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压上浆工艺应用中有关问题的研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高压上浆中上浆率与浆纱覆盖率的关系,指出覆盖率达到70%使用双浆槽为宜;压浆辊硬度要保证挤压宽度能兼顾浆液浸透与被覆,其对上浆率的影响决定于挤压强度与挤压时间的综合效果;压出加重率要和压浆力共同作为高压上浆的标志,由浆出定量经纱耗用的浆液量进行测算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2.
总结现阶段半糊化上浆技术的工艺要点和应用效果。阐述了半糊化上浆技术原淀粉中温自控调浆、室温低黏上浆、烘燥余热糊化、剩浆黏度变化等特点,介绍了该技术中浆料配方、含固量、黏度、压浆力、烘筒温度、浆纱回潮率等上浆参数设置要点,以4个品种为例介绍了半糊化上浆技术的应用效果,并与传统高温上浆技术进行了对比。实践表明:半糊化上浆技术大量采用原淀粉上浆,浆液黏度低且稳定,调浆温度不高于65℃,上浆浆槽不需加热,利用烘燥余热糊化,浆纱织造情况与传统高温上浆浆纱基本持平或略有提高。认为:半糊化上浆技术在提高浆纱质量、简化上浆操作、降低上浆成本以致节能、降耗、减排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有较好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洪仲秋 《棉纺织技术》2007,35(10):17-21
探讨上浆率的设定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影响上浆率的各项影响因素,提出了上浆率、压浆力、浆液粘度、浆纱覆盖系数的经验计算公式,给出了常规品种的各项上浆工艺参数范围.经过验证,认为应用所提供的经验公式得出的计算结果与浆纱生产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朱子琨 《天津纺织科技》2001,39(2):16-17,40
本文从实验分析入手,探讨了压浆辊表面硬度对上浆率的影响,提出了双浆槽浆保持上浆一致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研究浆槽加热方式对浆液含固率稳定性的影响。从理论出发,探讨了浆纱过程中浆液含固率不稳定的原因,分析了通过降低压浆辊压力和人工补偿高浓度浆液来稳定上浆率的实施效果,对比介绍了直接加热加间接加热机构在浆纱中的应用效果。提出:将浆纱机浆槽系统中的单管直接加热机构改进为直接加热加间接加热机构,并利用计算机实时控制复合加热系统的工作,可以保证浆液的含固率和压出加重率均保持在一个相对定值上,从而实现上浆率的稳定,最终使上浆质量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6.
总结不同品种的各类纱线在上浆工艺设计、调浆、上浆过程中的管理及操作方法。结合生产实践介绍了调浆过程中及设定浆纱回潮率时应该注意的问题,结合实例阐述了上浆率实时控制方法及回浆的合理使用方法。实践表明:在调浆中少用助剂、合理选择浆料、规范调浆和用浆操作;根据纱线种类和生产环境合理设置浆纱回潮率;通过浆纱质量和用浆量实时控制上浆率;合理利用回浆,达到了稳定浆纱质量、降低浆纱成本的目的。认为强化浆纱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更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浆纱质量、降低浆料成本,针对浆纱工序考核上浆质量采用试验室测试上浆率的方法存在滞后性的问题,提出了定量用浆的计算方法及具体应用办法,即计算出一缸纱在工艺范围内的用浆量并在生产中以此为标准对用浆量进行控制的方法.实践表明采用新方法提高了上浆合格率及织造效率.  相似文献   

8.
高压高浓低粘上浆工艺的量化分析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对高压、高浓、低粘上浆工艺进行了量化分析,提出以压出加重率≤100%或压出回潮率〈100%作为高压上浆效果的标志以及“相当压浆力”的概念和用浆纱速度系数计算相当压浆力的公式,并提出浆液含固率≥上浆率作为高浓度的界限以及高浓低粘原则下高中低压上浆的粘度范围。  相似文献   

9.
ASGA—363-S型浆纱机在浆纱生产中织轴浆斑疵布率较高,经过调查分析,认为该型浆纱机浆槽加热管-鱼鳞管设计不合理是造成织轴出现大量浆斑的主要原因。该浆纱机每个大浆槽设计有两根鱼鳞管,但前鱼鳞管与前浆槽壁(靠近烘房侧)之间的距离过大,且二者之间还有一根上浆辊,因此造成前上浆辊与前浆槽壁之间的浆液温度低于浆槽其他部位,加之此处浆液流动性差,浆液表面易形成大量浆皮,在上浆辊回转时,浆皮粘附在上浆辊表面被带到纱线上就形成浆斑。  相似文献   

10.
新型浆纱机结构与性能对浆纱毛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探讨新型浆纱机结构与性能对浆纱毛羽的影响.通过分析对比压浆力、压浆辊硬度、压浆辊表面状况、浆纱速度等上浆工艺参数对浆纱毛羽的影响,测试烘燥温度、分层预烘方式等烘燥工艺参数对浆纱毛羽的影响,分析应用湿分绞装置、预湿上浆装置对浆纱毛羽的影响,认为:新型浆纱机配置双浸双压浆槽、高质量的压浆辊进行高速高压上浆,利用具有防粘涂层的烘筒进行分层预烘、采用能自动调控浆液浓度的预湿浆槽进行上浆,使浆液浸润均匀,浆膜被覆完整,有效地保障了浆纱毛羽的减少,提高了浆纱质量.  相似文献   

11.
浆纱耐磨性能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介绍了测试浆纱耐磨性能的DHJSD—1型浆纱耐磨仪的工作原理,并与国内应用最广的Y731型抱合力仪进行了性能测试对比,试验证明:DHJSD—1型浆纱耐磨仪类似于织机实现了纱与纱之间及纱与金属的摩擦磨损、纱线的曲折和纱线的周期性伸长,其测试性能较好,更能反映浆纱质量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2.
津田驹HS30 PW型预湿浆纱机具有自动控制浆液浓度的功能.介绍了各存储器中存储数据的含义,推导了各状态下补偿水量和补偿浆液浓度的计算公式,有利于发挥预湿上浆工艺的优越性,并为设备维修保养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对VICOL-WNR型浆料和COLVINAL226型浆料的浆纱性能和浆纱质量进行了测试和理论分析,认为这两种浆料在涤棉混纺纱上浆中可以部分取代PVA并取得较好的上浆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浆纱毛羽的评价与改善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用毛羽根数长度分布函数在x≥2范围内曲线下的面积S来评价浆纱毛羽的程度。借助这一方法,在对浆槽数量、浆料配方、浆纱速度、浆纱机、后上蜡等因素所做对比试验基础上,指出了改善浆纱毛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涤棉混纺纱不用PVA上浆工艺探讨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T/C 65/35混纺纱的传统上浆配方中,PVA浆料使用比例较高,为完全取代PVA,研制开发了新型聚丙烯酸酯浆料CT—A,并以CT—A和醋酸酯淀粉为主浆料,进行了单纱上浆、片纱上浆、纺织厂大面积试验与生产,并与传统配方相比较,结果表明,以CT—A与醋酸酯淀粉为主浆料,浆纱效果及织造效果均优于传统配方,可完全取代PVA,在对涤棉混纺品种上浆时可达到不用PVA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浆纱效果快速检测与评定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郭建生 《棉纺织技术》2002,30(12):22-25
研制了一种快速检测上浆效果的检测评定系统 ,该系统应用微量施浆技术、织造模拟技术和纱线毛羽检测技术对单纱进行定量精确上浆 ,模拟纱线在织机上的受力情况对纱线进行摩擦、拉伸 ,并在线检测纱线毛羽 ,从而达到预测浆纱效果、指导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几种常见聚丙烯酸类浆料粘着性能的评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采用浸浆粗纱法,并以粗纱条的最大强力和断裂功为量化指标,评估了聚丙烯酸类浆料的类型或品种,聚丙烯酸类浆料、PVA、玉米淀粉混合浆液以及聚丙烯酸类浆料、玉米淀粉混合浆液的粘着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含有聚丙烯酸类浆料的共混浆料,聚丙烯酸类浆料的类型及品种对涤棉和纯涤纱粘着力的影响程度要低于单一组分的聚丙烯酸类浆料。如果不能设法提高淀粉及聚丙烯酸类浆料各组分的上浆性能,只是简单地将聚丙烯酸类浆料的用量增大一倍,至少在粘着性能方面还不能做到完全取代PVA。此外,过分降低聚丙烯酸酯浆料的粘度,或过度追求高含固量,对单组分聚丙烯酸类浆料以及含有聚丙烯酸类浆料共混浆料的粘着性能都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8.
GA309型预湿浆纱机性能特点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GA309型预湿浆纱机上浆装置的性能特点,并对预湿上浆效果进行测试.通过合理设置预湿上浆工艺参数,顺利完成了对多个纯棉品种的预湿上浆实践,与采用传统上浆工艺浆纱效果的对比表明:在上浆压力和浆料配方相同的条件下,浆纱毛羽可降低20个百分点左右,上浆率可降低2个百分点以上,浆纱成本降低20%以上,织机效率和产品下机一等品率都优于传统上浆.  相似文献   

19.
应用TE-S浆料取代PVA的浆纱工艺优选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对纯棉细号高密品种进行了应用TE-S复合变性淀粉完全取代PVA的上浆实践,从七种配方中优选出最佳配方,并在该品种系列产品上进行了推广应用,证明应用TE-S复合变性淀粉上浆能减少退浆污染、节约浆料成本、提高浆纱质量和织机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