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明清时期,两朝漕运总督府设在淮安,淮安是名副其实的"运河之都"。它的命运随着大运河的变化而变化,社会经济趋向繁荣。以明清时期运河对淮安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为线索,通过对明清漕运、盐业等对淮安的社会经济效益关系的研究,可以为淮安今后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有历史依据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明清淮安商品流通地理初探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明清淮安商品贸易发达,成为运河沿岸重要的经贸城市,这种商品流通首先与运河的南北交通密切相关;而淮安商品流通的种类繁多,流通地区广泛;加上不同地区商人的参与,使南北商品地理交流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南北商品贸易促使了淮安城市和附近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使运河沿岸淮安的诸多城镇在商品流通中,起到联系各级集镇和专业集镇的中心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淮安的山阳河下镇因盐业兴旺,相继兴起了百余座私家园林。这些园林集中分布在河下西北一隅及运河沿岸,主人多为文人、官绅和盐商,建筑风格融汇南北、兼收并蓄。园林不仅是主人日常生活之地,而且是文人雅士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或文酒诗会,或读书著述,或讲学授徒,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图景。河下私家园林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淮安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淮安"运河之都"地位的形成,不仅是由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的,而且得益于明清朝廷政治上的权衡决策及中央政府重要管理机构的驻节。其衰变嬗替亦与运河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北京作为封建王朝的都城,其不足的一面就是经济实力的脆弱。北方地区所产的粮食和财富,根本不能满足宫廷皇族、官僚集团、大批驻军及京城居民的消费需求,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漕运,大运河及其漕运是北京城的生命线。淮安地处苏北偏南,约当大运河中点,在元、明、清大运河漕运中处于枢纽的地位,支运是从淮安仓始,兑运也主要在淮安交兑。明清两代,漕运总督皆驻淮安。可以说,淮安一带的黄河安,则大运河安;淮安一带的运河通,则漕道通;淮安的支运、兑运顺,则漕运顺;淮安仓的漕粮足,则京城粮足;驻淮安的漕运总督尽职尽责,则国用无虞。  相似文献   

6.
淮安拥有大运河的最早航段,是孕育大运河的摇篮,城市曾因运河和漕运而兴,在漫长的历史年代进程中,一直是重要的漕运枢纽。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淮安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不仅是全国漕运指挥中心,同时也是黄、淮、运河道治理中心、漕粮转输中心、漕船制造中心、淮北盐集散中心,在大运河沿线城市中地位显赫、价值突出。将淮安运河遗产放在世界运河发展史的角度、放在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角度来审视,其独一无二的价值显得更加清晰和突出。  相似文献   

7.
论中华饮食保健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饮食保健学形成于秦汉时期,成熟于晋唐时期,发展于宋元明清,兴盛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其基本特点包括整体观念、辩证辩体施食和脾胃观念等方面。中华饮食保健学应当包含人的生理、辨体辩证、饮食保健原理、保健食物、保健膳食方谱(含烹饪加工)、饮食养生、饮食治疗等八个方面内容。作国中国的烹饪工作者,学习掌握中华饮食保健学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中国伊斯兰饮食分为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清真菜和以扬州为代表的南方清真菜两大菜系。清代扬州清真饮食非常繁荣,清真菜成为淮扬菜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穆斯林的饮食禁忌种类颇多,清真饮食是人类饮食的一种较高境界。  相似文献   

9.
《儒林外史》是一部现实主义杰作,书中描述了明清时期人们的大量饮食风习,蕴含着许多饮食资料,富有史料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吴敬梓的饮食思想。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解读作家作品,也有助于了解明清时期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0.
淮安作为长三角区域经济的"非中心区城市",如何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背景下,合理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实现淮安从"被动"融入到为产业发展联动、人才技术互补、市场融合共进的"主动"的发展战略,成为淮安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机遇期。因此,淮安要抓住机遇,找准目标定位,扬长避短,构筑淮安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把淮安打造成为苏北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中国汤类菜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作了周详的考述:先秦有汤菜,隐藏在羹中;汉魏唐宋,羹中的清羹逐步过渡为“汤”,并和唐代已有的鲤鱼汤、鳜鱼沈及长期存在的汆、涮类菜中的“汤”相结合,在宋代形成“羹、汤”初步合流(或曰分离)的局面,尤其是野蔬汤等多道汤菜的存在,证明宋代汤菜已“自立门户”;元明清之时,汤菜全面发展,最终成为中国菜肴中的一大类别。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长垣县是我国首个厨师之乡。长垣烹饪源远流长,始于春秋,成于唐代,兴于北宋,盛于明清,辉煌于当代。本文浅析了中国厨师之乡长垣烹饪文化的三个特点,即历史悠久、底蕴厚重,人才辈出、技艺精湛,影响巨大、誉满天下。  相似文献   

13.
明清之际,基督教传入我国并带来了大量的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清明实学则成为西学东渐的思想土壤.当时的实学思想家,从批判宋明理学"空疏无用"出发,对一切可以经世致用知识都高度重视.他们理性地对待西方的基督教,有效地吸收了传教士介绍来的数学、几何、天文、地理、兵器等方面的知识,并在社会实践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明清之际的实学思想,对我们今天对外开放、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仍然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明清陕西商人会馆是中国传统市场发展的产物.容纳了某些市场经济行将到来时市民社会的特征,这些特征导致会馆自身具有许多市场调节的功能与作用.文章从明清时期陕西商人会馆具有的市场化因素出发,具体分析了会馆自身所具有的市场功能.这些市场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转型阶段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也是现今人们在研究明清时期陕西商人会馆时所忽略的.  相似文献   

15.
徐州是明清时期运河流经的重要地区,为保障漕运而导致的运道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徐州商品经济的兴衰。漕运在明清小说和徐州地方戏曲的形成和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徐州地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影响徐州城市选址和建设的若干因素中,漕运的影响可谓重中之重。漕运无疑是影响明清徐州城市兴衰变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淮安菜的美学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安菜是中国淮扬菜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格。淮安菜崇尚朴质归真,善治本味,擅烹乡土菜,漫溢着浓浓的平淡、拙朴的美学风情;注重形式简约之美,注重寓意于形,寓情于形,兼得形意相合之美;有独特的淮白鱼和蒲菜系列名馔,更有名闻遐迩的全豆腐席、全鳝席、全羊席等,其美千姿百态,臻至和谐的美学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7.
古徽州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与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村落承载着一个区域的历史变迁和地域文化。以古徽州"一府六县"所辖范围为研究区域,以古徽州范围内公布的国家级和省级历史名村和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文献法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探究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和演化。研究发现:魏晋南北朝之前的传统村落增长缓慢,宋朝新增传统村落数量达到鼎盛。元明清时期传统村落格局基本定型,数量增加减少,区域整体呈现出星罗棋布的发展特点。古徽州传统村落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低海拔,沿水,各县不均衡"的特征。古徽州传统村落在类型上主要有传统农耕类、交通枢纽类、特色产业类和商业贸易类四种类型。181个传统村落中,有30个发生过转型。部分传统农耕型从魏晋南北朝和明清时期开始分别向交通枢纽和商业贸易型转形。总体来看,古徽州传统村落体现出了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个别县向其他县辐射,沿水发展的时空开发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以浙东学派为代表的浙东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体现了鲜明的宁波地域特色,是深深烙印在宁波人身上的“文化基因”。浙东文化在明清时期曾对宁波的社会发展起过巨大促进作用,在近现代特别是当代对宁波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发挥了难以估量的积极影响。本文联系了宁波发展的过程来思考浙东学术文化思想成果的影响及其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的徐州是运河流经的重要地区,运河漕运在促进徐州商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当地民众的民间信仰和社会风俗产生极大冲击。繁忙的漕运和频繁的河工导致徐州水利信仰和水神崇拜的盛行;大量外地经商人口的涌入,也使得徐州民间社会风俗中的商业色彩日益浓厚。运河漕运使明清时期徐州地方民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