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加华 《断块油气田》2013,20(4):430-434
Toson-Uul油田属于复杂断陷盆地,查干组油层为一套近岸水下扇沉积背景下的含凝灰质储层,油藏具有断块构造破碎、储层发育不稳定、岩性复杂、物性差等特点。文中应用油藏描述方法,分析了该油田的油水分布主控因素。研究认为,断层、不整合面及砂体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通道,构造、断层对成藏和油气分布起决定性作用,沉积相对油气平面和纵向分布范围和油层发育程度起到一定控制作用,储层物性直接控制油气储量及产能。通过油水分布主控因素研究,为该油田各类地质方案编制提供了可靠依据,对认识同类油田油水分布规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太平屯油田北部开发区属油水过渡带,断层发育,油水关系复杂,油层多呈条带及零星分布,油层少而薄,主要油层为葡一组,平均单井射开砂岩厚度6.81m,有效厚度4.96m。高台子油田油层沙体呈窄条带、断续条带及零星点状分布,平均单井射开砂岩  相似文献   

3.
海外河油田高含水期油水层和薄差油层挖潜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外河油田是一个已经进入高采出程度、高含水阶段常规注水开发的普通绸油油田,在主力油层动用程度高,水淹严重,挖潜难度较大情况下,通过开展精细地层对比工作,采用微构造法、沉积微相法、电性图版法,来深化油水层和薄差油层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采取调层、堵水等措施手段,取得了较好措施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4.
松辽盆地北部卫星油田多类型油藏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卫星油田是松辽盆地北部除大庆长垣以外葡萄花油层储量丰度、单井产量最高的油田。通过对油田内探井和开发井的研究分析,从生油条件、构造和断裂的形态及演化史、沉积相展布、储层特征及各开发区块油水分布特征等方面系统地研究了卫星地区的油水分布规律和油藏类型,并分析了成藏控制因素。卫星油田构造、断层、砂体的不同配置关系形成了多种油藏类型,以断层一构造油藏为主,其次是断层一岩性油藏和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5.
双河油田砂砾岩油藏油水运动规律认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谢云龙  孙继伟 《河南石油》1998,12(4):28-31,58
从物质平衡原理出发,提出认识油水运动规律的基本方法,并结合双河油田北块Ⅳ1-3层系实际,绘出油水分布状况图,剖析油水运动规律及控制因素,为油田开发后期调整挖潜决策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物质平衡原理出发,提出认识油水运动规律的基本方法,并结合双河油田北块Ⅳ1-3层系实际,绘出油水分布状况图,剖析油水运动规律及控制因素,为油田开发后期调整挖潜决策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7.
Y油田南屯组一段油层岩性较多,且普遍含凝灰,油水分布比较复杂,全区无统一的油水界面,常见到低阻油层、高阻水层等特殊类型储层,油层和油水同层难以区别。在岩电实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影响研究区储层流体识别的主控因素,根据主控因素及油水层测井响应特征分析,采用分类制定油水层识别图版、核磁测井资料处理解释、及多井评价等技术综合解释油水层,形成了针对Y油田南一段油层的复杂流体识别方法,为该区油藏评价、开发方案的编制与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认识油田开发规律科学合理开发油田   总被引:15,自引:10,他引:5  
系统总结了油田开发中具有普遍性和实用性的两项渗流规律、流体流量变化规律、厚油层水淹规律、孔隙结构特征规律、油层压力变化规律、产量变化规律、油层工作方式和井筒工作方式规律、井网与开发效果关系规律、剩余油分布规律、油层与注入剂配伍性规律及描述这些基本规律的方法。给出了油田开发阶段划分的3种方法,提出了油田开发不同阶段应采取的调整措施,为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奠定了基础。油田开发要经历不断认识的开发历程,先易后难的开发程序,分而治之的开发方法,物质平衡的驱动方式以及逐步强化的开采手段。  相似文献   

9.
张超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25(3):73-75,78
欢623块位于欢喜岭油田西北部欢曙上台阶中部,开发目的层为馆陶油层.从完钻井油层产状和油水分布状况分析,欢623块馆陶油层分布主要受物性和岩性控制,油藏类型属于厚层-块状边、底、顶水的岩性特稠油油藏.该块自投入开发以来,以往的直井开采暴露出来很多弊端,造成油井水淹较快,周期生产时间短.通过系统认识油藏规律,分析开发特点...  相似文献   

10.
冷家油田重力流储层的测井解释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冷家油田冷43块油气勘探中,已发现大量的重力流沉积储层。该类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水分布复杂,常规测井解释结果不能反映储层的真实情况。应用数理统计理论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通过系统分析,则可以建立多元非线性测井解释模型,从而准确解释油层参数,指导油气开发。该方法的进一步应用,揭示了油层I2小层的油水分布规律,对改善冷家油田的开发效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沉积相观点出发,利用老君庙油田L油层的注水、采油、试油、油井水淹、油层水洗等大量现场资料,分析研究了以河流沉积为主的油层非均质分布及在油田注水开发中注入水的运动规律,油层水洗特征,油井的产能、见水、水淹规律及残余油分布规律。并提出了油田开发调整意见。认为沉积相是研究和指导油田开发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根据肇源油田扶杨油层的构造及沉积特征,分析其油水过渡带的地质成因。将常规测井流体识别方法与区域性地质规律相结合,利用取心、试油等资料对肇源油田扶杨油层储层内的流体性质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判断,建立符合该油田的油水层判别图版,为肇源油田扶杨油层的评价及开发方案的制订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喇嘛甸油田南块井网加密前后萨尔图油层的变化看出,低弯曲分流河道砂体的窄条带形状分布随着井网的加密变得更为明显,而且对差油层更需要分解成单砂体来认识。通过分层测试、水淹层解释等资料对喇嘛甸油田萨尔图油层剩余油分布状况作了分析,按其影响因素分为注采不完善、油层的变差部位或变差部位遮挡、油水升间油层连通异常、新钻遇的未水淹层四种类型。同时提出了对剩余油挖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应用油田水辅助油气勘探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析了塔里木盆地大量油田水样品,对其中溶解烃的浓度及组成与储层含油气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对于含油气性不同的储层,其油田水中溶解烃的浓度及内分布不同,干层、水层、气水同层油田水中溶解烃浓度较低,而气层、油层,尤其是含凝析油的气层中油田水样品中烃浓度高;干层、水层、气水同层油田水样品中一般缺少系列碳数烷烃,油水同层、气层和油层油田水中样品中富有系列碳数烷烃,其碳数分布范围为油层≥油水同层气层。依据不同含油气性储层中溶解烃的特征,建立了储层含油气性初步评价模型,可用于辅助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储层、油层分布规律、油气控制因素的分析进一步认识WQ油田。  相似文献   

16.
认识与评价低电阻率油层对油气储量与产量的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哈得逊油田石炭系C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利用毛细管压力、相渗、测井及录井等资料,建立了以泥浆侵入校正为基础的饱和度计算方法和油水界面的识别技术,使油层饱和度计算和油水界面的确定更接近实际,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升油田雷11块莲花油层开发中暴露出的油藏地质条件复杂、油水关系认识难度大以及储量动用状况差异大等问题,深化油藏地质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通过重新落实构造、开展小层划分、沉积微相研究以及测井二次精细解释后进行“水中找油”等工作,并辅以精细注水、细分注水、一对一注水,及配套注水工艺技术,有针对性地开展油藏精细挖潜工作...  相似文献   

18.
针对双河油田非均质厚油层特高含水期的主要开发特征,从揭示厚油层层内结构、剩余油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入手,通过厚层层内三维定量化精细描述、精细数值模拟和全方位评价,认识非均质原油层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富集部位、类型及形成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9.
非均质厚油层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双河油田非均质厚油层特高含水期的主要开发特征,从揭示厚油层层内结构、剩余油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入手,通过厚层层内三维定量化精细描述,精细数值模拟和全方位评价,认识非均质厚油层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富集部位、类型及形式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0.
欢西油田稠油藏类型多为边底水油藏,油水关系非常复杂。在吞吐降压开采中后期,油层水淹严重,制约了油藏的持续稳定生产。我们从含水和压力变化趋势,油井见水类型判别入手,采用数理统计、类比和测井曲线,"找水"而非"找油"动态监测等方法,分析研究了油层水淹规律,用"四性"关系进一步识别水淹层,通过上述研究,认清油水分布规律和剩余油潜力,进而实施配套的挖潜采油工艺技术,使稠油藏保持稳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