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磁防蜡器工艺原理的介绍及矿场应用分析,说明磁防蜡器工艺对结蜡严重的油井起到抑制蜡分子的聚集和蜡晶的析出,降低原油的析蜡点,提高油井的免修期,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压含蜡凝析气在气相状态下析蜡点测试准确率低的问题,在优选黏温曲线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偏光显微镜法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套基于偏光显微镜法的高压可视化流体相变观测装置,对不同压力下含蜡凝析气井流物与含气油的析蜡点规律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偏光显微镜法测得的析蜡点较黏温曲线法与差示扫描量热法更准确;新研制的高压可视化流体相变观测装置可准确测试含蜡凝析气井流物与含气油的析蜡点;含蜡凝析气井流物的析蜡点随压力增加,先降低再升高,经过露点后又降低,且析蜡线将井流物析蜡相图分为单一气相、气-液两相、气-固两相以及气-液-固三相4个部分;含气油的析蜡点随压力增加先降低,当压力增加至饱和压力后析蜡点开始呈线性上升趋势。该研究结果为高压含蜡凝析气析蜡点准确测试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了稠油微波加热模型,通过仿真计算考察了微波谐振腔的尺寸和微波功率对稠油微波加热过程的影响,通过与实际微波加热过程对比,验证微波加热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微波谐振腔的结构影响稠油内部微波电场的分布,微波功率影响电场强度的大小,二者共同影响稠油样品的升温速率及温度梯度分布。因对微波加热模型的合理简化,忽略了热量向环境的散失,稠油升温速率和终温的计算值均稍高于实际值,但不影响该仿真计算对装置设计因素的考察。该仿真计算和微波加热模型可用来辅助微波加热装置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微波加热在甲烷催化转化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重介绍了微波加热技术在甲烷各种催化转化途径中的应用,其中包括微波加热催化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微波加热催化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微波加热催化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反应及其它微波加热活化甲烷方式,并对微波加热催化转化甲烷的催化作用机理研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大庆聚合物驱油田出现了注聚压力上升甚至注入困难问题。其原因是聚合物在地层孔隙中吸附滞留和沉淀及吸附油膜导致聚合物堵塞。采用井距150m的一注一采井组模型,在水驱至含水90%时注入1000mg/L的聚合物,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出,沿程压力在0~40m区间出现上升快、峰尖锐、拖尾明显的高峰。而现用强氧化荆/复合酸/转向剂型解堵剂的作用半径仅有3m。为此研制了由能形成分子沉积膜的有机双季铵盐(5g/L)、有洗油作用的表面活性剂和高价阳离子螫合剂(各0.5g/L)组成的复合解堵剂SG-3。讨论了SC-3中各组分的作用。经SC-3处理的人造岩心(K=0.5μm^2)。在连续注入800mg/L的聚合物时,注入压力上升较慢且稳定值较低(0.55MPa,空白岩心为0.70MPa)。杏四区西部聚驱区块新投产的5口注入井.于10月8~10日注入800mg/L的SC3.平均单井注入300m^3,投入注水后的防堵井和4口对比井注入压力持续下降,防堵井下降更快,2005年3月底均下降4.1MPa,此后开始注聚,注入压力均迅速上升,5月底对比井注入压力升至11.0MPa,防堵井只升至9.7MPa。图3表1参3。  相似文献   

6.
清防蜡技术在中国石油冀东油田现场应用过程中以化学清蜡为主,物理清防蜡技术为辅。通过对井口电磁防蜡仪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认为井口电磁防蜡技术以防为主,能有效延长清防蜡油井的清蜡周期和热洗周期,防蜡效果明显。由于井口电磁防蜡仪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对地层无污染,属于绿色、清洁型清防蜡技术,所以经济效益显著,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清防蜡采油技术在王541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汪竹 《油田化学》2005,22(1):20-22,47
王541断块原油含蜡量高(10%~35%),油井井筒结蜡严重,热洗作业频繁。将胜利采油院提供的F18菌组用于区块油井清防蜡取得了良好效果。F18菌组由BS6、B10-1、A3-1、TH1-1、B9—3、N5等6种菌组成,以石蜡为碳源生长,降解石蜡,产生物表面活性剂,阻止蜡晶生长。在室内实验中,F18使11口井产出的原油粘度降低16.5%~59.0%,凝固点降低2~7℃。在现场试验中菌液注入油井环空。在3口井上进行间隔15天、为期3个月的定期注菌液清防蜡先导试验,效果良好。在正式试验中将区块33口井分为4大类,第一类5口井只注菌液;第二类5口井注菌液并热水洗井,洗井周期60天;第三类22口井注菌液并热水洗井,洗井周期45天;第四类1口井(对比井)不加剂不热洗;注菌液周期20天,第一次注0.3吨,以后每次注0.2吨。注菌液井产出的原油,①凝固点略有下降;②原油族组成无明显变化;③轻质饱和烃增多而重质饱和烃减少;井下作业时发现8口注菌液井中只有1口轻微结蜡,而对比井生产85天后管杆严重结蜡。此清防蜡技术适用于含水20%~80%的含水油井,在含水10%的油井中效果不好。图3表3参1。  相似文献   

8.
乳液型油井防蜡降凝剂DODP—2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由于油井产液量低和原油品质差,造成开采成本非常高。如能通过采用投加少量降凝剂的方法来大幅度降低油井采出液的凝点,实现常温集油,则可大大简化现有集油流程,使得这些低渗透油田的开采成本得到显著降低。为此研制了一种适用于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的乳液型防蜡降凝剂DODP—2,生产中将其稀释后注入到油井油套环形空间,能起到防蜡和降凝作用。室内试验数据表明,每吨油中加入DODP—2(活性物含量20%质量)250g,可降低油井采出液凝点15℃,防蜡率可达52.8%。  相似文献   

9.
石油流体中蜡组分的析出会导致原油流动性的恶化和蜡沉积问题,降低管输经济性,威胁石油生产安全。析蜡特性是开发流动改性剂和防蜡剂以及科学制定原油输送和清蜡方案的基础。目前,石油流体析蜡特性检测技术的发展十分多样化,涵盖了分析化学、光谱学、流变学、量热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不同的析蜡信号检测方法决定了各检测技术在灵敏度、可靠性、适用性等方面的差异,有时测试结果相差较大。综述了现有石油流体析蜡特性各检测技术的原理和测试装置,以及国内外的应用现状,从灵敏度、可靠性、测试效率等方面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评价了各检测技术的适用性和发展前景,以期为石油化工行业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石蜡沉积实验与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气开采过程以及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蜡质、沥青质等有机固相沉积,验油田生产带来的危害是极为严重的。开展有机固相沉积 实验研究和模拟研究,能够为油气开采、输运和加工设计提供基础参数,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它对生产造成的危害。激光法适合于高温、高压以及含气原油体系的固相沉积点的测定。气-液-固三相相平衡热力学模型能够用于油气开采过程,以及注气过程中出现气、液、固三相相态转化时的固相沉积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11.
我国液蜡生产与市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液蜡生产技术作了介绍,对我国液蜡生产工艺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异丙醇尿素脱蜡工艺比较经济可行。另外,对国内重液蜡生产现状与市场进行了分析,并就今后液蜡生产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ʯ������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气开采过程中的蜡质和沥青质等固相沉积问题,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在油气生产的各个环节,随着温度、压力和轻质组分逸出等热力学条件的变化所产生的有机固相沉积问题,给油气田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特别是在注气提高采收率过程中,由于相间传质诱发的石蜡和沥青等固相沉积,将会改变油藏岩石的渗透性和润湿性,从而影响采收率的提高和注气开采效果。本采用状态方程描述气相和液相的相态,根据正规溶液理论校正固相混合物的非理想性;将以状态方程为基础的气—液平衡模型和以溶液理论为基础的液-因平衡模型有机地统一,建立了气下液-固三相相平衡热力学模型。将该气-液-固三相相平衡热力学模型应用于某一油气体系的蜡固相沉积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在温度、压力改变过程中,出现了气液固三相相态转换;压力对石蜡沉积点温度和石蜡沉积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压力对蜡沉积点温度的影响在低于饱和压力下更为显。  相似文献   

13.
根据实验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个可以预测凝析油气体系蜡沉积的热力学模型。该模型把蜡沉积视为多固相过程,沉积出的蜡由几个固相组成,每个固相都由一个拟组分构成,固相之间彼此互不混合。根据这一认识,提出了气- 液- 多固相物料平衡方程。采用适合凝析油气体系计算溶解热经验方程,结合考虑固相沉积的多相闪蒸数值算法,模型能对析蜡量进行量化模拟计算。模型中气- 液相参数通过状态方程计算获得。通过对凝析油蜡沉积的计算表明,用该模型计算蜡的沉积量和析蜡温度与实验结果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单井防蜡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含蜡原油组分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筛选出具防蜡作用的细菌F18菌组,并通过其与原油作用试验探索细菌防蜡的机理。研究表明,F18菌组对长链脂肪烃的降解能力强,产表面活性剂能力强,经F18菌组作用后,原油中对结蜡贡献较大的烷烃和总烃组分减少,使原油含蜡量和凝固点下降;2004~2005年已在288口油井上实施了微生物单井防蜡处理,233口取得了显著的增油和油井维护效果,有效率为80.9%,已累计增油32683t,平均单井增油113.5t。其油井维护作用主要表现为延长热洗周期甚至代替热洗和减少化学药剂的用量。  相似文献   

15.
关井压力恢复试井是现场应用最为广泛的不稳定试井,是解决气井平均气藏压力及储层参数的有力手段,但由于需关闭气井影响正常生产、且对于低渗气藏试井时间长等不足之处,为了寻找另一种试井途径来弥补其不足,从不稳定渗流理论出发,提出了二流量不关井压力恢复试井方法。经实际应用效果分析,本文法可行、有效,基本能达到关井压力恢复试井等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冀东油田高尚堡中深层和柳赞深层原油含蜡量高,区块大部分油井属于低产低效油井,井筒结蜡严重,热洗作业频繁,造成地层污染严重,而且清蜡费用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油田逐步采用了微生物清防蜡技术。室内分析和现场监测表明,微生物能够有效降解石蜡,阻止蜡晶生长;抽油机负荷和回压明显降低,减少检泵次数,延长免修期,对油井的正常生产有较好的维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原油开采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的降低和气体的析出,溶解的石蜡便以结晶体析出、逐渐长大聚集最终沉积在管壁等固相表面上,即出现所谓的结蜡现象.结蜡会堵塞产油层,降低油井产量,同时也会增大油井负荷,造成生产事故.油井结蜡是影响油井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清蜡和防蜡是高含蜡油井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收集整理现场资料、分析原油性质和综合评价不同清防蜡技术的经济效果,确定宁东油田采用热力清蜡和化学防蜡技术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8.
针对低渗透稠油油藏开采过程中储层注入能力低、热损失高、水资源消耗大等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对微波加热稠油开采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建立电磁-传热-流动多物理场模型,明确了微波加热稠油的降黏作用和传热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稠油油藏微波加热后可分为电磁穿透区、多孔介质传导区和未加热区3个区域;最佳辐射频率为2 450 MHz,增加功率可快速提高地层温度;为了避免井筒附近出现过热现象,应采用降功率的阶梯式加热模式;水力压裂裂缝可有效改善低渗透油藏的渗流通道,可与微波加热协同开采稠油油藏。该研究可为低渗透及高黏度稠油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SD-1石蜡加氢精制催化剂工业生产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试验室研制、工业制备放大和工业应用试验的基础上,进行SD—l石蜡加氢精制催化剂的批量生产,并在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100kt/a中压石蜡加氢生产装置上首次工业应用。应用效果良好,产品蜡除含油量由计划控制外,其它指标到达全炼优级品要求,生产操作指标明显优于国产同类催化剂,处于国内二十世纪90年代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清蜡降粘采油技术在垦90断块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由垦 90断块油水样中培养出的 12种厌氧、嗜热、耐压菌种按最突出的性能划分为降粘、降蜡、乳化 (降粘 )等菌种 ,分别作用于该断块 4口井产出的原油 ,一些菌使高蜡高凝高粘原油凝固点下降 4 .5~ 9.0℃ ,5 0℃粘度下降16 %~ 5 2 % ,一些菌使原油含蜡量下降 4 %~ 14 % ,一种菌使原油烃主碳峰由C2 4移至C16。考察了这些菌的生长条件 :水矿化度一般 <1.0× 10 5mg/L ,最高达 1.5× 10 5mg/L ;pH值一般 5~ 9,耐酸菌为 5 .5 ,耐碱菌为 7.5。在垦 90断块油藏 (温度 10 0~ 110℃ )的 4口油井中通过油套环空注入由 3种或 4种菌组成的混合菌液 ,一次 30 0~ 10 0 0kg ,使试验井抽油机负荷减小 ,管线回压降低 ,免修期延长 ,一些井产油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