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微乳体系是热力学稳定体系,能自发形成,这为开发浸泡型洗涤剂提供了可能。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0/7/型微乳液的电导率,计算体系电导活化能,发现该体系活化能随含水量的增加呈“U”型曲线变化。电导活化能与洗涤效果之间有一定的关系。m(SDS):m(正丁醇):m(二甲苯):m(水)=5:8:2.5:24.5组成的微乳液作为浸泡型洗涤剂,对原油污染的纯棉白布洗净度为75%。在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相同的情况下,微乳体系的浸泡洗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微乳浸泡型洗涤剂较有机溶剂更节能、安全、环保.在微乳液洗涤剂中加入少量无机盐能明显改善洗涤效果.在m(SDS)∶ m(C10H22)∶m(C4H9OH)∶ m(H2O)=112∶96∶75∶178的微乳液中加入总质量0.1%的NaCl,此微乳液洗涤剂对原油洗涤过程的速率方程为一级,洗涤过程活化能为27.77 kJ·mol-1,比无盐微乳液洗涤剂低6.24 kJ·mol-1.25℃下,被原油污染的布样置于加盐微乳液中浸泡360 min,洗净度可达90.91%,比无盐徽乳液洗净度高5.45%.低温段加盐微乳液洗涤效果好于无盐微乳液,温度升高后,随洗涤时间的延长,加盐微乳液的洗涤效果不如无盐微乳液.  相似文献   

3.
谷莹露  刘会娥  陈爽  王龙  刘宇童 《化工学报》2019,70(7):2626-2635
微乳液由水、油、盐、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组成,其相行为及增溶情况受各组分的影响。研究发现,在SDBS(SDS、SLS)/航空煤油/水/正丁醇/氯化钠体系中,随着NaCl含量的不断增多,微乳液体系发生Winsor Ⅰ型→Winsor Ⅲ型→Winsor Ⅱ型的相态转变。固定水的用量,通过油扫实验不断改变体系中的油水比,利用相图研究油水比对微乳液相行为的影响,并通过冷冻电镜对不同相态下微乳液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随着油水比的增加,在低盐度下,体系由胶团溶液转变为Winsor Ⅰ型;而在高盐度下,体系发生由胶团溶液→Winsor Ⅱ型→Winsor Ⅲ型→Winsor Ⅰ型的相态转变。盐度一定时,微乳液的中相形成及消失所需的油量会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多而增多,且三种表面活性剂中,表面活性剂的增溶能力的大小顺序为SDBS>SDS>SLS,对煤油的敏感程度顺序为SLS>SDS>SDBS。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十二烷基硫酸钠-正丁醇-二甲苯-水微乳体系对棉布的洗涤效果,结果表明,该微乳体系中SDS(表面活性剂)与n-Bu OH(助表面活性剂)的最优质量配比为5∶8。低温时,微量的电解质可提高其洗涤效果,高温下洗涤效果变差;延长时间或者升高温度,加盐微乳液的洗涤效果增幅不及微乳液明显;在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相同的情况下,微乳体系的浸泡洗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十二烷基硫酸钠-正丁醇-二甲苯-水微乳体系对棉布的洗涤效果,结果表明,该微乳体系中SDS(表面活性剂)与n-Bu OH(助表面活性剂)的最优质量配比为5∶8。低温时,微量的电解质可提高其洗涤效果,高温下洗涤效果变差;延长时间或者升高温度,加盐微乳液的洗涤效果增幅不及微乳液明显;在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相同的情况下,微乳体系的浸泡洗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7.
微乳液在化妆品及洗涤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若木  刘云 《日用化学工业》2005,35(1):49-51,57
阐述了微乳液的性能,用Winsor的R比理论解释了微乳液的形成机理,简述了微乳液的制备;详细综述了微乳液在化妆品及洗涤剂当中的应用。利用微乳液的一些特殊的性质,如超低的界面张力、增溶性、热力学稳定和光学上透明,将其用于化妆品和洗涤剂中可以制得性能优良的产品。同时概述了无中等链长醇的微乳液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以甲醇或甲酰胺为极性相,正辛烷为油相,添加不同HLB值的表面活性剂形成的非水微乳体系的三元相图.结果表明,具有适当HLB值的表面活性剂可与正辛烷、甲醇或甲酰胺形成单相区,亲水性强的表面活性剂不利于形成单相微乳体系;在m(表面活性剂):m(正辛烷)=1∶4,甲醇(甲酰胺)增溶量为最大增溶量的50%时,各微乳液相点的粒径在20~60 nm.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表面活性剂和它们的混合体系以及一些助剂在低温下对厨房油污的洗涤效果。  相似文献   

10.
陈小泉  彭建南 《湖南化工》1997,27(3):36-37,42
报道了表面活性剂和它们的混合体系以及一些助剂在低温下对厨房油污的洗涤效果。  相似文献   

11.
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洗涤含油污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刁潘  刘静  张永奎  刘瑾  姚太平 《化工进展》2014,33(10):2753-2757
针对新疆某油田重度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了洗涤剂的复配及洗脱条件的优化研究。考察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以及硅酸钠助剂浓度对残油量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与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平平加,APEO)间存在着较强的交互协同作用;两者复配可以增强洗涤效果,并减少药剂用量。优化的复配洗涤剂配方为: LAS 2g/L,平平加3g/L,Na2SiO3 3g/L。复配洗涤剂洗涤含油污泥的最佳操作条件为:液固质量比10∶1、洗涤温度70℃、洗涤时间1h,在此条件下污泥含油量从26.07%降低至1.21%。对污泥洗涤前后的红外光谱检测表明该复配洗涤剂对于污泥中原油的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都有洗涤效果,特别是对饱和分的去除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微乳型厨房清洗剂的研制和生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O/W型微乳型厨房清洗剂主要由表面活性剂、乳化剂、碱性助剂、有机醇醚溶剂、复合缓蚀剂、助洗剂和水等根据微乳液的形成特点并按照一定的配方和加料顺序配制而成。微乳型厨房清洗剂作为适用于硬表面清洗的一种新型重垢弱碱性清洗剂,其pH值范围在8.5~10.0,该清洗剂综合了强碱型,溶剂型和表面活性剂型3种清洗剂的优点,在使用过程中能有效清除各种硬表面上的污垢,污垢去除率可达98%以上,腐蚀率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13.
采用红外光谱和非等温DSC法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CMC)/E44环氧树脂/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DDM)体系的固化过程和动力学.红外光谱研究表明,CMC可促使E44/DDM体系在固化过程中生成更多的聚醚结构.DSC非等温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CMC的加入在反应初始阶段降低了E44/DDM体系的反应活化能,促进固化反应的进行.采用等转化率法和自催化模型对固化反应的过程进行研究,建立动力学方程.由Starink等转化率法获得E44/DDM和CMC/E44/DDM体系的活化能随转化率的变化情况.E44/DDM体系的活化能随转化率升高而显著降低;CMC/E44/DDM体系的活化能随转化率升高变化不明显,在相同含量时,相对分子质量高的CMC体系活化能高.采用SB自催化模型研究E44/DDM和CMC/E44/DDM体系的固化过程并获得模型参数.对CMC/E44/DDM体系,SB模型对实验结果拟合较好;对E44/DDM体系,SB模型和实验结果吻合效果较差.由于E44/DDM体系活化能随固化度有显著变化,因此采用改进的变活化能自催化模型描述其实验现象,结果显示该法获得的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实验现象.动力学模型的建立能够为工艺参数的选择和工艺窗口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微波辐照下聚硅氧烷微乳液的制备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原料,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催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10)为复配乳化剂,在微波辐照下制备聚硅氧烷微乳液。讨论了反应条件对微乳液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80℃,D4、DBSA、SDBS和OP-10分别为微乳液质量的15%,3%,4%和1%时微乳液的流体力学半径最小。进一步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越高,催化剂用量越大,D4转化速率越快,但最终的平衡转化率接近。  相似文献   

15.
利用直接两相滴定方法对洗衣剂洗涤衣物各个过程的溶液进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的测定,确定了漂洗终点时,溶液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的范围在2 mg/kg以下。同时,考察了直接两相滴定方法测定相当于实际洗涤、漂洗各溶液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的十二烷基苯磺酸(LAS)溶液的重复性和精密度,得出它们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62%(500 mg/kg),4.10%(15 mg/kg),4.88%(5 mg/kg)和11.28%(2 mg/kg)。  相似文献   

16.
汽油微乳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考察不同醇,表面活性剂与助剂不同配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对形成单相微乳汽油的影响,并进行粒径测量和流变研究,结果表明,正丁醇为最佳助剂,D0821与正丁醇在最佳配比下增溶水量最多,复配体系AEO-3/D0821比AEO-3/1831增溶效果好,此微乳液为塑性流体,粒径在60nm-100nm之间。  相似文献   

17.
十二烷基硫酸钠/正丁醇/正庚烷/水微乳液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5℃时,绘制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丁醇/正庚烷/水体系在不同R值(水和SDS的摩尔比)时的相图,得出该体系能形成W/O微乳液的配比为:正丁醇的质量分数在25%~60%,正庚烷的质量分数在0~80%。该体系在室温下能够形成较大范围的W/O单相微乳液区,R值对微乳区的面积和所在的位置无太大的影响。采用电导率曲线讨论了加水稀释过程中,体系由W/O型→双连续型→棒状液晶→层状液晶→双连续型→O/W型的微观结构转变。采用稀释法求得其W/O型微乳液体系的结构参数,结果表明:体系的水内核半径Rw在讨论的范围内随VH2O、R值的增加而增大。含水量增加,自由能-ΔGcO→i降低,对微乳液体系的稳定不利;含水量越低,越有利于微乳液的形成和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