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算机与网络》2009,(23):29-29
电脑,已经成为现在家庭生活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ADSL宽带,通过近几年的大力推广。已经走进了干家万户,是家庭用户使用非常普遍的一种宽带上网方式,据调查显示,目前国内有超过一半的宽带用户都在选择使用ADSL。然而在便利生活的背后,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有资费的、速度的等等,  相似文献   

2.
个人电脑(PC)从IBM诞生已经超过20年了,而个人电脑领域的重要分支——家用电脑——在中国也已经走过了10年的历程,1992年联想推出的“1+1家用电脑”改变了家庭生活的概念,而方正、同方、浪潮、长城等等众多IT企业的崛起进一步推动了家用电脑的高速发展。如今,家用电脑已经成为PC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了越来越多家庭中的必不可少的成员。  相似文献   

3.
无线服务是一个全新的话题,但是却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旅游行业,已经表现的很出色。它为旅行社和旅游者之间提供了很便利的沟通环境。而且,在我们的家庭生活当中,也越来越体现着无线服务的优点,便利的生活方式不正是人们所追求的吗?  相似文献   

4.
覃特  赵明 《电脑时空》2010,(3):79-90
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已经开始考虑购买家庭中的第二台电脑,因为仅一台电脑已经无法满足日常的使用需求。而人们对家庭电脑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上网、影音、游戏等最基础的应用。时尚、易用、低耗和高清已经成为了一些追求高品质生活的用户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5.
《数码精品世界》2012,(9):142-145
在这个科技的时代,我们生活的主题已经离不开“云”,各种云应用为我们生活带来了便利,而云电视,也已经开始在消费者家中普及开来,打造家庭新客厅,享受全新娱乐体验,你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6.
厂商     
(本刊讯)海尔海尔集团日前参展第十一届中国住交会,由其旗下的海尔地产和海尔U-home共同打造一个智能化完美家居生活,通过智能化家庭网络系统展示的安全、便利、舒适、节能家庭,向参会客户及观众展示了一个绿色未来的中国之家,完美诠释了CIHAF中国之家的理念。海尔最新研发的9000系列智能家居系统运用U-home技术演绎未来生活,通过人走灯灭即时开关、家电远程控制、安防监控、智能影音等技术,展示了绿色、节能的未来之家概念,将人们期望的安全、便利、舒适、愉悦的家呈现在广大消费者面前。目前,海尔U-home已经在哈尔滨、沈阳、北京、青岛、济南、南京、杭州、重  相似文献   

7.
kly 《电脑迷》2008,(3):31-31
P35主板价格已经降到了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会逐渐取代P965成为市场主力。另外MCP73也为高集成市场增加了亮点和选择的空间。AMD方面,C68、AMD 690G为家庭、办公和学生用户提供了丰富的集成解决方案,而AMD7系列、nForce5系列的产品为主流平台的搭建提供了便利。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平台适合我们呢,怎样的搭配才算合理呢?下面我们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的网络技术 对于网络,我想大家并不陌生,网络已经走进办公室和家庭。计算机应用经历了两个时代:PC时代和互联网时代。随着PC时代悄悄地过去,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互联网时代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便利的信息通道和丰富的信息资源,还给我们带来了比PC时代有效得多的工具——网络电脑,或称之为宽带多媒体智能终端。 其实终端的概念人们并不陌生。电脑刚刚问世的时候,单色、无图形、无菜单的用户终端在大型机房中唱过主角;拥有图形化界面和菜单的PC出现后,终端又被我们无情地抛弃;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终端已解决图形化界面和菜单等问题,变成了网络电脑。由终端延伸出来的NetworkComputer(网络电脑)开始成为网络时代的主角。  相似文献   

9.
便捷性与灵活性是计算机的核心优势,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联系,不但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让人们的日常活动变得更加便利。这也使得计算机逐步成为了当今家庭、企业办公的首选,计算机覆盖已经成为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标配,在社会发展尤其是现代化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现代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背景下,教师要把握住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机会,将计算机技术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彰显中职计算机教学在课堂中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中国信息化》2013,(23):4-4
在光网城市、智慧城市、物联网、智能电网等各种战略推动下,“智慧改变生活”已经不只是一个口号.信息通信技术已经给我们带来了看得见的改变,家庭已经成为了国家电网、电信运营商、广电运营商的必争之地。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月底,当全国各地的政协和人大“两会”如火如荼地召开的时候,网上递交提案、短信交流、网上评议等形式被广泛的应用,上至“两会”委员,下到普通民众,纷纷利用便捷的信息技术参与今年的“两会”。“无庸置疑,信息化已经给我们的社会带来许多潜移默化的改变,网络已经成为许多人阅读信息的首选,而基于先进信息技术的各种通讯方式也使人们的交流变得更加便利。从这次两会的情况看,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一位社会学专家就这样感慨。在此,我们选取了几个省市在两会期间应用信息技术的实例,由此可以看到,信息技术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已经被公众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家用电器进入家庭。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智能家居成为人们的关注的热门方向。智能家居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高要求生活的需求,将各种家电组建成家庭信息网络,高效便利的将家居环境集中管理与监控,而且能够使家庭信息与外界交流这样方便异地管理与监控。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在许多家庭和企业,互联网和电视、电话一样,已成为一个标准的服务。为了使用方便,像固定电话扩展到移动电话一样,无线网络已经成为有线网络的扩展。人们已经离不开了无线网络,无线网络变成了人们的必需品。一个事物的到来始终具有两面性,它在为我们生活带来便利和服务的同时,也为出现了很多的安全问题,对人们的隐私安全产生了巨大的威胁。伴随着人们对于无线网络日常需求的增强,我们要不断提升无线网络在信息交换上的质量和水平,不断压低成本,突破网络技术难题,为人们提供更加方便的无线网服务。  相似文献   

14.
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生活中,并发挥着主要作用.受到智能终端体系的影响,很多人已经逐渐习惯通过实时数据存储将个人信息发送到智能手机、电脑等设备上.但由于网络安全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频繁,网络信息的安全问题仍然需要引起众人的重视.从运用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技术实施安全风险防范手段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社会各行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安全防范措施,从而使得人们生活方式更加便利,信息更加畅通.  相似文献   

15.
智能住宅布线系统简介 随着电子化、自动化走入中国人的家庭,一些先进的地区已开始发展智能住宅综合布线,在我国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几大重要的城市,住宅布线系统已经悄悄兴起,其需求量也在逐年上升。通过智能住宅布线系统,越来越多的事如查询万维网、娱乐、视频会议、楼宇对讲、保安监控、电话转接及家庭控制等等都可以在家里直接完成,人们的生活由此也会变得越来越便利。 智能住宅布线系统特点: 首先,因为住宅主要是为家庭服务,因此,智能住宅所要完成的功  相似文献   

16.
电子邮件安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电子邮件已经成为人们联系沟通的重要手段.电子邮件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也同时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如电子邮件存在诸如垃圾信息、密码被破译和邮件被监听等安全隐患,因此电子邮件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得到使用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休止符 《电脑迷》2009,(2):42-43
从2002年底出现HDMI1.0版标准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六年多的时间,随着大容量硬盘成为标配以及720P/1080P高清视频资源的日益丰富,1.3版本的HDMI接口已经逐渐成为21.5英寸以上尺寸宽屏LCD的标配显示输入接口,而笔记本、PS3等游戏机更大量配备了HDMI视频输出接口,它的一线连接简便,同时传输影/音信号的特点为用户使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18.
提起无线网络,我们更多的是想到Wi-Fi。经过几年的市场培养,无线网已经被用户广泛接受,无论是家庭还是企业用户,人们已经充分地意识到无线网络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改变。当我们享受无线局域网带来的便利同时,你是否认为这就是网络无处不在的实际意义呢?  相似文献   

19.
电缆布线已经成为家庭装修的重要项目之一,现在家居除了水、电、气三种必不可少的家庭基础设施之外,还有各种弱电线缆,包括有线电视、宽带网、电话、音视频、音响、安防等,均需要集中管理和统一维护,而无线宽带信息家园的装修对家庭电缆布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通家庭所用的娱  相似文献   

20.
《数码精品世界》2008,(10):75-75
时尚是每个爱美人士都向往和追求的家居理念如今已经成为了体现人们时尚品味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家居环境中.各类音箱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新兴的时尚家居产品,成为很多家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一台或者几台时尚家居化的多媒体音箱将是现代家庭装修的发展趋势。而在当今的多媒体音箱当中.模样个个相似或者雷同.不足以吸引眼球和配合家庭的整个装修氛围,其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