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溶胶 凝胶 (Sol Gel)法制备SnO2 薄膜 ,通过对薄膜的不同处理方式 (热处理、氨处理和未处理 )所获得的SnO2 薄膜的比较 ,研究了氨处理SnO2 薄膜的结构、抗机械损坏能力、光学及电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氨处理溶胶 凝胶SnO2 薄膜不仅具有较好的抗机械损坏能力 ,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光学和电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以氯化亚锡、无水乙醇为主要原料,氢氟酸、氟硅酸和氟化铵为掺杂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F掺杂浓度的SnO2透明薄膜,考察了氢氟酸、氟硅酸和氟化铵三种不同掺杂源的分别加入对薄膜物相组成、光学透过率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F掺杂SnO2薄膜具有的是单一四方金红石相结构,且F的掺杂能抑制薄膜中SnO2晶粒的长大,三种掺杂源中,以0~14mol%氟硅酸掺杂的SnO2薄膜表观质量最佳,且可见光范围内的透过率在75~85%之间。  相似文献   

3.
TiO2/SnO2复合薄膜的光催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法常温合成含有一定晶型的TiO2溶胶和SnO2溶胶,使用浸渍提拉法在普通载玻片上制备出TiO2/SnO2复合膜。考察了不同SnO2薄膜层数对TiO2/SnO2复合膜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并对其光催化活性提高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SnO2层的加入能有效提高薄膜的光催化活性,这是由于SnO2的导带电位低于TiO2的导带电位,其价带电位高于TiO2的价带电位,光激发下,TiO2中产生的光生电子注入到SnO2层,有效抑制了薄膜内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增加了复合薄膜表面空穴的浓度,因而光催化活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纳米二氧化钛薄膜光催化剂的合成及特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技术以载玻片为基质制备了纳米TiO2薄膜,向溶胶中添加乙酰丙酮后改善了溶胶的稳定性及薄膜的牢固性。用扫描探针显微镜(DF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薄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扫描探针显微镜(DFM)观察到薄膜中颗粒的粒径为20~40nm,X射线衍射(XRD)表明TiO2为锐钛型,用红外光谱(IR)表征了溶胶及粉末样品的物性并探讨了反应的机理,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显示薄膜中除含有Ti、O元素外,还有少量从玻璃表面扩散至薄膜中的Na和Si元素。TiO2薄膜对光降解甲基橙水溶液具有很好的光催化性,通过掺SnO2、酸处理途径明显提高了其性能。  相似文献   

5.
导电纳米颗粒对Sb:SnO2薄膜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黎  周嶅  毕文跃 《硅酸盐学报》2004,32(5):553-557
采用水热晶化法,通过控制水热反应条件、溶液的浓度以及矿化剂的种类等因素,制备出分散性及导电性良好的SnO2纳米颗粒.采用溶胶-凝胶浸渍镀膜的方法制备Sb掺杂SnO2薄膜,在镀膜溶液的配制过程中引入SnO2纳米颗粒悬浮液,经陈化后最终得到镀膜溶液.采用van der Pauw法、UV/VIS分光光度计以及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仪研究和分析了添加纳米颗粒对膜层导电性能、光学性能以及膜层结构的影响;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研究了膜层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导电纳米颗粒的加入可有效提高膜层的导电性能,当SnO2纳米颗粒添加质量分数为10%时,膜层的电阻率为6.5×10…3Ω·cm;添加和未添加纳米颗粒的膜层的可见光透过率均为85%.纳米颗粒参与了溶胶-凝胶制备薄膜网络的形成,提高了膜层结构的连续性,从而使膜层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和光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甲基三甲氧硅烷(MTMS)和正硅酸乙酯(TEOS)作为有机和无机前驱体,盐酸作为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有机-无机复合增透膜。研究了反应物配比对溶胶性能的影响,测试了薄膜的光学性能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酸含量的增加,溶胶粘度增加,凝胶时间减小,乙醇则相反。随着水量的不断增加,溶胶的粘度先增大后减小。薄膜具有良好的增透效果,玻璃的透过率提高3%-4%,而且抗划伤能力强。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钛酸丁酯为前躯体制备了掺杂钼酸根离子(MoO42-)、钨酸根离子(WO42-)和锡酸根离子(SnO32-)等复杂无机阴离子的二氧化钛光催化薄膜。研究了浓度、掺杂薄膜结构对薄膜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钼酸根离子和钨酸根离子的掺杂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薄膜的光催化性能,而一定浓度的锡酸根离子掺杂能提高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了它们对纳米二氧化钛表面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SnO32-掺杂后TiO2的晶格振动峰出现明显的宽化,分析认为酸性条件下SnO32-通过热分解产生SnO4,抑制TiO2粒子在热处理过程中生长,有利于形成更细小的晶体,从而提高其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空气和氮气气氛中热处理温度对ITO薄膜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InCl_3·4H_2O和SnCl_4·5H_2O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旋转涂膜工艺。在玻璃基片上制备掺锡氧化铟透明导电薄膜(ITO),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紫外-可见透射光谱和四探针技术,研究了在空气和氮气气氛中,不同热处理温度对ITO薄膜的微结构、光学和电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溶胶-凝胶-冷冻干燥技术制备纳米二氧化锡及其表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溶胶-凝胶-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了纳米SnO2粉体,并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热分析(TG-DTA)对产品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pH值、反应物浓度以及焙烧温度对产品粒径及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溶胶-凝胶-冷冻干燥技术可以制得粒径均匀的10nm以内的SnO2粉体。  相似文献   

10.
以CuCl_2·2H_2O和正硅酸乙酯(TEOS)作为前驱体,配制了透明稳定的Cu~(2+)–SiO_2复合溶胶。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Cu~(2+)在该溶胶中的电化学性质,以恒电位法在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表面沉积了凝胶复合薄膜。采用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对复合薄膜进行了表征,以紫外-可见光谱测试了薄膜的线性光学性能。结果表明,控制电位在-0.24~0.2 V和负于-0.24 V(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可分别制备出Cu~+–SiO_2和Cu–SiO_2凝胶薄膜,前者的平均光学带隙宽度(Eg)为1.94 e V,略高于后者的1.92 eV。由于Cu在溶胶中是连续成核,导致了Cu–SiO_2凝胶薄膜中的Cu颗粒大小不均匀(在几十纳米至几微米之间),吸收光谱在400~500 nm出现了Cu带间迁移的吸收峰。  相似文献   

11.
以氧化铝作为减缓剂加入聚乙烯(PE)防雾滴薄膜中,通过对薄膜微观观察,发现氧化铝在PE中具有较好的分散性,与PE界面结合性能好.通过对PE防雾滴薄膜光学性能、力学性能及流滴性能等测试发现,当氧化铝含量为6%时,PE薄膜光学性能及力学性能最好,雾度达到10.8%,透光率达到92.3%,纵向拉伸强度达到25.3 MPa,断...  相似文献   

12.
通过低温溶胶-凝胶技术结合旋涂法制备了掺偶氮苯二氧化钛基有机-无机复合薄膜。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复合薄膜的表面形貌、传输模式、折射率与厚度和光化学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复合薄膜在低于300℃的热处理温度时表面光滑致密、折射率可调,是良好的光波导材料。通过测试样品在365 nm紫外光和450 nm可见光照射下的吸光度,研究了复合薄膜的光开关性能。在研究周期内,光开关性能良好,具有一定的抗疲劳性,在光电子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依据ISO 14855的检测方法,研究了聚乳酸(PLA)在受控堆肥条件下的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表明:PLA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在培养土提取液中,以蛋白酶K对PLA膜进行降解,显微镜观察发现,PLA膜表面逐渐被蛋白酶侵蚀;红外光谱研究表明,PLA膜在降解前后的分子结构没有发生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4.
Raman spectra have been observed from two adjacent thin polymer films and the interfacial region. This has been made possible by the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optical techniques to Raman spectroscopy. The observed Raman spectra have their strongest intensity contributions from regions near the optical field intensity maxima, which can occur in either film or at the interface. Both the optical intensity and the scattering volume a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Raman spectra with good signal-to-noise ratios can be obtained. The method will be briefly illustrated and spectra for a thin film of poly(styrene) on a film of polyvinyl alcohol) will be shown for various (modes) optical profiles.  相似文献   

15.
在平板显示器用偏光片领域,与传统的TAC薄膜相比,亚克力薄膜透明、耐候、化学稳定性高.另外,亚克力薄膜具与TAC薄膜相似的光学补偿功能;其抗拉伸、抗弯曲、抗压缩的能力均高于TAC薄膜;生产过程中不需要使用二氯甲烷,更加环保;近2年来,亚克力薄膜替代TAC薄膜使用的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6.
钟爱民 《辽宁化工》2011,40(1):85-88
聚氨酯(PU)良好的成膜性、较高的热稳定性以及生色分子的多样性使其在非线性光学(NLO)材料领域独树一帜。综述了近年聚氨酯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材料将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新型转光剂的制备及在农膜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溶胶-凝胶法将有机荧光机包覆在无机凝胶中,制得了一种新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该杂化材料能有效吸收254-365nm范围的紫外光,在约450nm处产生强的蓝色荧光,并具有很好的光热稳定性;与聚乙烯薄膜具有良好的结合力,且不影响薄膜的加工工艺与物理性能;在薄膜加工中原有组分的光学性能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超薄薄膜专用低温热封功能改性母料,在8.2米BOPP生产线研制生产出厚度小于10μm的超薄型低温热封BOPP镀铝基膜,对薄膜的各项物理机械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开发的超薄型低温热封BOPP镀铝基膜具有良好的厚度均匀性、较低的起始热封温度、较高的表面润湿张力和较好的光学性能。该产品的质量控制标准和使用性能的稳定性均能满足客户需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K+交换玻璃光波导元件,并在其表面固定纳米级敏感层酞菁铜(CuPc)薄膜,利用光波导气体检测系统对NO2气体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传感元件常温下对NO2等气体有快速、可逆的响应,并具有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