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国伯克利实验室开发出一种碳涂层技术,采用该技术可改善LiFePO4锂离子电池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而不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在LiFePO4颗粒表面涂以不足10nm的碳薄膜,与原有材料相比,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可提高6个数量级。含碳不多(〈2wt%)可提高功率而无损于能量密度。涂层非常耐用,经100次完全充放电过程也未发现涂层变差。 相似文献
2.
金属导电短纤维提高Ni涂层导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了金属导电短纤维提高电磁波屏蔽用Ni涂层导电性能的机制。结果表明,金属导电短纤维能大幅度地提高Ni涂层的导电性能,经分析是由于增大涂层中导电网络的密度所致。还对复合型涂层的屏蔽效能进行了理论预测。 相似文献
3.
将导电炭黑与丁腈橡胶混合制备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这种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呈正温度系数效应。讨论了不同的掺入炭黑粒子浓度,混炼和硫化及成膜溶剂对室温电阻率及PTC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将ZnO浸泡在镁和钙的醋酸盐溶液中,通过蒸发、高温等处理得到了表面改性的ZnO样品.采用XRD、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同时用恒电流充放电等技术研究了其充放电特性和循环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氧化锌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改进了其电化学性能,并提高了其电化学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7.
涂层缺陷对涂层失效与基体腐蚀行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涂层缺陷、涂层起泡、湿附着力等研究领域的回顾,讨论了涂层缺陷对腐蚀性介质离子在涂层中的传输行为、涂层失效、基体腐蚀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针对涂层缺陷研究现状中存在的一些未解决问题,提出了诸如计算机支持技术等可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BADS)为掺杂剂,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化学法合成聚吡咯(PPy);并与羟基丙烯酸树脂配制成PPy导电涂层。用四探针测试仪测定不同反应条件下的PPy电导率,分析不同因素对PPy导电性的影响;运用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仪、电阻测试仪、紫外老化机、热分析仪、电化学工作站等对涂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Py颗粒平均粒径约为1μm,且在涂层中分布均匀;20%PPy导电涂层的导电性最好,达到2.5×10-4 S/cm;涂层经紫外加速老化720 h,导电性和附着力有所下降;涂层热稳定性较好,最终失重温度为500℃左右;PPy导电涂层的防腐蚀性优于纯树脂,5%PPy导电涂层的防腐蚀性最佳。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结合力强、耐蚀性好的低表面处理涂层,在表面处理等级为St2的16MnR钢表面制备同等厚度的低表面处理改性环氧铝粉涂层、环氧富锌涂层和醇酸涂层.采用附着力测试仪测试3种涂层的结合强度,采用盐雾腐蚀及电化学阻抗谱测试3种涂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当表面处理等级为St2时,低表面处理改性环氧铝粉涂层与16MnR钢基体的结合强度约为环氧富锌涂层的1.5倍,是醇酸涂层的2.0倍;低表面处理改性环氧铝粉涂层比其他2种涂层具有更好的耐蚀性,主要表现在该涂层具有良好的抗渗透性,对腐蚀介质的屏蔽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0.
对于要求耐磨性和腐蚀的机械零部件,高速氧化火焰喷涂覆技术是一项较实用和可行的技术,在腐蚀环境中,耐蚀材料涂层的孔隙率是一个较重要的因素,为此探讨了在碳化性火争和氩气氛中进行加热后处理的试验结果,并提出两种条件下NiCrWBSi 涂层处理前后显微组织性能与孔隙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处理方法均显著地减少了涂层的孔隙率,并改变了喷涂时所形成的层状组织,减少了显微裂纹,经5%NaCl溶液中的相关检测,其耐蚀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在非晶合金过冷液相区范围内研究热处理温度对非晶合金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来表征非晶合金,并作出非晶合金的差热曲线,以此来确定非晶合金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晶化温度Tx,进而求出其过冷液相区范围,以此来确定热处理退火温度范围。随后在过冷液相区范围内均匀选取3个不同温度点对非晶合金进行热处理,最后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对非晶合金进行电化学测试,并与未处理样品进行比较,进而发现其耐蚀性规律。结果 经过不同的热处理后,非晶合金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结果相差较多。结论 在保温时间和冷却方式不变时,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非晶合金的耐蚀性呈下降趋势。退火温度为540 ℃时,非晶合金的耐蚀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热镀锌钢板的耐蚀性,研究了苯并三氮唑(BTA)改性双-[γ-(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硅烷(BTESPT)溶液处理热镀锌钢板试样的耐蚀性能和组成,并与未经BTA改性的硅烷处理试样以及铬酸盐钝化试样进行比较.结果表明:BTA作为阴极型缓蚀剂改性硅烷涂层,改性涂层主要以Si-O-Si和Si-O-Zn为主,BTA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于硅烷涂层中,以[BTA-Zn2]配位化合物存在于涂层/镀锌基体界面处,从而明显提高了改性硅烷涂层的耐蚀性能;改性硅烷涂层主要含Zn,Si,O,S,C和N元素,N含量的变化趋势表明BTA改性硅烷涂层具有自愈合能力. 相似文献
14.
乙醇胺添加剂对AZ91D镁合金表面磷化膜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磷酸盐化学转化膜为研究体系,采用动电位极化和交流阻抗分析方法及检测手段,研究乙醇胺添加剂及其浓度对AZ91D镁合金磷化膜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1)乙醇胺(MEA)作为添加剂可有效改善AZ91D镁合金表面磷化膜的耐蚀性能.在MEA添加量为1.2g/L时,磷化膜的耐蚀性最好.添加乙醇胺1.2g/L时制备的磷化膜,在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能比AZ91D镁合金基体提高了10倍;(2)MEA浓度在0.4~1.2g/L时,磷化膜的R_(ct)随MEA浓度增加成线性增长关系.MEA浓度1.2g/L时达到最大值.磷化膜的R_p在MEA浓度为1.2g/L时达到最高值.当MEA浓度继续增加时,R_p明显下降.MEA浓度控制在0.8<C_(MEA)<1.6g/L时获得的磷化膜的耐蚀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5.
金属陶瓷涂层耐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不锈钢、纯铜及铝合金上,采用溶胶-凝胶浸清提拉法可制作连续的对钨起保护的SiO2、TiO2、Al2O3及SiO2-TiO2陶瓷涂层。通过阳极极化曲线、循环动电位极化曲线、点蚀电位、三氯化铁腐蚀试验、5%硫酯腐蚀试验及氧化试验研究了陶瓷涂层对金属的保护性能。结果表明,这些陶瓷涂层大大提高了基本金属的耐蚀性及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17.
聚合方法对聚苯胺导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溶液聚合与乳液聚合两种方法分别合成了导电高分子材料聚苯胺(PAn)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聚合方法影响聚合物的产率,溶解度,分子量,导电性,环境稳定性以及微观结构等性能。 相似文献
18.
采用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对锌粉进行表面改性,在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的浸泡试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显示改性后锌粉腐蚀减弱,扫描振动电极技术测试(SVET)结果显示腐蚀电流密度下降一个数量级,锌粉的耐蚀性得到提高。通过盐雾试验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表征了锌粉改性对涂层防护性能的影响,发现改性后涂层表层锌粉消耗降低,腐蚀产物减少,且涂层的阴极保护作用时间延长20%。PEDOT:PSS提高了涂层表层中锌粉的耐蚀性和强化了涂层内部阴极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在燃料电池不锈钢双极板电堆上应用的Cr0.23C0.77非晶改性薄膜使用寿命低的问题,仍然采用脉冲偏压电弧离子镀技术,在Cr0.23C0.77薄膜与316L不锈钢基体之间增加制备一层耐点蚀钛合金过渡层,考察过渡层对改性薄膜表面综合性能的影响。首先在316L不锈钢基体上选择TA1、TA9、TA10和Ti35四种工业钛合金分别进行预选过渡层材料的沉积制备,对所得样品进行耐蚀性能的对比检测,结果显示,在模拟电池阴极环境下,四种样品中Ti35材料的耐蚀性能最优,可确定为过渡层的首选材料;之后再在不锈钢双极板样品上制备有Ti35过渡层的316L/Ti35/Cr0.23C0.77复合薄膜,与只有Cr0.23C0.77单层薄膜的样品一起进行表面综合性能的对比测试,结果表明,添加Ti35钛合金过渡层后,双极板在保持原有导电性能的接触电阻为3.0 mΩ·cm2(0.6 MPa下)左右和水接触角大于100°的疏水性能的基础上,耐蚀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模拟阴极环境的动电位腐蚀测量条件下,腐蚀曲线中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平台钝化区,从-0.3~0.9 V较宽的电位范围内腐蚀电流一直保持低于10-6A·cm-2水平,并且破钝电位高达1.0 V以上。这将有利于提高双极板的表面防护性能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