,45(1):17-19,32,78
含氟丙烯酸酯性能优异,目前以丙烯酸六氟丁酯(HFBM)单体合成水性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的报道较少。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为主要单体,HFBM为功能单体,采用预乳化工艺合成了含氟丙烯酸酯复合乳液,优化了乳液合成条件(复合乳化剂配比、引发剂用量、含氟单体用量),并用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研究了优化条件合成乳液的结构和其所成乳胶膜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复合乳化剂中m(十二烷基硫酸钠)∶m(曲拉通X-100)=3∶2,引发剂(过硫酸钾)用量为1.0%,含氟单体用量为9%时,合成的含氟丙烯酸酯复合乳液性能最好,具有较大的单体转化率和较小的凝胶率,乳胶膜有较大的拉伸强度;HFBM被成功地引入聚合物链段结构中,并使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6.
以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合成了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共聚物溶剂型分散剂。探讨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有机硅单体用量对共聚物分散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配比m(LMA)∶m(MMA)∶m(A171)=2∶1∶0.4,引发剂(AIBN)用量为单体总量的1%,反应时间为6h时,所制得LMA-MMA-A171三元共聚物单体转化率最高,对颗粒的分散效果最佳。制备镨黄溶剂型分散体系的最佳分散条件:分散剂用量为20%,溶剂为200#溶剂油。该体系中,颜料颗粒的平均粒径为387.9nm。  相似文献   

7.
以松香与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酯化物(HR)、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MAA)为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含松香的羧基化聚合物微球。研究St和MAA质量比例、反应温度、分散剂用量对微球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等对微球结构进行表征,利用电导滴定法对微球表面羧基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含松香的羧基化聚合物微球,微球球形较好,表面羧基含量达0.146mmol/g,加入MAA后微球的热稳定性变化不大。合成微球较优工艺条件:m(HR)∶m(St+MAA)∶m(DVB)=1∶1.5∶0.4,m(St)∶m(MAA)=3∶3,明胶用量4%(质量分数),反应温度为80℃。  相似文献   

8.
米小慧  李小瑞  李培枝  王晨 《功能材料》2012,43(23):3261-3264
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酸(AA)-衣康酸(IA)三元共聚物为水煤浆分散剂,通过对水煤浆液体流变性能的研究得到了分散剂的最佳合成条件:单体配比为m(AMPS)∶m(AA)∶m(IA)=3.8∶1∶1,反应温度为85℃,引发剂的添加量为单体总质量的5%,次亚磷酸钠的最佳添加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0%;并通过FT-IR、XRD、GPC等对聚合物分散剂的结构、分子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共聚物中成功引入了磺酸基和羧酸基,重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6×104,多分散系数为3.41。  相似文献   

9.
以蔗渣木聚糖(BX)为主要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M)为交联剂,在水溶液中与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共聚,合成了AM/MMA-BX交联型接枝共聚物。考察了BX与混合单体(AM-MMA)质量比、单体配比、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体系溶剂用量、交联剂MBAM用量等对单体转化率(C)、接枝率(G)和接枝效率(GE)的影响。实验确定的较佳反应条件为:m(BX)∶m(AM-MMA)=1∶1,单体配比n(AM)∶n(MMA)=2∶1,引发剂浓度0.043mol·L-1,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8.0h,m(BX)∶V(溶剂)=3∶25(g/mL),m(BX)∶m(MBAM)=3∶0.07。采用IR,SEM,XRD对蔗渣木聚糖和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IR在1668cm-1、1737cm-1处出现特征峰;SEM显示颗粒表面结构比改性前光滑,没有粗糙和较大的沟壑;XRD说明分子排列的规整性提高,结晶度增加,结晶区域变大。  相似文献   

10.
铜版纸印品UV上光油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UV上光油各组分对上光后铜版纸印品光泽度、附着牢度和固化时间的影响,并研制出性能优良的铜版纸印品UV上光油配方。方法选取合适的预聚物、单体和光引发剂,通过控制各组分变量,配制不同UV上光油,观察各项性能的变化情况。结果研制出性能优良的铜版纸印品UV上光油配方,即双酚A环氧丙烯酸酯、丙烯聚氨酯低聚物、TMPTA、TPGDA、DPGDA、Irgacure 907、Darocure184、BYK-320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0%,15%,36%,4.5%,4.5%,3.6%,0.9%和0.5%。结论当预聚物质量比m(EA)∶m(PUA)为2∶1、光引发剂质量比m(907)∶m(184)为4∶1、单体质量比m(TMPTA)∶m(TPGDA)∶m(DPGDA)为8∶1∶1时,上光后铜版纸印品光泽度和附着牢度提高,膜层固化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1.
超高分子量淀粉接枝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淀粉为基材、丙烯酰胺(AM)、丙烯酸(AC)为聚合单体,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接枝聚合物。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讨论了合成工艺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H4)2S2O2]:mE(NH2)2CO]=2.5:1.8为引发体系,m(Span 20):m(OP4)=40:60为乳化剂,m(淀粉):m(单体)=1:1.5时,接枝率可达148%,特性粘数可达1520mL/g。  相似文献   

12.
聚丙烯酸酯类吸油树脂因具有良好的吸油性、保油性而备受关注,目前研究大多集中在块材或粉末上,对微球状树脂的研究较少。微球因其加工更加方便、吸油倍率更高而备受关注。采用悬浮聚合法,通过调节软硬单体比例,维持反应体系稳定性,制备了分散性好的吸油树脂微球。以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SMA)、丙烯酸丁酯(BA)和苯乙烯(ST)为单体,二乙烯苯(DVB)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环己烷(CYH)为致孔剂,合成P(SMA-co-BA-co-ST)高吸油树脂微球。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光学显微镜(OM)、热重分析(TG)等手段对树脂微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树脂微球分散性好、粒径均匀,比表面积大。系统分析了各因素对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条件:m[SMA∶BA]=3∶1、ω(ST)=25%、ω(DVB)=0.2%、ω(AIBN)=1.25%、ω(PVA)=1.25%、ω(CYH)=20%,对CCl4、CHCl3、CH2Cl2的饱和吸油倍率分别为33.50g/g、3...  相似文献   

13.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乙酯(EA)为主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性单体,通过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水性丙烯酸树脂。研究了丙烯酸含量、单体配比、加料方式、反应温度等条件对树脂性能和涂膜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采用红外光谱(IR)、热失重分析(TGA)等测试手段对树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二步法,以锂藻土(Laponite)交联聚丙烯酰胺(PAM),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交联聚丙烯酸(PAA),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了PAM/PAA双网络水凝胶。该水凝胶的拉伸强度可达137 k Pa,在酸性缓冲液中收缩,碱性缓冲液中溶胀,具有灵敏的pH响应性。通过调节丙烯酸(AA)单体的中和度和2种网络交联剂的用量及单体配比,可控制双网络水凝胶的拉伸性能和响应性能。结果表明,AA中和度为125%,m(AM)∶m(Laponite)=1∶0.6,m(AA)∶m(BIS)=1∶0.0002,m(AM)∶m(AA)=7∶1时,水凝胶的拉伸强度最佳,可达137 k Pa;该条件下制备的双网络水凝胶同时具有灵敏可逆的pH响应性,在pH=3的缓冲液中溶胀度达5.26,在pH=7的缓冲液中溶胀度可达16.98。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溶液聚合的方法,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单体,以过硫酸钾(KPS)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N,N′-二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来制备丙烯酸-丙烯酰胺合成吸水树脂。研究了其工艺过程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30℃下,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树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单体浓度为25%,n(AA)∶n(AM)=4∶1,中和度为75%,交联剂的用量和引发剂的用量分别为单体质量的0.04%和0.3%,所得到的树脂最佳吸纯水倍率及最佳吸0.9%(质量分数)NaCl溶液倍率分别为980g/g和95g/g。  相似文献   

16.
以水为溶剂制备超薄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有利于环保和节约成本。以垂直燃烧法评价了研制的防火涂料的耐火性能,研究了环氧改性丙烯酸乳液和苯丙乳液作基料的复配比例和用量对耐火性能的影响。试验显示,环氧改性丙烯酸与苯丙乳液质量比为2∶1,基料用量为25%时,防火涂料的性能最佳。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P-C-N膨胀阻燃体系配比对涂层耐火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配比为m(聚磷酸铵)∶m(季戊四醇)∶m(三聚氰胺)=5∶2∶3。通过热重和差热分析比较了添加无机阻燃剂对涂层防火性能的影响,并对防火涂料进行了热分析。结果表明:涂料各项性能符合GB 14907-2002要求,当涂层厚度为2.2 mm时,耐火时间达到90 m in。  相似文献   

17.
以合成的丙烯酸长链烷烃酯为活性增塑剂,研究其添加量对于SBS热熔型压敏胶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体系中加入TPO为光引发剂后,UV辐射对于压敏胶性能的影响。通过DMA和压敏胶带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10%活性增塑剂加入可将压敏胶体系的初粘力从小于4号提高到粘住6号小球,UV辐射可以在保证初粘性能的同时获得30h的持粘性能,得到性能和丙烯酸酯类压敏胶带相似的SBS为基体的热熔型压敏胶。  相似文献   

18.
在低温等离子条件下,对漂后蔗渣浆(BP)为原料制成的羧甲基纤维素(CMC)接枝丙烯酸(AA)制备高吸液性树脂的工艺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出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等离子体放电功率为250W,处理时间为90s,真空度为300Pa,m(CMC)∶m(AA)=1∶9,引发剂与CMC用量比m(K2S2O8)∶m(CMC)=7∶20,中和度为40%时,产物的最大吸盐水倍率为38.5g/g,吸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倍率为27.2g/g。并运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手段,对产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是羧甲基纤维素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形成的,丙烯酸接枝到羧甲基纤维素上使得树脂的吸液能力和热性能得到了很大地提高。同时本研究为蔗渣的高附加值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以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水解缩聚所得的反应型低聚硅氧烷(OSS)为交联剂,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为共聚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通过本体聚合合成了高吸油凝胶。考察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对其吸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单体质量比(m(ST)/m(BA))、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的增加,凝胶的吸油率先增大后减小;当单体质量比(m(ST)/m(BA))为1∶2,m(交联剂)/m(BA+ST)=0.208/100、m(引发剂)/m(BA+ST)=1.5/100时,在55℃反应12 h所合成的吸油凝胶吸油性能最好,对氯仿的吸油率达到66.2g/g,保油率达到90%以上,可以重复使用10次以上。  相似文献   

20.
羧甲基马铃薯淀粉(AA)接枝丙烯酸(AC)、丙烯酰胺(AM)正交优化合成含共价氮高吸水树脂,最大吸蒸馏水率1700g/g。最优制备方案为:AA∶AC(质量配合比)=1∶7,AA∶AM(质量配合比)=1∶10;交联剂为0.08%(相对AA的质量分数);引发剂为0.45%(相对AA的质量分数);单体中和度为50%;体系总水量85mL。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表明,该高吸水树脂耐热性能优良,在395℃之前较稳定;高温下保水率较高,80、120℃时,4h的保水率分别大于70%和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