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垃圾短信对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分析了目前垃圾短信治理体系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大数据挖掘分析的垃圾短信治理方案:首先构建垃圾短信用户识别指标体系,通过引入随机森林模型,对垃圾短信用户进行识别和有效治理,最后运用平台对垃圾短信用户进行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垃圾短信目前依然是困扰用户和运营商的一大问题。本文根据运营商治理垃圾短信的现状,采用了基于用户行为特征的垃圾短信治理策略管理的技术和开启行业应用短信网关前转消息主叫号段鉴权的方法,有效提高垃圾短信的拦截效率,降低误拦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2007年以来,各大运营商都通过技术手段对垃圾短信进行了治理,但随着信息技术与信息传播更新迭替,垃圾短信制造者的手段不断更新变化,不断寻找管理上和系统上的漏洞,近期发现这些垃圾短信制造者利用月初"1日"系统出账这个特殊时间进行大量垃圾短信发送,造成大量欠费;本文主要针对此问题对"1日零时"现象进行有效治理,并通过实现网间垃圾短信治理,优化垃圾短信拦截系统能力等多方面对垃圾短信问题进行了全面有效治理,使垃圾短信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垃圾短信发送模型不断变化,传统的基于发送频次与内容的检测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型垃圾短信检测的需要。在治理垃圾短信的实践过程中,创新性使用了基于短信发送位置(城市)不易变化的特征作为垃圾短信的检测依据,并使用Simhash算法、改进的朴素贝叶斯算法等新方法对待检短信进行智能判断,有效提高了垃圾短信检测查全率、查准率,实现对垃圾短信的精准拦截,降低了垃圾短信举报率。  相似文献   

5.
陈志刚 《通信世界》2010,(33):10-10
近期的一个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手机用户每周平均收到短信43.4条,其中垃圾短信12.0条,占比27.6%。同时,有74.54%的用户表示收到过欺诈类短信,另有2/3的用户表示收到过房地产业推销短信等。另外,有近七成的用户认为垃圾短信的存在原因为运营商从中获得了利益。在对垃圾短信治理责任的调查中,71.3%的用户认为运营商应承担治理垃圾短信的责任。为了解决垃圾短信问题,运营商和行管部门采取过很多办法,比如建立垃圾短信治理平台,  相似文献   

6.
对垃圾短信来源及监控点进行了技术分析,将朴素贝叶斯快速统计引入到垃圾短信过滤中,并基于信令监控提出了垃圾短信解决方案,所提方案能解决多种来源的垃圾短信,对垃圾短信问题治理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阐述治理垃圾短信的意义,介绍垃圾短信的种类和传播渠道,分析垃圾短信息群发的成因,探讨治理和预防垃圾短信息群发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用"成也短信,败也短信"概括短信业务自诞生至今的发展历程,并不为过。短信在给用户带来方便,为商家带来利润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服务纠纷。近几年来治理垃圾短信的呼声越来越高,而垃圾短信治理工作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9.
本文开篇分析了垃圾短信的种类及其违法性,指出垃圾短信已经成为电信顽疾,用户对此深恶痛绝。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治理垃圾短信的规制措施,阐述了垃圾短信的规制必须从立法、监管、企业自律等各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升垃圾短信智能仲裁拦截率,减少客服仲裁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本文对广西移动垃圾短信治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现有比较明显的垃圾短信特征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优化智能仲裁平台的垃圾短信判定规则,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垃圾短信的拦截能力。  相似文献   

11.
单宏华 《通信技术》2011,44(12):142-143,146
近几年移动通信中彩信业务发展迅速,由于彩信业务涉及端到端,难以简单定位问题所在.湖州移动创新地使用GB口信令跟踪方法,系统性地应用了多种优化手段,从终端设置、小区参数、BSC参数、SGSN平衡、业务自身等角度进行了分析,解决了端到端业务的瓶颈定位难题并提出了系统化的解决方案,通过实践成功提升了彩信接收成功率和无线应用协议(WAP)彩信下载速度等指标.湖州移动现网的运营经验证明,以上优化技术是行之有效的,该解决方案可以推广到其他类似场景.  相似文献   

12.
彩印业务实现方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这类业务的需求进行分析,提出实现业务的多种方案,并对各种技术方案做了较为系统的对比和优缺点对比,并结合现有网络情况提出了较好地实现彩印业务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李继容  张先勇 《通信技术》2009,42(6):156-158
分析了影响手机短信向前发展的瓶颈原因,详细介绍了手机短信的收发管理系统中底层数据通信的USB接口通信实现、AT指令、PDU编码解码的实现以及系统整合实现中要解决的USB端口自动检测机制、短信的群发机制、短信读取刷新机制等关键技术问题。最后对系统向无线管理系统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短信息实时过滤基于社交网络机理,从社交网络的聚类现象切入,通过确认发送者的身份实现短信息实时监控过滤。首先根据接收者与发送者之间是否存在通信历史对发送的短信进行预处理,进而根据接收者与发送者、接收者之间的通信历史记录实施二度实时过滤,确认发送者身份,拦截文本或多媒体形式的垃圾短信。并行过滤算法在对称多处理(SMP)的硬件平台上运行。  相似文献   

15.
秦荣 《世界电信》2004,17(10):36-38
欧、亚、美等通信发达地区已经开始发展3G商用网络。目前用户享受到的3G网络包括简单话音/消息、多蝶体信息、定位、移动互联网、高级话音等业务。用户关心的热点业务包括多媒体短信、定位、可视电话、移动电子商务、移动游戏等业务。内容更丰富、服务更贴近生活、地域服务差异性成为3G业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论文研究设计了一个智能手机信息安全防范系统,该系统融合了实时监控、病毒查杀,短信过滤、短信举报等功能。  相似文献   

17.
以STM32芯片作为控制核心,利用物联网、无线传输、MQTT通信协议、JSON数据包格式解析等技术,实现了对医院内静脉输液情况的智能化监控管理。病人、监护人可以通过手机或病房内液晶显示屏交互方式查看自己的输液情况,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电脑监控医院内所有病床正在进行静脉输液的情况。该设计实现了输液余量实时监测、滴速智能调节以及手动控制、短信提示、药瓶识别播报、一键呼叫护士、输液加热、智能告警等功能。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研究中国电信市场环境及当前业务特点的基础上,对PoC业务用户群及市场推广策略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中国PoC业务市场推广不能照搬美国运营商Nextel的发展模式,必须结合中国具体的电信业务环境加以考虑.在中国市场中,行业用户是PoC业务推广应首先关注的目标,而对于已经使用或未使用专网集群服务的用户,应采取差异化的市场策略.在推广PoC业务的过程中,应重点发展能够带来新的业务量的PoC用户群,同时尽量避免与现有移动电话、短信、语音信箱等业务的竞争.  相似文献   

19.
郎保真 《世界电信》1999,12(2):43-46
近年来,中国的无线电寻呼市场发展异常迅猛,但面临着移动电话手机带来的挑战和威胁。双向寻呼的诞生为寻呼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可实现自动漫游登记、确保消息送达并具有回发消息的功能。它与Internet连接,能为用户提供别开生面的网络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20.
Mobile phone users are demanding an efficient convergent communication approach for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with their real life social circles. Unfortunately, the existing telecom services and the popular Internet services are not organically integrated to provide convenient convergent services. To overcome this issue, one of the promising convergent communication services considered by telecom carriers is RCS (Rich Communication Suite). However, existing issues, such as insufficient interoperability among different operators, shortage of terminals and heavy dependence on large‐scale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network deployment, mean that it will take time to implement RCS across worldwide networks and for it to become a service equally universal as voice and short message. Instead of a heavyweight RCS solution,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lightweight, quick deployment mobile phone book application system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without a fully deployed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nfrastructure, which seamlessly integrates tradi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s, instant messaging services,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and automatic contac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Based on this, ‘Telco‐OTT’ service provision approach, telecom carriers can allow their subscribers to enjoy conveniently the rich convergent personal service experience quickly without a large initial investment. Thus, it is a low‐risk opportunity for telecom carriers to meet subscriber demand for advanced user‐centric convergent service features.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