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高硫铜锌矿采用粗磨后混合浮选具有回收率高成本低的优势,但混合粗精矿的铜-锌-硫分离一直是金属选矿重点和难点。本文针对云南思茅地区高硫铜锌矿,含Cu3.03%、Zn3 .90%、S 27.44%,采用“混合浮选-再磨脱硫-铜锌分离”工艺,研究了再磨细度、药剂用量等因素对混合浮选和铜-锌-硫分离的影响。混合浮选抛尾量为37.61%,混合粗精矿Cu回收率96.34%,Zn回收率98.37%,S回收率98.87%。当粗精矿再磨细度-38μm 90%时脱硫,获得硫铁精矿含S 45.74%,S回收率74.43%,铜锌分离闭路试验获得铜精矿含Cu 24.01%,Cu回收率86.76%,锌精矿含Zn52.30%,Zn回收率87.12%。表明对高硫铜锌矿采用 “混合浮选-再磨脱硫-铜锌分离”工艺可实现各矿物较彻底分离。  相似文献   

2.
对高硫铜锌矿采用粗磨后混合浮选流程,该流程具有回收率高、成本低的优势,但混合粗精矿的铜-锌-硫分离一直是金属选矿的重点和难点。针对云南思茅地区高硫铜锌矿,含Cu 3.03%、Zn 3.90%、S 27.44%,采用"全混浮—再磨脱硫—铜锌分离"工艺,研究了再磨细度、药剂用量等因素对混合浮选和铜-锌-硫分离的影响。混合浮选抛尾量为37.61%,混合粗精矿Cu回收率96.34%,Zn回收率98.37%,S回收率98.87%。当粗精矿再磨细度-38μm占90%时脱硫,获得硫铁精矿含S 45.74%,S回收率74.43%;铜锌分离闭路试验获得的铜精矿含Cu 24.01%,Cu回收率86.76%;锌精矿含Zn 52.30%,Zn回收率87.12%。结果表明对高硫铜锌矿采用全混浮—再磨脱硫—铜锌分离工艺可实现各矿物较彻底分离。  相似文献   

3.
云南东川某铜锌硫化矿石Cu品位为0.64%、Zn品位为6.21%,主要脉石矿物有石英、绢云母、方解石等,且矿石中的矿物多数都构成连生体,给铜锌分离造成困难。对该矿石采用抑锌浮铜的优先浮选工艺流程。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0%条件下,用石灰调节pH,铜粗选用硫酸锌和焦亚硫酸钠组合抑制闪锌矿,Z-200为捕收剂;锌粗选以硫酸铜为活化剂,异丁基黄药为捕收剂;铜和锌均采用“一次粗选一次扫选两次精选”的工艺流程,其中,铜粗精矿需再磨至细度为-0.038 mm占90%,铜第一次精选尾矿需进行扫选。最终,经闭路流程试验获得Cu品位27.87%、Cu回收率75.17%的铜精矿和Zn品位49.23%、Zn回收率94.48%的锌精矿,铜精矿含锌5.41%,锌精矿含铜1.03%,铜锌互含较低,实现了铜锌分离。   相似文献   

4.
对伏牛山高硫铜锌矿石进行工艺矿物学和选矿工艺研究,研究表明,采用优先选铜-锌硫混浮再分离及铜锌硫依次优先浮选工艺可较好地回收矿石中的铜锌硫,小型闭路试验可得到含铜27-28%、铜回收率86.3%的铜精矿,含锌50.53-51.83%、锌回收率88.11-90.38%的锌精矿,含硫42-43%、硫回收率78%的硫精矿。  相似文献   

5.
某低品位铜锌混合精矿含锌41.86%、铜4.52%,一直以来都作为锌精矿折价出售,没有回收其中的铜,造成了资源浪费。采用BK302为捕收剂的抑锌浮铜方案,通过一次粗选、三次精选和三次扫选浮选工艺获得铜精矿和锌精矿,实验室闭路试验指标为:铜精矿含Cu 20.67%、Zn 6.12%,铜回收率85.25%;锌精矿含Zn 50.05%、Cu 0.82%,锌回收率97.27%,既回收了铜,又提高了锌精矿品位。  相似文献   

6.
对伏牛山高硫铜锌矿石进行工艺矿物学和选矿工艺研究,研究表明,采用优先选铜—锌硫混合浮选再分离及铜锌硫依次优先浮选工艺可较好地回收矿石中的铜锌硫,优先选铜—锌硫混合浮选再分离流程得到含铜27.17%、铜回收率86.27%的铜精矿,含锌50.53%、锌回收率88.11%的锌精矿,含硫42.34%、硫回收率78.23%的硫精矿。选矿厂按此流程改造后,可产出含锌42.19%、锌回收率59.30%的锌精矿。  相似文献   

7.
磨矿是硫化矿浮选前必备的工序之一,对硫化矿后续浮选有着重要影响。针对大井子铜锌硫化矿石,分别探究了陶瓷球和钢球介质磨矿对该矿石铜锌混合浮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陶瓷球介质磨矿体系下,矿石经过1粗1精2扫流程浮选可获得Cu品位为16.40%、Cu回收率为82.19%,Zn品位为14.50%、Zn回收率为73.99%的铜锌混合精矿。与钢球介质磨矿体系相比,在相同条件下,铜锌混合精矿Cu品位基本不变、Cu回收率提高了1.71个百分点,Zn品位提高了4.41个百分点、Zn回收率提高了24.94个百分点。陶瓷球介质磨矿体系下,电化学作用相对较弱,矿物表面只有少量絮状物覆盖,更有利于矿物的浮选。  相似文献   

8.
多金属复杂铜矿铜锌硫分离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针对某复杂铜锌硫化矿石的综合回收开展分离浮选试验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优先浮选流程,选用硫化钠、硫酸锌和亚硫酸钠合理组合抑锌选铜,最后从铜尾矿中选锌,实现了铜锌分离,获得了铜回收率73.18%、铜精矿品位22.21%,锌回收率67.55%、锌精矿品位43.20%的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河南某铜锌矿含Cu0.60%、Zn3.30%、S11.20%,由于原生产工艺不合理,导致未生产出合格的铜、锌精矿,因此根据其矿石特点,优化了其选矿工艺技术条件,并对工艺流程进行改进和浮选药剂制度优化,获得了较好的选别技术指标。在工业试验中,铜精矿铜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20.33%和83.85%,锌精矿锌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44.88%和85.03%,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加锴锴 《金属矿山》2020,50(5):197-204
非洲某高硫铜锌硫化矿中Cu和Zn的品位分别为1.30%、2.97%。由于原矿中铜矿物嵌布粒度细,与锌矿物紧密共生,矿石中次生铜矿物易氧化释放出铜离子活化闪锌矿,导致精矿互含率高,生产指标较差。 针对该矿石特点,进行了系统的工艺优化试验。结果表明:①矿石中主要铜矿物为黄铜矿,嵌布粒度较细,主要集中在10~35 μm;锌矿物为铁闪锌矿,粒度集中在10~75 μm;有害元素As主要以毒砂形式存在,少量 存在于硫砷铜矿中;其它硫化物主要为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包括方解石、白云石、菱铁矿、石英等。②在磨矿细度为P80=75 μm的条件下,经“粗精矿再磨+1粗3精1扫”选铜和选锌流程,最终可获得Cu品位26.03% 、含Zn1.72%、Cu回收率84.02%、Zn损失率3.29%的铜精矿和Zn品位44.16%、含Cu2.84%、Zn回收率90.63%、Cu损失率9.80%的锌精矿,较好地实现了铜锌资源的分离与回收。③试验采用焦亚硫酸钠作为锌的高效抑制剂 ,降低了难免离子对闪锌矿的活化;对于部分共生关系致密,嵌布粒度极细的铜锌矿物,通过超细磨技术进一步促进了铜锌单体解离,最终实现了铜锌高效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